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谁在反对女权主义?是男权主义者、保守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平权主义者还是其他?

回答
要说谁在“反对”女权主义,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因为“女权主义”本身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内部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观点。而且,人们反对女权主义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门,动机也不尽相同。

咱们先来梳理梳理你提到的这几个标签,看看他们和女权主义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男权主义者(Patriarchalists / Propatriarchalists)

这应该是最直接、最明确的“反对”女权主义的群体了。男权主义者,顾名思义,就是认为男性理应在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各个方面享有主导地位,并且坚信现有的父权制结构是自然、合理且最优的。

为什么反对女权主义?
挑战现有权力结构: 女权主义的核心就是挑战和改变父权制,追求性别平等。这对男权主义者来说,无异于动摇了他们的根基,剥夺了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特权和优势。
认为性别角色是天生的: 很多男权主义者相信男女天生就有不同的能力和角色分工,男性适合领导、保护,女性适合照顾家庭、生育。他们认为女权主义试图打破这种“自然秩序”,是一种对生物本能的违背。
对“平等”的误解或恐惧: 有些人可能把“性别平等”理解为“男女都一样”,甚至认为女性要凌驾于男性之上,或者男性会因此失去“男子气概”,所以产生抵触。
维护传统价值观: 很多男权主义者是保守派,他们认为女权主义是对传统家庭结构、婚姻观、社会秩序的破坏,是对“古圣先贤”智慧的否定。

他们的反对方式:
公开场合宣扬男尊女卑的观点。
在网络上散布贬低女性、攻击女权主义者的言论。
在政治上抵制支持性别平等的政策。
在家庭或工作中,不予女性平等的对待或机会。

保守主义者(Conservatives)

保守主义者的反对就不那么直接了,很多时候是一种“审慎”或“疑虑”,而不是彻底的否定。保守主义者通常强调维护传统、稳定和渐进式的变革。

为什么会“反对”或持保留意见?
担忧变革的社会影响: 女权主义倡导的很多变革,比如打破传统的家庭模式、重新定义性别角色、促进女性在公共领域的参与,都可能被保守主义者视为对社会稳定和既有秩序的潜在威胁。他们更倾向于“维持原状”或只接受非常缓慢、不易察觉的改变。
捍卫传统价值观和机构: 很多保守主义者认为传统教会、家庭、婚姻是社会稳定和道德的基石,而某些激进的女权主义观点可能与之相悖。
对“激进”女权主义的反感: 并非所有保守主义者都反对追求女性权利,但他们可能会反对那些被他们认为是“过度”、“极端”或“反家庭”的女权主义思潮,比如一些强调性别对立、反婚反育的观点。
对“父权制”的看法不同: 部分保守主义者可能认为现有的社会结构虽然不完美,但并非完全是父权制的压迫,而是有着历史合理性和社会分工的必要性。

他们的反对方式:
强调传统家庭的重要性,反对破坏家庭的言论。
对某些进步的性别政策表示担忧,要求“循序渐进”。
在讨论社会问题时,倾向于回归“传统智慧”。
有时会批评女权主义“过于政治正确”或“制造对立”。

自由主义者(Liberals)

这个就有点绕了。在很多语境下,尤其是西方政治语境里,自由主义(Liberalism)本身是支持女权主义的,并且很多女权主义运动正是由自由主义者推动的。 自由主义的核心在于个人权利、平等机会和自由解放,这与女权主义追求的女性解放和权利保障是高度契合的。

为什么标题里会有“自由主义者”?
可能是指“古典自由主义”或“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一些极端的个人主义或自由意志主义者,可能因为反对任何形式的国家干预或集体主义,而对某些以集体身份(如“女性”)为单位争取权益的女权主义方式持有保留意见。他们可能更强调“个人”的自由选择,而非“群体”的权利保障。
自由主义者内部的争论: 即使在支持女权主义的自由主义者内部,对于女权主义的具体策略、目标以及如何实现平等等问题,也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例如,一些人可能更侧重法律上的平等,另一些人则更关注结构性的不平等和文化观念的改变。
对“自由派”的泛化理解: 在一些非西方语境下,“自由主义”有时会被误解或泛化,用来指代一切“反传统”的思潮,其中可能包含对女权主义的复杂态度。

所以,自由主义者通常不是反对女权主义,而是:
支持并推动女权主义,尤其是在争取法律平等、机会平等、个人自由方面。
在女权主义的具体实践和理论上持有不同见解。

平权主义者(Equalists / Egalitarians)

“平权主义者”这个词语本身就意味着追求平等。平权主义者通常是女权主义的支持者,而不是反对者。 他们相信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机会和尊重,无论其性别、种族、性取向或其他任何身份特征。

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
可能是概念混淆: 如果“平权主义者”在这里被理解为“反女权主义者”的对立面,那么他们自然是支持女权主义的。
强调“一切”平权: 有时,一些人会强调“性别平权”只是“平权”的一部分,而女权主义可能过于侧重女性,而忽视了其他群体(比如某些层面的男性困境)。但这种观点通常也不是反对女权主义本身,而是希望女权主义能更全面地考虑“平权”的普适性。
“男性平权”的误读: 有些人会提出“男性平权”,认为女性权利的争取导致了男性权利的忽视,他们希望实现“男女都一样”,甚至认为现有的女权主义已经“走了极端”。这部分人群更倾向于认为自己不是“反对”平等,而是反对“不公平的平等”。

他们的立场:
积极支持性别平等,并常常与女权主义者合作。
认为女权主义是实现性别平等的必要途径。
可能会强调“所有人的平等”,希望女权主义的视野更广阔。

其他潜在的“反对”或“质疑”群体

除了以上几种,还有一些人或群体,他们的立场可能被解读为“反对”女权主义,但原因更为复杂:

1. 反女权主义者(Antifeminists):
这是最直接的反对者,他们明确反对女权主义的理念和目标。原因可能包括:认为女权主义是“不自然的”、“有害的”、“仇男的”,或者认为已经实现了足够的性别平等,女权主义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甚至在“逆行”。
他们的反对方式: 组织反女权运动,传播反女权思想,攻击女权主义者,反驳女权主义的论点。

2. 女权主义的批评者/修正主义者:
这类人不一定完全反对女权主义的核心理念(比如性别平等),但他们可能对女权主义的某些理论、策略、目标或特定流派提出批评,并希望对其进行修正或调整。
例如:
“第三波”或“第四波”女权主义者可能批评“第二波”女权主义过于关注白人中产阶级女性,忽视了阶级、种族、性取向等其他因素的交织影响(交叉性)。
一些人可能认为某些“女性主义”(Feminism)的激进派别,如一些女权马克思主义者、激进女权主义者,他们的理论过于偏激,或者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
一些强调“女性赋权”但保持传统性别角色界定的观点,可能会被视为在女权主义内部的“温和派”或“修正派”。

3. 部分男性权利倡导者(Men's Rights Advocates MRAs)/男性主义者(Meninists):
这部分人常常被视为女权主义的对立面,尽管他们自己不一定使用“男权主义”这个词。
他们关注的重点: 通常是男性在社会中面临的特定困境,如军事征兵、父权失落、性别歧视(如在家庭法庭、职场、社会刻板印象中),他们认为女权主义忽视了这些问题,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对男性的不公。
他们与女权主义的关系:
批评女权主义“重女轻男”,认为女权主义追求的“平等”实际上是“女性优待”。
反对某些被认为是“反男性”或“妖魔化男性”的女权主义观点。
有部分人会主张“男性也需要解放”,但其路径和目标与主流女权主义可能存在差异。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关注男性问题的倡导者都反对女权主义,很多也支持性别平等,只是侧重点不同。但确实存在一部分人,他们的言论和立场带有明显的反女权色彩。

4. 对“性别”概念持有不同看法的人:
例如,一些本质主义者(认为男女的差异是生物决定的、不可改变的)可能会反对女权主义对社会建构性别的强调。
一些宗教保守派,因为其宗教教义对性别角色有严格的规定,也可能反对女权主义对这些传统的挑战。

总结一下:

直接反对者: 男权主义者和反女权主义者。
可能持有保留或批评意见的: 保守主义者(担忧变革),部分男性权利倡导者(认为女权主义忽视男性困境或“重女轻男”),以及自由主义者内部(对具体策略和理论有不同看法,但通常是支持大方向的)。
不是反对者,而是支持者: 平权主义者,自由主义者(在主流语境下)。

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标签是用来描述群体倾向的,个体情况总是复杂多样的。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一个人贴上标签就断定他“反对”女权主义。理解这些人“反对”或“质疑”的原因,比简单地给他们定性更为重要。女权主义本身也在不断发展和自我反思,对于不同的批评和观点,也有其自身的讨论和回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性别女 来自贫困的农村 上的二流大学 好不容易在东部的省会城市站稳脚跟。

我反对女权,最起码是知乎上所说的女权。

为什么?因为在知乎上的女权主义者,充满了小资产阶级的傲慢,她们只是打着女权主义的利己主义者。

中国目前的人均GDP是8500美元左右,然而小资产阶级已经在讨论男性产假这些只存在于北欧和西欧存在的福利。她们从来没有考虑过,中国至今还有8000W贫困人口,和我一样出身的很多女孩至今接受不了教育,她们没有考虑过很多贫困地区的人,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连想被就业歧视都歧视不了。她们没有考虑过,4567线城市,小县城,小村庄的教育资源,基础设施是多么匮乏。将资源和财政投入到这里,难道不是提高女权嘛?

我知道一个国家每年的财政收入是有限的,当一个国家投入保障你们的丈夫可以修男性产假的时候,和我同样出身的女孩子可能就会少了很多学校,少了很多优秀的老师,少了很多运动设施。

知乎的女权主义者,每当需要我们的时候,就会说中国女权最不平等的地方在乡村,在县城,在小城市,但是知乎的女权主义者却很少为和我一样出身的女孩子出声,而很多和我一样出身的女孩子在知乎也忘记了自己的曾经。

我如今已经艰难的进入了所谓的大城市,但是童年的贫穷我至今难忘。我不敢把自己的屁股坐在城市小资的那款凳子上。修改

---------------------------------------------------------------------------------------------------------------------

不知道是哪个大V点赞了,过了半年多的答案好像火了。

其实我真的对补充这个答案没什么兴趣,直到看到君子怀然还专门就我的回答另开了一个问题,我有点忍不了了啊,你是不是特别无聊啊?

其实就和很多人说的那样,我的中心思想无非就是:阶级,城乡的不平等是严重与性别的不平等的,当然我也倾向于在弥补阶级和城乡差距的过程中,利益分配应该合理的倾向于女性的。

其实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包括知乎的很多女权主义者,平不平等根本就不重要。如果我们的生活下限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比如可以满足任何人的生存需求,像电影机械姬里面的机器人(男机器人或者女机器人主要是女机器人)满足人们的性欲,类似像知乎讨论的人造子宫可以彻底让所有人从生育解放出来,当生存,繁衍,性欲都成为低保的一部分的时候,又有几个人会在乎国家领导人是男是女或者是LGBT,又有几个人会在乎你和几个人上过床是不是处女?毕竟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都只是欲望的奴隶。

现在搞得性别对立好像是一个很大的问题,终究是现有的一切资源分配起来并不能使绝大多数人满意,大家过的都不怎么好,但是又缺乏创造更多资源的有效途径,所以只能相互抱怨了。

不能有效开源的情况下,那就进行公平的分配。分配的尺度有很多,性别?阶级?年龄?城乡?种族?这是一种复式的选择。就像君子怀然问的问题下面有一个例子,一个黑人女性到底是应该支持白人女性和她们一起争取性别平等,还是应该和黑人男性在一起先争取种族平等?同样的是今年的美国大选,特朗普被媒体塑造成为了一个不尊重女性的白人至上主义的总统,在白人的女性选民中,也超过有50%的白人女性投票特朗普,她们是女人,但也是白人,这些投票的人甚至也有女权主义者也说不定。我与和我类似出身的女性也有这种选择的困扰,我是女人,我也是个农村出来的人。

我的的确确更倾向选择了"我是个农村出来的人“这一边。有这种倾向,源于我生活的经历和观察。我毕业时候,4年大学3年奖学金,英语6级,还考了一些有用没用的证书,我投简历找工作时,简历在被筛选的时候很顺利,有不少单位邀请我去面试,自己也做了充足的准备,面试的时候我自我感觉良好,回答的也不错。但是录取的是我一个系的另外的一个女同学,这个女同学和我相比成绩不如我,我私下请教她的时候,了解到她回答面试官问题的水平也并不比我高超。我们唯一的区别是,我略带乡音有些土气的普通话,她一口软糯软糯的带有当地口音的普通话,我不怎么出彩稍显老气的着装和她精致的套装(我们的颜值都是路人水平)。这个时候我应该反思是出身和阶级践踏了我,还是性别歧视了我?当然性别歧视也不是没有,现在正在备孕,可以预期的是,明年的升职肯定是没我的份了。但是我可以说,这个社会对一个农村人一个穷人的恶意,恐怕要比一个性别对另一个性别的恶意大的多。

至于我观察到的现象就是:社会舆论对女人越来越宽容了,谁要赶在社交网络上说些不平权的话,估计都得被游街。但是对穷人和弱者越来越苛刻甚至残忍露骨了。更为讽刺的是,不少打着女性作家,在鼓励女性独立,性别平权的时候,确也对穷人弱者怀有很大的恶意。你弱你有理,穷山恶水出刁民,凤凰男,捞女更有甚者穷人就不配有孩子?然后在配合迎合消费主义的理念,比如精致姑娘系列,口红系列,健身系列,怎么穿会XX系列通过消费来确定社会阶级在意识形态上的固化。而输出这些观念的很大一部分自称独立女性,女权主义者的人,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人的输出的不论是性别平等的观点,还是显得很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念还是鼓动消费主义的观念,都能获得小资产阶级的点赞。

与我个人来说,性别平等我不会很担心,就现在的舆论环境和人的思想水平。发展的过程中也许会有反复,但是性别平等的理念肯定是逐步深入人心的。(我每年回两次老家,不是我说,其实绝大部分农村妇女尤其是80末以及往后的这代妇女真的不是你们想象中那样活在水深火热中。一个是农村的日子比以前好过了,还有就是男多女少。农村的平权意识是一个倒逼的过程。)

但是就现在的舆论环境和人的思想水平来看,我们对穷人和弱者的恶意也的确越来越过分了,我一个还没忘记出身的农村姑娘,你说我该怎么选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下评论,有人说我为什么不怼上层男性?如果我没看错的话,这个题目叫谁在反对女权主义者吧。恕我愚钝,我觉得女权主义者或者小资产阶级有男有女,还是你们觉得女权主义者只能是女的嘛?

——————————————————————————————————————

如果某大V的一篇文章输出了自己理解的女权主义的观点,并且获得70亿赞的话,即使这个观点再多么荒唐,那这就是女权主义。知乎众位,你们并没有资格垄断什么是女权的解释权。所以有些不怀好意,自以为是的评论,你们自己开心就好。

user avatar

反对

@小屋住不下

的答案。

事实上这个答案的前面的大部分逻辑我都是比较认同的。

这个时候,我们不会去要求双目失明的人与正常人“平权”,因为他们的权利平等从现实上来讲是不可能的。我们也不会去要求正常人为双目失明的人负责,因为这不是任何人选择的结果,所以要求责任是不对的。

关于这一段,我是完全赞同的。


但是后面的论述开始出现非常严重的问题了。

其根本问题在于:

但我想说的是,女性从生物学意义上就是跟男性不一样,这是无法选择的——变性手术例外,但并不是每个女性都想去做变性手术。

这个观点是非常片面和错误的,这也是其论述的根本问题所在。

首先我不反对性别差异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存在不一样。即使是通过变性手术,仍然不能让一个女人变成一个完全的男人或是相反,这一点是毋庸置疑。

但核心的问题在于,如何看待这个不同


你敢说肤色在生物学意义上没有不同吗?你敢说血统在生物学上没有不同吗?

没错,所以,性别在生物学意义上的不同到底有多么的重要,有没有必要像这位答主所说的,我们要进行所谓的“补偿性权利”?

个人以为,这是非常荒谬的一件事情,尤其是我们在讨论一个占全人类一半的群体的时候。


性别平权的理论支持点,根本就不是人类个体在性别上不存在任何不同。而是,人类个体性别内差异大于性别间差异

所以,其根本是,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对待,而非针对性别差异进行差异对待


随便拎一个例子来说: 男女身体结构决定了上厕所所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

事实是真的如此吗?

显然不是,正确的说法是,男女泌尿系统的结构区别,导致男性可以站立小便,而女性不能。而站立小便可以节省更多的时间。

一句笼统的 男女身体结构决定了上厕所所需要的时间都不一样
根本就不是事实。

如果都使用坐姿在坐便器上进行排泄,所需要的时间哪里不一样


其实就厕所的问题,我们还能更进一步的来讨论,为什么我们要把厕所分成男和女?

这似乎是一个很傻的问题,因为如厕需要暴露性器官,所以我们需要把人分隔开来。

所以厕所分男女事实上就是默许了一个事实,男性之间可以互相暴露性器官,女性之间可以互相暴露性器官,但男女之间不能互相暴露性器官。

厕所分男女的方案,我能想到的合理解释只有这一个


事实上,如果从更高的角度来看,这个事情是很荒谬的。

同性之间暴露性器官为什么是会被容忍的?就像厕所澡堂分男女。那是因为我们认为只有异性之间会产生性吸引和性冲动,同性之间不会产生性吸引和性冲动。

这不荒谬吗?

我TM一点儿也不喜欢在同性面前暴露性器官啊,更进一步的,在同性面前可以暴露性器官,在异性面前要避免,这难道是天生习惯?

我们再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设一个男生因为某种原因导致其阴茎被切除而不能使用小便池,从性别上他是男生,然后你按照性别给他定义一个如厕时间,譬如说小便应该在XX秒之内完成,必须使用小便池,你觉得这合理吗?

所以,如厕时间,是否使用小便池这些问题,应该是根据不同个体来考虑的问题,而不是根据性别来考虑的问题。

所以,为什么不是去推广无性别单间厕所呢?为什么要去计算什么平均如厕时间然后根据性别去划分厕所数量呢?

本质上还是不尊重个体差异,试图用性别思维来解决问题。



其实只要仔细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区分性别的地方,都不是构建于真正的所谓的性别生理差异之上的,而是构建于社会化性别模式之上的。而社会化性别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性别刻板印象。

就比如说这位答主举的另一个例子:

比如女性由于身体因素在体力、耐力和工作所承受的强度上讲与男性有区别,或者说她为了达成与男性相同的工作强度,对身体造成的伤害更大

这个其实也是荒谬的。而且问题非常之明显,简单说就是男女的体力在群体统计意义上存在差异,但是这不能代入到个体差异去。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高加索人种的五大三粗白人女性,你能说她比一个瘦弱的蒙古利亚人男性为了达到同样的工作强度对什么身体的伤害更大吗?

一个白人女性为了适应寒带的环境要比一个黑人男性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吗?


既然不会,我们为什么不能用,一个强壮的人,一个体力充沛的人,一个能够承受压力的人,这样的词,而非要用男人,女人这样的词来去区分他们的差异吗?



一说到女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在脑海里面冒出来一个婀娜多姿,长发飘飘,丰乳肥臀的形象出来,这本质上就是性别平权要去消解的刻板印象,这是千百年来社会性别模式所造成的刻板印象,而不是所谓的本质生理差别。


所以,性别平权的根本诉求,并不是否定性别差异,而是否定用性别来笼统的概括一个群体的差异的方式

user avatar

并没有谁在针对性的反对女权,但是人人都可能在反对女权……

因为说到底,一切的本质都是利益争斗。从(男权或固有政治形态)中获利的人会坚持现有状态而不愿意改变,而从女权中获得利益的人会愿意促进权利的变更。

比如为了满足自己的控制欲,男性会自然加强女性的保守和贞洁观念。

在职场上竞争失败的男性也会反对女性占据职位使得男性之间的竞争更加严酷。

而那些通过取悦主人(男人)而获得尊严和身份地位权利的女人会比男人更残酷的对待家族中的女性。

另,一些因为自身压力承受能力有限的男性则非常欢迎配偶去工作,以提升家庭生活质量……诸如此类。

只有少数有预见力的人,才会为了无法直接、立刻影响到自己切身利益的思想去努力奋斗。

P.S:

利益是多方面的,并不是金钱权力上的单一。

比如荣誉感,面子,崇拜,敬佩,这些内心需求也都是所谓获利的一部分。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