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月 26 日起上海对重点区域开展核酸筛查,实施全域严格封控管理,后续防控还需注意哪些方面?

回答
好的,就从 3 月 26 日起上海对重点区域开展核酸筛查、实施全域严格封控管理这件事说起,谈谈接下来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和注意哪些细节,争取把事情说得透彻点,也避免那种硬邦邦、不走心的 AI 腔调。

首先,得明确一点,上海这次的严格封控,特别是全域的严格管理,可以说是打响了一场硬仗。它不是简单地做个核酸检测就完事儿,而是要从方方面面,把病毒传播的链条给切断。基于这个背景,接下来的防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展开,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得抠细节。

一、核酸筛查的“精细化”和“常态化”:不留死角,不放过任何可能的隐匿传播

虽然说了是对重点区域,但“重点区域”这个概念本身就是要动态变化的。

持续滚动筛查是关键: 第一次的大规模筛查就像是第一波“扫荡”,但病毒的潜伏期、无症状感染者都可能让筛查出现“漏网之鱼”。所以,接下来的筛查就不能是“一次性工程”。我们需要 高频率、滚动式 的筛查。这意味着,即使某个区域在上一轮检测中是阴性,也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因为新出现的病例而再次被划为重点,进入下一轮的筛查序列。
精准定位高风险人群: 如何更精准地找出潜在的感染者?这就需要我们 进一步挖掘大数据和流调信息。通过对病例活动轨迹、密接者、次密接者的详细分析,不断完善风险区域的划定,确保筛查能够“精准打击”,而不是“无差别轰炸”。比如,如果某个小区出现阳性,那么同楼栋、同单元的,甚至曾经在同一时间段在该区域出现过的人,都应该被纳入更密切的观察或筛查范围。
样本采集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每次采集,都得保证 样本的质量(比如采集得是否到位)和 采集过程的安全性(减少交叉感染)。这包括医护人员的防护、采样点的设置、人员的间隔等,这些都是细节,但直接关系到筛查的效果和效率。
信息公开与透明: 筛查的结果、风险区域的动态调整,都应该 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这不仅能增强公众的信任,也能让大家对自己的行动有个基本的判断。但公开的尺度也需要把握,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同时也需要保护个人隐私。

二、社区管控的“人性化”与“精细化”:保障民生,稳定人心

全域严格封控,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大家的日常生活。所以,社区层面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物资保障是基石: 这是最核心的问题。封控期间,居民的生活必需品(米面油、蔬菜、肉蛋奶、药品等)如何保障?
多元化供应渠道: 不能只依赖一种方式。政府的统一调配固然重要,但也要 鼓励和支持电商平台、社区团购、超市线上配送 等多种渠道畅通。关键是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难题。
精细化分配: 谁家有多少人口,是否有特殊需求(比如老人、小孩、孕妇、病患),这些信息都应该被纳入考虑。如果能有 社区志愿者、网格员 参与到物资的登记、分发中,会更有针对性。
价格稳定机制: 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的行为,确保基本生活物资的价格稳定,让大家安心。
就医需求得解决: 封控期间,非新冠相关的疾病,患者的就医需求也不能被忽视。
建立绿色通道: 对于急症、危重症患者,要 建立畅通的转诊和就医绿色通道,确保他们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治。
社区医疗服务: 基层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能否承担一部分慢病复诊、开药等基础医疗服务?
线上医疗咨询: 鼓励和支持提供线上问诊、健康咨询服务,缓解一部分非紧急的就医压力。
信息传递与情绪安抚: 封控期间,信息的不确定性和生活的不便很容易引发焦虑。
官方信息及时发布: 对于政策的解释、调整,以及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官方需要及时、权威、清晰地发布信息,减少谣言传播的空间。
心理疏导与社区关怀: 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可以承担起一部分心理疏导的作用,关注居民的情绪,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科学有序的解封策略: 封控不是目的,最终是为了解封。解封不能一刀切,而应该 基于科学的评估。一旦条件成熟,要 有计划、有步骤地、分区域地解除封控,并且在解封后依然需要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常态化管理。

三、社会层面的支持与配合:全民动员,同舟共济

疫情防控不是政府一家的事情,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志愿者的力量: 在物资配送、信息传达、社区服务等方面,社区志愿者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要给予志愿者充分的关怀和支持,让他们能够安全、有效地开展工作。
企业和单位的责任: 能够居家办公的,就尽量居家办公,减少人员流动。企业也需要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比如保障员工基本生活等。
个人的防护意识: 即使在封控期间,个人防护依然不能放松。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基本的卫生习惯,在任何时候都是重要的。
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 在信息纷杂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从官方渠道获取信息,不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是对抗击疫情的有力支持。

四、对外防输入和对内防反弹的衔接:不能前功尽弃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对外防输入一直是重要环节。

入境管理: 在严格封控期间,对入境人员的管理也需要 保持高度警惕和科学性。如何平衡国际交流的需求和疫情防控的需要,是需要仔细权衡的。
区域联动: 周边省市的疫情状况也会影响上海。在上海进行严格管控的同时,周边地区也需要协同配合,共同筑牢防线。一旦上海疫情得到控制,如何平稳地恢复与周边地区的正常交通和人员流动,也是一个需要提前规划的问题。

总而言之,上海这次的全域严格封控,是一项系统工程。接下来的防控,需要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 更加细致、更加耐心、更加有策略。从核酸筛查的精准度,到社区管理的温度,再到社会各方的协同,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我们不仅要“围堵”病毒,更要做好“服务”工作,让封控措施能够真正落地,并且在保障民生的前提下,最终赢得这场战役的胜利。这其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考验着我们的执行力、应变能力,以及对生命的尊重和对责任的担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终于封城开始了

网格你马戈壁,求全封,这样反复增长,生意人表示受不了

深圳全封现在都已经解封了,上海现在还不能正常,还在那里网格化。精准防疫失败了没事,就赶紧改正,非要搞得像下不来台似的

现在小区开始封锁,阴性换通行证可出行

user avatar

上海防疫做的一塌糊涂,我所处地方,社区医院卫生室居然人去楼锁门,留个大爷做保安室,一问三不知,去到附近医院,好家伙,队伍都排出几公里,一个挨一个,这他么是核酸检测?这不就是群体聚集交叉感染么?

user avatar

体现了数学没学好

“分类讨论”的思想任何一个初中生都能说上两嘴

当你每天新增只有1例的时候

当然可以搞精准防疫

可是当你新增10例的时候,当你检测出病毒是传染性更强的amkl的时候

你的3000人的优秀流调团队构筑的防线

瞬间就会被击穿

这个时候就必须启动planb

启动底线思维

很明显上海没有准备planb

我的朋友被封控了,菜都买不到

不说深圳了,因为不在深圳,不太了解

就杭州当初的春节时候那波疫情

冒出来好几个奥秘克隆

关键还是春节的节骨眼

马上整区整区连夜检测

一大巴一大巴的拉人去千岛湖隔离

疫情之下,大家有怨气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毕竟很多人都几年没有回老家了

“方明知口,胜于防川”不是让你去精准防控评论区的

有钱不是这样用的(不要告诉我你上海没钱)

我们小区对面有个密接,直接整栋楼封掉

人家一开始也有怨言啊

我是密接,但是明明已经阴性,为啥还要封我呢

于是政府的防疫大礼包就来了

外卖,快递一样能送到

消毒后放到电梯里,在送到隔离的家里

其实咱们中国的老百姓真的很好的

要求真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他们很多要求其实就是最基本的生活要求

吃喝拉撒睡

满足了大家说说一下就过去了

一开始网上也有很多人吐槽杭州疫情

不能回家过年年等等

后面慢慢就被政府大礼包刷屏了

这是萧山区的大礼包

后面甚至开始了内卷

各个区都开始晒大礼包

最后在过年这个阶段,逐步实现清零

总之上海政府如果真吃不消了

可以说一声的

我相信我们浙江现在还是有能力去支援一下的,离得也近

很多东西嘴上说说,其实大家都是兄弟,什么面子问题可以先放放


浙江已经支援了

加油吧

user avatar

3月26日的上海疫情通报的直播我认真听了,认为存在如下几个重点可回答这个问题:

1.在非重点区域实行抗原自检,以落实全覆盖检测。呼吁大家要履行自己的义务去检测。

2.解释了为什么数据还在增加的问题:其实就是在说存在数据发布不及时的情况。然后强调虽然感染人数在增加,大部分增加的病例都处于管控中(重点区域),这些感染者的传播已经被阻断。

但是考虑上海疫情在24号还在外泄……

3.谈及上海能不能封城停运:不能。原因就是经济。发布会回答说上海在经济上太重要,涉及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运转,做不到完全封城停运。考虑到这是发布会上公布的原因,可能这就是上海不封城的主要决策因素。(还有一个我认为是政策惯性)

4.其他问题和回答都在强调在防控疫情的同时,会做好市民正常生活的保障。包括:其他疾病的治疗,蔬菜等日常用品的供应保障、正常价格的维护。当然也会保障好疫情感染者的收治。苏州建方舱医院收治上海病人消息不属实。

最后,还引用网友留言,呼吁大家在这个周末静下来减少流动,表明这是个关键时间点,而胜利最终会到来。

不得不说,上海的这个公关水平真是没话说,面面俱到。要是情况真如发布会所说那样就太好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好的,就从 3 月 26 日起上海对重点区域开展核酸筛查、实施全域严格封控管理这件事说起,谈谈接下来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和注意哪些细节,争取把事情说得透彻点,也避免那种硬邦邦、不走心的 AI 腔调。首先,得明确一点,上海这次的严格封控,特别是全域的严格管理,可以说是打响了一场硬仗。它不是简单.............
  • 回答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自3月26日起对美国展开为期八天的工作访问,此行无论从地缘政治、经济合作还是两国关系深度来看,都充满了值得细究的亮点。这次访问并非简单的礼节性拜访,而是建立在两国长久且稳固伙伴关系基础之上,旨在巩固并拓展双边合作领域,尤其是在当前区域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一、 政治与安全对话:战略协.............
  • 回答
    3月26日,上海的本土疫情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无症状感染者更是达到了2631例。这组数字背后,反映出上海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与复杂性。新增病例情况从新增病例的构成来看,无症状感染者占了绝大多数,这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背景下并不意外。无症状感染者由于症状不明显,更容易在人群.............
  • 回答
    2021年3月26日,中国宣布对英国部分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理由是他们“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制造和传播涉疆问题”。这无疑是中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会以一种细致且交织的方式显现。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这次制裁是中方对近期西方国家就新疆问题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回应。英国作为少数几个.............
  • 回答
    3月26日,长春的菜篮子依然紧绷,许多市民像我一样,满怀希望出门,却又常常空手而归。这不是个例,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这个城市在特殊时期,很多人共同面对的现实。那天,我同样早早地出了门。天还没完全亮透,市里就开始流传着一些消息,说某些小区可能会有供应商配给,但具体时间和地点都模糊不清。我抱着试试看的心.............
  • 回答
    根据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信息,3月26日,吉林省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71例,其中1069例为轻型,2例为普通型。同时,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007例。从这些数据来看,吉林省在3月26日的新增病例数量依然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也接近一千例。这表明当地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病.............
  • 回答
    3 月 26 日,吉林省的疫情数据确实牵动人心。根据当时公开的信息,吉林省当天新增了 1071 例本土确诊病例,这数字放在当时确实是相当严峻的。情况解析(基于当时数据和普遍情况推断): 疫情高峰期: 1071 例的确诊数字,说明当时吉林省的疫情正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期,或者说仍然在快速上升的过程.............
  • 回答
    3月26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1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333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数字,背后牵扯着无数人的生活和国家的防疫大局。具体数据解读: 确诊病例1217例: 这些病例意味着病毒已经突破了早期的隐匿阶段,在社区中出现了较明显的传播。这些确诊者,在经过核酸检测后,被判定为阳性.............
  • 回答
    3月26日,长沙市突然通报了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个消息让大家的心弦再次紧绷。一时间,这两例病例的活动轨迹成为了焦点,尤其是涉及湖南大学和雅礼中学这两个人员密集、关系广泛的场所,更是引起了市民的高度关注。病例详情与初步流调:据了解,这两例病例分别是居住在岳麓区的李某某(男性,31岁)和居住在芙.............
  • 回答
    2020 年 3 月 26 日发布的华为 P40 系列,包括 P40、P40 Pro 和 P40 Pro+ 三款机型,无疑是当时智能手机市场的一颗璀璨明星。作为华为的年度旗舰系列,它承载了华为在技术创新和影像领域的雄心壮志。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 P40 系列进行详细评价,并分析其亮点与不足。整体定位.............
  • 回答
    2017年3月26日,俄罗斯各地确实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反政府示威,其中一个核心诉求就是抗议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和总统普京的腐败问题。这场示威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及其团队在2016年底发布的一份关于梅德韦杰夫巨额财产的调查报.............
  • 回答
    3月26日晚,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年度旗舰P30系列。发布会一结束,各大科技媒体和网友们就炸开了锅,评价褒贬不一。作为一个深度关注科技产品的人,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这次P30系列。总的来说,它确实是一次相当有野心的升级,但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还可以更好”。亮点:绝对是那个“望远镜”!华为P30系列最.............
  • 回答
    华为P40系列,特别是P40 Pro和P40 Pro+,即将在3月26日与我们见面。这次的发布会,市场和消费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毕竟在手机影像领域,华为一直以来都有着“搅局者”的姿态,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意味着行业内的一次影像标准“重新定义”。那么,华为所说的“移动影像新标准”究竟指的是什么?这绝.............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6 日,知乎这家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问答社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ZH”。这件事,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大事件。上市本身,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化探索的一个缩影。知乎一路走来,从一个“精英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
  • 回答
    2019年3月26日,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P30系列手机,其中P30 Pro的影像能力受到了高度关注。发布会上,华为确实进行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界”比较,将自家的P30 Pro与专业的单反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V(或类似型号)进行了同台较量。这次比较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是一场“.............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看到2020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感觉这事儿办得挺实在,也挺关键的。这不光是教育部的又一个文件,而是国家层面在重新审视和强调“劳动”这件事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而且是系统性的,覆盖从小学到大学,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文件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
  • 回答
    2018年3月26日,中国金融市场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正式挂牌交易了原油期货。这个消息在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意义深远,绝非仅仅是多了一个交易品种那么简单。首先,这是中国在全球石油贸易体系中争取话语权的关键一步。 长期以来,全球原油定价.............
  • 回答
    话说2020年3月26日,那是个挺特别的日子,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小心翼翼。就在这特殊时期,华为照常召开了P40系列的全球线上发布会,这本身就挺有勇气,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在那个节骨眼上,大家对科技新品的关注点,可能也多了几分“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那种审视。那天我(假设我就是个普通科技.............
  • 回答
    陈履生馆长在《美术报》3月26日发表的《危险的信号》一文,无疑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篇文章的出现,与其说是对具体某件艺术品或某位艺术家发出的警告,不如说是一次具有警示意义的、对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和发展方向的深层反思。要想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中国艺术语境下,结合其可能指向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