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 80% 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种说法?

回答


关于“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80%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要指出其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国际法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1. 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与“控制海洋”的争议
事实层面:
美国海军确实拥有全球最强大的舰队,其舰队部署覆盖五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南太平洋),并在关键航道(如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战略区域(如亚太、中东、非洲)有常态化存在。但“控制80%的海洋”这一表述存在以下问题:
海洋面积的统计方式:全球海洋面积约为3.6亿平方公里,美国的舰队活动区域可能仅占其中一小部分,且“控制”一词带有强烈的霸权色彩,可能不符合国际法或现实逻辑。
“控制”的定义:国际法中,海洋的主权和使用权由《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规范,美国在公海的航行自由是基于国际法的,而非“控制”。美国的军事存在更多是基于战略威慑和区域安全需求,而非单方面控制。
多国共同维护:海洋的“控制”是全球性议题,涉及多国利益。例如,北极航道的开发需要多国合作,南海问题也涉及中国、日本、越南等国的共同利益。

现实主义视角:
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家的权力(包括军事力量)是国际关系的核心。美国的海军力量使其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主导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无视国际法或他国的尊严。相反,美国的全球影响力更依赖于其在国际体系中的规则制定权(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



2.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与“相互尊重”的复杂性
军事实力与软实力的结合: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并非仅依赖军事力量,还包括:
经济霸权:作为世界最大经济体,美国通过美元霸权、贸易体系和金融体系影响全球。
文化输出:好莱坞、教育体系、科技产业等文化软实力使其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广泛影响力。
国际组织主导权:美国在联合国、国际法院、国际刑警组织等机构中拥有关键决策权。

“相互尊重”的逻辑:
国际关系中的“相互尊重”并非单方面的让步,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规则的互动。例如:
国际法的约束:美国的军事行动需遵守国际法(如《联合国宪章》),例如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的行动需在国际法框架内进行。
全球性挑战的协作:如气候变化、反恐、疫情防控等议题,需要各国合作,美国在这些领域也需与其他国家协调。

历史与现实的矛盾: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确实伴随争议,例如:
殖民历史与地缘政治:美国在历史上曾通过军事干预(如二战后对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干预)影响他国政治。
地缘政治竞争:美国在亚太、中东、非洲等地的军事部署,常被他国视为“霸权行为”,但这也是基于地缘战略的现实考量。



3. 国际法与海洋航行自由的争议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
该公约规定了公海的航行自由权,美国的舰队活动在公海范围内是合法的,但其在专属经济区(EEZ)内的活动需遵守国际法。例如,美国在南海的军事存在可能涉及与中国在海洋权益上的争议。

“自由航行”政策的争议性:
美国的“自由航行”政策(Freedom of Navigation Operations, FONOP)旨在维护国际法规定的航行自由,但其行动可能被他国视为挑衅。例如,美国在南海的军舰巡航曾引发中国不满,但美国的立场是基于国际法而非单方面“控制”。



4. 国际关系中的“相互尊重”与权力博弈
权力博弈的复杂性: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并不意味着其可以无视他国的尊严,而是需要在权力博弈中寻求平衡。例如:
与中国的竞争: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和经济竞争,与中国的崛起形成张力,但双方在气候变化、反恐等领域也有合作。
与他国的互动:美国在非洲、中东等地的军事存在,常被他国视为“强权政治”,但美国也通过援助、贸易等手段维持关系。

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依赖于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例如:
全球安全:美国在反恐、维和行动中的参与,使其在国际社会中具有合法性。
全球治理:美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主导地位,使其在规则制定中具有话语权。



5. 对“美国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的回应
权力与规则的相互依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基于其军事、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但同时也需要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例如,美国的军事行动需在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内进行,而非单方面行动。

相互尊重的动态平衡:
国际关系中的“相互尊重”是动态的,既包括对规则的遵守,也包括对其他国家主权和利益的尊重。例如,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既是为了维护地区稳定,也需与周边国家协商。

历史与现实的矛盾: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伴随争议,但其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并非绝对。其他国家(如中国、俄罗斯)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国际关系的“相互尊重”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中实现。



结论
“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80%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一说法,本质上反映了对美国全球影响力与国际关系规则的误解。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基于其军事、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但其行动也需遵守国际法和国际规则。国际关系中的“相互尊重”并非单方面的让步,而是基于共同利益和规则的互动。美国的全球存在既是权力的体现,也是国际秩序的一部分,其与他国的关系需要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平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就对了,早点这么说不就结了么。

我永远站在鸡蛋一边。

这么牛逼的美国总不至于是鸡蛋吧?

user avatar

这句话可能并不严格符合事实,且会越来越不符合事实,但这句话,是一句真心话。

我希望全球各国,都能多说真心话。

我希望网络上的各路键政者们,也都能多说真心话。

这样的目的,并非是为了消除观点、立场和屁股的差异,

而是为了,大家都能把最真实的观点、立场和屁股,摆在阳光下。

这样能省很多事情。

也更容易在冲突达到均衡态后,

筛选掉伪善和双标,

筛选出真正的正义。

user avatar

跟我这儿说没用,去上人大说,他们负责给海军批钱。

user avatar

日军横扫东南亚,他们凭什么善待英美战俘?

解放军横扫长江以北,他们凭什么和KMT谈判?

这让我不由得想起:

中国某些历史学家,把西方的海盗式入侵,叫做“地理大发现”。


把长达数百年的海盗战争、屠杀、奴役、掠夺,叫做“大航海时代”。


把帝国主义对第三世界的殖民统治,把殖民地为了皈依西方行成的“买办经济”,叫做“现代化”。这就是“西方中心论”,一切学术、文艺的立论支柱,都是以西方为中心的,在西方人看来,侵略他国的土地,那就是“地理大发现”,对非洲、美洲、亚洲进行殖民掠夺,那就是“大航海时代”。这不就是“屠杀无罪”、“掠夺有功”、“殖民有理”吗?


你去问问美洲的印第安人,问问澳洲的原住民、问问那些被贩卖奴役的非洲黑人,他们感不感谢欧洲人给他们带去了“现代文明”?


盎格鲁撒克逊人至今仍然在给世界送去“现代文明”,他们摧毁了中东一座座城市,在叙利亚丢下炸弹,在阿富汗屠杀平民,不都是号称在输出“民主自由”吗?你去问问伊拉克人民、叙利亚人民、阿富汗人民,他们感不感谢美国?


站在英国殖民者的角度,发动鸦片战争,他们确实自以为给中国送去了“近代文明”?


但是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呢?站在那些被侵略、被掠夺、被压迫、被杀戮的中国人的角度,他们会怎么看?那些自1840年以来,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前赴后继、抛头颅洒热血的人民英雄们呢?他们怎么看?


实事求是地讲,这些侵略战争、掠夺、屠杀,唤起了很多民族的危机感,促进了第三世界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甚至促进了第三世界人民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思潮的爆发,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但大家不要忘了,他们是来做什么的?他们不是大发慈悲的救世主,不是传播自由平等的海那边的天使,他们不会给你带来和平、幸福和安宁,他们是小偷、强盗、刽子手、种族主义屠夫,他们的目的是摧毁这片土地,掠走最宝贵的资源,谋取最大的利益......“三体人”不关心地球人,他们只要地球、生存资料、生产资料。


雨果评价火烧圆明园时说得好:“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中国人在我们眼里是野蛮人,这就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勾当.......”


大家不要忘了,所谓“文明”的代价是什么?代价是亿万生灵涂炭,无量鲜血抛洒、数百年的屈辱和压抑,还记得中国近代民族主义革命家、资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革命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最迫切的理想,叫做“救亡图存”!因为亡国灭种已经迫在眉睫了!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大家都不愿意做帝国主义的奴隶、做帝国主义买办的奴隶,所以他们抗争了一百多年。


大家更不要忘了,中国只有一个,中国能够在亡国灭种的危机面前,靠着一群人的觉醒、团结、探索、实事求是地找到了正确的道路,打退了帝国主义及其买办走狗,获得了民族的解放,靠着几代人艰苦奋斗,建设了一个新世界......但并不是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能有这么一群人,找到这么一条路,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早已在政治上、经济上成了帝国主义的附庸,世世代代为帝国主义输血,精英都是“卖国贼”,人民看不到翻身的希望。


中国人的中国还存在,印第安人的美洲已经不存在了。


“近代化”、“现代化”、“文明”都是好词儿,但问题在于,谁来定义它们?是那些在近代殖民侵略、帝国主义战争中的既得利益者?还是广大被侵略、被掠夺、在战争中苦难深重的第三世界人民?


近代化,是谁的近代化?文明,是谁的文明?技术先进、国力强盛就能肆意杀戮、殖民、掠夺、发动战争?如果这就叫做“文明”的话,我宁愿站在“野蛮”一边。


我们永远不能站在强者、既得利益者、剥削者、施暴者的角度看问题,我们要站在被压迫、被欺凌、被屠杀的一方看问题,因为我们自己曾经就是后者,全世界被压迫被奴役的第三世界人民,应该是一家人。


我们大家都是人,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良知,有道德,有同情心,我们面对被欺凌、被剥削、被掠夺的弱者的时候,会自然而然产生共情。


自私、慕强、趋利避害、达尔文主义,是动物性;同情、自强、舍生取义、追求平等和大同,才是真正的人性。

user avatar

就是,老俄控制着世界一半的核武,

他们凭什么和小乌互相理解尊重。

user avatar

哦,这意思是我们需要发展海军,走向远洋,争取控制50%以上的海洋面积或者和美国五五开,这样就能获得美国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样好啊,我支持,快快造舰。

user avatar

就凭2016年美国在南海怂了。

user avatar

持这种奇葩的谁强谁有理逻辑的人,就活该被社达搞死

user avatar

这句话的内容错了,但内涵是对的。

控制海洋的重点并不是以掌握水域面积的多寡论英雄,而是要掌控关键交通节点,以此把持海洋的经济价值和地缘价值,像太平洋这种万里蓝色荒漠,根本无法和面积远小于自己却寸土寸金的博斯普鲁斯-达达尼尔海峡以及苏伊士运河等关键节点相提并论。

但这句话的内涵是对的,美国统治世界的权力体系纷繁复杂,但拨开层层叠叠的烟瘴,其内核毫无疑问是暴力,而倚仗着这种基于暴力形成的权力体系,美国具有相当大的行动自由,其中自然包括拒绝理解和尊重他人。

问题的重点在于,为什么偏偏是海军而不是其它军种呢?

暴力是人类社会的元逻辑,但暴力并不总是在行使的时候才生效,在人类社会的绝大多数时期里,构建起权力的往往并不是直接行使暴力,而是对暴力的预期,比如,人并不是只有在坐牢之后才知道应该遵纪守法,敬畏法律,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要意识到不遵纪守法会导致坐牢,就会选择遵纪守法,于是法律的权威就出现了。

而对暴力的预期的有一个特点——预期的大小并不完全取决于行使暴力的后果,还取决于行使暴力的迫切性,暴力的迫切性在形成暴力预期的过程中,其权重甚至往往高于暴力的后果。

举个例子,一个人在15公里外拿大炮对着你,另一个人拿着一把刀抵着你的喉咙,虽然大炮的威力远胜刀子,但在这一场景下,毫无疑问是拿刀子的人对你的威慑力要更强一些。

原因就在于刀子抵在喉咙上是一个清晰明了且及时可信的暴力信号,行使暴力的迫切性非常强,被胁迫者可以非常直观的认识到胁迫者行使暴力的意图,而大炮虽然威力远超刀子,但毕竟在15公里之外,迫切性远逊于抵在喉咙上的刀子,且被胁迫者由于空间距离的原因而难以感受到胁迫者行使暴力的意图,15公里外的大炮是一个虽然非常强劲,但相对模糊且不那么及时的暴力信号,因此其威慑的置信度是低于抵在脖子上的刀子的。

人类毕竟是一种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不撞南墙不回头的非理性生物,在和这种生物打交道的时候,片面谈理性本身就是一种不理性,在运用暴力构建权力基础的过程中,暴力的迫切性比暴力的直接后果要重要的多,抵在脖子上的刀子就是直接把棺材放在你面前,直接把你拉到黄河边,直接把你的头往墙上按,其效果自然要好于15公里外的大炮。

罗辑为什么威慑度爆表?

因为人家连自己的坟都挖好了,威慑的置信度和行使暴力的迫切性奇大无比,由不得你不信。

然后来说一下海军的作用。

海军,或者说水面舰队有一个特点,单论行使暴力的后果,海军远不是最强的,毕竟谁都知道,你再闹闹的过核弹头?

但海军却是展示暴力的迫切性时最稳定最高效的军种。规模宏大的舰队部署在别人家门口,是一种极其稳定且极其迫切的暴力展示,是对行使暴力的决心和意图最直观,最清晰,最无模糊余地的展示,因为当我把舰队部署到你家门口时,这事实上已经是一种准战争状态,刀子已经抵在了你的喉咙上,距离动手打人仅一步之遥,这种威慑的置信度和暴力的迫切性是其它手段无法比拟的。

导弹射程覆盖对方国土,实际上是一种有极大模糊余地和解释空间的威慑方式,因为导弹只要不实际发射出去,行使暴力的意图和决心就永远是无法被确证的,是可以被回避和解释的,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本身就破坏了威慑的置信度,因为威慑的可信度就在于无需解释。

海军不同,当舰队出现在对方家门口时,行使暴力的意图和决心就已经被确证了,因为舰队进入对方近海,这本身就是一种烈度相对较低的暴力手段,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逐步升级,例如对对方船只进行登检,对港口进行封锁,较低层级的暴力已经被实施了,进一步升级的成本也不高,因此使用暴力的意图和决心便不再存疑。

而仅仅是这种程度的暴力,就足以威慑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仅仅只是生存下去便已经竭尽全力,遑论捍卫国权。

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两国直接接壤,其中一国直接把陆军部署在边境地带,在这种情况下,陆军展示暴力的迫切性和威慑的置信度才有可能比肩海军,但陆军只能对邻国起到这种威慑作用,海军却可以对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进行威慑,适用范围远不是陆军可比的。

有人问,那核武器呢?

核武器最大的问题在于,实现可置信的威慑度成本极大,因为核威慑不仅需要展示使用核武器的能力,更需要展示使用核武器的决心,后者甚至比前者还重要。

如果说前者还可以通过扩充核弹头和运载工具来实现,那么后者就是一个非常宏大复杂的社会工程了——核战争的巨大潜在社会成本极大阻碍了核威慑置信度的形成,要让人相信你敢于打核战争,本质上是让人相信你敢于破罐子破摔,让人相信你不要命。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对整个社会围绕核威慑进行针对性改造,其成本之高,代价之大,是现代社会难以想象的,遑论承受。

什么叫做“围绕核威慑进行针对性改造”?就是像罗辑那样,把自己的墓地挖好。具体而言,大家可以看看冷战期间我国为了应对核战争进行的各种社会工程——地下长城,三线建设,五小工业,三打三防,全民皆兵,这些事情的利弊真是一言难尽。

1957年11月18日,教员在莫斯科的社会主义阵营会议上发表长篇讲话,表示核战争并不可怕,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全世界27亿人,死一半还剩一半,中国6亿人,死一半还剩3亿,我怕谁去。

这话别说现在,当时也没几个人能接受,当时这个话一讲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人吓的话都不敢说,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总书记安东宁·诺沃提尼非常惊恐的说中国6亿人,捷克斯洛伐克只有2000万人,言下之意,你死的起,我们死不起。

在当时冷战那种氛围下世人尚且难以承受这种正儿八经的核威慑姿态,何况当下?在当下这个世道上,要想提高核威慑,除了继续增加核弹头和运载工具的数量质量,实际上我们也做不了比这更多的事情。

而海军不同,绝大多数能够缔造一支海军的国家,都能够承受使用海军行使暴力所需要支付的社会成本,海军相对较低的威力反而让它行使暴力的迫切性大幅提升了——比如让航母战斗群进行一场空袭,炸了也就炸了,又能怎么样?天还能塌下来不成?海军相对较低的威力反而让它的可用性更强。

另外海军行使暴力的可选项远比核武器丰富,核武器只有核打击这一个选项,但舰队的玩法就多了,比如我可以在你的港口武装游行,比如我可以在你的近海进行军事演习,比如我可以对你的邻国进行友好访问,比如我可以对你进行炮舰外交,比如我可以对你进行破交封锁,比如我可以对你进行两栖攻击或者空袭。

核武器是一个功能单一的工具,而舰队则是一套成体系的工具箱,只要搭配专业化的外交官团队,它可以用灵活多变且层次丰富的方法行使威慑,制造暴力预期,并在这一基础之上构筑权力体系,丰富政治筹码。

虽然就暴力结果而言,海军无法与核武器相提并论——没有任何武器能在行使暴力时与核武器相提并论,在矛盾激化至不可调和的状态时威慑度也远不如核武器,但在日常的可用性和塑造和平时期的军事威慑时却是上上之选,在目前的人类技术水平下,试图构建并维护权力体系时,海军是一种必备事物。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们提起美国的威慑时,脑子里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海军,这也是为什么冷战期间苏联的威慑度明显比美国要低一个身位,海军部署在对方家门口的威慑度要高于导弹射程覆盖对方国土,抵在脖子上的刀子就是比15公里外的大炮更管用,县官不如现管。

另外,海军还有一个隐蔽的优点——海军很难,甚至基本没法对内,毕竟舰队没法在地上开,它只能用于外争国权。

因此,支持造舰是一种极为明智的行为。

user avatar

别怕,我还听说过,只要北约的轰炸机起飞,俄罗斯就会立即失去核打击能力。

user avatar

没事啊,要是早就说的这么直白那不就行了吗?

问题是为什么一直用什么民主自由人权这些搞笑的不存在于霸权主义帝国主义实际行为里的东西来给自己涂脂抹粉?

你就直接说你古巴在我美国旁边搞社会主义我就想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玻利维亚在我旁边不听话我就想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委内瑞拉不听我美国的摆布我就想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伊拉克不听我的话想动摇我美元霸权我就想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阿富汗地理位置重要且符合我们军工复合体的经济利益我就想弄死你扶持个位我美国的傀儡因为我拳头大。

你南联盟生的不是地方我要敲打欧元所以想要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叙利亚不听我的话不为我美国利益服务我就想要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伊朗侵害我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不能任我摆布我就要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俄罗斯和欧洲勾勾搭搭让我美国控制欧洲愈发力不从心、欧洲人越来越不听话想脱离我的手掌心我就要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你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老百姓不肯给我美国下跪,不为我们美国利益服务,还可能让我们把躺着收税横着走的霸权特权都丢到九霄云外,那我就想要弄死你因为我拳头大。

所以你早说嘛,你把话说明白不就行了吗?

丛林就是这么个丛林,法则就是这么个法则。

你美国就把这些跟全世界清清楚楚的说,天天发月月发年年发,告诉所有人这个世界要靠拳头说话,那我们还能有什么意见?

可是你总是今天说这个不民主你要制裁他。

明天说那个搞独裁你要消灭他。

后天又编造出一堆可笑的理由,什么种族灭绝、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资助恐怖组织,然后再去给人家一顿暴打。

不仅如此,还要收买一堆甘当走狗的群体跟着你们一起高喊着华丽虚伪的口号。

还得让这些走狗告诉他们本国的人民,美国揍你是因为你错了,是因为你表现的不够好,我们得反思,我们得改正。

还有这些走狗也是和主子一样虚伪。

慕强就是慕强,图钱就是图钱,谁强我就跟谁走,我就愿意给谁看门,就愿意给谁舔脚趾头,谁有钱我就愿意做他儿子当他闺女。

这不就完了吗?

何必非要给自己包装成什么“皿煮斗士”“”“自由先锋”“人权卫士”。

然后还整天装作一副同情弱者反对权威的样子,就你们这么个下作的活法和性格,配吗?

然后张嘴闭嘴还得说着一些云里雾里的宣传口号,还得让我们费劲脑汁的去和你们对线?

你直接告诉我们,我就愿意认个拳头大的有钱的当爸爸,哪怕是认贼作父也无所谓。

你也可以直接告诉我们,我认为我认的新父亲拳头最大最有钱,所以我认为他说的一切都是对的。

那我们也就认了,大不了我们捏着鼻子搞建设,忍辱负重艰苦奋斗呗,到时候比比谁的拳头大就行了。

所以,以前撒那么多谎干什么呢?不觉得矛盾下贱无耻吗?

user avatar

中国工厂控制了世界上80%的工业品,所以你凭什么搁这儿和我们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美国舰队控制了世界上80%的海洋,所以他们凭什么和你相互理解尊重”这一说法,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既要理解其背后的逻辑,也要指出其可能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国际关系、军事战略、国际法及文化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详细探讨: 1. 美国海军的全球存在与“控制海洋”的争议 事实层面: 美国海军确.............
  • 回答
    美国太平洋舰队最近宣布的舰载固态激光炮实验成功,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军事科技进展。要评价这次成功,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技术突破与实战意义首先,这事儿意味着美国海军在定向能武器(Directed Energy Weapons, DEW)领域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激光炮,尤其是“固态”激光炮,相.............
  • 回答
    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下水:无奈过渡还是新篇开端?阿利·伯克级驱逐舰3号舰的成功下水,无疑是美国海军水面舰队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然而,围绕着它是否是“迷茫期”的无奈过渡产品,抑或是开启新时代的开篇之作,海军界和分析人士之间存在着不小的争议。要评价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阿利·伯克级的发展历.............
  • 回答
    美国航母战斗群及数艘舰艇近期在南海的动态,无疑是当前区域地缘政治中的一个焦点。要评价这一举动,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包括其军事象征意义、战略意图、可能产生的区域影响,以及各方的反应。首先,从军事象征意义上来说,美国航母战斗群(Carrier Strike Group,CSG)是美国海军力量投射.............
  • 回答
    美国海军新利剑出鞘:福特级航母二号舰“约翰·肯尼迪”号的意义与展望美国海军“约翰·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作为福特级(Gerald R. Fordclass)航母家族的二号舰,于近期正式下水,这无疑是全球海军界的一件大事。此次下水标志着美国海军在维持其全球海上力量投送能力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也再次凸显.............
  • 回答
    美媒关于中国过去三年造舰下水吨位超过美国的说法,确实在国际军事领域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要评价这个说法,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审视:1. 数据来源与可靠性: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这些美媒引用的具体数据来源是什么。通常,这类统计会依赖于: 公开信息与卫星图像分析: 像CSIS(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
  • 回答
    《末日孤舰》第五季,作为这个庞大而绝望的末日海战史诗的收官之作,无疑给了观众一次充满复杂情感的告别。要评价它,需要从几个核心维度来审视:故事的走向、人物的塑造、主题的深化以及最终的落幕方式。故事走向:高潮后的余波与收束的必然相较于前几季那种绝望的生存斗争和求生欲的挣扎,《末日孤舰》第五季的基调明显有.............
  • 回答
    “舰娘”在很多场合下都被指责是在美化军国主义,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其根源和值得探讨的理由。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舰娘”本身的内容、它所传达的文化信息,以及它在现实社会中引发的讨论。首先,我们得明白什么是“舰娘”。“舰娘”(Kancolle,舰これ)最早是日本一个网页游戏,后来衍生.............
  • 回答
    2020年东京奥运会男篮决赛,美国队以87比82险胜法国队,这场比赛绝对是荡气回肠,足以载入奥运男篮史册。我一直认为,奥运会男篮决赛的含金量,从来不输给NBA总决赛,尤其是像这样旗鼓相当、一波三折的对决。赛前看点:宿命的对决与复仇的火焰这场决赛,与其说是两支球队的较量,不如说是恩怨情仇的延续。在20.............
  • 回答
    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篮落选赛,中国男篮对阵美国男篮的那场比赛,结果是62比119,这是一个相当悬殊的比分,也让中国男篮的晋级希望几乎破灭。要评价这场比赛,不能简单地说“输得很惨”,而是要深入分析这场比赛背后反映出的中、美两队在实力、技战术、球员状态以及临场发挥等多个层面的巨大差距。首先,硬实力上的.............
  • 回答
    2019年篮球世界杯上,法国队以89:79爆冷击败美国队,成功挺进四强。这场比赛注定会被载入史册,它不仅是一场技战术的比拼,更是意志力与篮球精神的较量。比赛的背景与意义:在此之前,美国队一直是国际篮球赛场上的绝对霸主,拥有众多NBA球星,是夺冠的最大热门。而法国队虽然实力不俗,但普遍认为难以与群星璀.............
  • 回答
    2019年女排世界杯赛场上,中国女排以3:0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击败老对手美国队,豪取七连胜,这无疑是本届赛事中一场极其亮眼的胜利。这场比赛不仅仅是比分上的压倒性优势,更展现了中国女排在技战术、心理素质以及整体配合上的成熟与强大。开局就奠定胜局,精准发力压制对手比赛伊始,中国女排就展现出了极强的求胜欲望.............
  • 回答
    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Antonin Blinken)在2021年12月14日的讲话中提到“敦促中国妥善处理恒大集团的债务危机”,这一表态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金融稳定及地缘政治的广泛关注。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事件进行详细分析: 1. 布林肯发言的背景与直接动机 恒大危机的背景: 中国.............
  • 回答
    美国总统拜登关于“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o First Use, NFU)的政策调整,虽然目前仍是“打算宣布”而非正式执行,但其背后释放的信号是多层面且复杂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解读。要全面评价这一信号,需要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1. 对全球核不扩散与核裁军进程的影响信号: 积极信.............
  • 回答
    关于美国护士在接种辉瑞疫苗后晕倒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医学、公共卫生以及社会传播等因素。事件本身和可能的解释: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是一个个别事件,而不是普遍现象。据报道,在美国多家接种点都有类似护士在接种后出现短暂晕厥的事件发生。这些事件通常发生在接.............
  • 回答
    对美国联邦快递 (FedEx) 被调查事件的详细评价美国联邦快递 (FedEx) 作为全球领先的物流和快递公司,其被调查无疑是件备受关注的大事。对这一事件的评价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调查的背景、原因、潜在影响以及对 FedEx 本身和整个行业可能带来的启示。一、 调查的背景与原因:多重因素.............
  • 回答
    美国议员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的一生:一位充满争议与奉献的政治家约翰·麦凯恩是一位在美国政治舞台上活跃了数十年的重要人物,他的生涯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坚定的信念以及不可避免的争议。从一名海军飞行员到参议员,再到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的人生轨迹深刻地影响了美国政治,并留下了复杂的遗产.............
  • 回答
    托马斯·杰斐逊雕像被推倒的事件,是近年来美国社会关于历史人物评价和纪念方式激烈讨论的一个缩影。要评价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的动机、象征意义、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反响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事件发生的背景与原因:1. 历史人物的复杂性与时代的反思: 托马斯·杰斐逊是.............
  • 回答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GHSI)是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各国在应对传染病爆发和其他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准备和能力。要评价这项排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1. GHSI的构成与评估方法:首先,理解GH.............
  • 回答
    美国疾控中心(CDC)停止公布新冠肺炎检测“正在调查中”(under investigation)人数这一决定,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涉及信息透明度、数据解读、公共卫生策略以及政治影响等层面。首先,我们来理解“正在调查中”(under investigation)的含义及其重要性。在疫情初期,当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