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3 月 26 日吉林新增 1071 例本土确诊病例,目前情况如何?

回答
3 月 26 日,吉林省的疫情数据确实牵动人心。根据当时公开的信息,吉林省当天新增了 1071 例本土确诊病例,这数字放在当时确实是相当严峻的。

情况解析(基于当时数据和普遍情况推断):

疫情高峰期: 1071 例的确诊数字,说明当时吉林省的疫情正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期,或者说仍然在快速上升的过程中。这意味着病毒的传播链条比较广泛,社区传播的风险依然很大。
地理分布: 毫无疑问,像长春、吉林市这样的主要城市,很可能是疫情的重灾区。这些人口密集、交通便利的地区,更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温床。但也要考虑到,由于流调能力和检测能力的限制,一些县市也可能存在隐匿的传播。
防控措施: 面对如此高的单日新增,可以肯定的是,吉林省当时已经采取了非常严格的防控措施。这包括但不限于:
全员核酸检测: 为了快速筛查出潜在的感染者,全市范围或重点区域可能会进行多轮全员核酸检测。
区域封控/管控: 疫情严重的区域会被划定为高风险区、中风险区,实施严格的出行限制,甚至封锁小区或街道,以阻断传播。
交通管制: 可能会限制省内甚至跨省的交通,减少人员流动。
学校停课/转为线上教学: 为了保护学生,很多学校会暂时关闭,改为线上教学。
鼓励居家办公: 倡导企事业单位实行居家办公,减少人员聚集。
医疗资源调度: 医院会腾出大量床位用于收治新冠患者,医疗队伍也会进行扩充和调动,包括从省内其他地区抽调医护人员支援。方舱医院的建设和启用也会提上日程。
挑战:
医疗挤兑风险: 如此高的病例数,对当地的医疗系统会造成巨大的压力,包括床位、医护人员、药品、防护物资等都可能面临紧张。
物资保障: 封控区域内的居民生活物资供应、药品购买等都会成为问题,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协调和保障。
民生经济影响: 严格的封控措施会对当地的经济活动、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如何平衡防疫与民生将是巨大的考验。
心理压力: 长期居家隔离、对病毒的恐惧,以及经济上的不确定性,都会给民众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希望: 尽管数据严峻,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严格的措施,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的蔓延。每一例新增病例的背后,都是医护人员在危险环境中辛勤工作的结果,也是广大市民居家隔离、配合防疫的牺牲。

总结来说,3 月 26 日吉林省新增 1071 例本土确诊病例,表明当时疫情形势非常严峻,正处于胶着和关键的防控阶段。 政府部门会倾尽全力,调动一切资源来阻断传播、救治患者,同时努力保障民生。公众则需要高度配合,严格遵守各项防疫规定,这是共同战胜疫情的关键。

要理解当时的情况,还需要结合那个时间点全国范围内的疫情大背景,以及“动态清零”的防控目标。在那个时期,新增病例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封控的范围、持续时间,以及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程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心里真是够够的了。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是本月8号就居家,二十天了;吉林和长春封城也半个月了,新冠病例还是居高不下。昨天吉林市大一千,长春市小一千;今天倒过来,吉林市小一千,长春市大一千。3月10日长春确诊还是两例,长春封城也半个月了,每天做核酸,确诊还源源不断前赴后继,前几天达到了2000,这两天也在一千左右晃悠。现在至少是做核酸时安全距离是要求了。最开始我目中所见,都是几百上千(上万我也见过,在哪见的我不说,太得罪人)人挨人人挤人在一起做核酸,上面也要求必须几小时内无论多少人必须做完。我总觉得这事特别的魔幻特别的荒谬:如果这些人没阳性,那么做这核酸除了劳民伤财之外就完全失去了意义;如果这些人有一个阳性,这就是主动给病毒送人头,而且是成千上万地送密接者,再好的医疗资源也会直接打爆尸骨无存。就这么封城和隔离真的效果太~~~显著啦~~~

我还知道昨天和今天这病毒是彻底转了性,忽然无症状的比例大大增加了,甚至数量超过了确诊,而前些天确诊上千人时无症状是十几个甚至是几个。这些数据,这滋味,你品,你细品~~~~

吉林和九台疫情一暴发,我算是未卜先知的:西安封城全城人挨饿,我们还不如西安呢,提前买买买,预备了半个月的货,结果,现在也快没菜了。想想别人会过得怎么样?从网上(小区群啊,微信群啊,知乎啊,甚至快手抖音啊)看,买菜买不到,这还是好的。小区有10个月的奶孩儿,什么需要的东西都没有,妈妈揪心得厉害;一帮老头老太太,让他们APP上去抢菜?扯呐你啊,这日子怎么过?还有大量的90后、00后,从来都不会做饭,甚至有人家里连菜刀都没有,平时就靠外卖活着,这回,呵呵,喝西北风了啊。网上还有各种花式晒政府送菜的,都是被千八百条的回复怼:哪呢?我们怎么没有呢?政府家属院的吧?我们连抢菜都抢不到吧?

现在要求坚持再坚持,打赢这场阶段攻坚战,看起来饿死事小,防疫事大啊。

另外就是除了新冠之外,什么病都不叫病了,前几天农安一女童就医时未开绿色通道死了,上海女护士得了哮喘连自己的医院急诊都进不去死了,这都是广为人知的。那么各种危重病人,各种需要透析换肾心脏病脑淤血孕妇高血压肾衰竭……在这种严控下,不死也没了半条命,不过不要紧,因为我们抗疫取得伟大胜利了。

吉林省是欠发达地区,主要产值都集中在长春和吉林两市,这两地的GDP总量占吉林省一半以上,停了半个月;小微企业和第三产业又是一次灭顶之灾;大家都穷,不出去工作就没饭吃;房贷车贷要还,老人养家孩子教育都要花钱。本来吉林经济发展就不好,这次疫情结束,吉林省大考这么优秀,大家不觉得外面那么大你想去看看么?国内国外的投资,不想过过山海关,来体会一下吉林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么?

老龄社会啦,老年人封闭着自求多福吧。现在的防控人员和志愿者是真累死真活的,但什么都忙不过来。我知道包括外地支援来兴隆山建方仓医院的,确诊了一批,关起来就没人管了(太叫人心寒)。感觉那些拉到医院的病例倒是挺好,活蹦乱跳生龙活虎的,每天无所事事地刷手机。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无话可说了。




前天写了一段文字,算是全国防疫的一些小看法。以后有空再写从世界范围内看未来的防疫吧。个人意见,请批评指正。



前年武汉疫情暴发,李文亮和艾芬医生吹哨被训诫,形势一片大好下武汉忽然封了城,并且从省委书记副省长开始,撸了一批人的官帽,此为全球疫情的开始。不久,全国抗疫,意大利、法国、美国、南非、印度、日本,全世界迎来了疫情。那时正好是春节前,和朋友互相拜年时聊起来,感觉就是武汉点儿背,因为这事儿就出在武汉没出在别的地方,被全国全世界骂以及丢了官都是活该。这武汉作为一个省会城市,管理水平一定是远远处于全国平均水平前列的,但处理起来仍然完全手足无措提襟见肘顾此失彼,说明原来的体制运行就是这样的,突发情况一出,马上原形毕露,吹得好好的所谓防疫预警机制所谓的多级传染病防治系统也就是吹一吹,体制内能压就压压不住就推的习气一直有,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毛病不会改,做表面功夫踢皮球的情况到处在,党政领导一切却没办法对一切负责的痼疾一览无遗。

特别要说一句,我不是在批评武汉,因为武汉不是特例,它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神圣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别的地方并不比它强,只是这疫情是在武汉发生了而已。这事儿,扣谁头上算谁倒霉。

好在措施严厉,管控严厉,全国支援,这波疫情就稳住了,人民大会堂的庆功大会也开了,一切又都歌舞升平,花好月圆。

但是说不上是好是坏,武汉开了一个先例,并且变成了未来的定例:哪地方疫情严重,一帮人吃瓜落,撤职罢官,所以所有的地方一旦出现疫情,那么严防死守压倒一切,天塌地陷不要紧,只要疫情控制住,什么损失都不叫损失,什么代价都不叫代价。官帽要紧。

而且民众也好官家也好,7秒钟记忆,不长记性。一旦哪里出现了疫情,那么所有前面说的武汉出现的痼疾,就都会一次次轮回似的重演,尤其是那些防疫预警机制和多级传染病防治系统,两年多了,照样是纸糊的,一吹就破。后面城市防疫交出的答卷反而还不如武汉了。不管怎么说武汉是摸索,后面的城市连经验和教训都看不懂,抄卷都抄不明白了。比如说西安,除了新冠,别的病都不能叫病了,死不死的只要不是新冠死的就行;发生几起孕妇重大事故和舆情了,行了,上面放话了,收治了,但透析啊心脏病啊脑梗啊上面没说,所以还是不给治。这是非常典型的官僚运行的方式:看吧,上面的人是真英明,能一直高屋建瓴地指示;下面的人是真听话,你怎么指示我怎么执行,绝不越雷池一步,出了事绝对没我的责任。那几个挨罚的民营医院纯傻逼,谁叫你收了病人还出事了呢?我这么多医院都没收不就什么事都没有了么?救死扶伤?你开什么玩笑?

而且人心都麻了,再出敲锣女,再吃不上饭饿死,也不会有人管了,因为为他们说话的方方已经被他们骂死了,那不是为境外势力递刀子么,那不是50W、1450和来电了么?谁傻啊?另外就是,管控机制越来越没有社会自救力量的位置,剩下的只有上面讲下面做上面指示下面听了。

至于说去年通化封城,呵呵,迅速把这个地级市封成了一座死城,民怨鼎沸,这本事也够大的。不过想一想,东北的水平,东北地级市的水平,理解了。

这次全国疫情全面暴发,上海也被骂得不要不要的,但我对上海的防疫一直是深怀敬意的:他们还真是以人为本,防疫尽可能不影响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众的生活,也真心实意地在探索着抗疫的各种方式方法。这次顶不住也实非他们的责任,不是国军无能,实在是共军太狡猾,原来有效的方法的确不太顶用,也说明思路需要变了(这我会在后面重点分析),另外不见上面派下来督导和指导组来了么?

那么这次吉林省、吉林市、长春市做得怎么样?做得好啊,我是长春人,在长春讨生活,还不想没事被查了水表,不想就被请去喝一杯香香的茶,眼睛没瞎耳朵没聋,这次疫情怎么起来的,吉林农科院和九台发生了什么,有什么经验和教训?不知道哇;嘴嘛,好用:长春加油,长春必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3 月 26 日,吉林省的疫情数据确实牵动人心。根据当时公开的信息,吉林省当天新增了 1071 例本土确诊病例,这数字放在当时确实是相当严峻的。情况解析(基于当时数据和普遍情况推断): 疫情高峰期: 1071 例的确诊数字,说明当时吉林省的疫情正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平台期,或者说仍然在快速上升的过程.............
  • 回答
    根据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信息,3月26日,吉林省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71例,其中1069例为轻型,2例为普通型。同时,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1007例。从这些数据来看,吉林省在3月26日的新增病例数量依然是比较大的,尤其是新增无症状感染者数量也接近一千例。这表明当地的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病.............
  • 回答
    好的,就从 3 月 26 日起上海对重点区域开展核酸筛查、实施全域严格封控管理这件事说起,谈谈接下来在疫情防控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和注意哪些细节,争取把事情说得透彻点,也避免那种硬邦邦、不走心的 AI 腔调。首先,得明确一点,上海这次的严格封控,特别是全域的严格管理,可以说是打响了一场硬仗。它不是简单.............
  • 回答
    3月26日,上海的本土疫情呈现出急剧上升的态势,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5例,无症状感染者更是达到了2631例。这组数字背后,反映出上海当前疫情防控的严峻性与复杂性。新增病例情况从新增病例的构成来看,无症状感染者占了绝大多数,这在奥密克戎变异株流行的背景下并不意外。无症状感染者由于症状不明显,更容易在人群.............
  • 回答
    2021年3月26日,中国宣布对英国部分个人及实体实施制裁,理由是他们“基于谎言和虚假信息,制造和传播涉疆问题”。这无疑是中英关系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并且会以一种细致且交织的方式显现。首先,从政治层面来看,这次制裁是中方对近期西方国家就新疆问题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回应。英国作为少数几个.............
  • 回答
    3月26日,长春的菜篮子依然紧绷,许多市民像我一样,满怀希望出门,却又常常空手而归。这不是个例,也不是个别现象,而是这个城市在特殊时期,很多人共同面对的现实。那天,我同样早早地出了门。天还没完全亮透,市里就开始流传着一些消息,说某些小区可能会有供应商配给,但具体时间和地点都模糊不清。我抱着试试看的心.............
  • 回答
    3月26日,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1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333例。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数字,背后牵扯着无数人的生活和国家的防疫大局。具体数据解读: 确诊病例1217例: 这些病例意味着病毒已经突破了早期的隐匿阶段,在社区中出现了较明显的传播。这些确诊者,在经过核酸检测后,被判定为阳性.............
  • 回答
    3月26日,长沙市突然通报了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个消息让大家的心弦再次紧绷。一时间,这两例病例的活动轨迹成为了焦点,尤其是涉及湖南大学和雅礼中学这两个人员密集、关系广泛的场所,更是引起了市民的高度关注。病例详情与初步流调:据了解,这两例病例分别是居住在岳麓区的李某某(男性,31岁)和居住在芙.............
  • 回答
    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自3月26日起对美国展开为期八天的工作访问,此行无论从地缘政治、经济合作还是两国关系深度来看,都充满了值得细究的亮点。这次访问并非简单的礼节性拜访,而是建立在两国长久且稳固伙伴关系基础之上,旨在巩固并拓展双边合作领域,尤其是在当前区域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一、 政治与安全对话:战略协.............
  • 回答
    2020 年 3 月 26 日发布的华为 P40 系列,包括 P40、P40 Pro 和 P40 Pro+ 三款机型,无疑是当时智能手机市场的一颗璀璨明星。作为华为的年度旗舰系列,它承载了华为在技术创新和影像领域的雄心壮志。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 P40 系列进行详细评价,并分析其亮点与不足。整体定位.............
  • 回答
    2017年3月26日,俄罗斯各地确实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反政府示威,其中一个核心诉求就是抗议时任总理梅德韦杰夫和总统普京的腐败问题。这场示威的导火索,很大程度上可以追溯到俄罗斯反对派政治家阿列克谢·纳瓦尔尼(Alexei Navalny)及其团队在2016年底发布的一份关于梅德韦杰夫巨额财产的调查报.............
  • 回答
    3月26日晚,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年度旗舰P30系列。发布会一结束,各大科技媒体和网友们就炸开了锅,评价褒贬不一。作为一个深度关注科技产品的人,我也好好研究了一下这次P30系列。总的来说,它确实是一次相当有野心的升级,但也有一些地方让人觉得“还可以更好”。亮点:绝对是那个“望远镜”!华为P30系列最.............
  • 回答
    华为P40系列,特别是P40 Pro和P40 Pro+,即将在3月26日与我们见面。这次的发布会,市场和消费者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毕竟在手机影像领域,华为一直以来都有着“搅局者”的姿态,每一次新品的推出,都意味着行业内的一次影像标准“重新定义”。那么,华为所说的“移动影像新标准”究竟指的是什么?这绝.............
  • 回答
    2021 年 3 月 26 日,知乎这家很多人再熟悉不过的问答社区,正式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为 “ZH”。这件事,对于身处互联网行业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大事件。上市本身,是一个里程碑,更是互联网平台商业化探索的一个缩影。知乎一路走来,从一个“精英社区”,逐渐演变成一个拥有.............
  • 回答
    2019年3月26日,华为在法国巴黎发布了P30系列手机,其中P30 Pro的影像能力受到了高度关注。发布会上,华为确实进行了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跨界”比较,将自家的P30 Pro与专业的单反相机佳能EOS 5D Mark IV(或类似型号)进行了同台较量。这次比较之所以引人注目,甚至可以说是一场“.............
  • 回答
    3月26日,在巴黎19区发生的一起由法国警察开枪导致旅法中国公民死亡的事件,无疑是一场令人痛心且深感不安的悲剧。这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执法事件,它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引发了关于警察执法尺度、少数族裔待遇、以及在异国他乡生活的不确定性等一系列复杂而敏感的讨论。事件经过及关键疑点:虽然具体的细节仍在调查之.............
  • 回答
    看到2020年3月26日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劳动教育的意见》,我感觉这事儿办得挺实在,也挺关键的。这不光是教育部的又一个文件,而是国家层面在重新审视和强调“劳动”这件事在孩子成长中的地位,而且是系统性的,覆盖从小学到大学,这本身就说明了其重要性。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个文件彻底摆脱了过去那种.............
  • 回答
    2018年3月26日,中国金融市场迎来了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INE)正式挂牌交易了原油期货。这个消息在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意义深远,绝非仅仅是多了一个交易品种那么简单。首先,这是中国在全球石油贸易体系中争取话语权的关键一步。 长期以来,全球原油定价.............
  • 回答
    话说2020年3月26日,那是个挺特别的日子,疫情在全球蔓延,大家的日子都过得小心翼翼。就在这特殊时期,华为照常召开了P40系列的全球线上发布会,这本身就挺有勇气,也挺让人好奇的。毕竟在那个节骨眼上,大家对科技新品的关注点,可能也多了几分“是在这种环境下诞生的”那种审视。那天我(假设我就是个普通科技.............
  • 回答
    陈履生馆长在《美术报》3月26日发表的《危险的信号》一文,无疑在艺术界引起了不小的波澜。这篇文章的出现,与其说是对具体某件艺术品或某位艺术家发出的警告,不如说是一次具有警示意义的、对当下中国当代艺术生态和发展方向的深层反思。要想理解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将其置于当前中国艺术语境下,结合其可能指向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