问题

手术过程中吊瓶针掉了没人发现,是否属于医疗事故?

回答
手术中吊瓶针脱落,而且在过程中无人发现,这种情况的性质以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责任认定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实际影响来判断。

首先,我们要明确“医疗事故”的定义。 医疗事故通常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等,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件。它的核心在于“过失”和“人身损害”。

那么,吊瓶针脱落为何可能触及医疗事故的范畴呢?

1. 违反了基本的护理规范和监测要求: 无论是在手术中还是术后恢复阶段,医务人员都有责任确保输液的连续性和安全性。输液滴注过程中,对输液管道、针头与静脉连接处的固定和监测是基本的护理操作。吊瓶针脱落,意味着这一基本环节出现了疏漏。
2. 可能导致多方面的不良后果:
药物输注中断: 如果脱落的药物是维持生命体征、控制病情或麻醉所必需的,输注中断可能直接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如血压骤降、心律失常、疼痛加剧、甚至休克。
空气栓塞风险: 吊瓶的输液管路一旦与患者身体断开,如果没有及时关闭或夹闭,管路中可能存在空气。在重新连接前,如果未妥善处理,可能将空气注入血管,形成空气栓塞,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可能导致肺栓塞、脑梗死等严重后果。
出血或感染风险: 针头脱落的部位一旦失去无菌的封闭,就存在发生局部感染的风险,特别是如果脱落时间较长,或者在不洁环境中发生。同时,未被及时发现的脱落也可能导致连接处少量出血。
药物外渗: 有时针头只是部分脱出静脉,但药液就可能注入皮下组织,造成药物外渗。根据药物的性质(如刺激性、腐蚀性),可能引起疼痛、红肿、甚至组织坏死。
3. “无人发现”是关键的过失点: 手术过程中,患者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其生命体征和各种监测数据虽然会被关注,但直接的体表操作(如输液针)的牢固性、管路的连接性,也需要医务人员的日常巡视和评估。如果“无人发现”是由于医护人员疏忽、麻痹大意,或者在关键时刻人手不足、监护不到位,那么这“无人发现”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失证据。

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哪些情况下“吊瓶针掉了没人发现”可能构成医疗事故,以及如何进行判断:

谁的责任?
手术室护士: 手术室护士是负责输液管理和患者体表监测的主要人员之一。她们需要确保所有管路连接牢固,输液过程顺畅。针头脱落而无人发现,很大程度上是手术室护士的失职。
手术麻醉医生: 在全麻手术中,麻醉医生也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及各种连接管路有全面的掌握。虽然输液管理不直接属于麻醉医生的核心职责,但在巡视和关注患者整体情况时,也可能注意到异常。
手术医生: 手术医生主要关注手术区域,但对于可能影响患者生命体征的因素(如输液中断导致血压下降),也有一定的知情和干预责任。
整体医疗团队的沟通和监护系统: 如果是团队协作出现问题,比如护士忙碌,而其他人员(如助手医生)在巡视时没有及时反馈,那么整个团队的监护和沟通机制也可能存在缺陷。

过失的程度如何界定?
客观疏忽: 仅仅是针头脱落,而不伴随任何不良后果,可能被视为一种护理上的疏忽,但不一定上升到医疗事故。但“无人发现”这一点就增加了过失的成分。
主观过错: 如果是因为医务人员玩忽职守、严重违反操作规程,导致了本可以避免的严重后果,那么过失就比较明显。
因果关系: 这是最关键的一环。吊瓶针脱落并无人发现,是否直接导致了患者的人身损害?如果损害是由于其他原因(如疾病本身进展)造成的,即使发生了针头脱落,也不构成医疗事故。但如果因为输液中断导致了休克,或者空气栓塞导致了脑损伤,那么因果关系就可能成立。

患者遭受了什么损害?
未造成损害: 如果针头脱落后很快被另一位患者或陪同人员(如有)发现,或者脱落后并未导致药物外渗、感染、空气栓塞等,且患者本人在苏醒后未报告不适,那么即便存在疏忽,也不构成医疗事故,可能仅为护理差错。
造成轻微损害: 如局部瘀青、轻微感染,且通过一般治疗即可恢复。
造成严重损害: 如前面提到的空气栓塞、休克、重要器官损伤、导致残疾甚至死亡。

如何判断和处理这类情况?

1. 立即纠正错误: 一旦发现针头脱落,最重要的是立即重新固定或更换输液针,恢复药物输注,并对患者进行紧急评估和处理。
2. 详细记录: 事发经过、发现时间、处理措施、患者的即时反应等都需要详细客观地记录在病历中。
3. 内部调查与评估: 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对事件进行内部调查,评估医务人员是否存在过失,以及造成了哪些影响。
4. 专家评审: 如果患者或家属认为受到了伤害,可以通过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由独立的医疗专家委员会对事件进行专业评估,判断是否存在医疗过失,以及过失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5. 法律程序: 如果评估结果显示构成医疗事故,并造成了患者损害,那么就需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赔偿。

总结来说,手术过程中吊瓶针脱落且无人发现,本身是一种护理上的疏忽。是否构成医疗事故,关键在于:

医务人员是否存在主观上的过失(如违反操作规程、疏忽大意)。
这种过失是否与患者所遭受的人身损害之间存在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
患者因此遭受了多大的损害。

仅仅针头脱落,而没有造成任何不良后果,即使无人发现,也可能仅仅是“护理差错”或“一般疏忽”,不一定构成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医疗事故”。但如果因此导致了患者病情加重、并发症发生或死亡,那么它很可能被认定为一起需要追究责任的医疗事故。

关键在于“无人发现”这个环节,它加重了医务人员的过失程度,也更容易引起人们对护理质量和监护流程的质疑。一个负责任的医疗团队,应该具备有效的预警和应对机制,确保此类本可避免的疏漏不会发生,或者一旦发生能够被及时察觉和纠正。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不算医疗事故,针留在了病人体内才算;但可能算医疗损害(这个如果有错可以指出)。

不过现在医疗事故/医疗损害没有法定概念

概念上医疗损害>医疗事故。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现在已经不用了)第二条规定:

本条例所称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后来是《侵权责任法》(现在也不用了),从理解上来说,医疗损害指:

医疗活动中有过错的诊疗行为或者有缺陷的产品以及不合格的血液造成的患者损害。

现在是《民法典》,上面没提具体概念,应该沿袭了上述理念。

从目前来说,无法认定针掉地上给你造成了人身损害,不过你可能可以主张精神损害(主张不一定会得到认可,需要对簿公堂、各列证据),但是医疗事故一般仅限定人身损害。

所以不可能是医疗事故,但可能是医疗损害。

但确实算是过失

针不能掉在地上,属于术中不应该发生的事,属于操作失误。

这种事不能瞒报,一定要做记录的,如果没做记录,该护士出的问题就更大了。

最后

我和 @陈子杨Dr.outside 的观点一致

理解你一开始不投诉的行为,毕竟我们都讲究去理解别人的难处;

但是也支持你现在去投诉,在医疗上,一时的疏忽大意可能不会造成问题,但是总是疏忽大意总归会让人栽跟头,而这个跟头很大可能或落在其他病人身上。

合理投诉有利于医疗发展。

最后,我写这个,也是希望同行们多了解了解法律法规,对自己有好处的。

user avatar

不算。


医疗事故是指医疗机构的主要医务工作人员因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在接诊运输、登记检查、护理治疗诊疗等活动程序中,未尽到应有的措施和治疗水平或措施不当、治疗态度消极、延误时机,告知错误,误诊漏诊、弄虚作假错误干预等不良行为,以致病员智力、身体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害或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了病情加重或死亡所产生的生命财产有额外损失的情况。


注意加粗字体:致病员智力、身体发生了不应有的损害或延误了治疗时机造成了病情加重或死亡所产生的生命财产有额外损失的情况。


剖宫产打的液体就是林格、林格、林格(复方氯化钠),别说转运那一会没打针,就是一两个小时没打,也不会造成后果。


但说到要不要投诉医院,我觉得想投诉,完全可以。

这件事本质应该是属于护理差错,为此也专门咨询了媳妇 @瞄小七.sunshine

据她说是要按不良护理事件上报的。如果患者投诉的时候还没上报,就要批评、处罚当事护士。


最后,你即使投诉了,也不会赔钱,最多得到一个书面的道歉。

但我还是支持你投诉,

因为我反复说过,医疗行业是原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逃不出 『事故、警惕、放松、再事故、再警惕、再放松』的毅种循环。

这样一个小事件,处罚虽然无关痛痒,但还是能促进科室整改,加速循环,造福下个周期的病人。


以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手术中吊瓶针脱落,而且在过程中无人发现,这种情况的性质以及是否构成医疗事故,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是”或“否”就能概括的问题,而是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责任认定以及对患者造成的实际影响来判断。首先,我们要明确“医疗事故”的定义。 医疗事故通常是指在医疗活动过程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
  • 回答
    手术中没有打消炎针,这医院是否专业,其实不能仅仅凭这一件事来简单判断。这背后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医学考量和个体差异,需要更详细地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消炎针”在手术中的作用和目的。通常我们说的“消炎针”多是指抗生素,用于预防或治疗细菌感染。手术本身是一种创伤,任何创伤都有感染的风险。因此,很多时候,为.............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全麻手术的时候,医生会给病人把眼皮粘起来。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什么随意的操作,里面有不少门道和讲究呢。你想想,全麻手术嘛,病人是完全睡过去的,意识不清,自己是控制不了身体的任何动作的。这时候,咱们的眼睛虽然闭着,但它并不是一个完全静止不动的器官。它会不自觉地发生一些微小.............
  • 回答
    长时间的大型手术,就好比在刀尖上跳一支精细的探戈,需要医生们付出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专注。这种高强度的精神与体力消耗,常常让人好奇: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这背后,绝非仅仅是“医生的责任感”这么简单,而是一整套科学的策略和精湛的技巧在支撑。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准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首先,确保医生在手术前能够达.............
  • 回答
    .......
  • 回答
    在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在缝合切口或进行各种手术操作时,打结的速度确实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环节。那么,临床中真的有必要手术结打得飞快吗?这背后涉及到多个层面的考量,绝非仅仅是追求速度这么简单。首先,我们要明确“打结飞快”所指的含义。在手术台上,医生们追求的并非蛮力式的快速,而是熟练、精准、高效的打结。这是.............
  • 回答
    网传陕西一家医院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事件:一位未患病的年轻女性被推上手术台,并在手术过程中被要求筹钱。这则消息的传出,无疑给公众带来了极大的不安和愤怒,也对医疗行业的信任度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事件的传闻细节与公众关切根据网上的零星爆料和讨论,这起事件的核心情节大致是:一位原本健康、没有明显疾病困扰的年.............
  • 回答
    医患关系,这个在现代医疗体系中复杂而敏感的议题,常常被各种挑战所困扰。而今,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一项新的可能性正在浮现:通过手术过程的转播和讲解,能否为日渐紧张的医患关系带来一丝缓和?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潜在的积极影响:信息的透明化与信任的建立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信息不对称是导致许多医患矛盾.............
  • 回答
    手术不麻醉?这听起来真是让人心惊胆战,但从技术和历史的角度来看,答案是:可以,但绝非常态,而且在绝大多数现代手术中都是绝对不被允许的。我们先聊聊为什么会有人问出这个问题,以及在什么情况下,“不麻醉”这个概念可能会出现。为什么会有麻醉这回事?想象一下,在没有麻醉的年代,人们是怎么接受手术的。那绝对是一.............
  • 回答
    手术材料费嘛,这问题可真是说到点子上了,很多人都好奇,也很关心。 别说普通老百姓了,有时候连患者家属都觉得这笔账算不清,为什么一个小小的止血棉、一根缝合线,加起来怎么就那么吓人呢?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这个“贵”。首先,材料本身的价值和研发成本。现在的手术,跟几十年前那是天壤之别。很多器械和耗材都.............
  • 回答
    我理解您现在的心情一定非常焦虑和不安。当您或者您的家人在面临手术,并且本应享有的知情同意权(签字权)被医院以某种方式剥夺时,这绝对是一个严肃的问题,需要我们冷静地分析并采取恰当的步骤。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手术签字权”以及它为何如此重要。 手术签字权,更准确地说是“知情同意权”,是患者在接受任何医.............
  • 回答
    当然,手术缝线是否能被人体自然吸收,这取决于它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实际上,医学界在手术缝线材料的选择上,一直致力于在提供足够缝合强度的同时,尽量减少或避免异物反应,并最终实现完全吸收,以达到“无痕”愈合的理想状态。可吸收缝线:身体的“好帮手”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手术缝线,有相当一部分是可吸收缝线。顾.............
  • 回答
    在手术过程中,确实存在大出血的风险,而“自体输血”——也就是把术中流失的血液收集起来再输回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医疗技术,它能在某些情况下挽救生命,减少对异体血的依赖。那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我们来详细说说。什么是自体输血?简单来说,自体输血就是指患者自身的血液。它分为几种类型:1. 计划性自.............
  • 回答
    做手术是否需要脱光衣服,这取决于具体的手术部位和性质。我会尽可能详细地为你说明。为什么很多手术需要脱光衣服?最根本的原因是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清晰的手术视野: 手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医生能否清楚地看到需要操作的区域。如果身上穿着衣物,即使只是一层薄薄的.............
  • 回答
    手术戒毒,一个听起来似乎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在坊间流传着复吸率低的说法,高达90%的成功率着实令人心动。然而,与一些媒体宣传的火热相比,这种疗法在实际临床推广中却显得相当谨慎,甚至有些“低调”。这背后并非没有原因,而是涉及了多方面的考量,从医学伦理到经济成本,再到疗效的真实性,都有着需要细致解.............
  • 回答
    这绝对是个很有趣的问题,很多人可能都没想过,手术刀这东西,它在咱们厨房里能派上用场吗?答案是,理论上可以,但实际操作起来,得看你具体想做什么,以及你对“能用”的定义有多宽泛了。首先咱们得弄明白,手术刀是个啥玩意儿。它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极其锋利,而且刀刃非常精细,切割的时候能做到极其精确。这玩意儿是为了.............
  • 回答
    唉,想想都让人后怕!我有个远房亲戚,就碰到过这么一件倒霉事。做个小小的腹腔镜手术,医生 вроде (好像) 说是为了探查什么,结果术后恢复得挺好,也没啥不适,就高高兴兴出院了。谁知道,没过多久,又开始觉得肚子有点胀,时不时还隐隐作痛,就是说不清是哪种疼。起初,她以为是术后遗留的正常反应,就没太在意.............
  • 回答
    手术后不能吃牛羊肉、鱼类等“发物”,这种说法在民间流传很广,甚至有些人对此深信不疑。但从现代医学和营养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并没有太多的科学依据,甚至可以说是一种过时的、带有一定误导性的传统观念。下面我来详细讲讲其中的道理,以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并尝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解释。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
  • 回答
    切痣啊,我的第一次亲身经历,现在想起来还真是有那么点意思。说起来,我身上有颗痣,长在胳膊肘内侧,大概有小豆粒那么大,颜色也挺深的。一开始没太在意,就是觉得有点影响美观,夏天穿短袖的时候,总觉得那里有个黑点,有点突兀。后来听别人说,有些痣如果不放心,或者长在容易摩擦的地方,可以去做个手术切掉,就动心了.............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