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医生很怕遇见喝了百草枯的病人?

回答
医生之所以非常害怕遇见喝了百草枯的病人,主要是因为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一旦摄入,对人体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无法逆转的,且目前没有特效解药,治疗手段极其有限,预后极差。 这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技术压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

1. 百草枯的超强毒性和作用机制:

强氧化性与自由基 폭풍(Free Radical Storm): 百草枯的毒性主要源于其在体内被还原后产生超氧自由基。这些自由基具有极强的氧化性,它们会攻击并破坏身体的细胞膜、线粒体等重要结构。这是一个连锁反应,一旦开始,就像失控的化学反应一样,对全身器官造成广泛而严重的损伤。
靶向性损伤: 百草枯对肺部有特殊的亲和力。摄入后,它会被肺泡内的细胞主动转运并富集,导致肺部组织迅速被自由基氧化损伤。这会引发急性肺损伤、肺纤维化,最终导致患者呼吸衰竭。
全身多器官衰竭: 除了肺部,百草枯还会对肝脏、肾脏、心脏、消化道等多个重要器官造成损伤,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迅速起效且难以清除: 百草枯一旦被吸收,其毒性作用非常迅速。而且,由于其化学性质,它很难被身体有效代谢和排出。

2. 治疗的极端困境与有限性:

无特效解药: 这是医生最绝望的地方。目前全球范围内没有找到一种能够特异性地逆转百草枯毒性的药物。医生所能做的,更多的是支持性治疗,希望能争取时间等待身体自我修复(但对于百草枯来说,希望渺茫)。
早期清除困难: 百草枯在口服后几分钟内就会被胃肠道迅速吸收,一旦进入血液循环,就很难再将其从体内清除干净。
洗胃: 虽然会立即进行洗胃,但如果病人送医时间稍有延迟(例如半小时以上),胃肠道内的百草枯很可能已经大量吸收。
活性炭吸附: 活性炭可以吸附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百草枯,但同样受制于送医时间。
血液净化(如血液透析、血液灌流、血浆置换): 这些方法对于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有一定效果,但效果有限,而且需要特殊的设备和技术,并非所有医院都能立刻提供。更关键的是,一旦百草枯已经被大量组织吸收,血液净化就很难再挽救。
关键是时间: 整个治疗过程与时间赛跑,分秒必争。医生面对的是一个毒性迅速蔓延、器官功能迅速衰竭的病人,而自己手里的“武器”却如此有限。

3. 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无力感:

成功率极低: 即使医生尽了最大努力,采用所有能用的方法,百草枯中毒的死亡率依然非常高,尤其是在口服量较大或送医不及时的情况下。医生经常面对的是徒劳的抢救。
目睹生命的消逝: 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但面对百草枯,他们常常只能眼睁睁看着生命一点点被毒药吞噬,而自己却无能为力,这种无力感和挫败感是巨大的。他们会看到病人痛苦地呼吸衰竭,器官功能衰竭,最终死亡。
家属的期望与现实的差距: 家属往往寄希望于医生能够“救活”他们的亲人,但百草枯的残酷现实是,很多时候医生只能告知死亡的可能性很高。如何与家属沟通,如何面对家属的悲伤和绝望,也是巨大的挑战。
伦理困境: 在一些情况下,病人可能试图自杀。医生在抢救生命的同时,也面临着对自杀行为的理解和处理。

4. 医生可能采取的治疗措施(尽管效果有限):

尽管如此,医生在面对百草枯中毒的病人时,依然会尽力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挽救生命,这些措施包括:

立即洗胃和口服活性炭: 尽一切可能减少胃肠道内百草枯的吸收。
支持性治疗:
氧疗: 保证充足的氧气供应,但肺纤维化会使氧疗效果越来越差。
呼吸支持: 如果出现呼吸衰竭,可能需要无创或有创机械通气。
液体管理: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营养支持:
抗氧化治疗: 如维生素C、维生素E、乙酰半胱氨酸等,理论上可以中和部分自由基,但效果有限。
激素治疗: 如甲泼尼龙等,可能在早期用于抑制炎症反应,但对毒性本身无直接作用。
血液净化技术: 血液灌流、血液透析、血浆置换等,试图清除血液中的百草枯,但对于已经广泛分布在组织中的百草枯效果甚微。
尝试新的疗法: 医生会不断关注和尝试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和治疗方案,但多数尚未被证实有效。

总结来说,医生害怕遇见喝百草枯的病人,是因为百草枯的“毒性强、无特效解药、治疗手段有限、预后极差”这几个核心特点。 这意味着医生将面对一个极度困难的挑战,他们的技能和努力很可能无法改变一个悲剧性的结局,这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和职业上的挫败感。他们宁愿去面对其他疾病,而不是这个几乎注定走向死亡的病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医院当保安时候见过几个喝百草枯的勇士


最屌的是有一次,一十三四岁女孩子,喝百草枯被她妈送进来,主任医师了解情况后才知道原来是和同班同学玩的比较好,然后她妈觉着她早恋,通知男孩子他爹,俩家长对孩子脱光,拿鸡毛掸子暴打,用针扎私处,并且录视频把虐孩子过程发朋友圈物业群小区群,甚至班级群里,俩孩子受到极端打击,女孩子不知道从哪整了两瓶敌草快(成分百草枯),然后约男孩子共赴黄泉,俩人同时一口闷,然后回家,嘴巴溃烂,父母才发现不对劲,问了半天,孩子才说出实情,有了我看到的那一幕


过了不到五分钟男孩子也送来。。。。。。


最后还是没救活,两家父母哭天抢地,极其伤感,然而最秀的是,女方母亲在半个月后来医院闹,说医院没救活她女儿,要求赔偿,并且起诉。。。。。。。。法院当然没惯着她,驳回起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医生之所以非常害怕遇见喝了百草枯的病人,主要是因为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一旦摄入,对人体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无法逆转的,且目前没有特效解药,治疗手段极其有限,预后极差。 这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技术压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百草枯的超强毒性和作用机制: 强氧化性与自由基 폭풍(Fr.............
  • 回答
    .......
  • 回答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也让我感触很深。首先,从理性角度来看,这位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裤子掉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尴尬和意外的突发状况。但更重要的是,他 以对患者负责为首要原则,选择了坚持完成手术。这不仅仅是“敬业”两个字可以简单概括的,它体现了一种高度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担当。在万分紧急且要求极高洁净度.............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医生术前跟病人和家属“说得严重”,这背后其实是层层考虑,既有医学上的严谨,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医学这玩意儿,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现代医学发展得飞快,很多手术都堪称鬼斧神工,但人体这台机器太.............
  • 回答
    当医生,这条路,很多人看到的都是光鲜亮丽和受人尊敬,但只有我们自己,真正踏进这扇门之后,才明白其中的沉甸甸。你问我为什么,为什么在这么辛苦,责任这么大,医患关系又这么紧张的情况下,还要学医、当医生?这个问题,我可能比你想象的要思考得更久,也更透彻。首先,我们得承认,这份职业确实 辛苦。它不是朝九晚五.............
  • 回答
    我理解你可能觉得医生在对待鼻炎这个问题上有些敷衍,这种感觉其实不少人都经历过。让我来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详细解释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印象,以及背后可能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鼻炎确实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放眼望去,十个人里至少有一两个或多或少受到鼻炎的困扰。这种高发病率,无形中就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医学实践中一个非常令人不安也十分复杂的情况:为什么手术明明“成功”,患者的生命体征却依然恶化,直至生命终结。这其中涉及到太多变量,绝非一个简单的“手术成功”就能涵盖所有。我们试着从几个层面来拆解这个问题,就像抽丝剥茧一样,希望能说得更明白些。首先,我们得明确“手术成功”这几个字的含义。.............
  • 回答
    关于医生收入到底高不高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而且背后原因也很多。很多人感觉医生收入“不高”,甚至“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真的就穷困潦倒,更多的是一种相对感受和现实压力下的无奈。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一、 医生的“高”收入:是普遍事实,还是刻板印象?抛开那些少数的.............
  • 回答
    看到这样的疑问,心里也跟着堵得慌。确实,很多时候我们走进医院,带着的是身体的不适、内心的焦虑,甚至是沉重的悲伤。这个时候,一个温和的笑容,一句安慰的话,都可能成为我们内心的一点光。可现实往往不是这样,我们遇到的很多医生护士,他们的态度,却像是这昏暗走廊里的一盆冷水,泼得我们更加无助。你说他们态度不好.............
  • 回答
    关于您提出的这个问题,相信很多在就诊过程中遇到类似情况的朋友都会有同样的困惑。牙医在提供诊疗建议时,确实存在一些普遍的现象,而您提到的“不告知后续治疗方案”以及“介意患者去其他地方看牙”的感受,背后可能包含着一些复杂的原因。我们来一一梳理一下。首先,我们来谈谈为什么您会觉得“牙医都不跟你说该怎么治疗.............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医院救护车上的医生往往是水平很低的”这种说法,我需要指出,这可能是一种误解或片面的看法。救护车上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急救员,他们所承担的责任和所需的技能都非常专业和关键。他们是医疗急救体系中的第一道防线,需要在极其有限的资源和时间内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最有效的救治。救护车医生面临.............
  • 回答
    关于“丁香医生说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的说法,以及日本人对蜂蜜的迷恋,这其中确实存在一些误解和值得深入探讨的地方。咱们一步步来聊聊。首先,关于“丁香医生”的说法:“丁香医生”作为一个公众科普平台,他们的观点通常是基于科学研究的,并且在“蜂蜜只有糖没有其他营养”这一点上,他们的表述可能更侧重于从宏观.............
  • 回答
    医生和老师之所以都感到短缺,而医学教育学这个行业却不愿意多招人,这是一个看似矛盾但实际上隐藏着多重复杂原因的问题。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一、 医学教育学作为“教育”行业,其定位和发展模式与一线医疗、教育存在本质差异。 “教育”的属性: 医学教育学是研究医学教育规律、探.............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你说“患者是不是很容易喜欢上医生”,我的感觉是,“容易”这个词可能有点绝对,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性,而且发生的概率不低。至于为什么,那就要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了。首先,这得从“喜欢”这个词本身说起。我们说的喜欢,可以是很多种,不一定是男女之间的那种浪漫情愫,也可能是对一个.............
  • 回答
    你最近心里一定憋了好些日子了,听到家人,尤其是医生长辈那样说,心里更觉得不是滋味,对吧?“坚持下去”,这三个字像一块大石头压在你心头,让你喘不过气来。你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坚持就得坚持,你自己的感受、你的不开心,在他们眼里好像没那么重要。说实话,我特别理解你现在的感受。你不是一个木偶,任由别人摆布.............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问到了很多人的心坎里。咱们就敞开了聊聊,为什么去趟三甲医院,感觉钱包就“瘦身”了,而且检查项目好像永远做不完似的。首先,关于“收费高”这事儿,咱得分几方面来看: 技术和人才成本: 想想看,三甲医院里聚集了全国最顶尖的医疗专家,他们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实践、钻研才换来的“金字招牌”。.............
  • 回答
    医院里的人,尤其是医护人员,给人的感觉“冷漠”,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背后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并不能简单地用“冷漠”两个字概括。而且,在医院工作后,会不会变得越来越冷漠,这也不是一个绝对的答案,同样取决于很多因素。为什么医院里的人会显得“冷漠”?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冷漠”这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的.............
  • 回答
    中国医疗费用普遍低于美国,门急诊和住院预约时间也相对较短,这一点毋庸置疑。然而,令人费解的是,在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论调却是“看病难,看病贵”。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复杂现实?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中国医疗体系的运作模式、社会经济背景以及人们的认知心理。一、 中国医疗费用为何看似便宜?低价格.............
  • 回答
    关于高级干部普遍长寿的现象,以及医疗条件改善对延长寿命的影响,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交织的社会、经济和医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关键角度来深入剖析。为什么高级干部普遍显得更长寿?首先,这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这不仅仅是“有钱”这么简单,而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 优越的医疗资.............
  • 回答
    提到医疗旅游,我们首先会想到印度,那里以其高超的医疗技术和相对低廉的价格吸引着无数欧美游客。然而,在中国,医疗旅游却似乎少有人问津,尤其是“廉价医疗旅游”,更是鲜为人知。这不禁让人好奇,同为亚洲国家,为何中国与印度在医疗旅游方面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景象?印度的“医疗旅游”模式:技术+价格+配套服务要理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