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咪蒙的文章《咪蒙:我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

回答
咪蒙的这篇文章,围绕着“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这个话题,抛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可能有些颠覆的观点。她并不是站在传统意义上鼓励“抓紧时间”的立场,而是从一个更个人化、更具情感共鸣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

文章的逻辑起点,我想是咪蒙一贯的风格:直击痛点,引起共鸣,提供一个看似“不正经”但却能说服一部分人的解决方案。 她不回避大家对“实习”的普遍感受——枯燥、重复、学不到东西,甚至是被压榨。她能够准确捕捉到当下很多年轻人在职业选择、成长路径上的迷茫和焦虑。

她支持实习生休学,并不是鼓励大家什么都不做,而是建立在一个核心的认知上:“不适合”的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损耗”。 她把这种“损耗”具象化,描述实习生在不适合的环境中,不仅仅是浪费时间,更可能是在消耗自己的热情、信心,甚至是对未来工作的负面预期。她用了“浪费生命”、“毁掉热情”这样的词语,非常直接地戳中了年轻人的心。

从这个角度看,咪蒙并非在鼓吹逃避,而是在提倡一种更主动、更负责任的自我探索。 她认为,如果一份实习明显不适合自己,与其在那里煎熬,不如暂时抽离,去真正地“充实”自己。这里的“充实”可能是去旅行,去学习一门新的技能,去深入了解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甚至是去体验另一种生活。她把休学看作是一种“战略性撤退”,是为了更好地“进攻”——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

她在这篇文章中,一定也加入了很多她自己的个人经历或者身边人的例子。这是咪蒙文章的一大特点,她善于将宏大叙事拉到个人层面,让读者觉得“我也能这样”。比如,她可能会讲述自己当年某个不愉快的实习经历,或者某个朋友因为不喜欢而休学,最后找到了人生方向的故事。这些故事,会给读者一种“你看,这样做也没什么大不了,反而可能更好”的心理暗示。

另外,咪蒙的文章总是带着一种“为年轻人说话”的姿态。在这个信息爆炸、竞争激烈的时代,很多年轻人确实感到压力巨大,尤其是在职业发展方面。他们可能对“努力”的定义感到困惑,不确定自己的努力方向是否正确。咪蒙在这篇文章中,恰好扮演了一个“理解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她告诉年轻人,有时“停下来”也不是坏事,关键在于停下来之后“做什么”。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这种观点的局限性。

经济压力: 并不是所有人都承担得起“休学”带来的经济压力。很多实习本身就是为了积累经验,同时获得一份收入,如果休学,意味着收入的暂时中断,这对于经济基础薄弱的年轻人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
机会成本: 每一个离开的“不适合”的实习岗位,可能都意味着失去了一个潜在的进入某个行业的敲门砖,或者错过了一个认识行业内人士的机会。这个机会成本,也是需要权衡的。
“休学”的定义模糊: 咪蒙说的“休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生休学,更多是一种暂时停止工作,去自我探索的状态。但这种状态的界限在哪里,如何界定,以及如何“重新出发”,都需要非常清晰的规划,否则就容易滑向“不务正业”或者“眼高手低”。
市场环境: 并非所有行业都对“休学”有那么高的包容度。有些行业对毕业后的紧迫感要求很高,过于频繁的“停顿”可能会让用人单位产生疑虑。

总的来说,咪蒙这篇文章之所以能引起关注,是因为它戳中了当下年轻人在职业发展中的一个真实痛点——“不确定性”和“被消耗感”。 她提供了一种看似“任性”但又充满了个人主义色彩的解决方案,鼓励大家勇敢地审视自己的选择,并在必要时“止损”。

她的论调,更像是对一种“灵活就业”和“自我实现”思潮的一种解读和呼应。她没有给出一个标准答案,而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让年轻人在迷茫的时候,可以有另一个思考的角度。

但最终,是否采纳她的观点,还是需要每个个体根据自己的情况、家庭支持、职业规划以及社会现实来做判断。她的文章,更像是一剂“精神鸡血”或者“另类指南”,给那些正在苦恼于“不喜欢但还在坚持”的年轻人,提供了一种放飞自我的想象,以及一种“也许我可以”的勇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一个点,其他答案似乎都没注意到。

咪蒙在文章里举的所有的例子,都是她自己手底下的实习生。换言之,她讲的是,如果有一个未来月薪五万、做着感兴趣的事情、不要求大学学历、注重实践和创造力的工作,要不要暂停学业去争取?

我想对这个问题说是,争议可能没那么大。就算她手底下的实习生都按部就班念完书,又有多大机会能找到这样的工作呢?

但咪蒙是把这个仅在他们公司可能成立的结论,推而广之到了所有大学生。这就成了毒药了。其他答案已经说得很多了,不再赘述。


事实上,咪蒙这篇文章不仅又一次带来了热度,同时还给自己公司做了一次绝好的公关,展现了他们不论学历唯才是举的姿态。除此之外,咪蒙还借此给实习生们上了话:你们的前辈都休学全职投入工作了,你们的热情呢?胡萝卜加大棒,再来的实习生敢不努力吗。


咪蒙给底下人打鸡血的能力,实在是令人佩服啊。

user avatar

真正的咪蒙粉丝:

幼儿园毕业,父母靠朋友圈帮忙上小学。

高中毕业父母想让她上大学,她拒绝:“实习生应该休学去锻炼”。

实习第一天被老板拉去拿外卖,她低头,“ 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

于是打了一年杂工,被老板开了。“ 不好意思,你的努力不值钱 ”。

回到家,父母抱怨她开销太大,家产都不够她花。她自信:“ 好看的女孩自带烧钱属性 ”。

于是父母安排相亲。当发现男士想aa晚餐的时候,她转身就走:“ 男人不愿意给你花钱,就是因为不爱你 ”。

第二位男士刚刚开口提到收入,她摇头:“ 你凭什么穷得心安理得! ”。

第三位男士出身名校,侃侃而谈。她微笑:“ 那些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你得意什么?”。

第四位男士刚想探讨今后的孩子问题,她皱眉:“ 看到直男癌言论,我的脏话不够用。”

第五位男士不想要太现实的爱情,她冷笑:“不能上升到金钱的爱情都不是真爱。


终于她嫁给了一位老实人。在老实人跪了无数次键盘之后,他们的孩子终于幼儿园毕业了。于是她发朋友圈求各路好友帮忙上个好小学,不一会,她的微信叮咚不停。


她点开一看,满屏幕的好友分享, <致贱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咪蒙的这篇文章,围绕着“为什么支持实习生休学”这个话题,抛出了一个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可能有些颠覆的观点。她并不是站在传统意义上鼓励“抓紧时间”的立场,而是从一个更个人化、更具情感共鸣的角度来探讨这个问题。文章的逻辑起点,我想是咪蒙一贯的风格:直击痛点,引起共鸣,提供一个看似“不正经”但却能说服一.............
  • 回答
    咪蒙副主编吕白空降知乎担任营销总监,这事儿在互联网圈里,尤其是内容营销和社交平台领域,绝对算得上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第一反应可能是“这俩平台怎么扯上关系了?”、“吕白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等等。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桩事儿,看看它背后可能意味着什么。首先,得先说说吕白是谁,以.............
  • 回答
    咪蒙,这位曾经在中国社交媒体上极具影响力的公众号作者,在2024年初发表了一篇题为《我是一个焦虑的母亲,希望我的孩子能有一个好的入学机会》的文章,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这篇由她本人发布的文章,主要内容是向她的粉丝群体求助,希望大家能帮忙解决她儿子入学所面临的难题。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
  • 回答
    看待李银河对咪蒙的评价,需要我们先理解李银河作为一位社会学家和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她对“真女权”的理解,再对照咪蒙的文章内容和其引发的社会反响来分析。这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喜欢”或“不喜欢”的问题,而是触及了女权主义内部的张力、社会情绪的表达以及传播的边界。李银河的“真女权”视角:理性、平等与个体解放.............
  • 回答
    咪蒙2019年2月1日道歉信及停更事件的详细解读2019年2月1日,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下,曾一度风光无限的微信公众号“咪蒙”发布了一封道歉信,并宣布将停更两个月。这一事件标志着咪蒙这个曾经的流量收割者,在公众视野中经历了一次重大的危机和转型。要理解这一事件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 事件的起.............
  • 回答
    看待江苏网警的“致咪蒙”信,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和分析。这封信的出现,本身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话题性,反映了网络空间治理、公共议题的讨论以及平台责任等多个维度。首先,这封信的“主体”及其“身份”很重要。江苏网警,作为公安机关的部门,其职能是维护网络秩序、打击网络违法犯罪。他们的发言,带有官方的属.............
  • 回答
    最近游戏圈里关于《原神》的讨论可不少,特别是UP主ametorin 在金苹果群岛发布的“无派蒙玩法”系列视频,可以说是引起了不少玩家的关注和热议。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咱们不妨仔细说道说道。ametorin 的“无派蒙玩法”是什么意思?首先,得搞清楚ametorin 做的这个“无派蒙玩法”到底是个什么路.............
  • 回答
    诺贝尔奖得主吕克·蒙塔尼(Luc Montagnier)关于新冠疫苗的言论,特别是他公开反对疫苗并声称“未接种疫苗的人将拯救人类”的说法,无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轩然大波。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而不仅仅是简单地赞同或否定。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蒙塔尼的身份——他是一位病毒.............
  • 回答
    最近在一些科技圈子里,“溪溪大人”关于小米手表color睡眠数据“蒙的”的说法,以及他推荐华为GT2的建议,引起了不少讨论。对于很多想入手智能手表的朋友来说,这无疑是个需要弄明白的问题。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咱们就来掰扯掰扯。“溪溪大人”的观点:小米手表color睡眠数据“蒙的”首先,我们得理.............
  • 回答
    咪蒙公司解散并给员工颁发“毕业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背景与经过 咪蒙是谁? 咪蒙是中国一位极具争议的自媒体人,以其“毒鸡汤”式的文章风格在网络上迅速走红。她的文章常常聚焦于情感、职场、社会现象,善于煽动情绪,迎合.............
  • 回答
    咪蒙离婚这件事,说实话,在网络上掀起的波澜不小。毕竟,她是一个在国内拥有巨大影响力的情感博主,她的言论常常直击人心,引发共鸣,同时也伴随着不少争议。所以,当她公开宣布自己离婚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挺意外的,但仔细想想,似乎又在情理之中。首先,我们得知道咪蒙这个人,她不是一个普通的博主,更像是一个现象级.............
  • 回答
    咪蒙及其旗下公众号“才华有限青年”及其他内容平台账号的注销,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反思。要深入理解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 事件背景回顾首先,我们需要回顾一下咪蒙及其团队的崛起和影响力。 咪蒙的崛起: 咪蒙(本名马凌)以其犀利、直接、甚至有些“毒舌”的文风迅.............
  • 回答
    咪蒙账号停更两个月,微博账号被永久关停,这无疑是2018年自媒体圈最爆炸性的事件之一。对于许多熟悉她的人来说,这个结局既令人意外,又似乎在情理之中。要理解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停更的直接原因:内容触碰红线咪蒙的账号之所以会“消失”,最直接的原因是她的内容触碰了广电总局和平台的相关规.............
  • 回答
    咪蒙修图被骂上微博热搜这件事,怎么说呢,这事儿吧,挺有意思的。你想想,咪蒙是谁?流量女王啊,她的文章、她的观点,简直就是一部行走的话题制造机。这次修图被扒,能直接蹦上热搜,说明群众对她的关注度,那是杠杠的。咱们先梳理梳理这事儿怎么回事。大概是从咪蒙发了一些照片开始,可能是在宣传她自己的什么东西,或者.............
  • 回答
    这篇文章——《咪蒙不再制造咪蒙》——触及了一个非常有意思也相当值得玩味的话题。它不单单是关于一个曾经爆红的公众号的兴衰,更像是一个关于时代变迁、内容创作逻辑以及我们自身心理需求的缩影。首先,这篇文章的标题本身就很有“咪蒙式”的张力,用一种看似直白的陈述,实则暗藏着深意。它暗示了咪蒙这个IP,或者说她.............
  • 回答
    咪蒙团队“归来”的传闻,尤其是关于她本人或者其核心成员可能以新的形式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这背后牵扯着很多值得探讨的点。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审视这件事,尽量掰开了揉碎了聊:1. 咪蒙现象的回顾:为什么她当年那么火?要理解团队“归来”的影响,先得回顾一下咪蒙当年为什么能爆红。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抓住.............
  • 回答
    咪蒙,这个名字曾在中国互联网激起过无数波澜。她的文章,或犀利,或煽动,总能精准地戳中社会痛点,引起广泛共鸣,也招致了铺天盖地的批评。在经历了2017年的全平台封禁后,这位曾经的“国民老公”似乎销声匿迹。然而,近日关于她疑似“复出”并投身短视频领域的传闻,无疑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到她身上。“复出”的信.............
  • 回答
    提起胡安·巴勃罗·蒙托亚(Juan Pablo Montoya),F1 圈里的人大多会想起他那些惊心动魄的超车,以及他火爆的脾气。这位哥伦比亚车手在F1的职业生涯,与其说是一路顺风顺水,不如说更像一场跌宕起伏的过山车。在他职业生涯的后期,尤其是在迈凯轮的最后几个赛季,他的表现确实可以用“不佳”来形容.............
  • 回答
    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这四个省区的高校,将近30万名大学生有机会跨省、跨校修读学分,这绝对是一件非常值得关注和深入探讨的事情。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学分互认,它背后蕴含着深远的教育改革意图,也会对学生、高校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教育格局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让我们来审视这项政策的积极意义和潜在的正面影响.............
  • 回答
    青海失联女大学生黄雨蒙的事件,无疑牵动着无数人的心。当“疑吞食安眠药自杀”的消息传来时,那种沉重和无奈感,如同阴云般笼罩而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年轻生命的陨落,更是一个家庭乃至社会都不得不面对的、沉甸甸的伤痛。从已知的信息来看,我们很难断定黄雨蒙事件的全部真相,但围绕着“安眠药”和“自杀”这两个关键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