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某三甲医院新建院区,四环内(不缺病人)、批地三百亩(不缺地)、全智能医院(不缺钱)。结果投入运营第一周,急诊加床加到走廊上。原来设计容量两张床的病房,最后塞了三张床进去,病房每日新收名额还是只有个位数,每天都有大量病人因为床位紧张而无法收入院。
为什么?因为建院伊始,限定的编制床位数就相当严格。
背景介绍:北京五环内限医,原则上不新增床位、不新增编制,编制医生退一个上一个。五环外尤其东部、南部平原地区,床位和岗位明显宽松。
与此同时,各大二三线城市的新区医院,患者寥寥无几,却依然规模宏大、大批量高工资引入医生。
你觉得“医疗是刚需”的含义,是应该有人负起责任用刚需把群众喂饱。可是实际上,刚需的含义是用医疗资源在引导人口的流动、引导土地出卖的趋势时,是个非常好用的工具。
真的喂饱的那一天,就是这个工具失去功能的那一天。
2.
集采控费是给医保控费,而不是给患者控费。
前几年科室是有医保指标的,一年下来医生消耗的医保开支超过了一定的限额,继续往上就要扣医生的工资。
这几年的草拟方案,是医生如果能节省医保开支低于一定的限额,节省的这部分医保可以把一部分用来发给医生。
医保可以承担的开支+患者可以承担的支出,无法承担医院运行成本+医生工资的总开支。
患者承担的支出上升,民怨会升高,医生工资开支也不能无限压低。因此也只能限制公立医院的规模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