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蒙牛乳业发布的「全力抗疫的同时请善待你的公司」这一言论?是否妥当?

回答
蒙牛乳业在疫情期间发布的“全力抗疫的同时请善待你的公司”这句话,无疑触动了很多人的神经。要评价这句话是否妥当,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它在不同语境下的含义,以及它可能引发的社会反响。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希望在应对疫情的同时,企业也能得到理解和支持的诉求。在疫情肆虐,企业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背景下,经营者可能会感到前所未有的艰难,因此发出这样的呼声,希望员工、消费者和社会各界能给予更多体谅和包容。这是一种企业在危机时刻的自我保护和争取生存空间的表达方式。

然而,这句话之所以引起争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可能被解读为一种道德绑架,或者是在特殊时期将企业利益置于员工福祉、社会责任之上的暗示。

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这句话可能引发的几个层面的讨论:

1. 企业在疫情中的角色与责任:

企业是社会肌体的一部分: 疫情对整个社会都造成了冲击,企业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也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在抗疫的大背景下,企业不仅仅是追求利润的个体,更应该积极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保障员工的健康和收入,配合政府的防疫措施,甚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抗疫贡献力量。
“善待公司”的对价是什么? 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公司在“全力抗疫”的同时,也需要“被善待”。那么,这种“善待”究竟意味着什么?是对公司降薪裁员的理解和接受?是对公司因为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困难时的抱怨少一些?还是对公司产品的持续购买和支持?当公司的“全力抗疫”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时,例如在员工权益保障方面存在不足,那么“善待”的要求是否还能站得住脚?

2. 员工的感受与处境:

“全力抗疫”是否包含员工的全力付出? 对于企业的大多数员工而言,“全力抗疫”意味着他们可能冒着风险继续工作,可能面临长时间的工作压力,甚至可能因为疫情导致收入不稳定。当公司在此时呼吁“善待公司”时,员工可能会问,公司又是否做到了“善待”他们?例如,是否提供了充足的防护措施,是否保障了合理的薪酬待遇,是否在困难时期给予了员工足够的关怀和支持?
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如果企业在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行为,比如裁员、降薪、甚至克扣福利,但同时却高喊“善待公司”,这种巨大的落差感很容易让员工产生不满和反感。他们可能会认为,公司在推卸责任,或者是在试图转移矛盾。

3. 社会舆论的敏感度:

“疫情”是极其敏感的词汇: 疫情不仅是一场公共卫生危机,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危机。在这个时期,公众对于企业行为的审视会更加严苛,尤其是在涉及民生、就业等敏感问题上。
区分“经营困难”与“逃避责任”: 社会公众能够理解企业在疫情下面临的经营困难,也会对那些积极承担责任的企业报以掌声。但如果企业将经营困难归咎于外部因素,并以此为借口回避自身的责任,那么这种言论就会显得不妥。

这句话是否妥当,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善待”的前提: 如果蒙牛乳业在发布这句话的同时,能够明确展示其在疫情期间为员工、为社会所做的努力和贡献,那么这句话的出发点就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情感的表达。例如,公司是否保障了员工的健康,是否为社会捐助了物资,是否维持了正常的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必需品。
沟通的姿态和方式: “善待你的公司”这句话本身带有一定的情感色彩,如果语气不当,或者在不恰当的时机发出,就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更恰当的沟通方式可能是强调共同抗疫的决心,以及希望各方互相理解、共渡难关,而不是单方面要求“善待”。
实际行动的支撑: 最终,一句话是否妥当,还是要看其背后的实际行动。如果蒙牛在疫情期间能够切实保障员工权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那么这句话也许能够被视为一种在特殊时期对公司生存困境的真实反映,并且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寻求支持的信号。但如果实际行动与此背离,那么这句话的负面效应就会被放大。

总而言之, 蒙牛乳业的这句话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它的妥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发布的具体情境、公司的实际行为以及社会公众的解读。在疫情这个特殊的、充满不确定性的时期,任何企业在公开发声时都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在涉及员工权益和公司利益的敏感话题上,更需要以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更加负责任的方式来表达。

如果说这句话的意图是希望在困难时期获得外界的理解和支持,那么作为一家大型企业,更应该用实际行动来赢得这种“善待”,而非仅仅通过一句话来呼吁。在任何时候,员工的福祉和企业的社会责任都应该是放在首位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的好,你的公司被善待了,谁来善待广大消费者?

我只说一件事,自2010年,新国标调整以来,贵公司和伊利秉承着由于三聚氰胺事件不能往牛奶添加工业原料,无法提高奶源质量和制奶技术,就降低检验标准的原则"兢兢业业",新国标难道不是为贵公司设置的?

新国标:蛋白质不低于2.8%(1985年老国标,原2.95%),菌落总数不高于200万CFU/ml(原50万,单位可以看成是每毫升多少个)

美国:蛋白质不低于3.1%,菌落总数不高于30万CFU/ml

欧盟:蛋白质不低于3.3%,菌落总数不高于10万CFU/ml

你搁着反向升级?

2019年11月24日,中国农垦乳业联盟,把标准提高到蛋白质不低于3%,菌落总数不高于10万CFU/ml,里面包括了十几家"小公司",唯独贵公司和伊利不在此列。

我懂,人家国外机械化大农场统一奶源,国情不同,散户多,你没法确认。

但你TM都发展多少年了,有往这个方向努力么?

现在还推了个人大出来,希望禁止国外奶粉入境,把全国中小学喝你的牛奶变成国家战略?

钱可以赚,信息不对称我们认了,但你还想得了便宜还卖乖?

做个人吧,给给孩子喝光明燕塘的机会,不要让国人在浪费粮食和兽用抗生素超标之间作选择。

别和我谈贵公司发展多么艰难,你可以不干。


补几张图,刚才随便从官网找了个通知截图,因为是17年的,后续有没有新的"小公司"加入,我不清楚,如果我有错,以中国农垦乳业联盟的通知为准。


感谢风行和燕塘,让我没机会喝兑水牛奶味饮品。


6/29更新

由于看的人越来越多,我感觉迟早会有人翻旧账,拿蛋白质含量说事,我就提前补充一下。

1.这个国标不是成品乳制品,而是生乳,意思是从奶农或者牧场收的,新鲜牛奶。一头普通品种的正常奶牛,轻轻松松超过3%不是问题,但是为什么后面反而会降或者要拿这个作文章呢?

因为牛是会生病的呀,饲料环境不同也会影响牛的身体素质的呀。

新国标恶心我的不是蛋白质含量,毕竟添加工业原料这个路被堵了,关键是那个菌落总数,单位CFU/ml,具体是每毫升多少个菌落,因为我不是学生物或者营养学的,我只是粗略把一个菌落当作一块可数的东西,所以说多少万个,肯定不恰当,只是为了有个数学概念大家可以参照。

(评论区已经有人指正,我就不改了,一来的确不是我擅长的,以免误导,二来我犯的错误我得留着,提醒自己以后别乱说话。)

奶源不好,工艺不行,大家想的居然不是提高奶牛生活水平保障奶源,提高消毒杀菌加工技术,而是降低标准方便过线,菌落总数限制由50万CFU/ml提高到200万CFU/ml,就是为了给蛋白质含量腾空间,多点细菌?

2.牛奶包装盒上的蛋白质含量和国标说的不是一个东西,我平时喝牛奶也不看这个指标,牛奶入口能不能喝相信大家有自己判断,我也不希望因为我写了这么个回答,有人盲目信任农垦乳业联盟,搞得我好像收了钱一样。

我只相信一个原则,连底线(新国标)都可以退让,过了十年也不去提升的企业,无法让我有任何信任的可能。

3.我个人选奶,也是建议。只喝当地的巴氏消毒奶,至于哪家公司不重要。如果我去旅游,我肯定喝当地的奶,总不能去旅游还喝燕塘吧,这不是和自己过不去么。

4.说句不好听的,我们命硬,一点半点细菌或者有害物质,肾脏顶的住。但是发育期的婴幼儿和青少年,真的会被这个东西毁一生。平时送礼随便买牛奶送给别人,反正包装奶都半斤八两,没什么区别。但如果给自己家人喝,还是涨点心吧,能喝巴氏消毒奶就不要喝包装奶,至于奶粉我没研究,也对国外的大牌子没什么了解,因为我这个人不喝牛奶就吃别的东西,不强求。

5.还是婴幼儿问题,上年还有婴幼儿奶粉问题爆出,主要是小县城销售不当人,把蛋白粉当婴幼儿奶粉卖,至于真正的婴幼儿奶粉有没有出过问题,我没什么印象。但是这次人大提出的一生饮奶,有幼儿到高中都要饮奶的国家战略,真的让我恶心,有点惊弓之鸟了。

主要还是为了我未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生的孩子着想,我个人会坚持用脚投票买当地的巴氏奶,至于奶粉怎么办,留给日后的我烦恼吧,希望越来越多的人的用脚投票,能促进某些公司当人吧。


6/30更新

这么多人点赞,受宠若惊,但我还是得重申一遍,牛奶包装盒上的蛋白质含量我是不考虑的,因为我不喝常温包装奶,只喝巴氏消毒奶。

为什么不喝常温包装奶,因为08年三聚氰胺事件让我有心理阴影。

别迷信我发的截图上的名单,我只是这么一说,选择权在你。如果没有巴氏奶我是不会买牛奶喝的,个人习惯。

伊利蒙牛的某些牌子,可能蛋白质含量写的很高,你要是问我有没有买过?08年之后没有,我必不可能花钱给这两家公司作贡献。

有人送过金典和特仑苏给我,有一说一,的确比它的纯牛奶好喝,但是价格也"好喝"。

我厌恶不是因为它蛋白质含量怎么样,而是新国标改动这件事。

再难听一点,我买最便宜的燕塘,我也敢放心给我的弟弟妹妹喝,伊利蒙牛的我只会拿来过节送人。

如果要花高价格买贵的牛奶,我为什么要选择伊利蒙牛,直接买国内别的牌子或国外的牌子不好么。

噢,说不定别的牌子反而便宜一点。

user avatar

意思就是,这种时候大家关心下疫情就好了,就别把我们公司(指蒙牛自己)放到知乎上面来给大家骂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