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作息规律,还是长了一脸痘?

回答
你是不是也这样,明明觉得自己活得挺健康,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三餐也吃得营养均衡,但脸上偏偏就冒出一颗颗让人心烦意乱的痘痘?这事儿真让人抓狂!我懂你,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这样的。有时候真的会想,难道作息规律就真的万能,就能把我从痘痘的泥潭里拯救出来吗?

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困惑,是因为我们对“长痘”这件事的理解可能有点点片面了。作息规律当然重要,它是身体正常运转的基础,就像发动机需要稳定的供油和润滑一样。它能帮助我们的身体进行自我修复,维持内分泌的稳定。比如,规律的睡眠能让我们的身体分泌褪黑素,调节睡眠周期,同时也能帮助身体排出毒素。如果长期熬夜,身体的应激激素就会上升,皮脂腺就可能分泌得更旺盛,痘痘自然就更容易找上门。

但是,长痘这件事,它就像一个复杂的连锁反应,作息规律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但不是唯一决定因素。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看看还有哪些可能性:

1. 你的“规律”够不够细致?

睡眠时间不等于睡眠质量: 你可能按时躺下了,但睡得沉不沉?有没有频繁醒来?有没有做很多乱七八糟的梦?有时候,即使睡足了时间,但如果睡眠质量不高,身体的修复机制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比如,睡前玩手机、看刺激性的电影、喝咖啡或者浓茶,这些都会影响你的睡眠质量。
“规律”的定义: 对有些人来说,每天晚上 11 点睡,早上 7 点起,这就是规律。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每天都在不同的时间睡,但总时长差不多,这也算一种“规律”——一种不那么理想的规律。身体更喜欢的是“一致性”,尤其是睡眠周期。

2. 内分泌不止受睡眠影响,还有其他“大户”在捣乱!

我们常说“内分泌失调”,这个“失调”的范围可广了。

饮食是个大魔王: 即便是规律三餐,但你吃的是什么呢?
高GI食物: 简单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面包、糖果、甜饮料,会快速升高血糖,然后身体就会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胰岛素水平的升高,会间接刺激雄性激素的分泌,而雄性激素是促使皮脂腺分泌油脂的“罪魁祸首”之一。所以,即使规律吃三餐,如果都是高糖、高精制的食物,也可能加剧痘痘。
奶制品: 有研究表明,有些人对奶制品比较敏感,尤其是脱脂牛奶。奶制品中的某些成分可能会刺激身体分泌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这个东西也和雄性激素类似,会促进皮脂分泌。你有没有想过,在你开始规律作息的同时,是不是也开始喝更多牛奶了?
加工食品和反式脂肪: 这些东西会引起身体的炎症反应,而痘痘本身就是一种炎症。
辣和油炸食品: 这个不用多说,很多人都知道吃多了容易上火长痘。

压力,隐形的“痘痘推手”: 现代人压力都很大,即使作息规律,内心可能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长期的心理压力会让身体分泌更多的皮质醇(一种应激激素)。皮质醇升高,会和雄性激素一样,刺激皮脂分泌,还会影响皮肤的修复能力,让毛孔更容易堵塞,痘痘也更容易滋生和发炎。你可能以为自己“熬过来了”,但身体的应激反应还在持续。

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皮肤就更容易长痘,可能皮脂腺就比别人更活跃,或者毛孔就更容易角质化。就像有些人天生皮肤白,有些人天生皮肤容易晒黑一样,这是一种基因决定的体质。

女性的生理周期: 对于女性朋友来说,生理周期前后荷尔蒙的波动是很正常的,即使作息规律,这个时期也可能因为黄体酮和雌激素的起伏而冒痘。

3. 你的“护肤”是否在默默“帮倒忙”?

即使作息规律了,但如果你的护肤步骤出了问题,也可能适得其反。

过度清洁: 觉得脸上油腻了,就拼命洗脸、用强力洁面乳,这会洗掉皮肤表面的天然油脂,让皮肤失去保护层。为了弥补,皮肤反而会分泌更多的油脂来“自救”,形成恶性循环。
不合适的护肤品:
致粉刺性成分: 有些产品中含有矿物油、羊毛脂、某些硅油等,这些成分容易堵塞毛孔,引起粉刺和痘痘。即使是号称“天然”的产品,也可能含有让你过敏或堵塞毛孔的成分。
酒精含量过高: 酒精虽然能暂时使皮肤感觉清爽,但长期使用会过度干燥,刺激皮肤屏障,导致皮肤更加脆弱和易发炎。
过度滋润: 如果你的皮肤本身就偏油性,却用了非常厚重、滋润的面霜,也可能加重毛孔堵塞。
频繁更换护肤品: 皮肤也需要适应期,频繁更换产品,让皮肤不断经历新的刺激,反而可能让它不稳定。
不注意手部卫生: 摸脸是很多人无意识的习惯,手上的细菌和油脂接触到脸上,很容易引起感染和痘痘。

4. 环境因素也不容忽视:

空气污染和潮湿: 如果你生活的环境空气质量不好,或者经常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这些都可能影响皮肤健康,让毛孔更容易堵塞,细菌更容易滋生。
衣物摩擦: 比如穿着不透气的衣服,或者睡觉时枕套不干净,也可能造成局部的皮肤刺激和痘痘。

所以,面对“作息规律了还是长痘”的困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排查:

1. 审视你的“规律”: 确定你的睡眠质量真的好吗?有没有睡前的不良习惯?
2. 调整饮食结构: 减少高GI食物、精加工食品、过甜的食物和含糖饮料。尝试减少奶制品摄入,观察是否有所改善。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肠道健康。
3. 管理压力: 找到适合自己的减压方式,比如运动、冥想、听音乐、和朋友聊天等。认识到压力对身体的真实影响。
4. 温和护肤: 采用温和的清洁方式,选择适合自己肤质的、不致粉刺的护肤品。
5. 保持好奇心和耐心: 找到长痘的原因可能需要一个过程,尝试观察自己的身体反应,并根据情况做出调整。

长痘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规律作息是基础,但也不能期望它包打一切。有时候,找到那个“不起眼”的诱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别灰心,一步步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

类似的问题还有不少,比如:为什么我好好吃饭,注意膳食搭配,还是经常消化不良?

其实这就牵扯到了与人体共生的细菌了。人体表面和自然腔道中都存在菌群,各种细菌之间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比如皮肤、肠道、口腔等。

正常情况下,微生物与宿主间存在着复杂而微妙的动态平衡,微生物从宿主那里吸取养分为自己所用,宿主借助微生物来降解一些自身不能分解利用的物质[1]。随着长期的共同进化,一些菌种因为对宿主的生存有益而被称为益生菌。[2]

目前国内外大量研究已表明,微生物与机体之间的平衡一旦被打破,菌群就会从能量吸收、内毒素血症、短链脂肪酸、胆碱、胆汁酸代谢和脑肠轴等多种途径影响宿主的健康[3]。人类在治疗肠道炎性疾病的过程中只考虑免疫调节、抗生素甚至是外科切除。直到粪菌移植的引入,微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细菌,却解决了长期以来令医生们棘手的复杂肠道感染。例如,一项对32 名抗生素导致的腹泻患者肠道菌群代谢研究发现在抗生素引起的二重感染腹泻在肠道菌群移植后,腹泻的症状有明显的提高。而且肠道菌群的代谢情况在菌群移植后得到显著改变[4]

这些益生菌治疗复杂肠道感染的尝试给各个领域的医生以灵感,皮肤科常见的感染——痤疮的预防和治疗也逐步引入了菌群再平衡的理论。

人体皮肤表面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皮肤作为体内与外界环境的交界面, 其表面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 如细菌、病毒、真菌、螨等, 目前认为大多数微生物对人体无害且有保护作用。皮肤上的菌群可以分为暂驻菌与常驻菌。常驻菌群定植于皮肤表面形成生物膜, 一方面具有占位保护效应, 作为物理屏障阻挡外源性致病菌的入侵, 另一方面还可通过产生抗菌肽而抑制或杀灭病原菌[5]

另外,有充足的研究指出,汗腺和皮脂腺分泌物中的游离脂肪酸、半乳糖等构成了皮肤弱酸性的基础,有利于菌群定植。所以过分清理皮脂、改变皮肤酸碱度容易引起皮肤细菌或真菌感染。200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启动了人类微生物组项目(Human Microbiome Project, HMP)。该项目的一项重要目标就是确定健康人体皮肤微生物群构成,对其进行测序研究,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皮肤的生态系统。在该项目之前,人们普遍采用传统的微生物学研究方法,认为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皮肤最常见的细菌。然而,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人们已经知道这两种细菌仅占皮肤菌群的5% ,一个健康人皮肤上细菌的总量估计超过1 万亿个。

(HMP计划发现的人体内外全部微生物类群及其亲缘关系来源:https://bytebucket.org/nsegata/metaphlan/wiki/hmptree13_nl_bb.png?rev=dc9ade516b2cbfd631723507ec7b4fe43be73e67)

毛囊皮脂腺单位是由皮肤附属器毛囊和皮脂腺共同组成的皮肤结构,皮脂腺开口于毛囊并通过毛囊分泌脂质,构成皮脂的主要成分,在皮肤表面和毛囊、皮脂腺中共生着种类繁多的细菌。我们以最大的两个类群为例做个简单科普:

丙酸杆菌属作为兼性厌氧的革兰阳性菌,是毛囊皮脂腺内数量最多的微生物。其中的痤疮丙酸杆菌(Propionibacterium acnes,P. acnes)被认为是痤疮的罪魁祸首,是部分亚型为痤疮患者毛囊皮脂腺内优势菌群,占所有检测到微生物数量的89% [6]。然而同为丙酸杆菌属的其他细菌却在维护毛囊皮脂腺单位正常生理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丙酸杆菌可将皮脂中三酰甘油分解成短链的游离脂肪酸,对皮肤表面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假丝酵母菌和皮肤癣菌及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均有一定抑制作用[7]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46/6212/954

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凝固酶阴性的革兰阳性菌,也是毛囊皮脂腺单位中正常的微生物菌群,然而这个类群也是皮肤微生态平衡中的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能分泌溶菌酶,溶解并杀灭一些潜在致病菌,维持微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则参与痤疮的发生,与痤疮丙酸杆菌一样,能分解三酰甘油为游离脂肪酸,加重炎症反应[8]。

有学者对55例痤疮患者面颊、前额、下颌部进行微生物菌群分析提示葡萄球菌可能是痤疮发病机制中另一重要因素。葡萄球菌与痤疮丙酸杆菌的关系可表现为表皮葡萄球菌能通过发酵甘油产生琥珀酸降低细胞内pH,从而增强对痤疮丙酸杆菌的抑制作用。反之,痤疮丙酸杆菌通过水解三酰甘油和分泌丙酸的方式调节毛囊皮脂腺单位的pH值,从而限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化脓性链球菌的繁殖。二者处于一种动态制衡之中[9]。

可见,人体皮肤表面的细菌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极其丰富。在进化亲缘性很强的细菌中也可以存在性质、功能截然不同的种类。这其中就有数量和种类颇多的致病微生物,但在菌群平衡的状态下它们并不会致病,足见皮肤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所以健康人的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在日常的损伤因素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抵抗力,这都有赖于菌群平衡对多种潜在致病微生物的抵抗作用。

那么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问了,既然健康的皮肤菌群是皮肤抵御感染的生物屏障,那么如何才能拥健康菌群呢?

首先就是维持菌群稳定。其实绝大多数人对细菌的认识还停留在二三十年前主流的“有益菌”和“有害菌”层面。然而随着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技术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这种认识的局限性——在不同的失衡状态下,原本认为有益的细菌可能造成有害的结果。所以维持菌群平衡,让各种细菌、真菌、病毒(噬菌体)和谐共处,各自占有的微生态位和比例维持动态平衡,这样才能维持皮肤的稳定和健康[10]

所以,所谓健康的菌群其实就是稳定的菌群。

然而我们日常面对的日晒(紫外线)[11]、化学污染(空气污染)[12]、气温和湿度变化,甚至日常的护肤操作[13]都有可能影响到菌群平衡。例如清洁力过强的洁面产品就可以造成面部皮肤菌群的改变,导致细菌数量和多样性的显著性变化。而且这种菌群失衡在长达6小时的连续观察下未能得到显著改善,皮肤在此阶段表现出水合能力低下、干燥、粗糙和受试者的主观不适感【13】。

可见,平衡的菌群很容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且恢复速度非常缓慢。那么维持皮肤菌群稳定就需要一些助力。

比如干酪乳酸菌、嗜酸乳酸菌[14]这类研究比较深入的发酵菌,都有研究指出其代谢产物能够起到抑制痤疮丙酸杆菌的作用,对于调节和稳定菌群平衡有积极意义。

益生元是多种人体共生细菌爱吃的小分子物质,能够给它们提供充足的能量,促进其分裂增殖。益生元被这些细菌分解代谢后的弱酸性产物又能改善肤质(如乳酸)。现在已经有不少临床试验发现寡聚糖有助于缓解痤疮[15]。

而且还有研究发现,一些酵母菌的代谢产物具有不错的护肤作用。例如,曾有研究者将二裂酵母(亦称双岐杆菌)培养扩增、灭活并超声破碎后裂解后得到其代谢产物、细胞内成分、细胞壁成分及多糖复合体,他们发现这些提取物可以提高细胞的代谢活动,促进细胞损伤修复、减轻紫外线造成的光损伤,同时还有免疫调节作用。[16]在皮肤菌群再稳定过程中,和皮肤细胞之间的交互作用,尤其是免疫调节是重要的一环。所以这些酵母菌裂解物不仅有助于稳定皮肤,更有助于皮肤菌群的再平衡。

兰蔻二代小黑瓶创新性的护肤理念——战痘,从养菌开始

首先,二代小黑瓶中含有干酪乳酸菌和嗜酸乳酸菌的发酵产物。其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物质,对痤疮丙酸杆菌有抑制作用。可以在皮肤菌群恢复过程中预防痤疮丙酸杆菌形成优势菌群,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痤疮的作用。

其次是丰富的益生元(多种天然低聚糖)满足皮肤菌群的胃口。比如α-葡聚糖、β-果寡糖、甘露糖,这些寡糖令共生菌群甘之如饴,同时代谢产物能够调节皮肤pH值,抑制潜在致病菌增殖[15]。

辅助一些酵母菌提取物,比如二裂酵母发酵产物溶胞物、酿酒酵母提取物,这些物质可以有效改善皮肤细胞代谢、调节局部免疫。让皮肤抵抗力、修复力更强,同时更稳定。

2种益生菌代谢产物+2种酵母裂解物+三种益生元组合成兰蔻专利Bio-7配方。而且菌种、菌株和益生元的选取是经过大样本筛选、大量搭配组合后,选出的最优化方案。兰蔻实验室邀请了30名30-50岁亚洲女性,将她们随机分为两组。经过刺激性清洁剂的破坏,所有受试者面部的微生态系统均遭受重创。然后实验组使用二代小黑瓶,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结果显示,使用二代小黑瓶的受试者面部菌群和皮肤弹性恢复速度更快:

为什么皮肤科医生一般不建议轻症的痤疮患者使用外用的广谱抗生素呢?因为此时化脓菌感染并不严重,直接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对皮肤菌群造成剧烈改变。虽然或许当下能够治好感染,但接下来菌群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恢复平衡,在此期间皮肤的抵抗力、修复力和稳定性都是很差的,容易出现敏感、感染等问题。由此可见,兰蔻二代小黑瓶是预防和帮助改善痤疮的一种优选方案——通过加快皮肤菌群平衡的恢复,稳定皮肤状态,促进损伤修复,建立皮肤的微生物屏障,不仅着眼于当下的问题,更关注远期的预防。

公元1657年,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标志着人类探索的脚步踏入了微观世界。从那时起,一个肉眼无法观察的全新王国向人类敞开了大门。19世纪中叶,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发现细菌与食物腐败、感染性疾病的相关性,人类对疾病和健康的认识发生了一次重大飞跃。二十世纪末以来,人类相继用细菌移植、菌群平衡的方法治疗皮肤痤疮问题。

所以,如果你注意作息规律和健康饮食却还在受到痤疮困扰,或许一瓶凝聚了人类三百多年微生物学智慧的兰蔻二代小黑瓶能够帮助你。


【参考文献】:

1、张蔚,江曙,钱大玮,尚尔鑫,管汉亮,任浩,朱振华,段金廒.芒柄花苷与人体肠道细菌的相互作用研究[J].药学学报,2014,49(08):1162-1168.

2、Afrc R F . Probiotics in man and animals.[J]. Journal of Applied Bacteriology, 2010, 66(5).

3、Janssen, A. W. F. , & Kersten, S. . (2015).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metabolic health. Faseb Journal, 29(8), 3111-3123.

4、Gustafsson, A. , Berstad, A. , & Lund, S. . (1999). The effect of faecal enema on five microflora-associated characteristics in patients with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oea. Scand J Gastroenterol, 34(6), 580-586.。

5、方红.皮肤微生态的研究进展[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01):1-3.。

6、Sorel, Fitz-Gibbon, Shuta, Tomida, Bor-Han, & Chiu等. (2013).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strain populations in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associated with acne.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7、Yanhan, Wang, Sherwin, Kuo, Muya, & Shu, et al. (2014).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in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mediates fermentation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implications of probiotics in acne vulgaris. Applied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

8、Otto M. (2009).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the 'accidental' pathogen.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7(8), 555-67.

9、Yanhan, Wang, Sherwin, Kuo, Muya, & Shu, et al. (2014).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in the human skin microbiome mediates fermentation to inhibit the growth of propionibacterium acnes: implications of probiotics in acne vulgaris. Applied Microbiology&Biotechnology.

10、Seite S , Misery L . Skin sensitivity and skin microbiota: Is there a link?[J].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8.

11、Moss, T'Kylia S., "The Effect of Increased Exposure of UVC Light on Human Skin Microbiota" (2016). Honors Theses. 386.

12、Araviiskaia E , Berardesca E , Bieber T , et al. The impact of airborne pollution on skin[J].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d Venereology, 2019.

13、★Gueniche A G , Clavaud C , Perin O , et al. 164 Skin microbiota alteration link to skin symptoms after a harsh cleanser[J]. Journal of Investigative Dermatology, 2017, 137(10):S220.

14、Marchetti F , Capizzi R , Tulli A . [Efficacy of regulators of the intestinal bacterial flora in the therapy of acne vulgaris][J]. La Clinica Terapeutica, 1987, 122(5):339.

15、Capitanio B , Sinagra J L , Weller R B ,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of a cosmetic treatment for mild acne[J]. Clinical &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12, 37(4):346-349.

16、Audrey Guéniche, Philippe Bastien, Jean Marc Ovigne,等. Bifidobacterium longum lysate, a new ingredient for reactive skin[J]. Experimental Dermatology, 200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是不是也这样,明明觉得自己活得挺健康,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三餐也吃得营养均衡,但脸上偏偏就冒出一颗颗让人心烦意乱的痘痘?这事儿真让人抓狂!我懂你,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是这样的。有时候真的会想,难道作息规律就真的万能,就能把我从痘痘的泥潭里拯救出来吗?其实,我们之所以会这么困惑,是因为我们对“长痘”这.............
  • 回答
    在《红楼梦》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龄官含笑参鸡”中,宝玉身体不适,贾母便张罗着让王熙凤暂离手中事务,由探春来协理。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宝钗也参与进来,和探春一同“管家”。这在当时的贾府,甚至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确实显得有些“不合规矩”,更像是一种“越权”的行为。但仔细揣摩,这里面蕴含着曹雪芹.............
  • 回答
    全面战争系列游戏在模拟历史战役时,确实存在着与真实战斗相比非常显著的简化之处,导致战役时长远短于现实。除了部队规模的缩小,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解读:1. 时间流速的根本性差异: 游戏内时间 VS. 现实时间: 这是最核心的区别。在全面战争中,一个回合可能代表数周甚至数月,而战斗中的每一.............
  • 回答
    这位80后干部关于“作息不规律、常下乡,为走红感到意外”的表态,无疑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引发了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件事,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首先,从他本人的角度来看: “作息不规律常下乡”: 这句话本身传递了一个信息,那就是他的工作状态是比较辛苦,比较接地气的。在很多人心目中,干部的工作.............
  • 回答
    您好!关于“规定教科书只能使用单幅作品”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不准确的普遍性陈述。实际上,教科书的编写和出版有非常严格的规定和流程,但并不是绝对禁止使用多幅作品,或者说“只能使用单幅作品”。事实上,在很多教科书的章节中,我们会看到: 插画和图示: 用于解释概念、展示过程或美化版面,这些通常是多幅小.............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了国家历史发展、军事战略、文化传承和体育竞技之间的复杂联系。虽然历史上的英国海军确实强大,但它的陆军规模和骑兵力量相比于欧洲大陆的某些强国(如法国、俄国、奥匈帝国)确实不占优势。然而,在马术运动上,英国却长期以来保持着领先地位,甚至可以说是一种主导地位。这背后的原因,.............
  • 回答
    浙大学霸作息表刷屏网络:自律的边界与大学生的日常规划最近,一张来自浙江大学的学霸作息表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份精确到分钟的日程安排,涵盖了学习、运动、阅读、社交等方方面面,展现了学霸们令人惊叹的自律程度。这不禁让人好奇:学霸的自律究竟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而我们普通大学生,又该如何规划自己充实而高.............
  • 回答
    在中世纪欧洲的建筑,特别是城堡和防御性建筑上,你提到的那种规则的方形孔洞,通常被称为垛口(Crenellations)。它们是防御工事中最具辨识度的组成部分之一。你可能也见过一些地方把它翻译成“城垛”、“女墙垛”、“锯齿形女儿墙”等,这些说法都指向同一个东西——那些交替出现的实体墙段和空隙组成的顶部.............
  • 回答
    美系车及其他品牌的美规车保险杠上的各种“东西”,通常是指为了符合美国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以及其他相关法规而加装的部件。这些部件并非仅仅是装饰,而是具有重要的安全、功能或法规合规性作用。下面我将详细讲解这些常见部件的作用:1. 保险杠提升杠/加高件(Bumper Guards/Reinf.............
  • 回答
    好家伙!这穿越剧本怎么回事?我,杨康,七岁?亲爹还在,娘也还在,郭靖那傻小子也还在……哎哟喂,这可是个绝佳的机会!《射雕》里的杨康,那叫一个命途多舛,纠结来纠结去,最后落得个凄凉下场。不行,我可不能步他的后尘。既然老天爷给了我第二次机会,那我就得好好活,活出个不一样的人生来!首先,得解决吃饭问题。虽.............
  • 回答
    《出师表》未能在刘禅身上起到规劝作用,这恐怕是诸葛亮一生中最为令人扼腕的遗憾之一。这背后,绝非一纸表文的价值缺失,而是涉及了太多复杂的因素,既有刘禅本身的局限性,也有当时蜀汉政局的现实困境,更有时代洪流裹挟下的 inevitability。首先,我们得聊聊刘禅这个人。很多人把他简单地标签化为“扶不起.............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怎么用尺规一步步地把一个等边三角形给画出来,而且还得保证这个等边三角形是用咱们给定的线段 AB 作为高。这听起来有点绕,但其实只要跟着步骤来,就能明白了。咱们的目标是啥?简单来说,咱们手里有一条线段,这条线段是咱们要画的等边三角形的“高”。咱们得用尺子(只能画直线)和圆规(只能画圆.............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怎么用尺规作图法,把一条线段分成一比二的两个小段。这个方法其实挺直观的,不需要什么高深的数学理论,跟着步骤来就能做出来。首先,你需要准备好你的工具:一把尺子(没有刻度的那种,我们只用它来画直线和连接点)和一把圆规。然后,我们有一条叫做 AB 的线段,这是我们要动刀的对象。第一步:画一.............
  • 回答
    西安盒马因不规范行为被立案查处,这无疑给整个零售行业,尤其是生鲜零售领域敲响了警钟。这起事件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益受到重视的社会大背景,以及企业在追求效率和利润的同时,不能忽视最基本的诚信和合规经营。首先,这起事件对其他盒马门店乃至整个行业的商家都具有极强的警示意义。 盒马作为一家大型.............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一个相当有趣的话题:为什么正n边形只有在特定条件下才能用尺规画出来,而这个条件和我们熟知的费马质数(Fermat primes)有着不解之缘。这背后其实隐藏着深刻的数学原理,特别是群论和伽罗瓦理论的精髓。我会尽量用一种更贴近人思考过程的方式来展开,而不是生硬地罗列公式。想象一下,我们.............
  • 回答
    为繁体古书作批注,是一项既需要学识功底,又需要细致入微的学问。它不仅是对文字的解读,更是与古人对话,传承文明的过程。要做到规范,就需要遵循一套严谨的思路和方法,既要理解原文本意,又要注入批注者自身的思考与阐释。 一、 批注前的准备:知己知彼,方能善批在动笔批注之前,充分的准备是成功的基石。1. 通.............
  • 回答
    USB(通用串行总线)的出现,无疑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连接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以其高速度、即插即用、供电能力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与电子设备的互动方式。然而,尽管USB如此强大和普及,它却未能如同某些人最初设想的那样,在电子通信领域将RS232(也常被称为串行端口或COM口)彻底取.............
  • 回答
    .......
  • 回答
    章诒和的作品被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官方对社会叙事的控制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其背后的考量,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中国大陆,出版和传播内容受到严格的审查制度。官方机构(通常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会对书籍和文章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回答
    学霸的作息,总让人觉得他们好像自带永动机,永远精力充沛,仿佛不会被困倦打败。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套被精心打磨的节奏和一些我们可能忽略的“诀窍”。一、 精确到分钟的计划,但不是僵化的“死磕”学霸的作息,绝不是一味地延长学习时间。他们往往有一个极其细致的作息表,精确到每个时间段要做什么事情。但关键在于,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