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因为有用。
人都有一个过程,就是逐渐衰老死亡的过程,这个生理过程是不可逆,谁也无法改变。但相比较身体机能随年纪下行;人的知识、财富、名望积累又是随时间上行的。这是矛盾一。
人是向死而生的,简单说,人生的区别只是过程,结局是没不同的,这和电影或小说不同。既然“悲剧”结局是注定的,那怎样“演好”,或“坚持下去”,就需要想想办法。最简单的办法是责任,例如照顾老人,抚养子女,再就是创造需求,满足需求。但仅仅有这些其实还不足够,还需要解释,这里的解释可以包括很多,例如对从哪来的解释,对到哪去的解释,最重要是对意义的解释,无论哲学还是神学,起点都在这里。因为这三点没答案,所以研究和解释就可以一直存在,一直进步,一直推陈出新,弥补前人的不足与漏洞。但无论怎样解释,目的其实不变,就是要克服人向死而生过程中三个最实际且绕不开的问题。
很多人年轻时质疑一切,但年纪一大,还是会寻找寄托,不是因为他老了傻了,而是因为他老了时间不多了,没时间等矛盾一彻底解决,也没心情思考复杂答案了,这时,就需要简单的了。
你要学神学,大概率是来自几代人虔诚信教的家庭,家庭中甚至要有担任神职传统。
毕业后包分配,入职享县处级待遇(含配车)。基本上最低能获得区县一级的两会代表、委员资格,大庙的位置还要更高一些。
劝退啥?
你北清博士毕业考选调,级别最高就是偏远地区分管科技的副县长,再往上走就很难了。有的地方不厚道,还要请你分管安监。这一毕业就县处级待遇的好事,可以自己当家决定许多东西,职业获得感杠杠的。
因为很多研究神学的人不信神。。
正如释迦牟尼自己在金刚经中对大弟子须菩提说的。
你们跟着我,要学习我的佛法,而不是单纯的崇拜我。
所有的宗教领袖都是希望徒弟们发扬自己的学说。而不是等自己死了以后,给自己的画像磕头。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研究神学,研究这些宗教领袖的思想才是对于这些宗教领袖的真正的传承。
因此上研究神学,就相当于历史人物研究的一个分支。比方说有人研究苏东坡,研究他的文章,诗词。但是不会每天给苏东坡磕头。
一帮老太太聚在一起,念十万遍阿弥陀佛。不是信佛。而是和佛做交易。我念十万遍阿弥陀佛。你要保佑我。十万遍可以包月保佑。释迦牟尼要是在天有灵,看到后世信徒这个德行,能气活。
劝的啊,知乎上类似“某中医学院一年生该如何学习”的问题下一大堆劝退的呢,怎么能说没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