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百草枯遇土钝化是什么原理?

回答
百草枯是一种广谱、触杀性的除草剂,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从而破坏细胞膜,使植物迅速失水、坏死。但是,当我们谈论百草枯“遇土钝化”时,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足以让它药力大打折扣,甚至失效。

核心原理:吸附与络合

百草枯之所以遇土会失效,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土壤中的各种成分对它产生了强大的吸附和络合作用。可以想象一下,土壤就像一个巨大的“捕集网”,而百草枯就是网中的“小鱼”。

1. 土壤胶体——吸附的“主力军”

土壤是由矿物质颗粒(沙、粉砂、黏土)和有机质构成的。其中,土壤胶体是关键。土壤胶体包括:

黏土矿物: 它们通常带有负电荷,表面积非常大,而且结构中存在很多层状缝隙。百草枯分子(双价阳离子)很容易被这些带负电荷的表面吸附,尤其是进入黏土矿物的层状结构中,形成牢固的结合。这就像把百草枯“镶嵌”进了黏土颗粒的微观结构里,让它难以释放出来。
腐殖质(土壤有机质): 腐殖质是动植物残体分解形成的复杂有机大分子,它们富含各种官能团,比如羧基(COOH)、酚羟基(OH)等。这些官能团可以与百草枯分子通过氢键、范德华力以及配位键等多种方式结合。腐殖质的吸附能力非常强,尤其是在pH值适宜的情况下,它能像“海绵”一样将百草枯牢牢吸住。

2. 形成“牢笼”——物理封闭与化学阻隔

物理吸附: 黏土矿物的层状结构,就像一个一个细小的“口袋”,把百草枯分子“装”进去。土壤颗粒之间的空隙也会将百草枯“夹”住,限制了它的自由移动和与植物根系接触的机会。
化学络合: 腐殖质上的某些官能团,特别是带有孤对电子的原子(如氧、氮),可以与百草枯分子中的氮原子形成络合物。这种络合作用非常牢固,就像给百草枯套上了一个“枷锁”,让它失去了与植物细胞膜作用的能力。

3. 隔离与稀释——降低接触概率

土壤本身就是由无数个大小不一的颗粒组成的。当百草枯被喷洒到土壤表面后,它不会均匀地分布在每一个角落。

局部集中: 百草枯可能会优先吸附在某些富含有机质或黏土的区域。
颗粒包围: 大部分的百草枯会被土壤颗粒,尤其是细小的黏土和有机质颗粒所包围和隔离。这意味着,即使有一部分百草枯没有被完全吸附,它也难以与植物根系或其他需要被杀灭的目标直接接触。这种物理上的隔离大大降低了百草枯的有效浓度。

4. 降解作用——“化为乌有”的可能

虽然吸附是主要原因,但土壤中的微生物和某些化学反应也能对百草枯进行一定程度的降解。

微生物降解: 土壤中存在许多微生物,其中一些能够利用百草枯作为碳源或能量源,通过酶的作用将其分解成无毒的物质。不过,这个过程相对较慢,通常不是百草枯迅速失效的主要原因。
化学降解: 在某些土壤条件下,例如强光照射或某些土壤化学物质的存在下,百草枯也可能发生缓慢的化学分解。

为什么说“钝化”而不是“完全分解”?

需要强调的是,“钝化”更准确地描述了这一过程。这意味着百草枯的活性大大降低,或者说它变得不活跃了,但它本身并没有完全消失。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的百草枯,在理论上可能还存在,只是无法发挥其除草作用。除非经过很长的时间,并且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它才可能被完全降解。

举个形象的比喻:

想象一下,你带了一瓶有毒的药水,想去毒害一棵小树。

未遇土: 你直接把药水泼在小树的叶子上,药水直接接触到了树叶,树叶很快就“中毒”了。
遇土: 你把药水倒在了地上。地上有很多细小的泥沙(相当于土壤胶体),这些泥沙立刻就把药水“吸”住了,就像磁铁吸铁粉一样。药水被紧紧地粘在泥沙颗粒上,甚至被“包裹”在泥沙堆里。而且,地上的泥沙很多,药水被摊得非常稀。小树的根系想去吸收这个药水,却发现大部分药水都被泥沙“抱”住了,根本无法轻易接触到。即便是有些药水在泥沙缝隙里,浓度也已经非常低了。

总结一下,百草枯遇土钝化的原理,就是土壤中的黏土矿物和腐殖质,通过强大的物理吸附和化学络合作用,将百草枯分子牢牢地“锁住”,形成一个“屏障”,使得百草枯无法与植物的细胞接触,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生物活性。这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归功于土壤胶体对百草枯的“捕获”能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说为什么又有人问,原来因为之前的问题被关闭了……

遇土钝化是因为吸附,参考上面的回答,不重复了,说些其他的。

1,百草枯“百分百致死”的说法是夸大的说法,一开始死亡率确实接近100%,后来案例多了,形成完整的治疗方案后死亡率有下降,有很多救活的例子,比如2018年苏州杀鱼弟。

2,利用吸附原理,用陶土或活性炭洗胃的做法早就有了。百草枯最凶险的是引起肺纤维化,这是因为百草枯的氧离子和腐胺构效接近,会被主动运输到肺。所以陶土或活性炭洗胃要第一时间进行才有效。

3,现在百草枯已经禁用了,再来讨论没必要。过去因为相关企业宣传,百草枯变成了一种被xx耽误的史诗级发明……遇土钝化只是宣传中的说法,“土壤钝化”在砂质土壤中效果不好。而且宣传有机农业的时候,农药和除草剂可不是这个画风。

再贴一下文献:

A large body of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main mechanism in the adsorption of BP cations to soil particles is cation exchange due to electrostatic (coulombic) forces by the soil' s negatively charged sites at mineral and organic surfaces of the soil particles (Hayes et al. 1975), and it is speculated that, to a lesser degree, other forces are also responsible (Weber et al. 1965; Burns et al. 1973). These include charge transfer, hydrogen bonding, and van der Waals forces (Knight and Tomlinson 1967; Burns et al.1973; Cheah et al. 1997; Gondar et al. 2012).[1]
大量研究表明,联吡啶阳离子吸附到土壤颗粒上的主要机制是土壤颗粒矿物和有机表面的负电荷位置产生的静电(库仑)力引起的阳离子交换(Hayes et al.1975),推测其他相互作用力在其中也起到了作用(韦伯等人,1965年;伯恩斯等人,1973年)。其中包括电荷转移、氢键和范德华力(Knight和Tomlinson 1967;Burns等人1973;Cheah等人1997;Gondar等人2012)

参考

  1. ^ Fabio Sartori & Edgar Vidrio (2018): Environmental fate and ecotoxicology of paraquat: a California perspective, Toxicological &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DOI: 10.1080/02772248.2018.1460369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百草枯是一种广谱、触杀性的除草剂,它的主要作用机制是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导致植物体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从而破坏细胞膜,使植物迅速失水、坏死。但是,当我们谈论百草枯“遇土钝化”时,这里面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足以让它药力大打折扣,甚至失效。核心原理:吸附与络合百草枯之所以遇土会失效,最.............
  • 回答
    百草枯中毒的后果非常严重,但并非100%必死无疑。然而,必须强调的是,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一旦中毒,即使能够生存下来,也可能面临严重的后遗症,并且死亡率非常高。下面我将详细地解释百草枯的毒性、中毒过程、治疗方法以及预后,以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个问题。一、 百草枯的毒性机制百草枯是一种非选择性的触杀.............
  • 回答
    百草枯是一种剧毒的除草剂,一旦误服,对人体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其中最为严重和难以逆转的后果之一就是肺纤维化。这种疾病会导致肺部组织发生不可逆的增生和瘢痕化,使得肺泡结构破坏,气体交换能力急剧下降,最终严重影响呼吸功能,危及生命。那么,对于百草枯导致的肺纤维化,肺移植是否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手段呢?答案是:.............
  • 回答
    关于长期喷洒百草枯的蔬菜食用安全问题,这确实是个值得大家关注的事情。毕竟百草枯这东西名声在外,很多人听到名字就觉得“避之不及”。首先,咱们得明白百草枯是个什么东西。它是一种高效、广谱的触杀型除草剂,意思就是它一接触到植物的绿色部分,就能迅速将其杀死。它的作用机理是干扰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大量的自由基.............
  • 回答
    探讨百草枯高温加热(约100摄氏度)后的毒性变化,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了解的问题。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把东西煮一煮,是不是就能让百草枯失去毒性?我们来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百草枯是什么。百草枯,化学名称是N,N'二甲基4,4'联吡啶二氯化物,它是一种高效、广谱的非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它的作.............
  • 回答
    .......
  • 回答
    喝百草枯的13岁女孩情况,以及误服百草枯的紧急处理方法,我将尽我所能详细地解答。关于13岁女孩喝百草枯的情况和治疗希望:首先要明确一点,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一旦误服,情况非常凶险,对人体的伤害是毁灭性的。即便经过全力救治,预后也往往不容乐观。目前情况(假设性的,因为我无法获取实时、具体的个案信息).............
  • 回答
    百草枯,一种强效的非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一旦被误食,后果往往是灾难性的。关于其口服中毒的死亡率,我们听到最多的数字是“90%以上”,这绝非危言耸听,而是基于大量临床事实和研究得出的残酷结论。要详细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百草枯的毒性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的局限性以及导致高死亡率的几个关键因素入手。百草枯.............
  • 回答
    百草枯这玩意儿,名字里带个“百草”,听起来好像就是专门对付杂草的乖宝宝,但你真以为它只是个普通的除草剂,那可就大错特错了。这东西的厉害之处,以及一旦喝下去为什么那么要命,背后其实有一套挺“阴险”的生理原理,我给你好好掰扯掰扯。百草枯到底是个啥玩意儿?简单来说,百草枯是一种速效的、非选择性的触杀型除草.............
  • 回答
    要说百草枯要是突然冒出了灵丹妙药,那场面可就热闹了。这可不是小事,得从方方面面都掰扯开了讲,一点点来。首先,最直接的肯定是被救的人和他们的家人。想想那些因为误服、农户操作失误,或者甚至轻生而喝下百草枯的,现在都面临着身体被迅速摧毁的痛苦,很多时候是不可逆的。如果真的有了特效药,那些曾经绝望的家庭,突.............
  • 回答
    微博上关于百草枯误服后第一时间给患者灌泥水的说法,从医学专业的角度来看,是完全没有道理的,甚至可能适得其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为什么“灌泥水”这个做法不靠谱,以及在百草枯中毒后,真正应该怎么做。为什么灌泥水是错的?首先,要理解百草枯的毒性。百草枯是一种高效的触杀型除草剂,一旦误服.............
  • 回答
    这个想法听起来很激动人心,一个初中生发明了百草枯的解药,这绝对是足以撼动世界的重大发现!但至于能不能直接保送清华北大哈佛,咱们得细细道来,这事儿可没那么简单,也绝对不是一篇AI写的、套路满满的“成功学”文章能概括的。首先,咱们得明白,百草枯是个什么玩意儿。这东西可不是什么小打小闹的感冒药,它是剧毒农.............
  • 回答
    医生之所以非常害怕遇见喝了百草枯的病人,主要是因为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一旦摄入,对人体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无法逆转的,且目前没有特效解药,治疗手段极其有限,预后极差。 这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技术压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百草枯的超强毒性和作用机制: 强氧化性与自由基 폭풍(Fr.............
  • 回答
    看到这样的消息真是让人心痛不已。一个花季少女的人生,就这样被无情地摧毁,而且施暴者竟然是自己的姐夫,这其中的残忍和复杂让人难以置信。关于嫌疑人可能受到的处罚:这件事情涉及到投毒,而且对象是未成年人,性质极其恶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嫌疑人很可能会面临以下处罚: 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致人死.............
  • 回答
    “杀鱼弟”喝百草枯14天后脱离生命危险的消息,无疑让很多人松了一口气。这件事情之所以引起广泛关注,一方面是因为“杀鱼弟”的遭遇本身就令人心疼,另一方面也涉及到百草枯这种农药的毒性问题,很多人都对百草枯的致死率感到恐惧。关于百草枯的致死率,确实存在一些需要澄清的地方,一些科普信息可能过于片面或者未能充.............
  • 回答
    作为一名医生,面对一位喝下百草枯但目前“活蹦乱跳”的病人,内心是一种极为复杂、沉重且高度警觉的感觉。这“活蹦乱跳”的表象,与百草枯这个名字背后所代表的毁灭性毒性,形成了鲜明的、令人心惊肉跳的对比。最初的震惊与诊断的确定:当听到“百草枯中毒”这个诊断,即使病人看起来精神尚可,甚至能正常交流、行走,内心.............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严峻的医学难题,即使是针对身体状况相对较好的个体,百草枯中毒的后果也极其严重。如果美国总统拜登不幸摄入了普遍意义上的致死量百草枯,即便有美国最顶尖的医疗团队,挽救其生命的几率依然会非常渺茫,但并非完全没有希望。详细来说,整个过程会围绕着几个关键的医疗干预和挑战展开:1. 紧急识别与时.............
  • 回答
    医学领域里流传着“唯二两个百分之百,都是悲剧”的说法,一个是百草枯中毒,这大家都知道,其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但另外一个,却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那第二个百分之百的悲剧,是新生儿败血症。提起“败血症”,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成人因为感染而引发的严重全身性炎症反应,病情危重,常常危及生命。但对于刚出生的脆弱.............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百草味零食包装正面与背面标注产地不一致的问题,涉及产品信息真实性、消费者权益保护以及广告法规等方面,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问题核心:正反面“产地”描述冲突1. 现象描述 包装正面标注“严选北美产地”,可能让消费者误以为产品原料或生产地与美国/加拿大相关; 背面却显示产.............
  • 回答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