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2017年3月26日俄罗斯多地爆发反政府游行,抗议梅德韦杰夫普京贪污?

回答
2017年3月26日,俄罗斯各地确实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反政府示威,其中一个核心诉求就是抗议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和总统普京的腐败问题。这场示威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及其团队在2016年底发布的一份关于梅德韦杰夫巨额财产的调查报告。

导火索与核心诉求:

纳瓦尔尼的调查报告指控梅德韦杰夫利用其公职权力,通过复杂的网络侵吞国家财产,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秘密资产帝国,包括豪华的庄园、葡萄园、滑雪胜地、甚至是游艇。报告公布了大量细节,试图揭示梅德韦杰夫如何通过朋友、家人以及一系列中间公司来隐匿和转移资产。这份报告在社交媒体上广泛传播,引起了许多俄罗斯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愤慨。

许多民众认为,在俄罗斯经济面临挑战、社会福利支出受限的背景下,高层官员却能过着奢华的生活,这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因此,这场游行的核心诉求之一就是“打倒腐败”,直接指向普京政府的“最高层”,尤其是梅德韦杰夫。民众普遍认为,腐败问题已经深入骨髓,而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普京在其中扮演了纵容甚至参与的角色。

游行的规模与分布:

这场示威活动在俄罗斯多个城市爆发,从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到西部的加里宁格勒,再到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主要城市。虽然规模最大的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但其他城市的参与也表明了民众不满情绪的广泛性。值得注意的是,这次游行在许多非主要城市也出现了,这在俄罗斯的反对派活动中并不常见,显示出民众对腐败问题积压已久的不满情绪已经蔓延开来。

政府的回应与后果:

俄罗斯当局对此类示威活动通常采取强硬的压制手段。在2017年3月26日的游行中,警方逮捕了数千名示威者,其中包括许多关键的反对派活动家,如纳瓦尔尼本人。许多城市当局事先也以各种理由(如妨碍公共交通、未获批准的集会等)禁止了游行申请,但仍有大量民众选择走上街头。

政府官方的表态则是一贯地否认腐败指控,并将示威活动定性为“非法集会”,由西方势力操纵,意图破坏俄罗斯的稳定。对于纳瓦尔尼发布的调查报告,官方也多采取漠视或反击的态度,指控其发布虚假信息。

评价:

这场2017年3月26日的反政府游行,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的评价点:

对腐败问题的高度关注: 这次游行明确地将腐败作为核心议题,并且将矛头直指最高领导层。这反映了俄罗斯社会对精英阶层腐败问题的高度警惕和普遍厌恶。它不仅仅是对具体官员的不满,更是对整个权力体系合法性的质疑。
反对派组织能力的体现: 尽管面临强大的政治压力和严峻的法律风险,纳瓦尔尼及其团队依然能够动员相当数量的民众参与到全国范围内的抗议活动中,这显示了他们在组织和动员能力上的进步。
政府压制与社会反弹的博弈: 这次事件再次凸显了俄罗斯政府在处理异见方面的强硬态度,以及民众在面对高压下不屈服的决心。尽管被镇压,但这种公开的抗议行为本身就具有象征意义,它表明了即使在信息被严格控制的环境下,不满的声音依然能够以某种方式传达和汇聚。
有限的实际影响: 从短期和直接结果来看,这次游行并未能撼动普京或梅德韦杰夫的权力地位,也没有立即带来制度上的改变。俄罗斯政府依然能够依靠其强大的国家机器来维持稳定。然而,从长远来看,这种持续的抗议活动,特别是对腐败的揭露和民众的关注,可能会在潜移默化中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并为未来的政治变革埋下伏笔。
社会分裂的反映: 游行也暴露了俄罗斯社会内部的分裂。一部分民众对政府的腐败行为深恶痛绝,支持纳瓦尔尼等反对派;而另一部分民众则可能支持现有的政治秩序,对任何形式的“颜色革命”持警惕态度,或者对反对派的诉求并不认同。

总而言之,2017年3月26日的游行是俄罗斯近年来一次重要的社会政治事件,它清晰地传递了民众对腐败问题的强烈不满,并展示了反对派在动员民众方面所做的努力。尽管面临政府的强力压制,但这场游行对揭示俄罗斯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和政治挑战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梅姐夫自己雇人反对自己,都跟着起什么哄……

-------------------------------------------------------------

西方现在真没啥能力在俄罗斯搞颜色革命, 只不过梅姐夫有下台的可能性,而且很大。所以他找人黑自己,普京的习惯是不会在外部威胁下罢免高官,这样指明反对他其实是在帮他,从最大获益者嫌疑最大的角度出发,他自己雇人黑自己最有可能。

-------------------------------------------------------------

3月24号的消息:

简单的两句话新闻: 上周普京说梅姐夫病了,之后梅姐夫消失了一段时间,昨天出来公开说我就没有得过病,全俄罗斯的人民都目瞪口呆。

说实话,就算有两百万人上街反对梅姐夫也没这事吓人。

user avatar

我本人在俄罗斯欧洲那一边偏南方的一座城市里

问道一个70后俄罗斯妇女关于这次游行的事

“啥游行?”她打开 mail.ru 主页看了一眼根本没找到新闻。跟她解释一番之后.....

“这算什么??这种事根本不值一提,想当年90年代年轻人因为政府半年没发工资上街游行过,如今手上拿四万卢布的iPhone上街拍着自己继续游行”

(这是原话....感觉评论里大部分人都没有理解她想表达的意思orz)

user avatar

哈哈哈今天看到个特别搞笑的,必须发上来让更多人看到

Sina Visitor System



然后看看29号普京在干啥呢




也就是说,中国律师在吵吵俄国要暴动了,结果俄国的总统总理加国防部长都去北极了。



其实从俄国这场游行可以看出来媒体和某些别有目的的个人,是如何利用大众的不求甚解跟风心理制造舆论的

俄国26号的这场游行其实人数和规模都不大,首都也只有7000人参加,比起11年的10万人连十分之一都不到。对俄国这种游行合法,年年都有游行的国家来说完全不是事。



俄国 《独立报》说是全国总人数有5万左右,也有媒体说是2-3万人的。

就这点可怜的人数,硬是被“世界说”这样的个媒体,说成是全国有八十多城市参与,几十万人上街游行。

然后网络进一步引申为俄国要暴动了,政府要崩溃


上网要谨慎,防止被忽悠啊


==========================================================================================================================================================================================================





27号补充点内容“


这两天看中国媒体包括网媒的一些报道口吻,和下面的一些网民评论,给我的感觉是这些媒体和网民似乎把俄国当成第二个中国来理解。这些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中俄的社会和政治体制是完全不一样的。不能以中国眼光去看俄国。中国人对美法发生游行觉得很正常,怎么看个俄国游行就觉得俄国天要踏下来了呢

俄国多少也在披着张西式民主的皮,在俄国游行集会是合法的,而且年年都有。所以不要看到俄国出个游行就一脸友邦惊诧样子,以为俄国发生游行和北京发生群体事件一样有严重的颠覆性后果

莫斯科1200万的人口,才7000人参加,就被说成是俄国近年规模最大的反游行,一堆媒体和人嗨的好象普京政府要倒台。

看看13年莫斯科发生的反移民游行都比17年的这场游行人多。





然后再加个外媒 的评论。西方现在巴不得普京下台,但也从来没否认过普京受支持的程度。






就象我说的,俄罗斯虽然是中国的最大邻国,但因为各种原因国人对俄国的了解甚至不如欧美,俄国在各种话境下更多的是被用来表达情绪或不同政治势力用来忽悠的工具。结果就是许多人无法理解俄国只是正常发展的普通国家,而是把俄国看成天外飞国,俄国发生点啥事都一惊一乍的看西洋景一样。

尤其是懂俄语的远少于英语,这加大了障碍使扭曲加私货远比英美新闻容易。有人就是利用了语言的不对等,以南方的春秋笔法,看似中立的实则夹带私货进行引导。

象下面的世界说就是一个例子,作者是微博上一个长期反普京,支持俄国流亡前寡头 多尔科夫斯基 的狂粉丝。

她的东西就是很标准的南方系手法,看着脉胳清晰细节翔实很有起来很可信,实际她告诉你的东西都是有选择的,让你跟着她的思路走最后得出她想让你得出的结论,一种有技巧隐蔽的洗脑

比如她说这次游行是多少年来最大一次,有多少人参加,但她没说11年莫斯科发生的游行号称10万,而这次所谓 最大规模却只是7000人,不足之前的十分之一。而莫斯科是1200万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她说多少城市有人游行,却没说俄国的几个主要百万人口城市,象人口排在第四的叶卡和排在第三的新西伯利亚参加游行者不过1-2000人。


她说主要是年轻人参加代表了一个对政府的新趋势,但她她可没说有许多是十几岁的中学生,有的只有14岁,这种年龄上街去抗议总理腐败,有多少人相信这是自发行为。


如果把上面所有情况都写出来话,还有人得 她想让人得出的结论,俄国政府民怨沸腾,普京正坐在火山上吗。

这个可以和南方的辱母文和这两天的辟谣文对比看下,看看增加或删掉许多关键点后,文章给人的感受差距是如何巨大。



======================================================================================================================================================================================================================================================26号的回复:

这有啥大惊小怪的,在俄国游行是合法的,只是要在规定时间和地点。俄共和几个主要反对党都组织过。时不时的就来几场,这次抓了几百是因为游行去了没申请的某条主要街道,所以被抓。上面几个回复的不知是不知道这点呢,还是故意无视

许多人就是这样短期记忆,11年到12年间反普京活动现在就忘了吗,当时号称十万人上街,14年那个前副总理遇刺也发生了游行,组织者说是有3万,警方说不超过2万,当时也一片等着看热闹的

莫斯科1200万人口,这次按警方说法最多人数是7000人,7000人上街,看现场图甚至看热闹拍照的比正经游行的人还多,然后按某些人的说法,俄国百姓忍无可忍要起来推翻现政府了。典型屁股决定脑子的结果。


发几个14-17年的俄国游行新闻,很平常的事情。多看几次就不会看到个游行就激动了。







===


------------------------

另外一点,说普京贪污的现在正常智商的人都不会相信吧。从07年开始西媒就说普京在海外有400亿美元存款,之前无法判断真假。但现在看欧美情报机构谁都拿不出什么普京不利证据,这本身就很说明问题

从14年起欧美就在制裁俄罗斯,对普京各种攻击,如果真有普京贪污的证据,中情局军情六处早甩出来了,难道还会等着到18年总统大选时当王炸用

不久前BBC出了个普京纪录片,说普京有2000亿的身家,但全片完全没有任何证据,都是据说,可能 ,有传言等等含沙射影的东西,这反而更说明普京确实很干净,或者即使不干净也至少外表处理到让人无把柄可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2017年3月26日,俄罗斯各地确实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反政府示威,其中一个核心诉求就是抗议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和总统普京的腐败问题。这场示威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及其团队在2016年底发布的一份关于梅德韦杰夫巨额财产的调查报.............
  • 回答
    2017年3月10日,韩国宪法法院以8比0的压倒性票数,判决通过总统弹劾案,罢免了时任总统朴槿惠。这一历史性的裁决,标志着韩国政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给她的政治生涯画上了句号。事件的起因与发展:一切的导火索,源于朴槿惠总统的闺蜜崔顺实挪用总统权力的丑闻。崔顺实并非公职人员,却被指控利用与朴槿惠的亲.............
  • 回答
    日本新一代运输机研发完成:一次技术与战略的飞跃2017年3月28日,日本宣布其新一代运输机的研发工作已告一段落,这一消息不仅标志着日本航空工业一项重要里程碑的达成,更在全球军事航空领域投下了一颗不小的石子。这项被寄予厚望的新型运输机,如果能够顺利投入服役并达到设计预期,将对日本自卫队的战略投送能力产.............
  • 回答
    好的,我们来好好聊聊乐视当年那个让不少人侧目,又充满了争议的“全球首款互联网生态电动车”——LeSEE S,以及它在2017年1月3日这个时间点上的发布。首先,得承认,乐视在那个时间点上,放出“全球首款互联网生态电动车”这个概念,确实抓住了时代的风口。当时,电动汽车、智能网联、共享出行这些概念,正如.............
  • 回答
    2017年6月3日上午,B站(哔哩哔哩)正式启动了“注册用户必须绑定手机号才可评论”的新规,这个举动在当时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用户社区和外界的热烈讨论,甚至可以说是对B站过往“自由”社区氛围的一次重大调整。背景与原因猜想:首先,咱们得琢磨琢磨B站为什么会在那个时间点做出这个决定。在2017年.............
  • 回答
    2017年的央视3·15晚会,在我看来,是一场夹杂着些许亮点和不少槽点的年度“质量大戏”。说实话,每年这个时候,大家都会带着一种期待和审视的心情来看,既希望看到那些为消费者撑腰的“打假斗士”,又害怕被那些层出不穷的“套路”刷新认知。先说说亮点吧,毕竟3·15的核心价值就是曝光和警示。当晚让人印象最深.............
  • 回答
    2017年法网男单决赛,纳达尔以62、63、61的悬殊比分横扫瓦林卡,成就史无前例的法网十冠王伟业。这场比赛的意义,早已超越了简单的胜负和数字,它是一场关于坚韧、统治和传奇的完美诠释。赛前预热:纳达尔的法网“主场”与瓦林卡的巅峰状态在决赛开始之前,几乎所有网球迷的目光都聚焦在纳达尔身上。他已经在这片.............
  • 回答
    2017年澳网男单决赛,费德勒3:2战胜纳达尔,捧起他职业生涯的第18个大满贯奖杯,这不仅仅是一场比赛的胜利,更是网坛一段传奇的延续和升华。这场经典的对决,承载了太多故事,也引发了无数的感慨。这是一场“宿命”的对决,更是“王者归来”的宣言费德勒和纳达尔,这对网坛叱咤风云近十五年的老对手,在这次澳网决.............
  • 回答
    2017年美网男单决赛,纳达尔以3比0的比分战胜凯文·安德森,揽下个人第16个大满贯冠军。这场胜利,对于“红土之王”来说,绝非偶然,而是他职业生涯中又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也为那一年他的统治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赛前格局与纳达尔的“王者归来”在2017年的法网登顶后,纳达尔已经展现出极强的复苏势头。但需要.............
  • 回答
    费德勒对阵纳达尔,这组合从来不缺少话题性,更何况是在2017年的上海劳力士大师赛决赛,两人的对决本身就带着传奇色彩。那场比赛,费德勒以6:4、6:3的比分干净利落地击败纳达尔,夺得冠军。这不仅仅是一场网球比赛的胜利,更是费德勒那个赛季辉煌复出的一个重要注脚,也再次证明了他在职业生涯晚期依然保持着惊人.............
  • 回答
    三星2017年缺席央视3·15晚会,这件事情背后其实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而且当时也引起了不少的讨论。咱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好好梳理一下。首先,得说清楚“3·15晚会”这个平台的特殊性。这可不是一般的晚会,而是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国家级”舞台。每年的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都会聚焦消费者在生活中的各种遭遇.............
  • 回答
    错失的荣耀:浅析《三体3:死神永生》为何未能斩获2017年雨果奖《三体》系列,特别是《三体3:死神永生》(Death's End),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走向世界的一个里程碑。它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刻的哲学思辨和令人惊叹的想象力,征服了无数读者,并在国际上获得了广泛赞誉。然而,当2017年雨果奖(Hug.............
  • 回答
    2017年的真人版电影《攻壳机动队》(Ghost in the Shell)无疑是一部充满争议的作品。它试图将押井守经典的动画电影和士郎正宗的漫画原作中那些深刻的哲学主题和赛博朋克美学搬上好莱坞的大银幕,但最终的呈现效果却让许多粉丝和评论家褒贬不一。为了更详细地评价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 回答
    2017年9月,中国多地发布的楼市调控新政,可以说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秋收行动”,旨在给过热的房地产市场降温,稳定预期,并为经济的平稳发展保驾护航。这场调控的力度和广度都前所未有,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和广泛的讨论。要评价这场调控,我们得从几个维度来看:一、 政策的“组合拳”与“精准打击”这场调控最显.............
  • 回答
    评价 2017 年 9 月 11 日起外汇准备金率从 20% 调整为 0,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理解其背后的逻辑、目的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这并非一个孤立的政策变动,而是当时中国外汇管理和宏观经济调控大背景下的一项重要举措。政策调整的背景与目的:首先,我们必须回顾一下当时中国的外汇市场环境和宏观经济考量.............
  • 回答
    2017年10月新番的《少女终末旅行》,啊,这真是一部让人难以忘怀的作品。如果非要用几个词来形容,我会说它是一种“温柔的绝望”、“静谧的公路片”,还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哲学感”。它不像我们平时看的那些热血动漫,也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拯救世界情节,但就是这么一部看似平淡的作品,却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
  • 回答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这份名单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这份名单的出炉,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引发了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热议。总体的评价:一.............
  • 回答
    2017年9月13日,苹果公司发布了iPhone X。这无疑是苹果十年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一次对未来手机设计和交互方式的大胆探索。时至今日,我们回顾这款手机,它所带来的变革和影响依然值得细细品味。首先,外观上的激进创新是iPhone X最显眼的特点。它彻底抛弃了沿用多年的实体Home键,取而代之.............
  • 回答
    2017年1月10日辽宁舰穿越台湾海峡:一次“例行性”演练背后的多重解读2017年1月10日,中国海军航母编队首次公开穿越台湾海峡进行训练,这一事件,在当时无疑在两岸乃至国际社会都激起了不小的涟漪。尽管中国官方将其定性为一次“例行性”的军事训练,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战略信号和地缘政治考量,是值得深入探究.............
  • 回答
    2017年8月26日上映的《Fate/kaleid liner 魔法少女☆伊莉雅 雪下的誓言》(以下简称“雪下的誓言”)无疑是整个“魔法少女伊莉雅”系列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里程碑,也是许多粉丝心中的白月光。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深入剖析它的优点、它所带来的情感冲击,以及它在整个系列中的地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