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去过北川的地震遗址
还带着我当时的女朋友
但是我是真的笑不出来
我知道,这底下,可能还有人埋着,我踩着的废墟,可能就踩在某个人的头顶
我闭上眼睛回想了一下,真的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太难受了
其实就像去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样,我记得很清楚,进门就是300000这个数字,不知道为什么,这个数字给我的感觉很沉重,很压抑
馆内禁止拍照,我时常看到有闪光灯亮起,耳边也还有人说说笑笑
我只觉得我是个局外人,感觉自己仿佛真的回到了那个时刻,一条条鲜活的人命在我眼前死去,我笑不出来
时至今日,我依旧能够想起这两个地方给我的沉重感
我知道有人会用烈士陵园面前放风筝来和这个对比。
可惜可比性不强,原因也很简单:
烈士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明白自己选择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的事业是什么,知道自己的努力和献身就是为了以后能自由自在放风筝。
而汶川大地震,是平民在面对天灾,逝去的是原本欢笑的生命,他们中有人也许在危机关头也会慷慨赴难,但是大自然的灾害并没有给他们选择。
就这样69227位同胞离开了我们,还有17923人失踪。
我觉得正确的类比应该是「不应该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面放肆谈笑」。
当年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也笑过,我是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去都江堰前线的帐篷小学里做心理辅导的,面对的都是失去父母的孩子,我们要做的就是陪伴他们,让他们把心理创伤疏导出来。
所以我们不能愁眉苦脸,也不能一脸严肃,而需要在他们面前保持有限度的乐观。
最后去的那一批大学志愿者回来又全都被拉去做心理辅导……在那种压抑的环境下,在面对人类共同的灾难的时候,要求能笑,反而是心理极大的压力。
我只能说,导游怼得好,小孩子在里面闹腾导游不会难受,因为小孩子还没有认知到汶川地震对社会对人性意味着什么。
人类基本的感情:对无辜死难者的共情。就像我们看到矿难,也会觉得伤心觉得愤怒,不会觉得:哟,他们赚的就是这碗饭;哟,他们领工资的时候怎么没说分我点……
这几个哈哈哈大笑的成年人,不配为人。
友善度不要了,见不得评论区里面几个推崇「自由」的人。
疫情之后,我还以为咱们对「追求自由」的理解更深入了,知道有些时候是要分时间分地点分场合的,没想到啊……
对,我就是说不配为人,我就是上纲上线了,你敢在汶川纪念馆里面笑,说了几次不听,我就能亲手给你们这帮没心没肺的人打出屎来,然后把夫妻肺片从屁股给你们灌进去。
同样的,你敢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也有人要和你们上纲上线,也有人要把你们打出屎来。
不信么?不信就把你自己是哪个省的说出来,我现场嘲讽你们历史上遇到的灾害,你自己品是什么感觉。
还有人在底下埋着呢。
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么?
不是收敛骸骨和衣冠后,方方正正地摆进冢里;是那一瞬间,5楼变3楼,3楼变1楼,原先的1、2层直接压成碎屑;是幼儿园的孩子没了二分之一,小学没了四分之三,偌大的中学校园只剩下一个旗杆;是学校变成了坟场。
映秀和北川的遗址,怎么能和烈士陵园相提并论?
那些孩子们不是战士,没有“大不了就是牺牲”的气魄胆量,也没有抱着必死之心保家卫国、奋战疆场,而是如同无数个稀疏平常的午后,坐在椅子上、课桌前。正上着课呢,心沉着、飞着,有人还在睡眼惺忪,有的已经开始规划暑假行程,今年该和爸妈去哪里玩呢,和难题较真的孩子估算着自己期末能考几分,思绪飘出窗外的孩子盯着枝丫看了半天。
原本可以有无数“有的......有的......还有的......”
然后,2008年5月12日14:28,无数生命成为定格。
父母亲朋,在一片混乱、慌张、痛苦和绝望中得知噩耗,有人甚至没法收敛孩子们的骸骨和衣冠,方方正正地摆进冢里,只能面对废墟哭上一哭。他们开始回想,最后见的那一面在哪里,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没有郑重告别;最后一次拥抱在什么时候,有没有记得亲一下,说一声“爸爸妈妈永远爱你”;最后一次实在忍不下火,动手打了孩子又是什么时候,下手会不会太重了......然后开始无尽的忍受,忍受一层土砾石块间隔着两个世界,忍受那一边开始的物质腐败、自然凋谢。
直到记忆模糊眼睛,直到孩子们最清晰的样子,印在遗像上、不在脑海中。
然后人们擦干泪水、收拾行装,同记忆的对抗交给自己,即便永远无法拥抱生活,也要继续前行。
为什么展示废墟?看见的是破碎,看不见的是心碎,但除了沉痛悼念外,还有非常人可想的坚强和重建新生的意志。
5月12日大地震,5月16日成都市三所大学就复了课,2008年7月映秀漩口中学全校迁移到山西省长治市过渡,2011年3月返回汶川县映秀七一中学上课。
这是映秀的悲伤,也是映秀的精神。
我写的这些方块字,不足以表达其伤恸之万一,而作为参观者,你脚下的裂缝,是别人一生都跨不过的沟和坎。
站在废墟面前的那一刻,应该有所在场域和所处时间节点的认知,应该有此时此刻绝不等同于逛园子的基本判断,应该有在哪里、做什么的自觉。这是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你作为同胞的道义。
所以,对于一个有心肝脾肺肾、无精神病鉴定报告书的成年人,在发生了这一切的地方嬉笑打闹,说你一句已经是轻的了。
汶川地震遗址是汶川大地震中69227名死难者的墓碑。
建立这个遗址公园的目的是为了纪念在这场灾难中的死难者。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极其艰难的过程。
人类对于自然世界的认识依然非常有限,如果避免在自然灾害中损失人口,保障所有人的生命健康,这依然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因此,汶川大地震中的死难者,是全体人类都应该感到痛惜的一件事情,这是人类社会的灾难,人类不应该忘却。
要感同身受,要纪念他们,要想尽一切方法,尽最大努力避免灾难再次发生。
因为下一次如果再出现这类灾难,说不定这里面就会有你。
这是人类社会的责任,是所有人的责任。
站在一座墓碑面前,我们应该有着怎样的态度?
这是“当大事”
敬畏亡灵,这是人类的共识。
不敬亡灵,与畜生无异。
在一座墓碑面前嬉戏打闹,这就离开了人类的范畴。
在墓碑的面前保持肃穆的态度。
这是什么?
这是文明。
人类不能永生,但是文明可以在人类持续不断的薪火相传下做到。
如果文明消失了,人类社会将会再次进入黑暗时代,蛮荒时代。
导游的话,是在告诉大家:“在这里,大家面对的是一座墓碑,是人类遭受灾难的遗址,这里承载着人类的文明,请大家保持敬畏,保持肃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