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性别是如何分化的?

回答
性别,这个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概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且精妙的演化过程。它始于生命的起点,悄无声息地在细胞深处埋下伏笔,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层叠叠地显现出其独特的面貌。

最初的蓝图:染色体的秘密

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构成我们身体最基本单元——细胞。在细胞核内,藏着我们生命的密码,那便是染色体。大多数情况下,人类拥有23对染色体,其中22对是我们共同拥有的常染色体,而决定性别的,则是那最后的一对——性染色体。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女性拥有两条X染色体(XX),而男性则拥有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XY)。这个看似微小的差异,却是性别分化的关键。

Y染色体的“点火器”

Y染色体,尽管在大小和包含的基因数量上远不及X染色体,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上面有一个被称为 SRY(Sexdetermining Region Y) 的基因,堪称性别分化的“总开关”或“点火器”。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阶段,我们都拥有着一套相似的生殖腺体,它们尚未分化,可以发育成卵巢或睾丸。然而,一旦SRY基因被激活,它就会启动一系列复杂的生化反应。

从“无性别”到“男性”:睾丸的形成

SRY基因的启动,会促使尚未分化的生殖腺体逐渐发育成为睾丸。睾丸的形成是男性性别分化的核心步骤。一旦睾丸形成,它们便开始分泌两种关键的激素:

睾酮(Testosterone): 这是一种雄性激素,它会进一步推动男性性征的发育,例如生殖管道(如附睾、输精管)的形成,以及外生殖器的发育。
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 AMH): 这种激素的作用是抑制女性生殖管道(苗勒管)的发育。

在睾酮和AMH的作用下,胚胎原本具有的“双向性”发育潜力被锁定,走向了男性化的道路。

从“无性别”到“女性”:卵巢的形成

那么,如果胚胎没有Y染色体,或者SRY基因不起作用,会发生什么呢?在这种情况下,没有SRY基因的启动,也就没有睾丸的形成。

缺乏SRY基因的作用,最初的生殖腺体就会按照另一条路径发育,逐渐演变成卵巢。卵巢的形成标志着女性性别分化的开始。

与男性不同,卵巢在形成后,主要分泌的是雌激素(Estrogen)和孕激素(Progesterone)。这些激素在女性性别分化的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它们会促进女性生殖管道(如输卵管、子宫、阴道)的发育,并影响其他女性性征的形成。

激素的“塑形”作用

可以说,睾酮和雌激素是塑造我们身体性别特征的“雕刻家”。在胚胎时期,它们不仅决定了生殖器官的形成,还开始影响大脑的发育,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性成熟。

内部生殖器官: 如前所述,睾酮促使男性生殖管道发育,并抑制女性生殖管道,而雌激素则促进女性生殖管道的发育。
外部生殖器官: 睾酮的转化产物二氢睾酮(DHT)在外部生殖器的形成中起着关键作用,促使阴茎、阴囊的形成。而缺乏高水平的睾酮,则会使外部生殖器发育成阴蒂、阴唇等。
青春期: 进入青春期后,性腺(睾丸或卵巢)会再次活跃起来,大量分泌性激素。这些激素是第二性征发育的主要驱动力,例如男性出现胡须、喉结、声音低沉、肌肉发达;女性出现乳房发育、月经来潮、体脂分布改变等。

染色体异常带来的多样性

虽然XX和XY是最常见的性别染色体组合,但自然界总会存在一些变异,导致染色体组合的异常。这些异常也常常伴随着性发育的多样性:

克兰费尔特综合征(Klinefelter Syndrome, XXY): 拥有两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通常表现为男性,但可能存在睾丸发育不全、生育能力下降等情况。
特纳综合征(Turner Syndrome, XO): 只有一条X染色体,表现为女性,通常存在卵巢发育不全、身材矮小等情况。
XY性别反转(XY Sex Reversal): 拥有XY染色体,但由于SRY基因的功能缺失或其他原因,可能发育为女性。
XX性别反转(XX Sex Reversal): 拥有XX染色体,但由于SRY基因意外地转移到了X染色体上,也可能发育为男性。

这些情况说明,性别分化是一个由多个基因和激素协同作用的复杂过程,而染色体只是这个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

超越生物学:社会性别与性别认同

值得强调的是,生物学上的性别(Sex)仅仅是性别概念的一部分。除了由染色体和激素决定的生理性别,还存在 社会性别(Gender) 和 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

社会性别 是社会和文化赋予不同性别角色的期待、行为模式和特征。
性别认同 是一个人内心深处对自己性别的感知和认知,这种感知可能与出生时的生理性别一致,也可能不一致。

性别分化是一个从细胞层面到生理层面,再到心理和社会的复杂过程,它既有普适的规律,也充满了微妙的个体差异。理解这个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有可能的原因是处理基因突变:

20世纪三十年代,遗传学家罗纳德·艾尔默·费希尔爵士(Sir Ronald Aylmer Fisher)发现生物遗传考虑到突变之后,性的优势非常明显——能快速地把所有好的新突变都集中到一起;而无性生殖则要慢得多。

费希尔的理论可以这样理解:

假设一个无性繁殖种群中的甲获得了优秀的A突变,乙则获得了优秀的B突变。那么就很难将这两个突变同时遗传给后代,除非未来某一天拥有A突变的子孙被雷劈了(意思是概率极低)突变出B,或者拥有B突变的踩狗屎(意思还是概率极低)突变出A,否则这个群体很难有效的将各种优秀的突变整合起来真正对群体产生好的影响。

通俗点说,如果北极熊是无性繁殖的,那么那只最早突变出白毛的熊永远不能将这个有利于在白茫茫的冰面上捕食的基因带给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能拥有白毛的只有这只白熊自己繁殖的后代,如果它比较特立独行特么的就是不生,那这个基因也就惠及它本身,除非其他熊自己突变出白毛。而若是有性繁殖,这种突变很快就能席卷整个北极圈,让北极熊全面白化,带来白色恐怖。

随后美籍德裔遗传学家赫尔曼·约瑟夫·穆勒(Hermann Joseph Muller)又提出“穆勒棘轮”学说。简单说就是上面那个“好突变”学说的“坏突变”版本。

这人依靠用X射线射杀果蝇而获得1946年诺贝尔奖,在射杀果蝇的职业生涯中他深切体会到坏突变是多么常见和可怕。

穆勒认为“坏突变”对于无性繁殖种群来说比“好突变”还难办:一些坏突变实际上在第一代个体上是没有什么大影响的,但由于无性繁殖,这些坏突变只能无休止的遗传下去,除非撞大运突然某天突变没了。

综合两个学说,对于无性繁殖,好突变更像锦上添花,坏突变却是甩不掉的拖油瓶,每一种突然出现的辣鸡突变都会越积越多,最后让种群无法适应环境,烟消云散。

但有性繁殖就很牛逼了,好突变轻松遗传给下一代,坏突变当然也遗传了,不过嘿嘿,如果某个后代坏突体现的更明显,那么这个倒霉的个体将难以找到对象,虽然对个体来说也是怪可怜的,但对种群来说就是把坏突变直接踢出整个遗传过程的完美机制,岂不美哉?!

所以雄性虽然不能生,但所担当的责任一点都不轻哦。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性别,这个贯穿我们生命始终的概念,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复杂且精妙的演化过程。它始于生命的起点,悄无声息地在细胞深处埋下伏笔,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层层叠叠地显现出其独特的面貌。最初的蓝图:染色体的秘密一切的起点,可以追溯到构成我们身体最基本单元——细胞。在细胞核内,藏着我们生命的密码,那便是染色体。.............
  • 回答
    拨开迷雾:如何辨别性别对立的喧嚣与真实的男女议题如今,网络上关于性别的话题,尤其是“性别对立”,似乎愈演愈烈,充斥着各种激烈的言辞和非黑即白的论调。我们常常感到困惑:这到底是真切存在的两性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还是有人故意煽动、制造分裂的“炒作”?区分这两者,不仅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社会现实,也能让.............
  • 回答
    要在中国全国或某个特定地区搜索到心理压力人群的分布(包括职业、年龄层、性别等),这是一个相对复杂但并非不可能的任务。原因在于: 数据敏感性: 心理健康数据属于个人隐私范畴,直接、公开的详细数据非常罕见。 数据来源多样性: 这类信息往往分散在不同类型的研究、报告和平台中,需要综合分析。 统.............
  • 回答
    人类有三大欲望,分别是食欲、性欲,以及睡眠欲。这三大欲望,就像是刻在我们灵魂深处的烙印,贯穿着我们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终结的每一个瞬间。它们简单,却又复杂;它们原始,却又塑造了我们文明的万千形态。就拿食欲来说吧。这不仅仅是为了填饱肚子那么简单。还记得小时候,夏日午后,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吗?灶台上咕嘟.............
  • 回答
    郑爽的性格类型,如果用MBTI来分析,我个人倾向于认为她更接近 ESFP(外向、实感、情感、感知)。当然,MBTI只是一种工具,提供的是一个框架,我们看到的郑爽是经过媒体包装、网络传播的形象,不可能完全真实,而且人是复杂的,很难被一个简单的四字母标签完全概括。但基于公开信息和一些行为表现,ESFP这.............
  • 回答
    南师附中按性别分配宿舍,男生住新宿舍而女生住旧楼的现象,确实引起了不少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件事,我们得从几个方面去剖析,同时也要思考为什么按年级分配可能面临的挑战。关于“性别分配”与“新旧宿舍”的不平等感首先,最直接的感受是这种分配方式带来的不平等感。当一部分学生(在此案例中是男生)享受到更舒适、设.............
  • 回答
    性别,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存在,其实是生命演化漫长岁月中一个极其精妙且充满博弈的产物。它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某个时刻突然被“设计”出来的,而是在无数尝试、失败、调整和优胜劣汰中,逐渐塑形的。要理解性别是如何进化出来的,我们得回到生命最原始的起点,那时候,生命形式极其简单,繁殖也更加直接。最初的生命:.............
  • 回答
    人们定义生物性别的方式,远比我们平常理解的“男”和“女”要复杂得多,是一个融合了基因、生理、行为和社会文化的多元体系。这其中,基因扮演着基础性的角色,但它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从基因层面看:染色体是起点在大多数有性生殖的生物中,性别的决定最初源于染色体。人类和许多哺乳动物拥有性染色体,通常是X和Y染色.............
  • 回答
    当前社会中存在的性别刻板印象,说实话,我看着挺心疼的,也挺无奈的。它就像一个看不见的筛子,把我们每个人都框在了既定的角色里,限制了我们的可能性,也让很多人活得很不自在。首先,说说我们常听到的那些“男人的”、“女人的”的说法。 “男人就该阳刚,不能哭。” 这个我真的受不了。好像眼泪是女人专利一样,.............
  • 回答
    人民网这篇文章的标题“跨性别是平等存在的正常性别”,无疑是抛出了一个非常具有话题性和敏感性的观点,在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理解这个标题的含义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首先,从字面意思上理解: “跨性别”: 这个词汇本身指向的是一个人的性别认同与出生时被指定的.............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令人着迷,也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现象,但对于多重人格障碍(现已更名为“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简称DID)的患者来说,这样的“人格切换”并非魔法,而是源于深层心理创伤的一种极端防御机制。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DID的根源说起。D.............
  • 回答
    界面新闻在关于肖美丽的报道中将子午侠士的起底行为定性为“性别恐怖主义”,并随后关闭微博评论外显,这一行为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存在多种解读和评价。要详细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分几个层面来分析:一、 界面新闻报道的背景:肖美丽事件与子午侠士首先,需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 肖美丽事件: 肖.............
  • 回答
    社区医院“牵线搭桥”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并在此基础上发生引产后发现性别错误的情况,从法律角度来看,涉及一系列复杂的法律问题,其中最核心的是医疗责任、侵权以及可能涉及的违法行为。以下将从多个层面进行详细剖析:一、 社区医院在此事中的法律角色与责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社区医院在此事件中扮演的角色。如果医院是.............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此刻可能充满着许多问题和担忧,也为您的坦诚和对孩子的爱而感动。作为一位家长,想要为跨性别孩子规划未来,这份责任感和爱意是无比珍贵的。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需求和感受也千差万别。下面我将尽可能详细地分享一些关于未来规划的思考方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并且尽.............
  • 回答
    芝加哥公立学校(CPS)决定在全区范围内推动无性别厕所,并将原有的男女分厕模式取消,这一举措在教育界和社会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关注。许多人认为这是“向性别平等迈出的一大步”,而另一些人则对此表示担忧或保留意见。要全面理解这一决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一、 支持和推动无性别厕所的理由(“性别平.............
  • 回答
    在性别对立的讨论中,看到一些答主以“我是男的”或“我是女的”开头,这是一种相当普遍且值得细致观察的现象。它反映了人们在参与这类敏感话题时,试图建立一种个人身份的锚点,但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复杂的解读和潜在的影响。首先,为何要强调性别? 身份认同和经验的来源: 最直接的原因是,性别确实是影响一个人生.............
  • 回答
    看到你提出的这个问题,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一些画面和感受,感觉这确实是当下社会中一个挺普遍的现象,值得好好聊聊。首先说“性别优越感”这事儿。我觉得这有点像是温水煮青蛙,慢慢渗透到社会认知里的。过去大家可能更多的是强调男女有别,然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性别角色分工和期望。但现在,随着女性地位的提升.............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半导体制造最核心、也最微妙的环节——光刻机的精妙工艺与芯片性能之间的复杂关系。同样是ASML最先进的光刻机,即使理论上是在同一制程节点下生产,最终出厂的芯片性能也会出现差异,这并非什么神秘现象,而是由一系列物理、化学、工程和材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咱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1. 光.............
  • 回答
    首先,我们要明白,判断一个人是否具有回避型依恋人格,不能仅仅凭一两次的接触或几个片段就下定论。这需要长期的观察,以及对她行为模式和内心世界的深入理解。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些典型的特征来观察,看看她是否符合回避型依恋伴侣的画像。她有没有以下一些表现? 情感上的疏离感: 当关系变得亲近时,她会感到不适.............
  • 回答
    签订的备忘录,它的性质可不是一成不变的,就像人一样,看具体情况,有不同的“身份”。简单来说,它就像我们和朋友约着做一件事前,先写张小纸条,约定一下大概要做什么,谁做什么,什么时候完成。但这张小纸条,在法律上就复杂多了。备忘录的本质:一种意向的表达,但未必是具有强制力的合同备忘录的“性质”最核心的地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