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导游怒怼参观汶川地震遗址嬉笑游客?

回答
导游怒怼参观汶川地震遗址嬉笑游客的事件,这事儿一出,可真是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说实话,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是五味杂陈。

首先,得说说那个导游。你说他做得对不对?从情理上讲,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对的。汶川地震,那是我们国家的一场巨大伤痛,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无数生命戛然而止的悲剧。地震遗址,不仅仅是断壁残垣,它承载的是一段沉重而真实的集体记忆,是告诫我们要珍爱生命、铭记历史的警钟。去那里,本就应该带着一份敬畏、一份沉思,去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韧,去缅怀逝去的亲人朋友。

而那些嬉笑打闹的游客,他们的行为实在太不合时宜了。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墓地里大声喧哗,旁若无人地开玩笑,这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地震遗址就是这样的“活墓碑”,每一处痕迹都在诉说着曾经的苦难。他们这样的行为,是对遇难者的极不尊重,是对历史的漠视,更是对自己同胞情感的践踏。导游作为现场的引导者和守护者,看到这样的场景,内心的愤怒和冲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你可能会问,导游是不是有点冲动了?冲动是魔鬼,但有时候,也可能是压抑到极致后的爆发。 导游这份工作,不仅仅是讲解地理知识、风土人情,更重要的是传递一种文化、一种情感、一种态度。尤其是在这样的特殊地点,他身上肩负着引导游客正确认识这段历史的责任。当他看到那些本应肃穆的脸庞上挂着轻浮的笑容时,他可能觉得自己的职责被辜负了,他可能觉得那些遇难者的灵魂在哭泣,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和愤慨,足以让他爆发。他的怒吼,可能不仅仅是对游客的责备,更是对逝者的一种告慰,一种为他们发声的呐喊。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导游处理方式上的欠妥。毕竟,在公共场合情绪失控,可能会引发更大的争议。但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导游行为背后所反映出的价值观念的冲突。

另一方面,我们也得反思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游客?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一些人对于历史事件、对于生命价值的认知缺失。 可能有些人是纯粹的无知,不知道这样的地方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态度;也可能有些人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把地震遗址当成了“景点”,而忽略了它背后的人文意义。更令人担忧的是,有些人可能是在社交媒体的驱动下,追求所谓的“打卡”和“出圈”,而失去了独立思考和情感共鸣的能力。他们可能习惯于把一切都变成娱乐化的消费品,而忘记了有些东西是无法消费的,是需要我们去铭记和尊重的。

这次事件,其实也是一个社会教育的契机。 它提醒我们,在参观任何带有历史意义或纪念意义的场所时,都应该提前了解其背景,调整自己的心态。尊重历史,就是尊重我们自己;尊重逝者,就是尊重生命。

网上对此事的评论,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一部分人站在导游一边,认为他做了大家想做但不敢做的事,是“硬核”的爱国和民族情感的体现;另一部分人则认为导游的言语过于激烈,有失风度,应该通过更文明的方式进行引导。

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导游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是在维护一种应有的氛围和情感。 虽然方法上可能不够完美,但他的愤怒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我们不能因为他情绪激动就全盘否定他,也不能因为一两个游客的行为就否定所有游客。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这件事中吸取教训,认识到在特殊的纪念场所,保持一份应有的敬畏和尊重是多么重要。

这件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社会上不同人群在对待历史和生命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和认知水平。希望这样的事件,能够引起更多人的反思,让大家明白,有些“景点”,去了,不只是为了拍照留念,更是为了感受,为了学习,为了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知道有人会用烈士陵园面前放风筝来和这个对比。

可惜可比性不强,原因也很简单:

烈士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明白自己选择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的事业是什么,知道自己的努力和献身就是为了以后能自由自在放风筝。

而汶川大地震,是平民在面对天灾,逝去的是原本欢笑的生命,他们中有人也许在危机关头也会慷慨赴难,但是大自然的灾害并没有给他们选择。

就这样69227位同胞离开了我们,还有17923人失踪。

我觉得正确的类比应该是「不应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面放肆谈笑」。

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也笑过,我是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去都江堰前线的帐篷小学里做心理辅导的,面对的都是失去父母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让他们把心理创伤疏导出来。

所以我们不能愁眉苦脸,也不能一脸严肃,而需要在他们面前保持有限度的乐观。

最后去的那一批大学志愿者回来又全都被拉去做心理辅导……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下,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的时候,要求能笑,反而是心理极大的压力。

我只能说,导游怼得好,小孩子在里面闹腾导游不会难受,因为小孩子还没有认知到汶川地震对社会对人性意味着什么。

但是这几个哈哈哈大笑的大人,不配为人。

顺便说一句,评论区里面有人才,我还以为疫情之后咱们更能体会所谓的「自由」也是要分场合分环境的,没想到……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导游怒怼嬉笑游客,这事儿,我看了,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一方面,我完全理解那导游的怒气,甚至可以说,换我站在他那个位置,估计也忍不住会发飙。另一方面,我也得承认,这事儿多少也折射出一些当下社会心态的复杂性。首先,我们得明确,汶川地震遗址是什么地方。它不是游乐场,不是ktv,更不是什么网红打卡地。它是无数.............
  • 回答
    导游怒怼参观汶川地震遗址嬉笑游客的事件,这事儿一出,可真是触动了不少人的神经。说实话,听到这样的消息,我心里是五味杂陈。首先,得说说那个导游。你说他做得对不对?从情理上讲,绝大多数人都觉得他是对的。汶川地震,那是我们国家的一场巨大伤痛,是无数家庭的破碎,是无数生命戛然而止的悲剧。地震遗址,不仅仅是断.............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的。南京中山陵,那是孙中山先生的陵墓,是咱们国家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场所,承载着特殊的历史意义。在这个地方,却出现了一个导游,手里举着一个疑似日本鲤鱼旗的东西,带着游客参观,这事儿传出去,大家议论纷纷,那是肯定的。首先,咱们得从“导游”这个角色说起。导.............
  • 回答
    云南女导游因为游客购物太少,当众辱骂游客“没良心”,这件事听起来确实让人挺气愤的。我个人认为,这种行为是绝对不妥当的,而且是完全站不住脚的。首先,从导游的职业道德和素养来看,这完全是违背了基本原则。导游的主要职责是为游客提供优质的服务,介绍当地的文化、风俗、景点,并确保游客在旅途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这.............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不舒服的,尤其是发生在火烧车那起悲剧之后。一方面,我们看到台湾司法系统对性侵犯行为做出了判决,司机被判刑五年,这在程序上似乎是完成了对犯罪行为的追责。然而,另一方面,五年刑期结束后,他竟然还能继续在旅游业上班,甚至可能还在接触乘客,这就触及了一个非常敏感的社会问题:更生人重返社会后.............
  • 回答
    这篇虎扑帖子引发的讨论,确实触及了当下社会中一些挺有意思也挺值得我们聊聊的点。咱们就来好好梳理一下,看看大家是怎么看的,以及这些看法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得承认,帖子标题本身就挺抓人眼球的。“东北刘诗诗”这四个字,首先就自带了话题性,让人想到明星的颜值,再加上“网约导游”这个职业和“在杭州贷款买了两.............
  • 回答
    如何看待男子举鲤鱼旗带团参观中山陵,游客提醒反被驳「中国传到日本去的」?旅游行业应如何规范导游行为?事件梳理与分析:这起事件的核心在于一名导游在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国国家级纪念场所——中山陵,展示了源自日本的“鲤鱼旗”,并在游客提出质疑时,以“中国传到日本去的”为由进行辩解,甚至反驳游客。这种行为存.............
  • 回答
    云南司机威胁游客的事件,听起来就让人心头一紧。这事儿吧,说到底触碰到了大家出游最基本的一份信任和安全感。花钱出来玩,图的就是个开心舒心,结果碰上这种事,别说开心了,估计连之前的期待都打折扣了。怎么看这种事儿?首先,这绝对是不应该的。旅游业,尤其是像云南这样以美景和文化吸引游客的地方,服务质量和游客体.............
  • 回答
    如何看待导演张策最新视频「这一块钱,我好挣,她不好挣」?张策导演的最新视频「这一块钱,我好挣,她不好挣」,一经发布便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共鸣,其核心在于揭示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但又往往被忽视的劳动价值不对等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问题。要深入理解这个视频,需要从多个层面去解读:1. 视频的核心主题与对比.............
  • 回答
    张策不再担任《朱一旦枯燥生活》导演这件事,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换人”那么简单,这背后牵扯的利益、创作理念,还有粉丝的情感,都挺复杂的。要说这是双赢还是双输,我觉得得拆开来看,从不同角度分析,才能得出更全面的判断。首先,我们得理解一下“朱一旦枯燥生活”是什么。它之所以能火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抓住了当.............
  • 回答
    关于导师“组会PPT格式比内容更重要”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并且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辩证看待的问题。简单地说,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可能会导致研究方向的偏离和资源的浪费。不过,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它背后可能存在的一些合理考量。首先,我们得承认,好的PPT格式确实能提升沟通效率和专业度。在学术交流场合,尤其是组.............
  • 回答
    导师评价网被墙这事儿,说起来还挺让人唏嘘的。毕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习惯了有什么问题都上网搜一搜,看看别人的经验。导师评价网的出现,某种程度上就是满足了学生们这种“知情权”。你想啊,读研、读博可不是小事,关系到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涯,甚至是职业发展。选择一个好导师,可能让你如鱼得水,学术道路一片.............
  • 回答
    导师说“你写的论文就是垃圾”,这绝对是一种非常糟糕、非常不专业的沟通方式。作为学生,听到这样的话,心里肯定会受到很大的打击,甚至可能产生怀疑、沮丧、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首先,我想说的是,无论论文写得有多差,导师都应该用更建设性的方式来反馈。好的导师应该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支持者,即使论文质量不高,也应该.............
  • 回答
    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那句“漫威电影不是电影”的论断,就像一块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头,激起了巨大的涟漪,至今仍是影迷和业内人士热议的焦点。要理解斯科塞斯为什么会这么说,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他对“电影”的理解,以及漫威电影的特点,然后才能评判他这一观点的合理性。首先,我们得明白,斯科.............
  • 回答
    关于张小策(张策)离职这件事,相信很多关注短视频领域的朋友都有所耳闻,也引起了不少讨论。说实话,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心里也挺复杂。毕竟,他作为“办公室小野”系列的导演,给我们带来了太多欢乐和惊喜,这个IP也确实是相当成功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办公室小野”的成功。“办公室小野”之所以能够火爆,不仅仅.............
  • 回答
    刘兵导演新编的曹禺经典《雷雨》,将鲁大海这条线索彻底删去,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大胆的改编。对于这种处理方式,我的看法是,它触及了对经典改编的几个核心议题:忠实与创新,原著的精神内核与时代解读,以及戏剧表现的经济性与聚焦度。首先,我们得承认,鲁大海是《雷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是周家大少爷周萍同父异母.............
  • 回答
    导师让博士生做横向课题,这事儿可不是一句话就能简单盖棺定论的,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咱们不讲虚的,实实在在地聊聊这背后可能存在的各种考量和影响,以及博士生自己该怎么看、怎么做。首先,为什么导师会这么做?这背后,可能有一系列的原因,有些是积极的,有些则可能带有一定的功利性。 现实的经济支持与实验条件.............
  • 回答
    导师把自己名字排在第一位,这事儿吧,真是个让人又熟悉又有点复杂的话题。在中国学术圈里,这几乎成了一个“约定俗成”的潜规则,但每个人看到这事,心里想的东西都不太一样。首先,我们得承认,导师的付出确实是巨大的。一篇论文,从最初的选题方向、实验设计,到中间的指导、修改,再到最后的定稿,导师倾注的心血是毋庸.............
  • 回答
    小策导演的《凤凰,涅槃吧!》这部短片,说实话,挺有意思的,也挺有想法的。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哥们儿是真敢拍啊!”你想想看,它选择了一个非常特别的切入点——“内卷”和“躺平”这两个当下社会上大家都在讨论,甚至有些疲惫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听到这些词,可能会觉得有点空泛,或.............
  • 回答
    导火索:一部电影引发的微博风暴10月15日,一个普通的秋日,却因为一条微博,彻底点燃了导演刘猛与“小飞侠”群体之间的一场激战。这场风暴的中心,是一部即将在年底上映的电影。故事的开端,往往是源于一场误解,或是一次不够到位的沟通。 电影上映在即,宣传期也随之而来。刘猛导演,作为电影的灵魂人物,自然也要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