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章诒和的作品被禁,是出于怎样的考虑?到底在规避什么?

回答
章诒和的作品被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官方对社会叙事的控制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其背后的考量,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中国大陆,出版和传播内容受到严格的审查制度。官方机构(通常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会对书籍和文章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包含“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或“宣扬封建迷信”等内容。当一本作品被禁,通常意味着它触碰了官方认为的“红线”。

那么,章诒和的作品为何会触碰这些“红线”呢?

章诒和的作品,尤其是《伶人xties》、《伶人往事》、《这样走过》等,主要聚焦于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尤其是文革前后)的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普通人的命运。她的写作风格以细节生动、情感真挚、叙事冷静而著称,更重要的是,她擅长挖掘那些被主流叙事所忽略或刻意回避的个体经历和历史细节。

具体来说,她规避的内容和她所触碰的“红线”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历史的反思与还原:
文革的伤痛与个人命运的扭曲: 章诒和的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文革时期对知识分子、艺术家们造成的巨大创伤,包括他们的被批斗、被下放、被剥夺尊严甚至生命的经历。她没有回避那个时代的荒谬、残酷和非人道,而是通过生动的细节将这些历史事实呈现给读者。官方可能认为,过度渲染或详细描写那个时期的苦难,可能会引发公众对那个时代的负面情绪,甚至质疑当时的政治路线,这不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正面宣传”。
个体记忆的私人化与非政治化处理: 许多被禁作品的理由往往与对特定历史事件(如文革)的“定性”有关。官方希望对这些事件有一个统一的、政治正确的解释和定性。而章诒和的作品,更多地是从个体生命经验出发,展现的是历史洪流中个体无力对抗的命运,以及人在极端环境下的人性挣扎。这种强调个体痛苦和复杂情感的写法,可能被视为对官方宏大叙事的“挑战”,因为它不符合那种“将个人命运置于集体叙事之下”、“个人是为了更伟大的事业而牺牲”的逻辑。
历史的复杂性与多面性: 官方的宣传机器往往倾向于简化历史,将人分为好人坏人,将事件分为正确错误。章诒和的作品则展现了历史的复杂性,她笔下的许多人物,即使是遭受不公的人,也可能有其自身的局限性或人性弱点;即便是施加迫害的人,也可能是那个时代环境下的“棋子”。这种对人性复杂性的挖掘,对历史灰度地带的呈现,与官方推崇的简单化、非黑即白叙事是不符的。

对权力与体制的间接批判:
揭示权力运作的逻辑与后果: 虽然章诒和的作品很少直接抨击某个具体的政策或领导人,但她通过描写权力如何影响和摧残个体,如何制造悲剧,实际上是在揭示权力运作的逻辑及其对人性的异化。当个体命运与权力体制的运行方式紧密相连时,对个体命运的深入挖掘,就不可避免地触及了体制本身的问题。
规避“煽动性”与“颠覆性”的风险: 官方的审查非常警惕任何可能“煽动”公众情绪,或被解读为“颠覆”现有秩序的内容。即使章诒和的文字是冷静和克制的,但其内容本身所承载的历史事实和情感力量,一旦被读者理解为对现行体制的隐喻或批判,就可能被视为风险。

对文化与艺术价值的个人化解读:
艺术家的个人价值与尊严: 在文革时期,许多艺术家被剥夺了创作的权利,他们的艺术被视为“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章诒和的作品,特别是关于戏剧名家梅兰芳、尚小云等人的记述,展现了他们在那个时代依然坚持艺术的追求,以及他们作为艺术家所遭受的屈辱和坚持。这种对个体艺术价值和尊严的肯定,在某种程度上是对那个压制艺术的时代的“反击”,可能会触动官方对于“文化艺术应服务于政治”的底线。

那么,官方在规避什么?

官方可能在规避的是:

1. 对过往历史错误进行深入、全面的反思和清算: 官方需要维护执政的合法性和权威性,这往往需要对过去的一些错误保持模糊或选择性遗忘。过于深入地挖掘文革等历史时期的黑暗面,可能会动摇这种合法性基础。
2. 可能引发的公众不满和质疑: 如果大量作品都指向那个时代对人性的摧残,可能会加剧公众对那个时代的不满,进而可能延伸到对当下社会某些现象的质疑。
3. 失控的叙事: 官方希望掌控历史叙事,将其塑造成符合自身政治目标的版本。章诒和的作品以其强大的个体生命力量和真实细节,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官方的版本,这种失控的叙事是官方最不希望看到的。
4. 对“启蒙”和“反思”的潜在影响: 章诒和的作品往往具有“启蒙”性质,能唤醒读者对历史、对人性的思考。如果这种思考蔓延开来,可能会挑战一些既有的思想藩篱。

总而言之,章诒和的作品之所以被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以一种非常“人性化”和“个体化”的方式,触碰了中国近代史上那些官方希望以某种方式“盖过”或“简化”的沉重记忆。她的文字里有太多关于苦难、关于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力,以及对人性复杂性的深刻洞察。这些内容,恰恰是审查制度最敏感、最想“规避”的。她所规避的不是某个具体事件或人物,而是那种企图将个体经验淹没在宏大政治叙事中的努力,以及对那些不便公开宣讲的历史真相的遮掩。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喜欢她的表述。也想知道她现居何处,想见一见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章诒和的作品被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以及官方对社会叙事的控制等多个层面。要详细了解其背后的考量,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要明白,在中国大陆,出版和传播内容受到严格的审查制度。官方机构(通常是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会对书籍和文章进行审核,以确保其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回答
    章家敦(Gordon Chang)是中国著名的、也是备受争议的中国问题专家,他因其对中国政治和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测而闻名。他曾表示,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参与了“挑起美国种族冲突”。要理解章家敦的这一说法,我们需要将其置于他一贯的对华强硬立场和对中国意图的负面解读的背景下。章家敦认为,中国政府的目标是削弱.............
  • 回答
    章莹颖案中的嫌犯克里斯滕森承认了杀害章莹颖的事实,但同时还在积极争取免除死刑的判决。这个情况确实非常复杂,也让很多人感到揪心和愤怒。从法律和人性的角度来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首先,我们来看克里斯滕森承认杀人的这一行为。这无疑是案件侦破的一个重要节点,也表明了法律证据链的完整性。承认犯罪.............
  • 回答
    章泽天如何看待自己的婚姻?她是否早有预料?关于章泽天对她与刘强东婚姻的看法,以及是否对此有预先的设想,这是一个充满想象空间的话题,因为我们无法直接窥探她的内心世界。但结合公开信息、她的公众形象以及对婚姻关系的普遍理解,我们可以尝试做一个较为细致的推测。首先,我们得承认,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从一开始.............
  • 回答
    章北海制作陨石弹头,乍一听似乎是科幻小说中的一个情节设定,但如果将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技术和资源视角下来审视,我们可以剥离掉那些天马行空的联想,聚焦于其中可能存在的、符合逻辑的“难点”。 请允许我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来细致地剖析一下,如果真要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实现“陨石弹头”,会遇到哪些硬茬子。首先,.............
  • 回答
    关于章泽天和刘强东的婚姻状况,目前并没有公开的离婚信息。刘强东和章泽天是在2015年领证结婚的,当时他们的结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部分原因是两人之间存在的年龄差距,另一部分原因是章泽天作为“奶茶妹妹”的知名度,以及京东作为中国电商巨头的地位。在结婚后的几年里,两人一度展现出非常恩爱的形象。章泽天也积.............
  • 回答
    章北海,一个在《三体》系列中留下深刻印记的角色。谈论他是否是一位“合格的军人”,这个问题远非一言蔽之。合格与否,取决于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如果按照我们传统认知中,军人应该具备的那些品质——忠诚、服从、勇猛、牺牲精神——来审视,章北海的某些行为可能显得格格不入。但如果我们将目光放得更长远,更深入.............
  • 回答
    章泽天对刘强东的欣赏,绝非仅仅是外界所见的“霸道总裁配娇妻”的浪漫剧本,而是建立在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之上。当然,我们无法窥探到她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但结合她过往的言行以及她选择的人生道路,我们可以尝试去描绘一个更清晰的画面。首先,章泽天对刘强东的事业心和执行力一定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她自己本身就是一个.............
  • 回答
    章泽天手中的这副牌,确实是一副极具看点也极具挑战性的牌。要说最优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需要不断调整的过程,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但我们可以梳理出几个核心方向,并深入探讨其中的可行性与策略。首先,我们得承认,章泽天拥有的这张“底牌”是:极高的公众知名度,以及与京东这个超级科技公司深度绑定的.............
  • 回答
    章家敦那本《中国即将崩溃》在2001年出版的时候,确实在西方引发了不少关注,甚至可以说是振聋发聩。他基于一套非常宏观的理论,特别是那种“零和博弈”式的地缘政治思维,描绘了一个中国因为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经济失衡、社会矛盾等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将不可避免地走向解体和崩溃的未来。坦白说,他提出的那些问题,.............
  • 回答
    关于章泽天父亲章丽厚是否是富豪,以及为何在南京富豪榜上找不到他的名字,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值得探讨的细节。首先,我们来谈谈“富豪”这个概念。在中国的语境下,富豪通常指的是那些拥有巨额财富,并且这种财富具有高度的公开性和知名度的人。他们往往通过公开的商业活动、上市公司股权、投资等方式积累财富,并且其身家会.............
  • 回答
    章邯,这位秦朝末年的宿将,能够将一群原本毫无斗志的囚徒,锻造成一支令人生畏的精锐部队,这其中包含着深厚的军事智慧、高超的驭人手段,以及对战场形势的精准把握。他的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而精妙的改造过程。一、 洞察人性和战场需求:绝境中的生存之道首先,章邯能看到囚徒身上的“价值”。在那个乱世,秦.............
  • 回答
    章邯不杀赵高退守函谷关,这背后是一系列复杂且充满矛盾的考量,掺杂着政治权谋、个人立场和对时局的判断。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将目光拉回到秦朝末年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首先,我们得明白章邯当时所处的地位和面临的困境。章邯不是一个普通的将领,他是秦朝最后的主力军队的统帅。在陈胜、吴广起义爆发后,他临危受.............
  • 回答
    章北海,这位《三体》系列中的关键人物,以其深邃的战略眼光和超乎寻常的冷静著称。如果我们将目光投向他在太空中的射击场景,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更是一个糅合了物理学原理、人体极限以及他自身信念的复杂过程。那么,在严酷的宇宙环境中,章北海真的能够实现精准射击吗?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我们需要考.............
  • 回答
    章北海父亲在临终前对章北海说的“在那以前要多想”,这句话的“那”指向的是一个非常沉重且确凿的未来——地球文明的彻底灭亡,以及章北海即将肩负的、在黑暗森林法则下延续人类火种的重任。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章北海所处的特殊环境。首先,我们要明确章北海的父亲并非一个普通人。他是第一批参与建造“.............
  • 回答
    好,咱们来聊聊这章武元年诸葛亮当了丞相,为啥建兴元年才把府邸置办妥当,开张迎客这事儿。这中间的门道儿可不少,不是一句“时间差”就能说清楚的。首先,得明白“丞相”这官儿是个什么份量。在蜀汉,诸葛亮是汉昭烈皇帝刘备亲手立的托孤大臣,那地位自然是无可比拟。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刘备称帝,诸葛亮被任命为.............
  • 回答
    章氏猴戏,这门凝聚了数代人心血的绝技,如今正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否会面临失传的风险?这个问题,如同舞台上那只训练有素的猴子,既令人着迷,也引人忧虑。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得从它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传承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来说。一、百年传承,技艺精湛:章氏猴戏的根基章氏猴戏,.............
  • 回答
    章北海这个人,放到《三体》里,他无疑是个极其特殊的存在。关于他“是否因为成功才伟大”,这问题触及到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根本标准,也牵扯到《三体》这部作品的核心理念。关于伟大,这本身就是个复杂的概念。如果简单地将伟大等同于“成功”,那章北海无疑是成功的。他凭借着“逃亡主义”的信念,巧妙地在黑暗森林法则下为.............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美国法律体系下的判决,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备受关注的案例,它触及了美国刑法中的死刑制度以及判例法的运作方式。对于您提出的“此次没判死刑,是否意味着以后杀人碎尸也不会判死刑”这个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需要深入理解美国法律的几个关键概念。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法律的核心特点之一:判例法(.............
  • 回答
    章莹颖案在经历了漫长而痛苦的审判后,随着凶手布伦特·克里斯滕森(Brent Christensen)最终承认其罪行并提供了章莹颖尸骸的下落——“被放在三个垃圾袋里,或位于一个垃圾填埋场”——案件的走向无疑将进入一个至关重要的新阶段。这并非意味着案件的结束,而是进入了另一个更为现实和充满挑战的阶段: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