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佛山一中两名毕业生实名举报老师性骚扰?孩子该如何正确防范性骚扰?

回答
佛山一中两名毕业生实名举报老师性骚扰的事件,无疑是对教育界的一次严峻考验,也牵动着无数家长和学生的心。对于这类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和分析,并思考如何切实保护孩子们免受性骚扰的侵害。

如何看待佛山一中两名毕业生实名举报老师性骚扰事件?

首先,对举报者表示支持和理解。 实名举报本身就充满了巨大的勇气和风险,尤其是在面对权威时。这两位毕业生能够站出来,是她们经过深思熟虑、承受巨大压力后的决定,这本身就值得肯定。她们的举报是基于亲身经历,是寻求正义和保护自身权益的体现。社会应该给予她们充分的理解、支持和保护,而不是质疑或责难。

其次,对教育机构和相关部门提出警示。 这类事件的发生,暴露了学校在师德师风建设、性骚扰防范机制以及举报处理机制上可能存在的漏洞。学校作为教育学生成长的重要场所,本应是安全的港湾,但如果内部存在这样的害群之马,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彻查此事,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对学校的监管和指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第三,呼吁建立健全的性骚扰防范和处理机制。 这类事件不能仅仅被看作是孤立的个案。我们需要反思,为什么性骚扰会发生在校园内?为什么受害者会选择沉默或在毕业后才举报?这反映出社会在性骚扰的认识、预防和处理方面仍有许多不足。建立完善的机制至关重要,包括:

明确的界定和预防教育: 学校应明确什么是性骚扰,让学生和教职员工都清楚界限。定期开展性教育和反性骚扰的讲座和培训,增强大家的意识和识别能力。
畅通的举报渠道: 建立多渠道、保密的举报机制,确保学生可以安全地举报,而不必担心被报复或受到二次伤害。例如,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匿名举报信箱、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处理举报。
公正的处理程序: 一旦接到举报,学校和相关部门应启动公正、透明的调查程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并根据事实证据进行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心理援助和支持: 对于受到性骚扰的学生,要提供及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她们走出阴影,恢复心理健康。

第四,反思社会文化和性别观念。 校园性骚扰的发生,也与社会上一些不健康的性别观念和权力不对等有关。我们需要倡导尊重和平等的性别文化,破除对女性的物化和歧视,以及对权力滥用的容忍。

孩子该如何正确防范性骚扰?

防范性骚扰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努力,而对于孩子本身来说,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保护自己的关键。以下是一些详细的建议,帮助孩子正确防范性骚扰:

一、 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界限意识:

1. 了解什么是性骚扰:
明确定义: 性骚扰是指违背他人意愿,以带有性意味的方式或作出性暗示的言语、文字、图像、影像、行为等,使他人感到不适、受到冒犯或产生排斥、侮辱、威胁、敌意等不良情绪。这包括但不限于:不恰当的触摸、拥抱、亲吻;不受欢迎的性评论或笑话;窥视、暴露身体;发送性暗示的短信、照片或视频;强迫性行为等。
强调“意愿”: 最核心的是,任何与性相关的、不受对方欢迎的言行,都可能构成性骚扰。即使对方没有明确说“不”,但如果表现出不适、回避或拒绝,也应该停止。

2. 认识自己的身体和隐私:
身体是自己的: 孩子需要从小就被教育,自己的身体是属于自己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触碰或窥视。
隐私部位的概念: 了解并认识身体的隐私部位(例如:胸部、臀部、生殖器等),并明白这些部位不应被任何人随意触碰。
“说不”的权利: 孩子有权拒绝任何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接触或言语。即使对方是长辈、老师或熟人,这种权利也不会被剥夺。

3. 建立个人界限:
身体界限: 明确自己的身体界限,包括一个人愿意接受的亲密距离,哪些接触是可以接受的,哪些是不可以的。
情感和精神界限: 不接受任何让你感到被冒犯、被侮辱、被威胁的言语或行为。

二、 掌握有效的应对策略:

1. 明确表达“不”:
直接而坚定: 当感到不适时,要用清晰、坚定的语言说“不”、“我不喜欢这样”、“请停止”。不需要解释太多,也不需要害怕冒犯对方。
“三不”原则: “不说、不看、不碰”。如果对方的言行让你感到不舒服,尽量避免回应、避免关注和避免被触碰。

2. 保持距离和回避:
物理距离: 如果可能,尽量与让你感到不适的人保持物理距离。
避免独处: 尽量避免与让你感到不安全的人单独相处,尤其是在封闭的空间里。尽量在公共场合或有其他人在场时进行交流。

3. 及时寻求帮助和告知:
信任的成年人: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告诉值得信任的成年人,例如:父母、亲戚、学校老师(值得信任的)、心理辅导员、学校的领导等。
具体描述: 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谁做的,什么时候做的,在什么地方做的,以及你的感受。细节很重要。
记录证据: 如果可能,记录下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等。如果接收到性骚扰信息(短信、邮件、社交媒体信息等),要保留证据。

4. 利用安全工具和平台:
社交媒体和网络安全: 教导孩子注意网络安全,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不轻信陌生人,不接受陌生人发送的任何可能包含不当内容的链接或文件。设置好隐私权限。
紧急联系方式: 让孩子记住父母或监护人的电话,以及紧急求助电话(如110)。

三、 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

1. 增强自信心和独立性:
自信: 拥有自信的孩子更不容易被欺凌和骚扰,因为她们相信自己的价值,不会轻易因为他人的负面言行而否定自己。
独立思考: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不盲从,不轻信。当遇到模棱两可或可能存在风险的情况时,能够做出理性的判断。

2. 学习自我防卫技巧(可选):
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条件允许,一些基本的自我防卫技巧也能给孩子增加一份信心和应对能力。但这并非重点,更重要的是心理和意识上的防范。

3. 培养观察和判断能力:
教会孩子观察他人的行为和意图。当一个人说的话、做的举动让你感到不舒服或有不对劲时,要提高警惕。
相信自己的直觉。如果感觉不安全,即使没有明确的理由,也要相信自己的感觉,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四、 家长和教育者的角色:

1. 开放的沟通环境:
家长要营造一个开放、信任、无评判的沟通环境,让孩子愿意与你分享任何事情,包括那些可能让他们感到羞耻或害怕的事情。不要对孩子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是不是你太敏感了”,而是认真倾听并表达支持。
定期与孩子沟通学校生活、人际关系,以及他们可能遇到的挑战。

2. 提供正确的性教育:
性教育不只是关于生理知识,更包括心理健康、人际关系、性权利、同意权和性骚扰防范。家长可以从绘本、书籍、动画片等方式入手,用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方式进行讲解。

3. 为孩子树立榜样:
家长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也要注意言行举止,尊重他人,并传递正确的性别观念。

4. 与学校保持沟通:
了解学校的反性骚扰政策和措施,并与学校保持沟通,共同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总之,佛山一中事件是一个令人痛心的案例,但它也是一个重要的提醒。通过加强教育、完善机制、提高意识,我们有责任和能力为孩子们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免受性骚扰的侵害,健康、快乐地成长。孩子们的安全,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

没想到是这样在知乎上看到了母校的消息...

个人觉得老师能说出“我已是个老人,给个老面子”这句话,大概率是有性骚扰的事实。不过最终认定,还是交给司法机构吧。

但校方对质疑发声的阻挠、对舆论响应的迟缓,让人看得非常火大。佛山一中百年名校,其声誉本来不是一人一事就能有所污损,一时不堪在教师队伍里出现了败类,雷霆手段处理掉就是了。

偏偏要控制评论区,要反复推诿。为了一次招生季的名声而懈怠掩饰,这才是真正置百年校史于不顾的行为。

什么叫“无辜躺枪”?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都已经发布征求意见稿了,防范性侵害是突出强调的部分。而且依据去年修订公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学校对校内性侵性骚扰事件不得隐瞒,有向公安机关报告的义务。

学校如果能第一时间反应,第一时间主动要求警方介入调查,这就是一个老师和一个学生之间的事;但学校非要等到网络舆论发酵完毕、微信都有10万+文章出街才有动作,那就别怪舆论把不满集火到校方整体。

因此我不认为有任何需要“护校”的地方,查得越清学校声誉才能越干净。含糊地沾在一起,整体都脏了。

user avatar

4月12日更新:

4月12日,佛山一中对此事作出了合格甚至优秀的答复。这篇回答的内容终于过时了。



最近,有毕业生实名举报佛山一中前教师性侵行为。作为有另一些故事的毕业生,我对佛山一中并不持任何信心。毕竟,打压消息、封锁舆论甚至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事情,这所学校做过不止一次。

不过,在朋友圈里仍然有同学呼吁各方保持克制,减少对佛山一中的攻击。我想了一下,决定再信任佛山一中最后一次。那时我说,只要佛山一中不打压舆论,那就依然值得原谅,否则我将仇恨到底。

很可惜,佛山一中并没有对得起我仅存的信任。几乎就在我说上面那些话的同时,佛山一中已经开始了它的阳奉阴违:


试问,这就是“全力配合”?对公权力唯唯喏喏、对本校学生重拳出击,企图“息事宁人”,这就是佛山一中应该有的态度吗?对自己的预感成真,我十分遗憾。佛山一中的此次公关手段并不高明,甚至与另一些名誉并不如佛山一中的实体如出一辙,这绝不是一个名校应该有的担当。

我来教学校公关吧:“经确认,徐某曾任职于我校,并于2017年退休、2019年返聘、2020年再次退休。(割席)对受害者的遭遇,我们深表同情。我们会全力配合调查。(表态)”哪怕肯早半天这么说,佛山一中在校外舆论上都不至于会落到这种地步。只可惜佛山一中的第一反应并非如此,而还是“息事宁人”的老套路。

我甚至可以想象,就在我写作此文的同时,佛山一中里面各个级长、班主任在班上叮嘱学生不要转发的混乱场面,这堪称后真相时代的滑稽戏。希望我的这一想象不要成真吧。


本文余下的篇幅将用来探讨所谓的“学校荣誉”。毕竟前文一口一个“佛山一中”,就连我也会觉得受了点冒犯。我想效苏格拉底之法,从几个问题开始讨论:在提起“佛山一中”的时候,我们所指的究竟为何物?是“文沙路25号建筑群”?是一个地址?一个集体?它的领导层(亦即前文所指)?抑或一群曾在此学习或工作过的人的集合?还是更进一步,“我在这个地点产生的回忆的集合”?

不难看出,这个范围是相当模糊的。那么,当谈论“佛山一中的荣誉”的时候,我们又在指什么?显然,一个建筑群是不会有什么“荣誉”的,只有人(或集体)才能有荣誉。那么,我们所要维护的“荣誉”是谁的荣誉?我们的?在校生的?老师们的?还是领导们的?再仔细想想,“有学生被性侵”这样的事情,损害的又是谁的荣誉?自己回忆的荣光可不会因为他人的或悲或欢而或减或增。

深奥的讨论还是打住吧。既然图穷匕见,就让我来再说一些明白话:推己及人,我认为人们大抵都是很在乎自己荣誉的。然而,荣誉并不是实在之物。至少比起利益而言还不够实在。当校领导们妄谈荣誉时,他们在想着的其实是利益,自己的利益。

我的家庭里既有教师也有官僚,我又是个学生,因此我其实很明白三方分别在想什么——对一个学校而言,来来去去的是学生与领导,而长驻的是普通教师。学生对学校会有情感寄托,因为自己的学习生活就此一次;普通教师对学校也会有情感寄托,因为自己的大半辈子托付于此。唯有领导们对学校的感情与认同是最淡的。对处于上升期的领导而言,当前的学校不过是一个踏板;对事业处于衰退期的领导们而言,当前的学校不过是发放工资的机构。当学校“名誉受损”,他们所想的真是学校的名誉吗?不是!他们想的是生源、升学率、重点率以及与之挂钩的预算和奖金。有图为证:

看到这里我都想笑了——如果是为了学校声誉,那在什么时候公开不都一样吗?满口声誉声誉,自己想的难道不还是生源?不还是那几个率?不还是自己的政绩?不还是自己的仕途?在要求大家尊重学校声誉的同时,他们是否足够尊重被性侵的同学们?

而在这场名为“维护声誉”实为为己守利的闹剧里,没有得到维护的是什么呢?除了声誉,还有受害者的诉求。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记忆很短,各种时机转瞬即逝,“过了这村没这店”, “宜将剩勇追穷寇”。假如在此时打压舆论,那么“犯下罪行者能否得到应有的惩罚”将会被划上一个问号。

不过这可能还是把领导们的心思想得坏了一些。让我再来擅自猜测一下他们真正想做的是什么吧。我认为,他们也许想在私下里解决问题。也就是说,在不公开这件事情的情况下去对这位老师进行处理。这和我在高中的时候的见闻也是比较相似的,也就是说,领导可以满足我的一些要求,但是,作为交易,我不应该把这些东西公开出来,不应当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嘿!大家知道吗?我们原来可以这样的!”

其实这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我来说也并不坏,毕竟我达到了大部分目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都是一笔可以接受的交易。但是,对这种交易我已经忍受得够久了。我的一部分诉求固然得到了满足,但别人为何不能得到他们应得的呢?更何况,在此次事件的情况下,这样的交易绝不应该成为一种选项,因为这和“metoo”的宗旨本身就是违背的,它会让潜在的受害者不敢发声。


我在此呼吁:所有的、热爱佛山一中、维护学校名誉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以及教师,不要被“维护名誉”的虚伪所蒙蔽、为他人作嫁衣裳。

我在此呼吁:所有的、热爱佛山一中、维护学校名誉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以及教师,对既不尊重受害者、又不在乎学校名誉的人和言论进行坚决的抵制。

我在此呼吁:所有的、热爱或不热爱佛山一中的毕业生和在校生以及教师,继续对发声者的支持、继续对性侵者的坚决声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