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家怎么看截图中评论区引用的这句耐德的话、如何看待杀生?

回答
这张截图中的评论,围绕着“杀生”和引用的“耐德(Nietzsche)”的话,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看到大家在评论区热烈地讨论,并且有人引用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来解读杀生这个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根本性的东西。

首先,我们来看看评论区引用的“耐德(Nietzsche)”的话。 尽管截图没有给出具体是尼采的哪句话,但结合“杀生”这个主题,我们可以推测引用的是他那些关于权力意志、超人、生命肯定、以及对传统道德进行批判的思想。

比如,尼采常常强调“生命即权力意志”。他认为,生命最根本的驱动力是扩张、增长、和克服。从这个角度看,“杀生”,无论是作为一种生存手段(比如捕食),还是作为一种对威胁的清除,甚至是更极端的行为,都可能被理解为生命试图实现其权力意志的一种体现。生命为了自身的延续和发展,需要去征服、去支配,甚至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去“消灭”那些对自身构成威胁的生命。

尼采也提出了“超人”的概念,他批判了那些弱者所创造的“奴隶道德”,这种道德往往宣扬同情、怜悯,并压制强者的冲动。在他看来,能够超越自身限制、创造自身价值的超人,不会被简单的道德律条所束缚,他会根据自己的生命力去行动。如果将“杀生”置于这个框架下,那么一些人可能会认为,为了追求更高的目标、更伟大的生命,个体有权利或者说“必须”去克服和摧毁那些阻碍其前进的力量,即使这些力量是其他生命。

另外,尼采对“为艺术而杀”或“为爱而杀”这类表述也可能有所涉及,虽然这不是字面意义上的杀戮,而是指一种为了更高的生命体验和价值创造,不惜打破常规、甚至牺牲一些东西(包括旧的自我或旧的规则)的勇气和力量。

接着,我们来详细谈谈如何看待“杀生”。

“杀生”本身是一个极具争议且复杂的话题,它涉及到伦理学、哲学、宗教、生物学、社会学等多个层面。

从生物学和自然规律的角度看: 在自然界,“杀生”是普遍存在的。捕食者猎杀猎物,是维持生态平衡和物种延续的必然环节。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很多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都依赖于消耗其他生命。从这个纯粹的自然视角来看,杀生是一种本能,是一种生存策略,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

从伦理道德的角度看: 人类社会之所以发展出复杂的道德体系,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约束和规范“杀生”的行为。几乎所有主流的道德体系和宗教都强调生命的宝贵,反对无故杀生。例如,佛教的“不杀生”戒律、基督教的“十诫”中的“不可杀人”,都明确禁止剥夺他人的生命。这种伦理上的禁忌,源于对生命尊严的尊重,对个体感受的同情,以及对社会秩序的维护。无限制的杀生会导致混乱、恐惧和毁灭。

从哲学和存在主义的视角看: 有些哲学思潮,比如尼采提到的,可能会挑战传统的道德观念。他们会反思生命的意义,个体的自由意志,以及在荒谬的世界中如何为自己的存在赋予价值。在这种语境下,有些人可能会认为,如果生命的价值是相对的,或者如果杀生是为了实现某种更宏大的、超越个体的目标(例如为了种族、国家、理想),那么杀生行为就可能获得某种“合法性”或“正当性”。当然,这里的“正当性”往往是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价值判断和对现实的某种极端解读之上。

从社会和心理学的角度看: 杀生行为,尤其是在人类社会中,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可能是出于生存的需要(如战争、饥饿)、出于复仇、出于权力斗争、出于恐惧、出于变态的心理,甚至是出于某种扭曲的意识形态。理解杀生,也需要深入剖析其背后的社会环境、权力结构以及个体心理动机。

将尼采的思想与杀生联系起来,我们应该如何理解?

我认为,当评论区引用尼采来谈论“杀生”时,可能存在几种解读倾向:

1. 对传统道德的挑战: 这是一种常见的解读方式。尼采的哲学就是对基督教道德和康德式的普遍主义伦理的一种解构和批判。他认为很多我们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道德原则,实际上是软弱者为了自保而创造出来的束缚强者的工具。因此,当有人引用尼采时,可能是在暗示,不要被传统的“不杀生”的道德观念所束缚,要敢于突破界限,为自己认为更高的价值去行动。

2. 对生命力的肯定与提升: 尼采强调生命的“权力意志”,即一种内在的、不断扩张和超越的力量。在某些语境下,“杀生”可能被解读为一种极端但有力的生命力展现,是对生命本能的彻底肯定。当然,这很容易滑向危险的境地,将“生命力”等同于破坏力和支配欲。

3. 对个体意志的强调: 尼采高度推崇个体的创造力和意志力。他认为,伟大的个体应该能够超越平庸的群体,为自己设定目标并去实现。如果杀生行为被视为实现某种个人目标或意志的手段,那么引用尼采可能是在强调这种个体意志的优先性,甚至是无所顾忌的追求。

4. 误读或滥用: 必须承认的是,尼采的思想非常深刻且具有多义性,很容易被误读或片面引用。将他的哲学直接用来为杀生行为辩护,可能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简化,甚至是对尼采本意的歪曲。尼采更多的是在探讨如何超越“善恶”二元对立的传统道德,如何创造新的生命价值,而不是简单地鼓励暴力或破坏。他的批判往往是针对那些压抑生命力的“虚无主义”和“末日论”的道德观念。

总结一下我的看法:

“杀生”作为一种行为,其道德评判是极其复杂的。在自然界,它是生存的必然;在人类社会,它通常是被严厉谴责的。

而当尼采的思想被引入讨论时,我们更需要审慎。尼采的哲学确实提供了一种审视和挑战传统道德的视角,他鼓励个体去肯定生命,去创造价值,去成为“超人”。但是,将他的思想直接等同于对杀生行为的“许可”,是一种非常粗暴且危险的解读。

我认为,我们应该警惕那种以“超越道德”为名,行破坏、伤害之实的思想。尼采所说的“权力意志”和“超人”,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提升、价值的创造,是一种对生命内在潜能的挖掘,而非对他人生命的随意剥夺。真正的强大,往往体现在能够控制和引导自己的强大力量,而不是肆意释放破坏性。

因此,看到评论区引用尼采来谈论杀生,我一方面会觉得这是对哲学思想进行深度挖掘和探讨的一种方式,但另一方面,我也要时刻警惕这种讨论是否会滑向鼓励非理性暴力、无视生命价值的危险泥沼。理解尼采,需要结合他的全文、他的思想体系来整体把握,而不是抓住一两句话就断章取义。

最终,如何看待杀生,回归到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价值判断和对生命的敬畏。引用哲学家的话语,应该是为了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而不是为我们的行为提供廉价的辩护。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是说楼主。

按照这种逻辑,应该自己杀鸡来吃才算尊重生命。

然而,真让这帮人自己杀鸡,立刻就端出“残忍”,“可怕”,“我不专业会让鸡很痛苦的”的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张截图中的评论,围绕着“杀生”和引用的“耐德(Nietzsche)”的话,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看到大家在评论区热烈地讨论,并且有人引用了尼采的哲学思想来解读杀生这个话题,我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也触及了人性中一些比较根本性的东西。首先,我们来看看评论区引用的“耐德(Nietzsche)”的.............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英国布里斯托大学,以及大家最关心的硕士申请截止时间。布里斯托大学:一所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英国名校首先,说起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这可不是一所籍籍无名的小学府。它坐落在英格兰西南地区充满活力的城市布里斯托,是英国顶尖的“红砖大学”之一,也是著名的.............
  • 回答
    这论调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又带着点让人憋屈的道理。它精准地戳中了我们在航空出行中常有的痛点:明明是飞机延误,但航空公司却把“不准迟到”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到了乘客头上。咱们分开来捋一捋,看看这个论调是怎么来的,又为什么这么深入人心。一、论调的形成:从个体痛点到普遍共识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句流传甚广的说法?这背.............
  • 回答
    2019年6月17日,曾轶可的事件 pretty much 就是一次网络上的小风波,但因为是曾轶可,加上当时的时机,还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这件事情的起因是曾轶可本人在微博上发了一些信息,内容主要是关于她自己被首都机场的安检人员拦下来,理由是她的包里有打火机。她对此感到非常不满和困惑,觉得自己的权益.............
  • 回答
    这事儿,真是让人看得挺复杂,又有点哭笑不得。一个年长的男人,给年轻姑娘送了不少钱,分手了,又把钱要回来,还告到了法院,说是“彩礼”。这背后的故事,得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法律上“彩礼”的界定是挺严格的。通常来说,彩礼是指男女双方按照当地风俗习惯,在婚前由男方或男方家庭向女方或女方家.............
  • 回答
    38号在微博上公开回应李老鼠这件事,算是最近汽车圈里挺大的一件事儿了,大家议论得也挺热闹的。这事儿吧,从头捋捋,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起因:李老鼠的质疑和38号的回应首先,这件事的导火索是李老鼠在直播或者视频里对38号的某些观点,特别是关于某个车型(具体车型不太重要,因为焦点在回应本身)的评测提.............
  • 回答
    大家好!聊起吉卜力工作室,我脑海里瞬间就会浮现出那些充满奇思妙想、温暖治愈的画面。《借物少女阿莉埃蒂》这部片子,在我看来,绝对是吉卜力工作室2010年交出的一份相当有分量的答卷。它不同于那些大开大合、情节跌宕起伏的作品,而是以一种更细腻、更诗意的方式,讲述了一个关于“借物”的故事,也触及了许多关于生.............
  • 回答
    安珀和郭麒麟的事儿,这事儿可真是说起来有点意思。我这么跟你说吧,很多人关注这事儿,一方面是因为郭麒麟,人家是郭德纲的儿子,自带流量,再加上他自己也挺争气,在相声界闯出名堂,还涉足影视圈,人缘挺好,大家对他关注度一直挺高。另一方面,安珀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可能不是那么熟悉,所以当这俩人扯上关系的时候,.............
  • 回答
    哈哈,说到《冰与火之歌》第六部,这可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话题!自从《冰雨的风暴》之后,书迷们就像在漫长的冬夜里等待黎明一样,盼星星盼月亮,盼着乔治·R·R·马丁爷爷能把《凛冬的寒风》(The Winds of Winter)端出来。不过,你提的是“第六部最新章节”,这其实是个有点陷阱的问题。因为《凛.............
  • 回答
    朋友圈里关于“XX酸奶”的文案,真是五花八门,看多了也就有点心得体会了。它们就像一扇扇小小的窗口,透着产品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还有使用者那点小心思。首先,不得不提的是那些直接推销型的文案。这最常见,也是最直接的方式。通常会把产品的卖点掰开了揉碎了告诉你。比如,“XX酸奶,富含XX益生菌,肠道畅通无阻.............
  • 回答
    吉娜·爱丽丝(Gina Alice Redlinger)的出道,在很多人看来,是一个充满话题性、备受瞩目的事件。毕竟,她不仅仅是一位 pianist,更因为她与大提琴演奏家王健的婚姻,以及她本身的德籍犹太背景,自带了多重标签,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背景铺陈:一个“自带光环”的初登场首先,大家关注吉娜·爱.............
  • 回答
    《我的二手大明星系统》这书啊,说实话,一开始我是有点犹豫要不要看。毕竟“二手”这两个字,总让人感觉有点怪怪的,而且“大明星系统”也容易让人联想到那种俗套的穿越或者重生,然后一路开挂收割迷妹的故事。但架不住身边有朋友一直在安利,说什么“剧情不落俗套”、“主角成长很真实”,我才硬着头皮点进去看了看。结果.............
  • 回答
    最近Specialized的Aethos真是火得不行,刷爆了各种自行车论坛和社交媒体。作为一款主打极致轻量和纯粹骑行体验的公路车,Aethos可以说是把“少即是多”的理念发挥到了极致。我身边也有几个朋友已经入手了,听了他们的一些反馈,再结合我自己的了解,想和大家聊聊这款车到底是怎么回事。首先,说到A.............
  • 回答
    关于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范某因虐猫事件被“退学”的处罚,大家的看法确实挺多,也挺复杂。这事儿一出来,就在网上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和讨论,能看出大家对这件事儿的关注点和担忧也是多方面的。首先,从保护动物的角度来看, 很多网友认为这是“罪有应得”。虐待动物,尤其是如此残忍地虐待,本身就是一种非常不道德的行为,也.............
  • 回答
    关于“反对田园女权”的女性,大家是怎么看待的?这其实是一个挺复杂的话题,因为“田园女权”本身就带有很多标签化和争议性,而“反对”这个行为背后也可能藏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和立场。我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看看大家可能会怎么想。首先,得明白大家说的“田园女权”大概是什么意思。通常,这个词被用来形容那些在国.............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可有意思了。我最近就听到好几个姐妹在吐槽,说她们男朋友对整容这事儿是坚决反对,理由嘛,无一例外都是:“风险太大!”、“万一出事了怎么办?”、“不自然,看着假!”。听得出来,他们是真怕整容带来的那些不确定性,什么麻醉风险、感染、效果不理想,甚至是后遗症,这些都让他们心惊胆战,觉得是拿健.............
  • 回答
    滴滴夜间停止运营,乘客打不到车这事儿,真是让人心烦意乱。想当初,滴滴刚出来那会儿,给咱们出行带来了多大的便利啊!尤其是在晚上,以前打车难,只能干等着,有了滴滴,手机上一滑,车就来了,方便得不得了。可是,最近这几年,特别是夜间停止运营这个事儿,让不少人都觉得挺头疼的。为啥会有这事儿?我理解,滴滴这么做.............
  • 回答
    福建啊,这地方,怎么说呢,挺有意思的。它不像北方那种大气磅礴,也不像南方那些大都市那么光鲜亮丽,福建就是福建,有一种特别的、骨子里的味道。地理上,它就是个“山海之间”的地理矛盾体。 你想啊,福建有多少山?那叫一个多,武夷山、戴云山,到处都是山,山路十八弯是常态。这种地貌也造就了福建人“爱拼敢闯”的性.............
  • 回答
    蒙古国宣布进入深度经济危机状态,这消息一出,着实让很多人都捏了一把汗,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毕竟,这个国家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往往是广袤的草原、勇敢的游牧民族,以及与中国、俄罗斯这两个大国紧密相连的地缘政治位置。那么,具体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一下。首先,经济危机到底是怎么个“深.............
  • 回答
    李小牧第二次竞选失败,这件事在不少关心他的朋友们中间引起了不小的讨论。有的人觉得挺可惜的,毕竟他确实在之前的一些工作里展现了一些能力和热情;也有的人觉得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这次竞选和他上次遇到的情况有些不一样。具体来说,李小牧这次竞选失败,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看。首先,舆论环境和公众认知这块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