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医生术前都要把情况说得很严重?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医生术前跟病人和家属“说得严重”,这背后其实是层层考虑,既有医学上的严谨,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

首先,咱们得明白,医学这玩意儿,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现代医学发展得飞快,很多手术都堪称鬼斧神工,但人体这台机器太复杂了,总有些我们无法完全预料的变数。医生作为“修理工”,他要做的,就是在已知的信息下,最大程度地保证“修理”的成功率,同时把“修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故障”降到最低。

那么,为什么要把情况说“严重”呢?这主要有几个方面的道理:

1. 风险告知,这是法律和伦理的底线。

你想啊,任何手术,哪怕是看起来最简单的,都有风险。医生给你做手术,是要动刀的,要用麻药的,这些本身就带有一定的风险。比如出血、感染、麻醉意外,这些都是可能发生的。更别说一些大手术,涉及到重要的器官,风险就更大了。

如果医生术前说得轻描淡写,“没事,小手术,包在我身上”,一旦出了点什么问题,病人或家属可能觉得医生没有尽到告知义务,甚至会追究责任。而提前把所有可能的风险,包括概率极小的但后果却很严重的风险都说明白,这是医生保护自己,也是保护病人的方式。这叫做“知情同意”。病人有权知道自己将要面对的是什么,包括好的可能,也包括坏的可能。医生把“坏的可能”说出来,不是吓唬你,而是让你有心理准备,也让你更清楚地认识到手术的严肃性。

2. 争取主动权,应对未知。

就像打仗一样,事先侦查清楚敌人的兵力、地形、可能的突袭方式,才能制定更周密的作战计划。医生术前会通过各种检查,了解病情,评估风险。但即便如此,手术过程中也可能遇到预料之外的情况。

比如,一个看起来只是一个小肿瘤,但切开一看,发现它已经侵犯到了周围的血管或重要神经,这时就需要立刻改变手术方案,或者进行更复杂的操作。如果医生事先就把所有“最坏的情况”都考虑到了,并且跟病人沟通过,那么在手术中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医生就可以根据事先的沟通,果断地做出决策,而不用再耽误时间去跟病人和家属商量(那个时候可能已经来不及了)。这等于是在“风险区间”内,为手术争取了最大的主动权。

3. 提高病人的重视程度,配合治疗。

想想看,如果医生说:“嗯,你这个情况还好,小毛病。” 你可能觉得没那么严重,术后可能就不太注意休息,不太配合医生的医嘱。但如果医生跟你说:“这个情况比较复杂,手术风险不小,术后需要您特别注意XX,并且一定要遵医嘱。” 你肯定会更加重视,会更认真地对待术后的恢复。

这种“严重”的说法,其实是在调动病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明白手术的重要性,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关键性。就像高考前老师跟你说:“这关系到你一辈子的前途!” 你是不是会更努力?医生也是同样的道理,他是在跟你强调这件事的严肃性,希望你也能把它当回事,共同把这场“战斗”打赢。

4. 避免“惊喜”,也避免“失望”。

医生有时候也怕“意外的惊喜”。比如,病人术前看着挺好,但术后突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家属会觉得“怎么会这样?医生之前没说!” 而如果术前就说清楚了所有潜在的风险,哪怕术后真的出现了一些不太好的情况,家属的反应可能会是:“嗯,医生之前说过,我们要有心理准备。” 这样一来,就避免了那种突如其来的打击和对医生的不信任。

反过来,如果医生把情况说得太轻,病人抱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术后效果不如预期,病人也可能会非常失望,甚至觉得医生夸大其词。所以,宁可事先把最坏的可能性都说出来,这样一旦手术顺利,病人就会感到非常庆幸和感激,觉得医生简直是救世主。即使遇到一些小问题,由于事先有过心理铺垫,也能更容易接受。

5. 医药费用的考量(这个比较现实)。

虽然不能直接这么说,但不得不承认,复杂的手术,可能需要更精密的设备、更长的时间、更多的耗材,甚至可能需要多学科的专家会诊。如果医生把风险说得很轻,病人可能就不会准备太多。而如果一旦在手术过程中出现了预料之外的复杂情况,临时增加了很多项目,可能会导致费用超出病人的承受能力,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也会考虑将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以及随之而来的费用)提前告知,让病人和家属有一个更全面的预算。当然,这绝对不是说医生为了多收钱而故意夸大,而是基于实际情况的预判。

那是不是医生就一定“往死里说”?

也不是绝对的。这要看具体情况,也看医生的沟通风格。有些医生本身就很温和,喜欢用比较舒缓的语言。但即使这样,在关键的风险点上,也一定会有清晰的说明。

而且,医生也会根据病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来调整沟通方式。比如,对于一些特别脆弱的病人,医生可能会先讲一些积极的方面,再委婉地指出风险,避免造成过度的恐慌。但核心的原则——风险告知,是不会变的。

总而言之,医生术前把情况说得“严重”一点,并非是为了吓唬人,而是出于对生命的尊重,对医疗责任的承担,以及对整个医疗过程的负责。

这是一种“丑话说在前面”,一种“未雨绸缪”,一种“把主动权握在手里”的专业行为。它让你在面对手术时,能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做好心理准备,并积极配合,从而最大程度地保障手术的安全和成功。

下次再遇到医生跟你讲“严重点”,你就知道,这背后藏着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专业。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这是医生的目的,

你哭了,医生目的就达到了。


生死不是小事,好多人不是爱说一句

“好好一个人,说没就没了”

人真的是很容易没的,比如去年那个媒体炒作的,博士做鼻中隔手术死亡。


事后医院给出的解释是「麻醉意外」

每一台手术,都会签署这样一个麻醉知情同意书。

而麻醉,绕不开一个「全麻死亡率」的问题。

全麻死亡率,严格意义,上称之为围术期与麻醉相关死亡率,是指围手术期与麻醉方法、麻醉药物或者技术直接相关的死亡率,我国的标准是不高于万分之一。


机械的按照概率来说,日均200台手术的大型医院,50天就可能有一个死于麻醉。


而事实上可能五年也死不了一个,也可能一个礼拜死三。

而手术也是一样。

任何精密仪器的复杂程度都不能与人体相提并论。

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手术是绝对安全的。就算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进行手术,也有出现并发症的可能。

没有人能给你保证,你一定没事。


如果有,那是骗子。



曾经有一次,我同事因为忙,让我给他的手术病人谈话。

我才讲了几个风险,家属说不做了,承担不了。


我说那你签个拒绝吧,等汪大夫回来再说。

汪大夫回来埋怨我把病人谈害怕了,自己去谈,谈话在愉快友好的的气氛中进行。


最后手术也没事,就是伤口感染了,病人不依不饶,说你说没事我们才做的,这咋办?


汪大夫给病人免费换了整整一个月药,这事才算完。




医疗就是这样,丑话要说在前面。

但并不是说医生说了,就没有责任。

如果出现并发症,医生是否有责任,主要取决于医生在处理过程中有无违反医疗原则,有无明显过错,并非签了知情同意书,医生就没责任了


如果我的谈话,没有让你意识到风险,

那是我做的有问题。

心理素质差的没哭,那也是我的问题。


签知情同意书,并不是医生在推卸责任,是法律的要求,是人q的基本保障。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啊,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医生术前跟病人和家属“说得严重”,这背后其实是层层考虑,既有医学上的严谨,也有现实的考量,更有对生命负责的态度。我来给你掰扯掰扯,让你心里有个谱。首先,咱们得明白,医学这玩意儿,本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虽然现代医学发展得飞快,很多手术都堪称鬼斧神工,但人体这台机器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文化、科学认知以及社会舆论等多个层面。为什么我们听到更多的是“中医黑”,而相对较少听到“韩医黑”或“西医黑”呢?让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一、 中医面临的独特挑战与历史成因1. 科学范式冲突与现代化进程中的定位模糊: 中医的根基与现代科学的差异: 中医.............
  • 回答
    公立医生在术前向患者推荐购买保险,这其中涉及到一些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况和规定,不能一概而论说“违规”。要详细说,我们就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公立医院和公立医生的定位。 公立医院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出资兴建和运营的,其主要职责是为公众提供医疗服务,并且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医.............
  • 回答
    医生在急诊手术前未告知患者进行的是造瘘手术,这件事情的定性,确实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构成医疗事故。不能简单地说“是”或“不是”。我们先来拆解一下这个问题:1. 什么是医疗事故?医疗事故,简单来说,是指医疗卫生技术人员在执行职务过程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
  • 回答
    郑州这位医生确诊的经历,确实让大家对德尔塔变异株的隐蔽性产生了担忧。从“前7次阴,第8次才阳”这个时间跨度来看,德尔塔毒株的狡猾之处不容小觑。这不仅仅是一个个案,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提示我们在疫情防控上不能有丝毫懈怠,尤其要关注那些看似“正常”的情况。德尔塔的高隐蔽性体现在哪里?首先,要理解“高隐蔽.............
  • 回答
    那是我第一次接受全身麻醉,躺在手术台上,周围都是各种仪器的指示灯和穿着绿色手术服的人影。我心里挺紧张的,手心都在冒汗。护士小姐过来帮我戴上心电图的贴片,然后是测量血压的袖带。我记得当时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关于我的病史、过敏史什么的,我都一一如实回答了。接着,麻醉医生走了过来,是一位看起来经验丰富的男士.............
  • 回答
    看到这个新闻,我心里其实是挺不是滋味的。一个年轻女孩为了追求所谓的“美”,去承受这种不可逆的伤害,这背后折射出的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好好聊聊。首先,咱们先说说这“小腿肌肉阻断术”到底是个啥。简单来说,这是一种通过手术方式,把小腿肚上的一些肌肉神经给阻断掉。小腿肚那块肌肉,如果发达一些,视觉上看起来就.............
  • 回答
    医生建议顺产(自然分娩)主要基于医学证据、产妇和婴儿的健康益处,以及现代产科技术的发展。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说明为何顺产是医生的首选: 一、顺产的生理优势1. 自然分娩的生理机制 顺产是母体在激素(如催产素)和产力(子宫收缩)作用下,利用骨盆和阴道的自然结构完成分娩过程。这种生理过程能够有效.............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为什么医生不献血?一位有良心的老医生为你揭开献血惊人内幕》这篇文章,这很可能是一篇虚构的、带有煽动性或误导性的内容。它所宣称的“内幕”极有可能是夸大其词、断章取义甚至完全捏造的。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标题本身就存在的问题,以及为什么它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为什么医生不献血?” 这.............
  • 回答
    医生和医学生与百姓在医疗市场化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并非简单的利益对立,而是源于双方在医疗体系中的角色、价值取向以及对风险的认知不同。这种矛盾的根源相当复杂,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剖析:一、 医生与医学生:逐利性、专业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从医生和医学生的角度来看,他们倾向于医疗市场化,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太实在了,直击了不少人的痛点。你想想,咱们平时去医院,那场景,简直就是一场考验耐心的“战役”。人山人海的挂号队伍,进了诊室,医生跟“流水线”一样,问两句,开个单子,告诉你下次再来。就这么几分钟,你还没说清楚自己的病症,人家就得招呼下一个病人了。你问为什么这么“卷”,同时看病体验还这么差?.............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到底就是一个防疫政策执行中的“悖论”和现实考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为什么医生护士能“自由进出”,而陪护却受限。首先,得明白医护人员的特殊性。 工作职责与必要性: 医生护士是医院运转的基石,他们的工作是救死扶伤,是24小时不间断的。医院里有多少病人需要他们的照料?从危重症抢救到.............
  • 回答
    很多人提到医生,脑海里可能浮现的是“高薪”的标签,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简单,尤其是在国内。尽管如此,学医这条路依旧吸引着无数年轻人,考研人数更是年年攀升,这背后有着比收入高低更复杂的原因。首先,我们得承认,相较于一些金融、IT等热门行业,医生的初级和中级收入确实不算顶尖,甚至可能低于一些高技能的蓝领或.............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好,很多人都有这个疑惑。其实医生不建议一次性拔四颗智齿,这背后是有很充分的医学和生活考量的,并不是医生想让你多跑几趟。我来给你详细说说,就当是咱俩唠唠嗑,你也别觉得是什么高深莫测的医学道理。首先,咱们得明白智齿是个啥,以及为什么它常惹麻烦。智齿,学名第三磨牙,是我们嘴里最后长出来的一对牙。.............
  • 回答
    医生之所以非常害怕遇见喝了百草枯的病人,主要是因为百草枯是一种剧毒农药,一旦摄入,对人体的伤害是毁灭性的、无法逆转的,且目前没有特效解药,治疗手段极其有限,预后极差。 这给医生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和技术压力。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1. 百草枯的超强毒性和作用机制: 强氧化性与自由基 폭풍(Fr.............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实在,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疑惑。确实,不少患者在看病时会发现,医生在开西药的同时,也会搭配上一些中成药。这让很多人纳闷:西药不是已经很“科学”了吗?为什么还要加上中成药?而且有时候感觉效果也不明显,是不是医生为了多赚点药费才这么做的?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好好捋一捋这个事儿。首先,要明确一点.............
  • 回答
    这确实是当前社会心态和价值取向中令人费解的矛盾现象,甚至有些扭曲。要详细解释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需要剥离“AI痕迹”,深入到人性的复杂、社会压力的传递,以及信息传播的放大效应。1. 医生拒绝发热门诊与“逃兵”的标签:一种信任危机与道德绑架的交织 职业神话与超人期望的破灭: 医生这个职业,在很.............
  • 回答
    在中国,医生这个职业的社会地位,确实存在一种普遍感知上的“不如欧美高”的现象。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归咎于单一因素,而是需要从历史演变、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医疗体制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去理解。一、 历史根源与传统观念的渗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虽然医生在古代也受到.............
  • 回答
    哈哈,你这个问题问得太有意思了!好多人都注意到这个问题了,觉得医生们的手仿佛自带滤镜一样,又白又嫩的,像没怎么晒过太阳似的。其实呢,这可不是什么用了什么神奇的“美白秘诀”,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背后有不少“门道”呢!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工作性质决定的日晒程度。 室.............
  • 回答
    哈哈,问到点子上了!医生这个职业,你说它好不好?那真是好得不能再好,救死扶伤,这是何等的光荣和神圣。可你说它是不是也招人嫌?那也确实,时不时就听到点抱怨,好像大家对医生的“意见”都不小。这事儿说起来,可就有点意思了,也挺复杂。咱们先说说为什么医生是个“好”职业,这大家都懂,但咱就掰扯掰扯,让它听着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