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咪蒙公司解散,并给员工颁发「毕业证」?

回答
咪蒙公司解散并给员工颁发“毕业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咪蒙是谁? 咪蒙是中国一位极具争议的自媒体人,以其“毒鸡汤”式的文章风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她的文章常常聚焦于情感、职场、社会现象,善于煽动情绪,迎合部分受众的痛点和焦虑,创造了极高的流量和商业价值。
咪蒙公司的发展: 咪蒙本人及其团队在几年前创立了“咪蒙”公众号和相关公司,迅速成为头部自媒体。她通过广告营销、内容付费等方式获得了巨额利润。
公司解散的导火索: 2019年,咪蒙因一篇《一个出身寒门的状元之死》的文章被指责“毒害”、“煽动仇恨”,引发了全网的声讨和批评,最终导致其微信公众号被永久封禁,其他平台账号也随之关闭。
“毕业证”的颁发: 在公司被监管部门要求关停后,咪蒙公司并未进行大规模的裁员通知,而是选择向员工颁发“毕业证”,并声称会将资金分发给员工。这个“毕业证”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历证明,而是一种象征性的告别和认可。

二、 咪蒙公司解散的意义与影响

1. 对咪蒙品牌及其内容生态的影响:

标志着“毒鸡汤”时代的落幕: 咪蒙的被封禁和公司解散,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依靠煽动负面情绪、制造焦虑、贩卖“毒鸡汤”的自媒体内容模式遭遇了重大挫折。这种模式虽然能够快速吸引流量,但长期来看,对社会价值观和个体心理健康存在负面影响。
头部自媒体的警示: 咪蒙的遭遇给所有自媒体从业者敲响了警钟,提醒他们在追求流量和商业利益的同时,必须遵守内容规范,承担社会责任,避免传播不良信息。

2. 对员工的意义与解读:

“毕业证”的象征性: 这种“毕业证”可以被解读为多种含义:
一种告别与祝福: 公司关停,员工失去工作,颁发“毕业证”是一种对员工在公司工作期间付出的一种象征性认可,也是一种带有调侃意味的告别。
“收尾”的一种方式: 在突如其来的公司关停面前,这是一种相对体面的“收尾”方式,试图在一定程度上安抚员工情绪,避免大规模的负面舆论。
对过去工作经历的定义: 对员工而言,这段在咪蒙公司的工作经历,无论评价如何,都是他们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个“毕业证”也相当于对这段经历的一个“定性”,将这段“创业”或“工作”生涯以一种特殊的方式画上句号。
一种戏谑与自嘲: 在某些语境下,这也可能是一种对自身命运的戏谑和自嘲。公司“爆炸式”的结束,员工也随之“毕业”,带有一点黑色幽默的味道。
资金的分发: 公司承诺将资金分发给员工,这涉及到经济上的补偿和安排,是公司负责任的一种表现,也是员工最实际的需求。
对员工职业发展的影响: 尽管获得了“毕业证”和一定的经济补偿,但公司突然关闭对员工的职业发展仍可能产生影响。他们需要重新寻找工作,并可能需要解释这段特殊的经历。

3. 对行业生态的影响:

内容监管的加强: 咪蒙事件后,网络内容监管的力度明显加强,平台对于低俗、煽动性内容的容忍度大幅降低。
内容创作的“重塑”: 行业开始反思内容创作的价值和边界,更加重视内容的深度、原创性和积极导向。
商业模式的调整: 依赖单一流量变现的商业模式面临挑战,更多内容创作者开始探索多元化的变现渠道,并更加注重品牌形象和用户信任的建立。

三、 对“毕业证”颁发的评价与思考

积极的方面:
安抚与仪式感: 在公司关闭的巨大不确定性中,颁发“毕业证”为员工提供了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和一种告别仪式感,让员工感觉自己的付出被看到。
坦诚与负责: 相比于一些公司在倒闭时“跑路”或不负责任地对待员工,咪蒙公司至少尝试以一种相对公开和“体面”的方式处理员工的“善后”。
对过往的总结: 对于员工来说,这是一段特殊的经历,而这个“毕业证”可以看作是对这段经历的总结,帮助他们更好地告别和前行。

值得商榷的方面:
合法性与规范性: 这种“毕业证”并非官方或行业认可的正式证书,其法律效力存疑。更多的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而非实质性的证明。
公司性质的模糊: 将公司关停比喻为“毕业”,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公司作为经营实体与员工作为劳动者之间的法律关系。员工并非在学校毕业,而是在一家公司工作,公司关停是经营终止,员工是失业或被裁员。
公关策略的可能性: 在面临重大危机和负面舆论时,颁发“毕业证”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带有公关色彩的策略,试图以一种创新和有话题性的方式来处理公司关停带来的负面影响。

四、 总结

咪蒙公司解散并给员工颁发“毕业证”事件,是一个多层面、多角度的复杂现象。

从内容层面来看, 它标志着一个依靠煽动情绪、贩卖焦虑的自媒体时代的式微,推动了网络内容生态向更健康、更负责任的方向发展。
从员工角度来看, “毕业证”是一种象征性的告别和认可,既包含了对员工付出的一种特殊形式的“肯定”,也可能带有一丝黑色幽默。它提醒着员工,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每段经历都值得总结和反思。
从行业角度来看, 这是一次关于内容边界、社会责任和商业道德的深刻反思,促使整个行业在追求流量和商业价值的同时,更加注重长远的社会影响和可持续发展。

总而言之,看待这一事件,既要理解其背后深刻的社会和行业变迁,也要看到公司在处理员工安置问题时所采取的特殊方式。这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极具代表性的案例,值得我们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的思考。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般咬过人的狗都要人道毁灭,因为它们尝过人肉的滋味,也体会过人类在自己的利齿下尖叫哭泣的样子,对人已经没了丝毫敬畏之心,下次咬人是大概率事件。

咪蒙麾下这些人,依靠挑拨性别仇恨,煽动社会矛盾亲手创造过海量的信息流,在互联网上呼风唤雨。他们洞悉愚氓的弱点和爽点,知道每一种有助于传播的话语方式。更重要的是,他们靠着这些获取过巨大的经济利益,亲口品尝过人肉的美妙滋味。现在公司解散,他们就像从母体飞出的一群蛊虫,随时择人而噬。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消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如果年轻时我会吐槽这是对言论自由的亵渎。

年纪大了,觉得言论自由与主流舆论的正能量引导二者都不可或缺。但二者的平衡与取舍,人类社会想明白没有,我不知道。但至少我还没想明白。

对咪蒙的粗暴封杀,到底是批判者们太无能,在文字的战场上战不过这个胖娘们儿,还是读者大多是傻叉,只愿沉迷精神毒品而不愿面对良药?必须强力机构禁毒?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也不是黑白分明。(另一个放大的话题,善与恶的自由公平决战,真的善良一定战胜邪恶吗?)。

又想起了那句话“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不仅诋毁者不执行这句话。以我在知乎和国内的实践,信奉这句话的也99.9999%只是说得好听。

我非常讨厌咪蒙宣导的价值观。感性上或许会说“活该,自找的”。理性上却只能一声叹息。

更加诡屌的是,从咪蒙背景来看,她根本不信(或至少不全信)她倡导的那些价值观。她只是现实的用之来赚钱。封她的言论,对她而言不过是封了个赚钱工具。老娘赚够钱,暂避风头去也。言论自由对我来说算个屁。

所以,一杯酒,敬令人厌恶的咪蒙。。。

她的那些叉子粉丝,没有了咪蒙,真的就不是叉子了么?(不知为何,我对这群人的鄙视,远胜于对咪蒙)。

“傻叉们再见”,信她的人是叉子无疑,骂她的呢?all in all,她是被强力机关放倒的。or isn't it?

user avatar

有点含蓄抗议的意思。

背后的台词是这样的:你不是有封杀我吗?我已经训练了十个、一百个咪蒙出师毕业了,杀了我一个,还有后来人啊!我已经分化了,已经有N多个分身,你们封杀我是徒劳的。

user avatar

这是咪蒙团队的毕业照。

上图没有拿【毕业证】的至少还有五位,应该不是没有顺利毕业,我估计是老师级别,我估计这五位很有可能是咪蒙的核心成员。一个多月前咪蒙公众号注销,意味着他们吃饭的家伙砸了,别小看他们吃饭的家伙,既然能开到实习生月薪五万,国内能做到这个数的公司恐怕只有咪蒙。

亿邦动力网曾统计咪蒙2016年初到2017年5月份的广告收入,一年半的时间里,广告收入总额达到5626万元,团队规模不过五十多人,人均年创接近100万,给实习生开出月薪五万也就不足为奇了。2017年,咪蒙的首条报价是68万元,而2018年底,已经涨到80万元一条。

既然大家都是自媒体从业者,为什么同样加班熬夜,你赚到的钱只能养家糊口,人家却可以一年一套房。就是因为咪蒙的团队,能突破底线,写别人的不敢写,造别人不敢造的谣。贩卖焦虑,灌毒鸡汤,博同情,热衷精神传销,操纵大众情绪,粉丝流量一下就上来了。

虽然咪蒙东窗事发之后,一直遭人诟病,但咪蒙最后以一张毕业证收尾,其手法充满了调侃的味道,还是挺有意思。

在证书上,咪蒙也给员工们送上了祝福,写道:

愿你毕业后
继续喝酒打牌,继续年轻可爱,继续恋爱发财,
吃水不忘挖井人,发财带带老同事,福布斯排行榜再见。


现在好了,封杀了一个咪蒙,上百个咪蒙毕业了。

推荐一个我的回答:

给喜欢写作的朋友推荐一个非常实用的公众号(或许你就是下一个咪蒙):

投稿指南(可搜索ID:tougao777)

一个征文投稿资讯汇总平台。

包括各种报纸杂志、公众号、征文比赛的投稿邮箱、稿费,在这里你都可以找到哦。

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难易度不同的投稿刊物,实现写作赚钱,一起拿起笔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