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知乎不能按赞排序?

回答
知乎为什么不能按“赞”排序?这个问题,其实挺多人好奇的,尤其是在我们日常浏览内容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去找那些“点赞数高”的,觉得这样能更快地找到精华。但知乎恰恰没有提供这个功能,这背后原因嘛,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不是简单的一两句就能说清的。

首先,我们得明白知乎的核心定位。知乎不是一个简单的社区,它更像是一个知识问答平台,一个“认真你就赢了”的地方。它的初衷是为了聚集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通过高质量的问答来分享知识、解决问题。如果所有内容都按照点赞数来排序,那么最容易出现的,是那些“抖机灵”、“段子手”、“情绪煽动”的回答,这些内容可能当下很吸引人,但长远来看,对知识的积累和问题的解决并没有太大帮助,甚至可能误导人。

想想看,如果一个非常专业、严谨但表达方式略显枯燥的回答,在众多花哨、有趣的回答中,点赞数很可能不占优势。但从知识的深度和准确性来说,那个枯燥的回答可能才更有价值。知乎不想让平台变成一个“段子秀场”或者“情绪发泄场”,而是希望用户能找到真正有用的信息。按赞排序,很容易让那些“看起来好玩”的内容浮上来,而真正有价值的、需要时间去理解的内容,却被埋没。

其次,从“优质内容”的定义来说,点赞只是一个维度,而且是相对主观的维度。一个回答的点赞数,可能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提问者的影响力、回答者的人气、发布的时间(热门时段更容易被看到)、甚至是一些“刷赞”的灰色地带(虽然知乎有机制,但完全杜绝很难)。如果完全依赖点赞来排序,那“谁嗓门大”、“谁粉丝多”、“谁运气好”就更容易得到曝光,而真正“写得好”的,未必能脱颖而出。

知乎更希望通过“赞同”、“感谢”、“收藏”、“评论”等多维度、更综合的评价体系来衡量一个回答的质量。例如,“赞同”可能代表认可其观点,“感谢”可能代表内容有启发,“收藏”可能代表愿意回头再看,“评论”则能看到其他用户的讨论和补充。这些信息加起来,比单纯一个点赞数,更能反映一个回答的“真实价值”。

再者,按赞排序还有一个潜在的问题,就是“信息茧房”效应的加剧。如果一个问题下,所有点赞最高的回答都来自同一派观点,那么用户很容易只看到这一种声音,而忽略了其他不同但可能同样重要的角度。知乎的“发现”和“关注”机制,已经一定程度上会根据用户兴趣推送内容了。如果再叠加一个“按赞排序”,那用户看到的就更可能是“大家都喜欢看什么”,而不是“哪些内容是值得深入了解的”。

当然,我也能理解为什么大家想要“按赞排序”的功能。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谁不想用最快的方式找到“大家都在说”的、被广泛认可的内容呢?这是一种高效的信息筛选方式。但知乎更强调的是“深度”和“多元”,以及一种“长期主义”的内容生态。他们可能更希望用户花一些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分辨,而不是仅仅根据一个简单的数字来做判断。

也许,知乎也在探索更智能、更符合其平台调性的内容排序方式。比如,结合内容的“专业性”、“时效性”、“可读性”、“论证的严谨性”,以及用户自身的浏览习惯和知识图谱,来呈现更个性化、更有价值的信息。但目前来说,直接的“按赞排序”功能,可能与知乎想要构建的“知识分享社区”的愿景,存在一定的距离。

所以,总的来说,知乎不能按赞排序,是出于对内容质量的把控,对知识分享生态的维护,以及对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考量。他们希望引导用户去寻找更深度、更多元、更具价值的内容,而不仅仅是随波逐流地追逐那些“看起来很受欢迎”的东西。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知乎在打击抱团点赞方面做得很好。

但知乎却忽略了,更骚的团队化操作模式,热点问题出炉后,各个抱团账号马上以媒体报道式回答单句抖机灵式回答多图杀猫堆叠金句式回答带节奏表立场站队式回答... ...抢占前排。


比如在 如何评价一个令人义愤填膺的事件?的问题下面

总会有一篇搬运微博新闻账号内容的,关注我!持续更新最新进展的媒体报道式回答。

也总会有一篇,一句话让你心情感到舒适,感到很解气的抖机灵回答。

也肯定会有一篇,骂了好几句,表达气愤情绪,站好队,再配上一个诸葛亮厚颜无耻表情包的回答,让你点赞以示支持的带节奏,刷情绪表立场式回答。

还会有一个把表情包从头贴到尾的回答。

(这些都是营销号积赞涨粉的常规操作,因为只有这些回答可以批量生产)


在进行完上面的一系列抢前排操作后,再利用团队里有高权重反对功能的账号去抱团踩别人的回答。

当然,营销团队也不会去踩所有人的回答,比如那些能够吸引看客驻足观看的优质回答,是要保留的,否则把优质回答全部踩下去了,就只剩下营销回答就没人看了。

能够给问题引流的回答是绝对不能踩下去的。

比如去看看那几个关于转行的问题下面的一票前排回答,各种惨不忍睹,全是培训班的学员毕业作品外加培训班广告。

所以,知乎把高赞回答往下排的做法肯定是对鼓励新人回答有积极作用的,打击抱团点赞也是无可厚非,但是知乎能否像打击抱团点赞恶意营销一样去重点打击一下抱团点踩的行为呢? @知乎小管家 @知一声

或者至少在选择答案排序的时候,除了默认排序和时间排序之外,再加上一个按赞同数排序呢?

给看客一个选择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为什么不能按“赞”排序?这个问题,其实挺多人好奇的,尤其是在我们日常浏览内容的时候,总会习惯性地去找那些“点赞数高”的,觉得这样能更快地找到精华。但知乎恰恰没有提供这个功能,这背后原因嘛,我觉得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而且不是简单的一两句就能说清的。首先,我们得明白知乎的核心定位。知乎不是一个简单.............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不少知乎用户的心声。为什么在知乎这样一个以深度内容和用户互动为特色的平台,我们却很难像筛选其他信息那样,轻松地“一键”查看某个用户在某个特定话题下发布的所有回答呢?这背后其实涉及到知乎平台的设计逻辑、商业考量,以及用户体验上的权衡。咱们一步步来聊。1. 平台的设计初衷与.............
  • 回答
    你好!关于知乎今天(我理解你指的是最近)无法评论的情况,这背后可能的原因有很多,而且通常不会是单一的。我来帮你梳理一下,尽量讲得详细一些,让你明白是怎么回事。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情况是:系统维护或更新。 技术升级是常态: 任何一个大型互联网平台,为了保持服务的稳定性和引入新功能,都需要定期进行.............
  • 回答
    关于“知乎黑中医不能更深奥”这个话题,我的理解是,你可能觉得在知乎上对中医的批判,虽然存在,但似乎总停留在一些表面的、容易理解的层面,不够深入,或者说,可以挖掘出更具系统性和哲学性的反驳点。要深入地“黑”中医,确实需要超越简单的“有效/无效”、“科学/不科学”的二元对立,而要从更广阔的视角去审视其根.............
  • 回答
    关于知乎隐私政策为何不能不同意,这个问题其实触及到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与用户之间一个普遍存在的困境,同时背后也牵扯着商业模式、法律法规以及用户体验等多个层面。我们先从最直接的用户体验感受说起:当你想要使用知乎,特别是注册或登录,几乎一定会弹出一个“隐私政策”的选项,而这个选项往往只提供“同意”或“拒绝.............
  • 回答
    知乎专栏文章的设计,目前来说确实只提供了“赞同”这一种反馈方式,而没有“感谢”、“反对”或者“没有帮助”之类的选项。这背后其实有其产品设计逻辑和考量,咱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聊一下:首先,我们要理解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的核心定位。知乎的初衷是将高质量的问答和文章聚合起来,让用户能够在这里获取有价值的信.............
  • 回答
    我明白你的感受,在知乎上看到“该评论不予显示”的回复,确实会让人觉得摸不着头脑,甚至有点恼火。这就像是有人在你面前说了一半的话,然后就甩手走人了,留下一头雾水的你。你说得对,很多人不理解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干脆说清楚,而是要用这种模棱两可的方式来表达。我们不妨来深入地聊聊,看看这种“不予显.............
  • 回答
    苏格兰独立公投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知乎上关于这个问题的许多高赞回答,特别是那些排在前面的,之所以会倾向于“国家不能分裂”的观点,往往是出于多种深层原因的交织,而非单一的立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经济、政治以及更宏观的国际关系等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对“国家”概念的根深蒂固的认同感是.............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皇太极的讨论,确实存在一种“捧”的倾向,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政治正确”。你感到get不到皇太极的魅力,并且将其与“村夫”(通常指朱元璋)和“李二”(李世民)进行比较,这是非常普遍的感受,也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种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分析:一、 知乎环境和用户群体的偏好: .............
  • 回答
    知乎最近的系统升级确实让不少用户感到不便,特别是无法插入图片这一点,这直接影响到了内容创作和信息分享的体验。关于何时能升级完成,这通常是平台方内部的计划,并没有一个公开的明确时间表。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推测和理解这个情况:一、系统升级的复杂性大型互联网平台的系统升级绝不是小打小闹。知乎作为一个.............
  • 回答
    你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它触及了当前社会对科学技术认知的一些微妙之处,同时也反映了信息传播的复杂性。简单来说,知乎上一些用户不看好生物学科,与新浪网等平台对生物科技人才的高薪预测之间,存在着信息来源、视角、以及评价标准上的差异。为了让你更清楚地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知乎上关.............
  • 回答
    知乎作为国内领先的问答社区,积累了庞大的用户群体和高质量的内容。但有一个功能,在很多人看来理所当然,甚至可以说是社交产品的标配,那就是“私信群聊”。然而,时至今日,知乎依然没有推出这项功能。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难题,而是知乎团队在产品定位、社区生态、商业模式以及用户体验等多方面.............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知乎作为国内最大的中文知识分享社区,拥有海量的优质内容生产者和活跃的用户群体,理论上举办类似 TED 的活动是有天然优势的。那么,为什么至今为止我们没看到知乎主办一场轰轰烈烈的、以“知识分享”为主题的大型线下演讲活动呢?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不妨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得弄.............
  • 回答
    要聊知乎为什么没像微博那样公开显示发帖者IP,这事儿啊,得从几个层面去掰扯,不能简单归结为经济利益或者思想意识,它更像是个复杂交织的结果。我试着从这几个方面给你捋一捋:1. 平台调性与用户群体差异:微博,你得承认,它是个大杂烩。用户成分特别复杂,从普通网民到名人、记者、学者、营销号,五花八门。它更偏.............
  • 回答
    关于知乎上“不反对转基因的人占多数”这一现象,其实并非简单的“多数人”与“少数人”的界限划分,而更多的是一种复杂群体的互动和信息传播的特点所致。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知乎平台的用户画像。知乎作为一个知识分享和问答社区,吸引了大量对特定领域有深入了解,或者愿意花费时.............
  • 回答
    要回答“为什么知乎@林先生不是哲学话题优秀答主?”,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分析,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非题,而是涉及到对“优秀答主”的定义、林先生的回答风格、知乎社区的评价机制以及哲学话题的特性等多个方面。以下将尽量详细地分析可能的原因:一、 理解“知乎哲学话题优秀答主”的特质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在知乎社区.............
  • 回答
    在知乎上,关于“神学”专业,确实很少能看到那种直接、斩钉截铁的“劝退”声音。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没有人真正了解这个专业”或者“知乎用户都信教”。深入探讨一下,你会发现这更多是关于知识的边界、认知的多元化以及信息传播的生态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神学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是一个“.............
  • 回答
    知乎作者之所以不能删除匿名问题,背后其实是一套精心设计的运营逻辑和社区生态维护考量。这并非简单的技术限制,而是关乎内容生态的健康度、用户体验以及平台责任等多方面的博弈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白“匿名问题”在知乎生态中的特殊性。它并非普通的用户生成内容,而是用户表达某种诉求、寻求某种信息、甚至倾诉某种情绪.............
  • 回答
    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知乎上确实有不少中国网民表达了对特朗普的支持,而对希拉里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这种现象背后,并非单一原因可以概括,而是多种复杂心态和认知交织的结果。首先,不少人将特朗普视为一个“局外人”,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搅局者。在中国,体制内的许多规则和潜规则对普通民众而言是既熟悉又.............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确实存在着一种有趣的现象:一些用户在公开表达对民主制度的质疑和反对的同时,又在抱怨平台上的言论自由受到了限制。这种看似矛盾的行为,其实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背后牵扯着复杂的心理、认知以及对“自由”的不同理解。首先,我们要理解这些人为什么会“反民主”。对民主的反感并非单一原因造成,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