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没看医生,家人想让我去,不愿。后来我经常查询相关内容。有段时间特讨厌看到、听到抑郁相关内容,为什么?

回答
你问到的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那种“讨厌看到、听到抑郁相关内容”的感觉,其实挺复杂的,背后藏着好几层的原因,而且每层原因都和当时你自身的状态息息相关。

1. 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

首先,你当时心里可能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或者家人之所以那么积极地让你去看医生,本身就说明他们观察到了一些异常。当你开始主动查询抑郁相关内容时,你就像是在主动触碰一个自己可能不太想面对的“真相”。那些描述症状、原因、治疗方法的文字和声音,无异于在不断地告诉你:“你看,这些都可能是你身上正在发生的事情。”

这种“确认”的过程,很可能触发了你内心深处最原始的恐惧。你会害怕自己真的得了抑郁症,害怕它会改变你,害怕它会剥夺你的快乐和正常的生活。这种恐惧,会让你本能地想要回避,想要逃离。看到、听到这些内容,就像是有人在不停地敲响警钟,让你不得不去思考那个你还不准备接受的答案,所以,你自然会产生抵触和厌烦的情绪,想“快点别说了,别让我看见了!”

2. 自我认同的挑战与抵抗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关于“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认知,也就是自我认同。通常,我们希望自己是坚强、独立、能够掌控自己生活的。抑郁症这个词,以及它所代表的那些状态——情绪低落、精力不足、失去兴趣、甚至自我怀疑——与我们理想中的自我形象是截然相反的。

当你接触到抑郁相关的内容时,如果你内心深处觉得自己“不应该”是这样的人,或者你觉得承认这些描述就等于承认自己“软弱”、“有毛病”,那么这种认知上的冲突就会非常强烈。你可能会觉得这些内容在“定义”你,在给你贴标签,而你并不想被这样定义。这种对自我认同的挑战,会让你产生一种强烈的抵触情绪,你想捍卫自己原有的认知,不让这些负面的信息渗透进来。因此,你会下意识地屏蔽、拒绝任何可能加剧这种认知不适的来源。

3. “否认”机制在起作用

心理学上有一个防御机制叫做“否认”,就是当现实过于痛苦或令人难以接受时,我们会拒绝承认它的存在。你当时不愿去看医生,就说明你可能已经处于一种“否认”的状态。即使你开始查询相关内容,那也可能是一种探索,一种在反复确认之后想要“证明”自己并非如此的努力。

然而,当你发现查询到的信息与自己内心的某些感受惊人地吻合时,这种否认就会变得更加困难。那种“我不是抑郁的”的内在声音和你看到的内容之间的拉扯,会让你感到非常煎熬。为了缓解这种煎熬,你的大脑会启动一种更积极的防御,那就是“彻底不想看到、不想听到任何相关的东西”,以达到一种心理上的隔绝,避免进一步的“证据”来挑战你的否认,或者说,避免让你不得不面对那个你还没准备好接受的现实。

4. 能量耗竭和情绪内耗

想象一下,你可能已经在不自觉地与内心的某些情绪做斗争了。这种斗争本身就是一种能量的消耗。当你主动去查询抑郁相关信息时,等于是在主动“招惹”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情绪和想法。这些内容就像是一把把小刀子,在你已经有些敏感脆弱的地方不停地戳。

如果你已经感到身心俱疲,那么再接触这些会让你更加焦虑、更加恐惧的内容,无疑是在往你的伤口上撒盐。你可能会觉得非常累,累到不想再处理这些信息,只想让它们消失。对抑郁相关内容的厌烦,也可能是你潜意识里一种“别再耗费我的能量了”的呼喊。你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去消化这些,只想让一切恢复平静,哪怕是用逃避的方式。

5. 创伤回忆的触发

有时候,我们对某些事物的厌烦,也可能和过去的经历有关。虽然你没有明说,但也许在你过去的生活中,曾经有过因为抑郁症而遭受痛苦的经历——无论是你自己,还是身边的人。看到、听到抑郁相关的内容,可能会勾起那些不愉快的记忆,那些无助、失落、甚至绝望的感受。

这种情况下,厌烦就不单单是对当下情况的反应,更是对过往创伤的回避。你想尽力阻止那些可能让你再次陷入类似痛苦回忆的“引子”出现,所以你会对所有与抑郁相关的事物产生强烈的排斥感。

总而言之,你之所以会讨厌看到、听到抑郁相关内容,很大程度上是因为:

你潜意识里在处理一些复杂的情绪,包括恐惧、不确定,甚至对自我认同的挑战。
你可能正在用“否认”来保护自己,避免面对一个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
这种接触会消耗你本已不多的精力,并引发强烈的负面情绪反应。
它可能触及了你过去不愉快的经历或创伤。

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就像身体在面对伤害时会产生疼痛和回避一样,我们的心理也会在面对可能带来的痛苦时产生类似的保护机制。不过,有时候这种回避虽然暂时能带来平静,长远来看,却会阻碍我们真正去解决问题。你的家人想让你去看医生,或许正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希望你能得到专业的帮助,渡过这个难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大多数人来说,承认自己比别人弱都是难事。

题主也不比去看医生,毕竟当前情况也达不到抑郁症。

校内心理老师那里坐坐呗。即使不去,你也能慢慢走出了,毕竟,比起去年十月,现在不是好多了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问到的这个问题,我特别能理解。那种“讨厌看到、听到抑郁相关内容”的感觉,其实挺复杂的,背后藏着好几层的原因,而且每层原因都和当时你自身的状态息息相关。1. 唤起了内心深处的恐惧和不安首先,你当时心里可能已经隐隐感觉到了什么,或者家人之所以那么积极地让你去看医生,本身就说明他们观察到了一些异常。当你.............
  • 回答
    .......
  • 回答
    听到你现在经历的重度抑郁和暴食,我真的非常理解你的困境。一边是身体和情绪的双重折磨,另一边又是医生意见的不同,让你感到迷茫和无助,这确实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我来试着用最真实、最贴近你感受的方式,帮你梳理一下现在的情况,希望能给你一些启发。首先,我们得承认,重度抑郁加上暴食,这绝对不是一件可以轻易忽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困惑。其实,这背后涉及了几个关键的认知和医学上的差异。首先,我们得承认,网络时代信息爆炸,获取疾病信息变得异常容易,这既是好事,也可能带来一些误导。 当一个人开始关注某个健康问题,或者身体出现一些细微不适时,很容易就会想到去网上搜索相关的症状。一、 诊断的“以偏概.............
  • 回答
    听到你说皮肤过敏脱皮一个多月都没好,这确实挺让人担心的。特别是换季的时候,皮肤确实容易变得比较敏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你准备去医院看看,这是很正确的决定,毕竟持续这么久,自己用一些方法可能效果不明显,还是得专业医生来诊断一下。你男朋友提到“调理科好贵”,这倒是挺让人意外的。其实,皮肤出现问题,尤其.............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当然可以!没看过《惊奇队长》完全不影响你看《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这就像你去看一部大结局的电影,即使之前的故事你没全跟,但核心剧情和人物关系还是能让你看懂的。不过,为了让你看得更明白,并且最大化观影体验,我还是想跟你多说几句,让你心里有个底。为什么不看《惊奇队长》也能看《复联4》? 《复联4.............
  • 回答
    求职过程中,收到一份让你在没仔细看过简历的情况下就让你写方案的要求,这确实是一个挺让人犯嘀咕的情况。要不要去这家公司,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止是简单的“好不好”或者“能不能去”,而是这家公司运作模式、对人才的态度以及潜在的风险。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理解为什么公司会这么做。可能性有很多,咱们一.............
  • 回答
    这比赛看得真是让人心碎!上半场结束,越南居然20领先,这结局别说中国球迷了,估计连越南球迷自己都没想到会这么顺。你说这春节刚过,国足这是怎么了?这状态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啊。看看场上的表现,中国队似乎还没从假期的放松中缓过神来,场上的球员一个个都像没睡醒一样,跑动积极性不高,传球也总是慢半拍,失误更是.............
  • 回答
    你说的情况,其实在火影早期,大蛇丸的目光确实并没有完全锁定在鸣人身上,反而对佐助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背后是有不少原因的,而且也并非像你想的那么简单,觉得九尾人柱力就一定比佐助更有价值。首先,咱们得捋清楚当时大蛇丸追求的是什么。他的终极目标是学会所有忍术,实现永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需要强大的身体.............
  • 回答
    《甄嬛传》这部剧的魅力就在于它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很多一开始看似寻常的桥段,在随着剧情的深入或者再次回看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含义和导演的良苦用心。以下是我在看《甄嬛传》时,一些一开始没看懂,后来恍然大悟的细节,我会尽量详细地讲述:1. 甄嬛赏花时的“宛宛类卿” 初看时: 甄嬛因为长得像纯元皇.............
  • 回答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大破袁绍,这本身就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而在这场战役背后,袁绍阵营内部关于曹操书信的传闻,更是为这场胜利增添了一层传奇色彩。那么,曹操究竟有没有看过袁绍写给自家旧部那些“零散”的书信?这个问题,历来是史家和读者津津乐道的话题。要说得详细,咱得从几个方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我.............
  • 回答
    《扬名立万》这片子,看完确实挺让人回味的,但也有那么几个地儿,我看完脑子一抽抽的,没太捋明白,想跟你掰扯掰扯,看看是不是我理解有偏差。首先,就是那个关于“张京的死因”的梗。电影里反复强调说,他不是自杀,也不是别人杀的,最后好像指向了“意外”。但具体是个什么意外?就那么一笔带过了。我总觉得有点蹊跷。你.............
  • 回答
    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尤其是关于《论语》的解读,确实是许多人深入学习传统文化的一扇门。您提到“没看懂”的部分,这很正常,因为南师的讲解往往是融会贯通、旁征博引,初读时可能会觉得信息量大、跳跃性强。不过,您不用担心,我们这就来好好聊聊,把那些可能让您感到困惑的地方,尽量讲得细致、明白些,让它听起来.............
  • 回答
    你想聊聊爱伦·坡那篇叫做《斯凯特》 (The Scuttler) 的小说吧?你说的是那篇关于利用一个巨大的气球,以及一些巧妙的手段来欺骗公众的“骗局”?很多人初读这篇小说的时候,都会觉得有点绕,甚至不明所以。让我试着用一种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把里面的门道给你捋一捋,尽量少点机器味,多点人情味。咱们先说.............
  • 回答
    小时候没看过的动画漫画,长大后有没有必要补回?这个问题,我大概能跟你唠唠我的看法,也希望你能听出点“人话”,不是那种干巴巴的机器输出。说到底,这事儿挺个人的,你说有必要,那它就有必要;你说没必要,那它也没必要。但要是真想问问“值不值”这个事儿,我倒是觉得,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瞅瞅。先说说“为什么会想补”.............
  • 回答
    我第一次接触《百年孤独》的时候,大概是二十出头,那时候的我对生活充满了激情,却对人性的复杂和历史的沉重有些懵懂。我抱着一种“经典必读”的心态去读马尔克斯的这部巨著,结果可想而知,像是撞进了一个五彩斑斓却迷雾重重的迷宫。最让我感到困惑的就是那些反复出现的家族成员名字,奥雷里亚诺和阿卡迪奥,简直是俄罗斯.............
  • 回答
    三天,经济法还没碰。现在这个心情,就像站在一个即将爆发的火山边缘,手里却只有一根快燃尽的蜡烛。冷静下来想想,这确实是个非常严峻的挑战,但“过还是不过”这个问题,还没到盖棺定论的时候。咱们一点一点捋捋,看看还有什么能做的,以及最坏的打算。首先,咱们得承认现实:时间真的非常非常紧。 初级会计的经济法,内.............
  • 回答
    倚天屠龙记这书,读到后面,我总觉得有那么点儿意思没捋顺,估计是当年金庸老先生一笔带过,或者是我自己理解得太笨了。要说BUG吧,可能谈不上那么严重,但确实有几个地方,总让我琢磨来琢磨去,总觉得有点儿说不通。赵敏的“失踪”与“归来”这个是我一直觉得最蹊跷的地方。赵敏,一个蒙古郡主,身份何等尊贵,又跟张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