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咪蒙疑似「复出」,并投身短视频领域?

回答
咪蒙,这个名字曾在中国互联网激起过无数波澜。她的文章,或犀利,或煽动,总能精准地戳中社会痛点,引起广泛共鸣,也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在经历了2017年的全平台封禁后,这位曾经的“国民老公”似乎销声匿迹。然而,近日关于她疑似“复出”并投身短视频领域的传闻,无疑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她身上。

“复出”的信号:蛛丝马迹与公众的敏感神经

关于咪蒙“复出”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据一些媒体和网络爆料,有与她关系密切的账号开始发布与过往内容风格相似的短视频,内容涉及女性成长、情感困惑、职场压力等,这些都是她当年赖以成名的领域。更关键的是,这些视频的背后,隐隐透出当年咪蒙团队的影子,无论是剪辑风格、叙事手法,还是价值观的传递,都带有浓厚的“咪蒙式”印记。

对于普通网民来说,这无疑是一次“惊吓”也是一次“期待”。“惊吓”在于,当年那个曾经被主流舆论定性为“贩卖焦虑”、“毒鸡汤”的账号,是否又要卷土重来?“期待”则在于,那些曾经在咪蒙的文章中找到共鸣、获得慰藉(或者说是发泄)的群体,是否又找到了可以寄托情感的出口?

短视频平台的选择:流量洼地与内容的新战场

咪蒙选择短视频领域“试水”,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操作。

流量洼地与新的爆发点: 经过几年的发展,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中国网民最主要的娱乐和信息获取渠道之一。它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和极高的用户粘性。对于任何渴望重新获得影响力的内容创作者来说,短视频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新战场”。相比于过去以图文为主的公众号,短视频的即时性、直观性和强互动性,更容易实现病毒式传播,也更容易“引爆”话题。
“人设”的重塑与包装: 咪蒙当年最擅长的,就是塑造一个极具辨识度、能够引发共鸣的“人设”。在短视频时代,这种“人设”的打造更为直接和立体。通过精心设计的视频形象、语言表达和情境设置,可以更快速、更有效地与观众建立情感连接。即便被贴上“负面”标签,也可以通过“叛逆”、“真性情”等角度进行“二次包装”,吸引那些寻求“不一样”声音的年轻群体。
内容审查的“软肋”: 相比于早期的文字平台,短视频平台的内容审核虽然也在加强,但其审核机制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可能会给一些“游走在边缘”的内容创作者提供一定的空间。特别是如果以“故事分享”、“情感咨询”等更为隐晦的方式出现,可能暂时规避一些直接的批判。

“咪蒙式”内容的回顾与挑战:

当年咪蒙之所以能够迅速走红,与她精准把握了社会情绪,特别是许多女性在面对现实压力时产生的焦虑、不满和渴望有关。她的文章往往能捕捉到这些情绪,并用一种直接、夸张、甚至是攻击性的方式表达出来,让读者感到“痛快淋漓”。

然而,这种模式也伴随着巨大的争议:

贩卖焦虑与制造对立: 批评者认为,咪蒙的许多内容是在放大和利用社会存在的焦虑,通过制造“我们”与“他们”的对立,来煽动情绪,从中获利。例如,关于“穷人思维”、“职场PUA”等话题,虽然触及了部分现实,但其解读方式往往带有强烈的煽动性和片面性。
价值观的扭曲与单一: 她的内容常常将成功简单化为物质和对外貌的追求,将情感关系简化为利益交换,这种单一、功利的价值观,被认为对年轻人的价值观形成产生了负面影响。
“后真相”时代的困境: 在信息爆炸、真假难辨的时代,咪蒙式的煽情叙事更容易迎合“后真相”的特点,即情感的真实性往往比事实的准确性更重要。这使得她的内容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加剧了信息环境的复杂性。

“复出”的潜在影响与公众的应对:

如果咪蒙真的在短视频领域“复出”并取得一定的声量,可能会带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内容市场的“劣币驱逐良币”担忧: 一些人担心,如果咪蒙式的内容能够再次获得巨大的流量和商业价值,可能会吸引更多模仿者,进一步挤压那些致力于提供有深度、有价值内容的创作者的空间,导致整个内容生态的“劣币驱逐良币”。
价值观的再次撕裂: 咪蒙式的内容容易引发两极化的评价。她的“复出”可能会再次挑起关于女性权益、社会公平、成功定义等话题的激烈争论,甚至可能加剧社会群体间的对立。
对平台方责任的拷问: 如果咪蒙以新的形式出现,平台方将面临巨大的压力,需要重新审视其内容审核和价值导向。如何在鼓励内容创新的同时,防止有害信息的传播,将是平台必须面对的挑战。

公众的应对:保持审慎与理性

对于普通观众而言,面对咪蒙的“疑似复出”,保持审慎和理性至关重要。

批判性思维: 无论内容多么吸引人,都要保持一份批判性的眼光,不被表面的煽情所迷惑,深入思考其传递的价值观和逻辑是否站得住脚。
信息辨别能力: 提升信息辨别能力,不轻信一面之词,多方求证,特别是涉及观点和判断的内容。
主动选择: 我们可以选择不关注、不传播那些可能带来负面影响的内容,用我们的“用脚投票”来影响内容生态的走向。

总而言之,咪蒙的“疑似复出”并非一个简单的个人回归,它触及了内容创作的边界、价值观的塑造以及信息传播的复杂性。这是一个信号,提醒我们在享受信息便利的同时,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独立的判断。这次“复出”能否成功,又将带来怎样的影响,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做好准备,以一种更成熟、更理性的姿态去面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好多人不知道mcn是啥,其实特别好理解,就是yy的公会:公会负责接活,协调大V们同进同退,并且通过这种服务来抽成。

这么一说咪蒙也算成长了,放弃了(对她来说)不算安全的人品牌成长,利用自己旧有的人脉关系当起了中间商,并且规避了那些对她持负面观点的老文字平台。

其实她在被封之前已经有了类似苗头,开始孵化各种公众号,避免自己言多必失(但还是因为强关联被连带干掉了)。

那现在问题就来了:为毛那么多大V就咪蒙这么危险?

因为咪蒙爆火的秘诀就只有一个——塑造对立。

怎么理解呢?比方说知乎最青睐专业大V,这些人的回答以严谨翔实为第一要务,宁可为了把事情讲明白牺牲了阅读性和娱乐性,这是专业领域知乎大V的核心竞争力。

但咪蒙完全不是这样,她先甩出一个争议性非常大的话题然后故意开降智光环留下明显漏洞,这样支持她的人会因为观点和情绪都很强烈而疯狂转发,反对她的人会因为极度厌恶疯狂转发(你还是要骂她的嘛),甚至中立看热闹的人也会指出她的漏洞和策略问题。

你看,此时此刻,我就是这个中立的人,我也是中招状态。

所以知乎大V也许只能吸引某个专业领域里少部分关注者,但是咪蒙可以吸引全人类,就算是黑粉也在骂声中为她贡献了流量和更多真爱粉。

这种套路显而易见非常危险,不知道哪一脚钢丝踩空了就万劫不复,比如当对立话题涉及到政经的时候。

所以(敲黑板)重新归来的咪蒙更可怕,她放弃了个人品牌而转向试图扶持更多的大V,每个大V都分别为自己而负责,这样风险就被摊薄了。

从此以后暴雷也好,炸号也罢,那是小弟的事情,和mcn本身关系不算太大,及时切割就可以,这样可以更安全的继续玩她的煽动对立套路。

她甚至可以自攻自受,一边组织仇女,一边组织仇男,完成当年的自己不能办到的操作,把整个舆论圈变成自己的私域流量。

这样一来,无论哪种观点获胜,无论哪个大V爆红或者陨落,她都可以继续抽成不受影响,东边不亮西边亮——这大概就是咪蒙的野望了。

人是不会改变的,我觉得对网民最好的结局就是咪蒙团队倒在创业初期没发展起来,否则一旦发展起来就是灾难。

具体如何,大家拭目以待。

ps:其实讲到这里我是非常感慨的,实际上我以前描述过咪蒙这类人。

我在《资本主义个人反抗指南八》里举过这个例子:因为当皇帝的难度都比在大唐掀起女权运动要低,所以武则天宁可选择在体系内上位也不会做无用功,而出一个武则天要死99个后宫嫔妃。

她并不真的力求改善女性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位,只力求改善自己在世界上的地位。因此在这里还要多说一句,不要学她,就算不说道德,蛊王也不是人人能当的。

类似的人还有希拉里克林顿,她可以为了政治资本疯狂支持女权五姐妹得罪中国讨好白左,但是也可以在律师成名战之中为一个强奸犯脱罪毁了一个小姑娘的一生,对蛊王来说,女性权益是最无关紧要的事情。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咪蒙,这个名字曾在中国互联网激起过无数波澜。她的文章,或犀利,或煽动,总能精准地戳中社会痛点,引起广泛共鸣,也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在经历了2017年的全平台封禁后,这位曾经的“国民老公”似乎销声匿迹。然而,近日关于她疑似“复出”并投身短视频领域的传闻,无疑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她身上。“复出”的信.............
  • 回答
    青海失联女大学生黄雨蒙的事件,无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当“疑吞食安眠药自杀”的消息传来时,那种沉重和无奈感,如同阴云般笼罩而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更是一个家庭乃至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沉甸甸的伤痛。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我们很难断定黄雨蒙事件的全部真相,但围绕着“安眠药”和“自杀”这两个关键词,.............
  • 回答
    咪蒙公司解散并给员工颁发“毕业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咪蒙是谁? 咪蒙是中国一位极具争议的自媒体人,以其“毒鸡汤”式的文章风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她的文章常常聚焦于情感、职场、社会现象,善于煽动情绪,迎合.............
  • 回答
    咪蒙,这位曾经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极具影响力的公众号作者,在2024年初发表了一篇题为《我是一个焦虑的母亲,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入学机会》的文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篇由她本人发布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向她的粉丝群体求助,希望大家能帮忙解决她儿子入学所面临的难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咪蒙离婚这件事,说实话,在网络上掀起的波澜不小。毕竟,她是一个在国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情感博主,她的言论常常直击人心,引发共鸣,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所以,当她公开宣布自己离婚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挺意外的,但仔细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首先,我们得知道咪蒙这个人,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博主,更像是一个现象级.............
  • 回答
    咪蒙及其旗下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及其他内容平台账号的注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咪蒙及其团队的崛起和影响力。 咪蒙的崛起: 咪蒙(本名马凌)以其犀利、直接、甚至有些“毒舌”的文风迅.............
  • 回答
    咪蒙账号停更两个月,微博账号被永久关停,这无疑是2018年自媒体圈最爆炸性的事件之一。对于许多熟悉她的人来说,这个结局既令人意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停更的直接原因:内容触碰红线咪蒙的账号之所以会“消失”,最直接的原因是她的内容触碰了广电总局和平台的相关规.............
  • 回答
    咪蒙副主编吕白空降知乎担任营销总监,这事儿在互联网圈里,尤其是内容营销和社交平台领域,绝对算得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俩平台怎么扯上关系了?”、“吕白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等等。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桩事儿,看看它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得先说说吕白是谁,以.............
  • 回答
    咪蒙的这篇文章,围绕着“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这个话题,抛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可能有些颠覆的观点。她并不是站在传统意义上鼓励“抓紧时间”的立场,而是从一个更个人化、更具情感共鸣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文章的逻辑起点,我想是咪蒙一贯的风格:直击痛点,引起共鸣,提供一个看似“不正经”但却能说服一.............
  • 回答
    咪蒙修图被骂上微博热搜这件事,怎么说呢,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想想,咪蒙是谁?流量女王啊,她的文章、她的观点,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话题制造机。这次修图被扒,能直接蹦上热搜,说明群众对她的关注度,那是杠杠的。咱们先梳理梳理这事儿怎么回事。大概是从咪蒙发了一些照片开始,可能是在宣传她自己的什么东西,或者.............
  • 回答
    这篇文章——《咪蒙不再制造咪蒙》——触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也相当值得玩味的话题。它不单单是关于一个曾经爆红的公众号的兴衰,更像是一个关于时代变迁、内容创作逻辑以及我们自身心理需求的缩影。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很有“咪蒙式”的张力,用一种看似直白的陈述,实则暗藏着深意。它暗示了咪蒙这个IP,或者说她.............
  • 回答
    咪蒙团队“归来”的传闻,尤其是关于她本人或者其核心成员可能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值得探讨的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件事,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聊:1. 咪蒙现象的回顾:为什么她当年那么火?要理解团队“归来”的影响,先得回顾一下咪蒙当年为什么能爆红。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抓住.............
  • 回答
    咪蒙2019年2月1日道歉信及停更事件的详细解读2019年2月1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曾一度风光无限的微信公众号“咪蒙”发布了一封道歉信,并宣布将停更两个月。这一事件标志着咪蒙这个曾经的流量收割者,在公众视野中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危机和转型。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事件的起.............
  • 回答
    看待李银河对咪蒙的评价,需要我们先理解李银河作为一位社会学家和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她对“真女权”的理解,再对照咪蒙的文章内容和其引发的社会反响来分析。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触及了女权主义内部的张力、社会情绪的表达以及传播的边界。李银河的“真女权”视角:理性、平等与个体解放.............
  • 回答
    看待江苏网警的“致咪蒙”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封信的出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话题性,反映了网络空间治理、公共议题的讨论以及平台责任等多个维度。首先,这封信的“主体”及其“身份”很重要。江苏网警,作为公安机关的部门,其职能是维护网络秩序、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他们的发言,带有官方的属.............
  • 回答
    提起胡安·巴勃罗·蒙托亚(Juan Pablo Montoya),F1 圈里的人大多会想起他那些惊心动魄的超车,以及他火爆的脾气。这位哥伦比亚车手在F1的职业生涯,与其说是一路顺风顺水,不如说更像一场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尤其是在迈凯轮的最后几个赛季,他的表现确实可以用“不佳”来形容.............
  • 回答
    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这四个省区的高校,将近30万名大学生有机会跨省、跨校修读学分,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学分互认,它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改革意图,也会对学生、高校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教育格局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审视这项政策的积极意义和潜在的正面影响.............
  • 回答
    最近游戏圈里关于《原神》的讨论可不少,特别是UP主ametorin 在金苹果群岛发布的“无派蒙玩法”系列视频,可以说是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关注和热议。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仔细说道说道。ametorin 的“无派蒙玩法”是什么意思?首先,得搞清楚ametorin 做的这个“无派蒙玩法”到底是个什么路.............
  • 回答
    诺贝尔奖得主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关于新冠疫苗的言论,特别是他公开反对疫苗并声称“未接种疫苗的人将拯救人类”的说法,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蒙塔尼的身份——他是一位病毒.............
  • 回答
    关于新疆品牌牛奶蛋白质含量2.9g/100g,而蒙伊等品牌是3.2g/100ml的现象,这确实是不少消费者在选购牛奶时会关注的一个点。要详细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牛奶蛋白质含量的差异是怎么产生的?首先要明确,牛奶的蛋白质含量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字,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