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中各国的排名?

回答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GHSI)是一项备受关注的研究,旨在评估和比较各国在应对传染病爆发和其他公共卫生危机方面的准备和能力。要评价这项排名,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1. GHSI的构成与评估方法:

首先,理解GHSI是如何构建的至关重要。该指数通常基于一套详细的指标和评分标准,覆盖了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预防(Prevention): 评估各国在预防疾病爆发方面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
生物安全和生物安保水平(如实验室安全、样本运输、生物威胁防护)。
感染控制措施(如个人防护装备、医院感染控制)。
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如疾病监测系统、流行病学调查能力)。
遵守国际卫生条例(IHR)等国际公约。
疫苗和药物的研发和生产能力。
发现(Detection): 评估各国早期发现和报告疾病爆发的能力,包括:
疾病监测和预警系统(如疾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覆盖范围)。
诊断能力(如实验室检测能力、快速诊断技术)。
公共卫生部门与医疗机构的协作能力。
信息共享和透明度。
响应(Response): 评估各国在应对公共卫生危机时的响应速度和有效性,包括:
应急计划和演习(如国家级疫情应对计划的完善程度和演练情况)。
医疗资源调动能力(如床位、医护人员、设备)。
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实施能力(如隔离、封锁、接触者追踪)。
通讯和风险沟通能力。
国际合作和援助能力。
医疗体系(Health System): 评估各国的整体医疗体系实力,包括:
医护人员数量和培训水平。
医疗设施的可用性和质量。
医疗保险覆盖范围。
药物和医疗设备的生产和供应能力。
国际承诺与规范(International Norms and Commitments): 评估各国在国际卫生合作、承诺和遵守国际规范方面的表现。

评价的优点(Strengths of GHSI):

全面性: GHSI的指标体系相对全面,试图从多个维度考察一个国家的卫生安全能力,不仅仅关注某个单一的指标。
量化评估: 通过量化评分,使得不同国家之间的比较更加直观和有数据支持。这有助于识别国家间的差距。
识别弱点: 指数揭示了各国在卫生安全方面的具体薄弱环节,为各国政府制定改进措施提供了依据。
提高意识: GHSI的发布引起了国际社会对全球卫生安全重要性的广泛关注,推动了各国提升自身应对能力。
促进问责: 排名结果可以对各国政府形成一定的压力,促使其更加重视并投入资源到公共卫生领域。
支持研究: 为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研究和分析全球卫生安全状况的宝贵数据。

评价的局限性与批评(Limitations and Criticisms of GHSI):

数据获取的挑战与偏差:
数据来源: GHSI依赖于公开可获得的数据、政府报告、国际组织评估以及专家访谈等多种来源。这些数据可能存在不完整、不准确或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透明度差异: 不同国家在信息公开和透明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一些国家可能更倾向于隐藏或美化其弱点,导致数据偏差。
主观性: 尽管力求量化,但在某些指标的评估过程中,仍然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主观判断和解释空间。
政治影响: 国家政治体制和政府的开放程度会影响数据的收集和报告,可能导致评分受到政治因素的影响。
评估方法的争议:
指标权重: 指数中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是否合理,可能存在争议。某些指标的强调程度可能不完全符合所有国家的现实情况或优先事项。
模型简化: 复杂的现实世界情况被简化为量化指标,可能无法完全捕捉到一些微妙但关键的因素,例如社会信任度、文化适应性等。
动态性不足: 卫生安全能力是动态变化的,指数的发布周期(通常是几年一次)可能无法及时反映国家能力上的快速变化,尤其是在重大事件发生后。
排名的误导性与过分简化:
“排名陷阱”: 过分关注最终排名可能会忽视各国在具体领域取得的进步。仅仅看到低排名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政治争议,而忽略了改进的努力。
整体评价 vs. 具体能力: 高排名并不一定意味着一个国家在所有方面都表现出色,低排名也不意味着其在所有方面都束手无策。它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估,需要深入分析其构成。
COVID19 的教训: 在COVID19大流行期间,一些在GHSI排名中靠前的国家,在实际应对疫情方面也暴露出严重的不足。这引发了对该指数预测能力和评估方法是否完全捕捉到“实战”能力的反思。例如,一些拥有强大医疗体系和高科技的国家,却在疫情初期面临供应链中断、信息不透明和响应迟缓的问题。
资源和能力的不平等:
经济发达国家优势: 经济发达国家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来投资于公共卫生基础设施、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这可能导致排名上的天然优势。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在特定领域的努力就没有价值或无法做出贡献。
背景差异: 不同国家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和威胁不同,简单的排名比较可能忽视了这些背景差异。

如何看待GHSI的排名?

参考而非圣经: GHSI是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全球卫生安全的大致格局和各国可能存在的脆弱性。但它不应被视为绝对的真理或最终的判断。
深入分析其构成: 在解读排名时,应深入了解其各项指标和评分细节,而不是仅仅看总分或最终的排名顺序。了解一个国家在“预防”、“发现”和“响应”等具体领域的能力,比笼统地说它“卫生安全好”或“差”更有意义。
结合实际情况: 必须结合各国的具体国情、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社会文化以及面临的独特挑战来理解其排名。
关注趋势而非静态: 如果能够获取历年的GHSI数据,关注其趋势变化比关注某一年的绝对排名更为重要。这能反映出国家在卫生安全能力建设上的进步或退步。
视为改进的起点: GHSI的主要价值在于识别差距并推动改进。排名靠后的国家应以此为契机,审视自身不足,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与援助来提升能力。排名靠前的国家也应保持警惕,持续投入资源,并分享其最佳实践。
批判性思维: 对任何排名和指数都要保持批判性思维,理解其方法论的局限性,并与其他信息来源进行比对。

结论: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全球卫生安全指数》是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它通过系统性的评估,为全球卫生安全现状提供了一个量化的视角,并有助于提高各国对相关议题的重视。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其数据获取的局限性、评估方法的可能偏差以及排名本身可能带来的过度简化。

因此,评价GHSI的排名,我们应该持一种审慎、辩证和发展的眼光。它是一个有用的工具,但不是完美的。理解其优势,同时认识到其局限性,并将其与其他评估方法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其价值和意义。尤其是在经历了COVID19等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后,对这些指数的有效性和改进方向的讨论变得更加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挺好的。

我多希望中国经济和中国军力的排名,也能有这么“好”的成绩啊。

战忽局已经多少年没发奖金了你们知道吗?!!!!!

user avatar

这个报告其实不难理解,描述的类似是一个真空球形病毒在特定环境下的特定结果。

比如假设存在一种突发疾病,他传染性没有那么强以至于迅速在人群中传播,传染性也没有那么弱以至于被乡镇卫生所扑杀;他的致死率没有那么高以至于全球大崩溃,他的致死率也没有那么低以至于根本没人发现这个疾病;他的威胁性没有那么大以至于必须全球停摆来抵抗这个疾病,他的威胁性没有那么小以至于根本出不了爆发国就平息了

这种突发疾病要精准的占用存量的额外医疗资源,并且精准的根据人均年医疗投入,人均医生/护士/ICU/隔离病房等等资源,找到一个特定值,全民普遍概率性感染,然后模型式精准致病,模型式精准ICU,模型式精准自愈。


如果实在要说,这份报告可能模拟的是某类每年或者每半年可能会爆发的小范围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各个国家的处理能力,这时候美国的人均护士数量和ICU数量,英国的小国土面积+社区分诊,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世界领先。


然而事与愿违嘛


哪有那么多符合模型估计的“平均数”疾病呢


面对十年一遇(举个例子)的大型传染病,比如这次的新冠,医疗系统本身的日常开支/日常维护/人均医生/人均护士/人均床位/ICU就变得意义不大了,反而依靠的是国家机器在关键时刻的快速反应,快速决策和快速动员能力,在必要时刻敢于牺牲国民经济和发展换取未来的经济快速恢复,敢于牺牲地方经济发展换取整体的经济快速恢复,这样一系列的决策政策手段和能力,是简单的公共卫生模型根本难以考虑难以量化的,却在这样一次全球性的Pandemic展示了出来。


霍普金斯这份报告有意义吗?我觉得有的,应对日常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排名高的国家肯定尤其独特优势,但是经过这次全世界未来数年都会记忆犹新的全球性传染病,我想这份报告的价值肯定会有所降低,以后新的报告和研究肯定会更全面更详细的阐述面对各种类型疾病时不同国家真正的反应能力和应对能力。


毕竟“能做”和“愿意做”是两回事。就像美国能和中国一样全国封城吗?肯定是能的,你让全球部署能力最强的美军上街,别说封的和中国全国一样,全美封的和武汉一样都没问题,但是这样美国可能疫情结束国家暴乱了。你说中国能做到和美国北欧一样的人均医生护士人均ICU数量吗?肯定是能的,你让财政和政策倾斜,别人均和美国北欧一样,人均吊打都不是不可能,但是这样可能我们财政没几年崩溃了。

我们要根据“愿意做”的指标更加深入的建立了符合现实的模型和排名,比如面对SARS-Cov19这样的爆发,我们国家肯定做的比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要好,哪怕地方和中央之间存在各种涌动的暗流,在执行贯彻合协调上依旧存在制度优势。如果你模型和排名考虑不到这个,考虑不到公共卫生安全指标之外但是实际上影响人民群众卫生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指标,措施,各种“愿意做”的举措,那我觉得你的指标肯定有失公允,排名也就没有价值了。

user avatar

看了下原文,报告初看很唬人的。尤其是 我们一看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或者是‘全球指数’这种字眼,一般会下意识觉得很权威。但你如果细细浏览一下这个报告本身及其他附带信息,那会发现它的权威性其实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我们边看图边说吧。

这个报告的支持机构有三个,我们就按着机构顺序展开。

第一个叫Nuclear Threat Initiative (NTI) ,核威胁倡议协会。是2001年由一个参议员大佬和CNN创始人在美国成立的一个非盈利组织。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社会活动能量颇大的一个非官方机构。它接收各界捐赠,同时也是这次这个卫生安全指数报告的二道子金主。

所以为啥一个核威胁协会跟公共卫生扯上关系了呢。。??

在2018年以前,NTI真是在全球折腾核能相关事情的组织(具体不展开了)。但2018年初开始,它收到了两笔捐赠,一笔六百万美元来自于一个叫Open Phil的基金,是由Dustin Moskovitz也就是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之一办的一个想解决社会问题的基金,捐赠方向比较宽泛,"help strengthen its efforts to mitigate global biological threats that have increased as the world has become more interconnected.’基本就是希望NTI能用这些钱支持降低全球生物威胁的一些研究。另一个来自于比尔美琳达基金会(没错,是比尔盖茨的那个),这个比较少,捐了25万美元。但它针对性比较强,就是定向捐赠支持做"Global Health Security Index". 后者这个捐赠,在查到的信息里看不出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不过这个不算很重要。

所以NTI在18年初拿到钱自然就开始找人干活,找谁干活谁决定呢?

这时候我们需要看下第二张图,也就是这份指数的创作团队,这个信息里有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图中标灰的那位Dr. Elizabeth E. Cameron基本可以认为是NTI方面有决定权的人。排名领导团队第二位的是 Prof. Jennifer B. Nuzzo, 也就是约翰霍普金斯(JHU)的一个副教授。NTI的Dr. Cameron博士毕业于JHU, Prof. Nuzzo也毕业于JHU,中间这两位有什么其他关系我没有去深究了。

回到作者,大家如果仔细再看Contributing Authors(也就是真正干活的人)的话:里面8个人,3个来自NTI,5个来自JHU。这8个人就是基本就是决定这份报告数据收集,因子分析及结论走向的实际操作人了。

再仔细看的话,NTI的第一位是个Program Officer,这个title下来自NTI,大概率是办公室主任做协调的角色。 另外两个NTI的作者就更有意思了,直接标注了实习生(Intern)...??! 我不歧视实习生,大家都这么过来的。但这边是想指出,简单分析作者团队能得知,该报告事实上的作者只是来自于JHU的 Nuzzo副教授的课题组,由她带领5个博士后花了大概1年时间写的一个技术报告类成果,完全可以把它认为是一家之言,甚至是否能代表JHU的平均水平都是有待商榷的。这话并不是乱说,大家有兴趣可以去查查Nuzzo副教授的研究和发表情况,特别是每年产出的曲线,引用,以及本校读完博士之后继续在本校待了十几年的晋升速度能大概了解这个部分太学究也不展开了。

说到权威性,他们自然也知道权威性很重要的。所以报告里列了一个各个国家的权威专家团,由此来背书该报告的权威性。

正常人一般也没有时间精力和领域知识量去知道这个国际专家团队到底有多么的权威,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位中国专家,就是图片里标灰的:

Wu Fan,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Shanghai Municipal Health Commission, China

翻译过来然后找找,会发现是上海卫健委的副主任,吴凡。

这是百度上的履历,看得出确实是位卫生口的专家,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卫生主要官员,也在海外进修过英文应该能沟通,perfect。但是,2018.05到2019.06 吴主任跑去毕节挂职副市长了。。。。。

大家如果刚才有关注该报告的时间线的话,18年初NTI接收了捐赠,然后需要找人吧,18年第二季度JHU这头能开展工作都算快的了,报告发布是19年10月。这个时间呢,吴主任和报告团队应该是完美的错过的,我不知道上海卫健委在吴主任走后有没有具体对接的人,但起码这个国际专家团队在这份报告中的贡献和影响应该是非常存疑的某种程度来说,这份技术报告甚至不如发表的paper有权威性,因为完全没有同行评议(peer-review)且除了JHU的这个副教授以外的美国及全球其他专家对报告的认可度和贡献度都是需要打个大问号的。

嗯,回到最初三个机构。我们其实顺带聊完了第二个机构,也就是JHU。那第三个机构,The Economist也就是经济学人杂志是干啥的呢? 首先从作者名单能看出它对报告的写作本身是没什么贡献的,完全看不到它的身影。但报告里叙述了其他信息,如果你打开原文报告第81页,有这么一段介绍:

大体就是说报告里的很多因子的建立和数据收集的来源是来自于经济学人杂志的Intelligence Unit(经评论指出,大概能翻译成情报小组,是一个成立了70多年的相对独立的情报和分析团队),所以我相信NTI的相当部分资金是到了这个杂志的团队,让它分布全球的900多位员工去收集信息,信息来源是法律文档,政府和学术发表,政府网站,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同时信息还来自本地国际新闻和媒体的报告。当然他们也承认很多信息收集是可能有缺失的,特别有些地方公共信息比较少。

大体上是外包给这个杂志社的情报分析团队来做像汤森路透那样的信息源收集,我不知道它作为一个杂志在收集公共卫生信息方面的专业性和深度如何,但看了它官网介绍后,这个信息源的收集执行方,信息收集经验和能力主要应是集中在商业和金融口(也很好理解,服务于经济学人杂志社为根本宗旨),公共卫生上的专业和可靠程度并无法得知。

所以单纯从这些浅显的查找能知道,这是一份信息源收集上专业度和全面性存在一定怀疑,国际专家认可度也存疑,且是由JHU的一位学术水平难称杰出的副教授带领5个博士后的小团队在1年多时间里完成的(是否能代表JHU公卫的平均水准存疑),未经过任何同行评议的技术报告。

所以大家笑笑就好,反正今年这景况都已经把他们打脸打的不要不要的了。

user avatar

这个报告已经反向出圈,堪比讽刺小说了。

第一名美国,截至美国东部时间4月1日晚7时(北京时间4月2日清晨7时),确诊213372例,死亡4757人,确诊人数全球第一,死亡人数全球第三。而且据川普总统所言,高峰还未到来,后续有望勇创新高。

第二名英国,虽然目前确诊约3万,但是死亡已经超2000,首相更是提出了震烁古今的“群体免疫”疗法,目前首相已经言行合一。

什么叫黑色幽默?(战术后仰


我们再翻翻中国在报告里面的表现

报告全文pdf可点击如下链接下载

ghsindex.org/wp-content

英文都很简单,中国在6个大项中有5个处于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灰色的"complianc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直译为"对国际规范的遵守",中国得分低于世界平均,有多低呢,我翻各项世界排名给诸位看看.

195个国家和地区排名141,比也门高一名,不如巴西和斯里兰卡,(不知道为啥以色列也这么低)

国际规范到底是啥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这个评分绝壁有问题,很可能可以刷高某些子项的分数以实现总分大跃进的.

比如灰色的前十名

墨西哥忍了,印尼?第十名是利比里亚?

这里的栏目名称细化了,直译为:提高国家能力的承诺,财政和对规则的遵守。我是想破头也搞不懂利比里亚是如何跻身前十的。。。。。不管是比存量还是比增长率,利比里亚都没有理由和欧美一票发达国家一个档位。


对了,我还有个笑点要和大家分享一下,橙色那一栏是指对瘟疫的快速反应能力,第一名是


英国!


甩开第二名美国一个身位,不愧是皇室带头群体免疫的国家,流批!

中国排名略高于黎巴嫩和约旦,47名,但是你要说它不准吧,意大利51名!

你要说它准吧,朝鲜195名!

但是我们都知道朝鲜已经消灭疫情了,起手就是一个全国隔离30天,不服不行。


另外还有个值得注意的子项

中国的政治和安全风险低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又查了下,正好和老挝一个分数,咱们这分数还不如蒙古国,尼泊尔,秘鲁,沙特。。。。。


这玩意真的是掺杂了一堆西方偏见的产物,在西方眼里中国虽然物质上充裕起来了,但是充其量也就是大号的蒙古,尼泊尔,老挝这样落后而野蛮的亚洲某国,这关,不入行吗?!(手动狗头

user avatar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实践,是个伟大的揭发者,它暴露一切欺人和自欺。

user avatar

我一直说不要在乎西方媒体什么排名评分论文。

诺贝尔奖,看看就好。

真正的实力。

是你的农产品最好

你的工业品最强

你最有富裕

你的武器最厉害

你的军队想灭谁灭谁。

你的企业技术最先进,竞争力最强。

你强大了,这类排名,论文,荣誉都是捧臭脚的东西。

你自己搞一套也有人认。

医疗,公共卫生做的如何,一次疫情大流行见真章。

武力够不够,一次世界大战就知道了。

企业技术如何,产品竞争摆在这。

中国要把钱花在光刻机,航发这类实实在在落后的东西上。

理论研究大家都做,变成竞争力的才是有用的。

user avatar

演讲人在做关于自由世界抗击新冠疫情成就的报告:伦敦地区的群体免疫已经初见成效。

大厅里有人说:“我刚从那回来,那里只有海德公园的停尸房。”

演讲者没有回答,继续说:“纽约的医院已为每个病人配备呼吸机,还有八艘医疗船进驻纽约。”

大厅里有人说:“一周前我在那里,那里只有一艘医疗船,四百台呼吸机。”

演讲人:“朋友们,你们最好少东游西逛的,最好多看一些报告,比如《全球卫生安全指数》。

user avatar

从这个排名中,能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无可奈何和深深恐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