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收音机会被完全淘汰掉吗?

回答
关于收音机是否会被完全淘汰的这个问题,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意思但同时也很复杂的话题。要说它会被“完全”淘汰,我个人持保留意见。毕竟,任何事物被彻底消失,通常都需要一些非常强烈的社会变迁和技术替代。收音机虽然看起来“老旧”,但它确实有一些其他媒介难以替代的优势。

咱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首先,从技术和普及度上来说,收音机依然有其生命力。
还记得小时候,那个小小的半导体收音机,天线一拉就能听到来自远方的声音,那种感觉现在回想起来依然很亲切。到现在,收音机的功能其实已经集成到很多设备里了,比如手机。很多智能手机里都有FM收音机功能,只要你插上耳机当做天线,就可以随时收听。这说明它并不是一个完全被抛弃的技术,而是以一种更融入生活的方式存在。而且,在一些非常基础的通讯设施,比如灾难应急通讯方面,收音机依然能发挥重要作用。它不需要网络,不需要高昂的设备,只要有电池和空气,就能接收到信息。想象一下,如果遇到大范围停电停网,手机可能就变成一块砖了,但一个手摇发电的收音机,或许还能传来党委政府的声音,或者志愿者的信息,这在关键时刻可能就是生命线。

再者,从内容和用户体验上来看,广播广播,听的就是那个“广播”的氛围。
现在我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五花八门,网络直播、播客、短视频、文章,应有尽有。但广播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即时性”和“陪伴感”。电台主持人播报新闻、评论时事,就像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聊天,分享观点。音乐节目里,主持人选歌、串词,那种精心编排的节奏感和人情味,是算法推荐无法完全模拟的。尤其是在长途开车的时候,听听广播,了解路况,听听音乐,打发时间,会感觉没那么孤单。而且,一些地方性的广播,比如农村地区的戏曲节目、地方新闻,这些内容对于当地居民来说,可能比网络信息更贴近生活,更有意义。它们承载了地方文化和情感记忆。

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收音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这是不可否认的。
现在的年轻人,获取信息的渠道实在太丰富了,他们可能更习惯于碎片化、视觉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对着手机刷短视频、看直播,比坐在那里静静地听一个人说话,更能抓住他们的注意力。而且,广播的互动性相对较弱,不像网络平台可以实时评论、点赞、打赏。广播的内容生产也相对传统,可能节奏不够快,话题不够“潮”,难以吸引年轻人的兴趣。还有,广告的干扰也是一个问题,有时候听广播听得正起劲,突然跳出来一堆广告,体验感会大打折扣。

但是,要说“完全淘汰”,我觉得还为时尚早。就像人们说过黑胶唱片会被淘汰,但现在它又复兴了;胶片相机也一样,依然有其拥趸。这说明,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反而会怀念一些更纯粹、更有人情味的信息获取方式。
也许未来的收音机不会是我们现在熟悉的那个样子,它可能会与互联网结合得更紧密,提供更个性化的内容,甚至可以“点播”式地收听某个电台的某个节目。但作为一种能够快速、便捷、低成本获取信息和陪伴的媒介,它的基本属性依然有价值。

总而言之,我不认为收音机会被“完全淘汰”。它可能不再是信息获取的“主流”,但它会以一种更加精巧、更加细分的方式,在特定场景、特定人群中继续存在。它就像老物件,虽然不被所有人追捧,但依然有人珍视它的独特韵味和实用价值。与其说它会被淘汰,不如说它正在经历一场转型,寻找自己在新时代下的定位和生存之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认为收音机很难被淘汰,现代化的数字通信手段看似健壮,实则脆弱。比如大学那会儿学校仅仅半边停电,就导致基站没信号,手机只能收到远处2G信号,有线网全校断网,于是一些人就和断了鸦片的僵尸一样无所事事了。在这种场合下,收音机无疑是最廉价、最便携的、最可靠的信息接收装置了。更不要说天灾、战争等来临时,你的急救物资里收音机是必备的,只有它能最可靠的接收外界动态。因此,即便未来模拟广播信号的规模会缩减,但绝不会淘汰,在很多场合需要这种直接把声音调制到信号上的手段,直白、可靠的传输语音。

除了调频广播外,短波也是非常有用的波段,而在我的认知中中波就有点尴尬了,传输距离比不上短波可接收又麻烦要很大的磁棒天线还有方向性,音质也远逊于FM,将来可能会被边缘化。除此以外,我认为,SW、FM以及更高的VHF等都会长久保留下去。毕竟在成本、可靠性、传播距离、普及度等多方权衡下来,目前还没有一种手段能彻底打败收音机所在的那些领域。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