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相比欧元 ,「亚元」的产生有哪些阻碍?

回答
想要搞清楚“亚元”这个概念,咱们得先把它从各种神乎其神的设想里剥离出来,看看现实情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你提到的“相比欧元,亚元的产生有哪些阻碍”,这个问题问得相当到位,因为它直指核心。

首先得明白,欧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几十年积累的成果。从最早的煤钢共同体,到关税同盟,再到商品、服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通,一步步打通经脉,才有了货币联盟的基础。而亚洲呢?别说货币联盟了,光是经济一体化这块,就比欧洲要复杂得多,而且阻碍重重。

我们一点点来掰扯:

1. 政治与国家利益的藩篱,这是最大的绊脚石。

主权问题: 货币发行权可是国家主权的命根子。一个国家放弃本国货币,启用“亚元”,意味着要将货币政策的决定权交给一个超国家的机构。这对于很多亚洲国家来说,是极其难以接受的。想想看,谁愿意把控制自己经济命脉的权力交给别人?尤其是在亚洲,各国的政治体制、发展水平、国家利益差异都很大,很难形成一个让所有人都放心的共同管理机构。
地缘政治的复杂性: 亚洲内部的地缘政治格局非常微妙。比如,中日韩三国虽然经济联系紧密,但历史恩怨、领土争端一直存在,彼此之间的互信程度远不如欧洲国家。印度洋地区的国家、东南亚各国、中亚各国,他们各自的战略重心和安全关切都不同。想让这些国家在货币问题上“一条心”,难度可想而知。

2. 经济基础的差异性与不对称性,这让“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变得棘手。

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亚洲各国的发展阶段差异巨大,从高度发达的日韩,到快速崛起的中国,再到一些发展中国家,他们的经济结构、产业重点、技术水平、通货膨胀率、利率水平等等都可能大相径庭。欧元区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德国、法国等核心经济体和希腊、意大利等外围经济体在经济周期上经常出现错配。如果强推“亚元”,一个统一的货币政策(比如利率调整)可能会对某些国家有利,却对另一些国家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经济结构的多样性与依存度: 欧洲国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工业化后期,经济结构上有相当程度的互补性和相互依赖性。而亚洲,很多国家在某些领域是竞争关系,比如制造业、能源供应等。这种竞争关系使得在货币政策上达成一致更加困难。

3. 货币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尚未成熟,基础建设薄弱。

缺乏统一的金融市场和支付系统: 欧元区的建立伴随着欧洲支付系统的整合、债券市场的统一、金融监管的协调。亚洲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各国都有自己的金融基础设施,要整合起来,涉及到技术标准、法律法规、监管框架等多方面的巨大工程,而且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和漫长的时间。
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不一: 要实现货币的自由流通和稳定运行,资本账户的开放程度至关重要。很多亚洲国家对资本流动仍有较强的管制,这与自由流通的货币理念是相悖的。即使勉强推行“亚元”,如何在各国之间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4. 历史经验与文化认同的缺失。

一体化历史的局限性: 欧洲国家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是欧洲一体化的强大动力。而亚洲国家,虽然也经历了战争,但其战后发展的路径、对国际秩序的认知与欧洲有所不同。历史经验的差异也影响了对区域合作的模式和深度。
文化认同的差异: 虽然同属亚洲,但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的差异比欧洲更为显著。一个统一的货币,如果不能伴随着更深层次的文化认同和情感纽带,其接受度和稳定性会大打折扣。

5. 技术与操作层面的复杂性。

汇率机制的调整: 在推行“亚元”之前,各国需要将本国货币的汇率进行锚定或调整。这个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就可能引发金融动荡。欧元区的启动就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渡期。
技术标准的统一: 从纸币设计、硬币铸造,到电子支付系统、银行监管标准,都需要统一的技术规范。这涉及到巨大的技术投入和协调工作。

那么,有没有尝试过呢?

其实,亚洲国家也一直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比如东盟(ASEAN)及其框架下的各种经济合作协议,还有一些关于建立亚洲债券市场、亚洲货币基金的设想。但这些都更侧重于金融市场的合作和危机应对机制的建立,离真正的货币联盟还有十万八千里。

相比欧元,虽然“亚元”这个概念听起来很诱人,可以提升亚洲在全球经济中的议价能力,降低交易成本,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但要实现它,就像要在广袤而复杂的亚洲大陆上,建造一座空中楼阁,所需的物质基础、政治意愿、以及克服的困难,都比欧洲要严峻得多。所以,目前来看,这条路还非常漫长,充满未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打败法国,德意志是统一不了的,说多少都没用。

user avatar

建立亚元区的前提是:

1.区域间经济互补.

2.基本经济体间不能有"剪刀差".

3.最后实现商品和人口自由流动.

我觉得,1.2点完全不成立.

中国自己国内的区域剪刀差都没摆平,和日韩全面开放,是给送菜么?

中国强是整体强,是因为非市场经济的强.

打个比喻吧.

A企业盈利率120%资本10亿,基于金融能调动100亿资金.

B企业盈利率10%资本1K亿.基于行政命令能调用3W亿.

A企业就算非常高效,但很可能干不过B,甚至会直接被收购.

AB企业指的是什么,民科梦经济专家们一定要搞清楚.

中国的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和国外的优秀企业还是有差距的.只是这个差距被我们用社会主义BUFF(血条无限长,成本无限低.)来弥补掉了.


如果建立亚元区,可以这样认为吧,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和日韩差不多是对等的经济体.外部矛盾变成内部矛盾,你觉得有几个省级行政区能干得过日韩???

最后利润和人口的流向会往哪?

搞清楚中国的强大在哪了没有?自废武功以短博长?

把自留地拿出来给别人开发?崽卖爷田不心疼是吧?真特么一群天才.


不要考虑"宗主番属"式的区域经济了,到时候治安成本远大于收益.

明明不是一家人,偏要挤进一家门.折腾.

货币互换,优势互补,平等协商,友好互利的做生意就好了.



欧元区是个啥,人家信仰基本一致,各国经济文化发展度也还可以,直接看成"神罗国"得了....

而亚洲整体开发度不够,贸易基本单元差异太大.现在还不是搞"一体化"的时候.

user avatar

亚陆一体化的前提是亚洲一体化,亚洲一体化的前提是东亚一体化,东亚中日韩三大民族是核心发动机,而中国又是核心中的核心,是龙头大哥。

东亚三大民族开始一体化的前提,是日本和韩国的正常化。目前日韩都不是正常国家,而是美国的半殖民地,尤其是日本更加明显。当年三国自贸区的失败,已经非常明显的说明了一切。

另外,东亚一体化还有两个大的症结,一个是日本的历史问题,一个是朝韩的统一问题。日本领导人需要拿出历史的勇气和眼光,敢于承认错误,承担历史责任。而朝韩民族的分裂,更是需要政治家们极大的勇气和意志,来加以解决。目前朝鲜和韩国的国家体制都不正常,想解决这两个问题非常困难。

东亚一体化最大的拦路虎是美国人,而最大的动力是中国人。特朗普上台,逆全球化进程开启,TPP失败,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东亚一体化的破局点就在日本,日本也是美国在东亚的离岸平衡手,是最关键的战略支点。

日本如果能够诚恳面对历史,其实也意味着日本放弃领导亚洲的野心(或者说妄想),务实的面对中日之间的巨大差距并且甘心雌伏。那么后面中日接近排斥美国也是顺理成章了。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必然会支持日本的国家正常化。

中日的问题解决了,美国人就在东亚失去了立足之地。丧失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对美国来说就是战略的死地,丧失了意义。所以,日本脱离美国军事控制开始正常化,其实也就意味着美国被驱离亚洲。

从此之后,亚洲就将是亚洲人的亚洲。

美国撤离,中日合作,那么韩朝问题的解题难度就可以下降无数倍。中国完全可以用核保护伞的承诺去解决朝鲜核问题,甚至可以用核保护伞的条件去推动东亚一体化。

一旦出现亚盟和亚元,那么在压倒性的体量差距之下,东南亚只会望风而倒。东盟合并到亚盟里面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另外我并不希望亚盟过早的整合印度,如此大体量的国家,而且内部问题重重,只会拖累亚盟。与其吸纳印度,不如在未来的世界风波里面压迫印度使其解体崩溃。然后选择几个分裂后的小国吸纳,作为掺杂在印度次大陆的石头。

另一方面,中亚五国也不要过早吸纳,一方面避免刺激俄罗斯,一方面吸纳中亚五国可能成为恐怖分子的门户。将他们作为观察国和反恐军事合作伙伴即可,切不能放开人员流动。

如此整合了整个东亚东南亚的亚盟,人口将会达到23-24亿,而经济将会占到世界的五成以上。拥有如此实力和基本盘的亚盟,在未来风波诡谲,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里面,大可以坐观成败,笑看风云。

————————————

某种程度来说,只要中国保持发展,不内乱,亚盟和亚元的出现是必然的历史进程,只是看时机和进度。因为美国领导的一超多强世界秩序,正在缓慢而坚定的崩塌。旧秩序崩溃之后,必然要有新秩序替代。而实力,则是秩序建立的基础。

我非常不赞同所谓中国取代美国霸权的说法,这是在坑人。中国没有能力也没有义务去扛起全球秩序重塑的重任。还是那句话,多大碗吃多少饭。试图一步到位,直接完全霸主交替是狂妄可笑的。一旦一个国家试图争取超出它能力之外的战略目标,结果必然是历史的杯具。时刻牢记当年历史上那些过于激进,最后国破身亡的先例——吴王夫差,秦王苻坚,法国拿破仑,德皇威廉。

美国的世界秩序崩溃之后,中国要做的不是出这个头,而是趁此良机把自己周边打扫干净。以中国的实力和发展,不管是重塑全球秩序还是接替霸主之位,都过于激进;而面对良机毫无作为,又过于保守。最佳选择就是有限度的进取,喊出中国的门罗主义,整合东亚和东南亚,压制南亚,挤压俄罗斯,严防中东,逼退美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