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我们痛恨的是日本人还是日本政府?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为个人经历、历史认知、情感倾向等方面会造成不同的看法。简单地说,“我们”可能痛恨的是日本政府,但这种痛恨常常会因为历史原因和政治宣传而泛化到日本人身上,或者说,对日本政府的痛恨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对日本这个国家及其国民的整体感受。

为了更详细地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

一、 痛恨的对象:日本政府 vs. 日本人

对日本政府的痛恨,通常指向其具体的政策和行为:
历史侵略与战争罪行: 这是最核心的原因。二战期间,日本军国主义政府发动了对中国等国家的侵略战争,造成了无数的生灵涂炭和深重的民族苦难。战后,日本政府在处理战争责任、赔偿问题、道歉态度等方面,被认为不够真诚和彻底,例如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等行为,都极大地伤害了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政治立场和外交政策: 日本政府的一些政治决策和外交姿态,如在领土争端(如钓鱼岛/尖阁诸岛)、历史认知问题上的立场,以及其在区域安全事务中的角色,都可能引起周边国家的不满和批评。
政治家的言论: 一些日本政治家发表的否认或淡化侵略历史的言论,更是直接触碰了受害国人民的痛处,加剧了负面情绪。

对日本人的痛恨,往往是情绪化的、非理性的,或是由对政府的负面认知迁移而来:
“集体原罪论”的误解: 有些人会将二战时期日本政府和军国主义的行为,简单地等同于所有日本人的行为,认为“日本人”都应该为过去的罪行负责。这是一种不加区分的概括,将个体责任混淆为集体责任。
文化刻板印象: 历史恩怨和媒体宣传可能导致对日本文化的某些刻板印象,进而产生负面情感。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因为日本人普遍遵守纪律或在某些场合表现出的“礼貌”而产生“虚伪”的联想。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个人经历: 极少数人在现实生活中与日本人接触时可能遭遇不愉快的经历,也可能成为负面情绪的来源,但这通常是个别现象,不应代表整个群体。
民族主义情绪的放大: 在一些国家,民族主义情绪的兴盛会放大对“外部敌人”的仇恨,而日本作为历史上曾有过侵略行为的国家,自然容易成为民族主义情绪宣泄的对象。

二、 为什么这种痛恨会泛化?

历史教育和宣传: 在许多国家,历史教科书和社会宣传往往侧重于强调日本的侵略罪行,而对日本国内的反战声音、对历史的反思以及日本民众的个体差异着墨不多。这容易让人们形成一个单一的、负面的国家形象。
政治操纵: 一些政治力量可能会利用或煽动民众对日本的负面情绪,以达到自身的政治目的,例如转移国内矛盾、巩固政权等。
信息茧房和媒体倾向性: 在信息传播日益碎片化的今天,人们更容易接触到符合自己原有观点的声音,对日本的负面报道和评论更容易被接受和放大,而积极或中立的信息则可能被忽略。
情感的传染性: 亲历过战争苦难的老一辈人的悲痛和仇恨,会通过口述、回忆录等方式传递给下一代,形成一种情感上的传承。

三、 区分的必要性与现实的复杂性

区分的必要性: 从理性和人道的角度来看,区分日本政府和日本国民是至关重要的。
和平主义者和反对战争的日本人: 绝大多数日本民众并非军国主义的支持者,他们同样遭受了战争的苦难,并且许多日本人在战后积极参与反战活动,呼吁和平,反思历史。例如,广岛、长崎的原子弹爆炸幸存者(被称作“被爆者”)就强烈反对战争。
个体差异: 任何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复杂性,不能一概而论。将所有日本人都视为敌人,是对个体尊严的侵犯,也是不公平的。
促进理解与和解: 只有区分政府和国民,才能为未来两国关系的和解与发展留下空间。

现实的复杂性: 尽管理应区分,但在现实中,这种区分并非易事,也存在一些让区分变得模糊的情况:
日本国民对政府政策的沉默或默认: 有时,日本国民对政府在历史问题上的某些立场保持沉默,或不积极发声反对,会被一些人解读为对政府行为的默许,从而影响到对国民的看法。
日本政府的代表性: 在许多场合,日本政府的行为被视为代表了日本国家和民族的整体意志。当政府的某些行为持续伤害他国人民感情时,这种负面情绪就可能蔓延到整个民族。
历史记忆的持续影响: 历史的创伤是深刻的,尤其是在距离战争发生时间不长的几代人心中,那种疼痛感仍然真实存在,这种感受会影响他们对当下日本的看法。

总结来说:

“我们”痛恨的根本原因在于日本政府在历史上的侵略行为及其在处理历史遗留问题上的不当态度和政策。 这种对政府的痛恨,由于历史原因、民族情感、政治宣传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泛化到“日本人”这个群体身上,形成对整个民族的负面观感甚至仇恨。

然而,理智的看法应当是:痛恨的是那些发动和支持侵略战争的日本政权和其支持者,而不能将这种痛恨简单地转移到所有日本人身上。 和平与进步,需要基于对历史事实的尊重,区分责任主体,并承认个体的差异性。 虽然在现实中这种区分常常被情感和认知上的偏见所模糊,但认识到这种区分的重要性,对于构建更健康的国际关系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要注意,日本政府是民选政府。日本政府做的恶,至少得到了日本人的默许。所以,你觉得在痛恨日本这件事情上,有必要区分日本人和日本政府么?

另外给你个建议,可以去了解一下,日本侵华的时候,为什么主张缓和中日关系的日本首相没一个好下场,哪怕他们只是想保住已经拿到手的中国领土。而只有东条英机这种狂热的军国主义者才能坐稳首相的位置。包括近年的安倍晋三和岸田文雄,他们可都不是对华友好的政客。

user avatar

日本人民也一样痛恨,相比之下,别人对你的讨厌痛恨更多


美皮尤调查机构、“世界上最讨厌中国的国家是日本。” 仅有9%的日本人对中国有好感。且日本连续10年获得最反华的国家榜首


日本民众也是参与军国主义侵华战争中的一员

贼破凤阳,杀戮之惨,天地为黑。有缚人之夫与父,而淫其妻女,然后杀之者。有驱人之父,淫其女以为戏,而后杀之者。甚至裸孕妇于前,共卜其腹中男女,剖而验之以为戏;一试不已,至再至三者。又甚至以大锅煮油,掷孩子于内,观其跳跃啼号,以为乐者。又甚至缚人于地,生刳其腹,实以米豆,牵群马而争饲之。取人之血,和米麦为粥,以喂马驴,使之腹壮而能冲敌者。所掳人子女百千,临行不能多带,尽杀而去。或杀人而间以芦苇薪木堆城下,纵火焚之,令秽气烟焰,薰逼城上,守兵立仆。(《明季遗闻》)

南京大屠杀,日本人以砍头、肢解、食人、开水煮、解剖、杀人竞赛的方式折磨对待中国人民,这种恶心,恐怖的杀人手段在二战丝毫不亚于纳粹集中营的工业化屠杀!他的血腥恶心程度更不亚于今天你们所看到恶心式或者丧尸恐怖片!

而在日本国内对此看法

日军士兵对中国男女犯下惨绝人寰的暴行,被日本民众视为津津乐道的趣事,是足以值得在国内炫耀的资本,什么强迫几十个“呛括咯”自己挖坑,等挖好后,再全部推下去活埋,这些杀人取乐的事,让日本民众听得哈哈大笑,甚至“十岁前后的少年都听得很痛快”(津田道夫《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视之为民族自豪和优越感的来源。


在日本国民眼里,这是胜利者对劣等种族天经地义该干的事。安冈章太郎在得知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后,说出了日本民众真实的看法,“不过是‘呛括咯’死了,也许就是想到这些”(津田道夫《南京大屠杀和日本人的精神构造》)


有个齐藤曹长,对本国人彬彬有礼,对中国人残暴无极,见到中国女人就强暴,后来它的部队打到独山,捉住一个女人正要行奸,却发现对方是日本横滨人!跟着中国丈夫逃难在独山。一听对方是日本人,立即就放手了。它们眼里,中国人哪配与日本人相提并论,值得平等对待?



日本人民对待中国人的看法:


一位关于讨论中日友谊的事在在日本网络炸了,而对此绝大多数日本网友的回复是希望自己祖国再次侵略中国,自己也愿意参军,随后就是一大堆辱骂中国的言论


日本人的调查“你喜欢中国吗?


韩国和日本的关系,想必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日本也多次侵略过朝鲜半岛,之前日韩也打过1年多的贸易战,日韩的关系类似现在中日关系,都是互相看不顺眼,然而日韩关系对比中日


2020年的最新调查,日本对华有好感度的人仅占10%,而在中国对日有好感度的人仍然保持在45%以上


日本网友对精日的经典评价:(我们在中国有很多狗)


直到现在,日本对中国的仇视情绪,远远超过中国对它的仇视,而相反,网上还有那么一大堆的人洗日本军国主义和支持军国主义的日本人民,无论别人怎么骂你,仇视你,中国始终有那么多人对日保持较高好感度,成群成群的舔日


为什么我们却还在这里一厢情愿脑补日本民众于历史无知?

“在战争里没有无辜的平民百姓存在, 每个人都在以某种意义上参加战争....我认为我做了正确的抉择..……….”

------原子弹设计者D.K博士事后面对日方组织的2名幸存者说的话

面对日本翻译要求道歉的暗示,他回答是“我不会道歉,你们应该道歉...……日本军国主义指挥者应该道歉....……你们想想日军在巴丹死亡行军、南京大屠杀和偷袭珍珠港时何曾考虑过道德?我有很多朋友都死在那里了..死在普通子弹下, 死在普通炸弹下。而死在原子弹下, 对死了人都一样的,你们活着只能说你们很幸运”

相反,某些人张口闭口“有罪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日本人民是无辜”的一类言辞,是多么的可笑!

这不啻于对中国等亚洲几千万受害者的残酷二次伤害!

历史评价拒绝政治实用主义!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