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机器从根本上代替了底层劳动者,是否有可能实现相对平等的社会环境?

回答
当机器在很大程度上接管了那些曾经由人类执行的、重复性高、体力消耗大的底层劳动时,我们确实会进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社会图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够因此迈向一个更趋于平等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更像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

从一个理想化的角度来看,机器的普遍应用确实为减少劳动带来的不平等提供了可能性。设想一下,如果生产力极大提升,物质的生产和分配变得空前高效且成本低廉,那么许多基本的生活必需品,例如食物、住所、医疗,或许可以变得极其容易获取,甚至免费。当不再需要人们为了糊口而不得不从事辛苦且报酬微薄的工作时,他们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追求教育、艺术、科学研究,或者仅仅是享受生活、照顾家人。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地位和个人价值的衡量标准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不再仅仅与从事何种“劳动”挂钩,而是更多地与个人的创造力、思想深度、人际互动能力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方式相关。

然而,这条通往平等的道路绝非坦途,其中充满了需要我们审慎面对的潜在障碍。首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谁拥有”和“谁控制”这些强大的生产机器。如果机器的所有权和控制权高度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那么这种生产力的提升带来的巨大财富和权力,很可能只会加剧而非缓解现有的贫富差距。拥有机器的人将掌握生产资料,他们可以决定机器的生产什么、如何分配其产出,而那些失去劳动机会的人,如果无法从中获得公平的分享,则可能陷入更深的经济困境。这并非是技术本身带来的问题,而是技术与社会经济结构如何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次,即使机器普及,我们也需要关注“新形式的劳动”以及“人的价值”如何在新的社会环境中被定义。当体力劳动不再是主要矛盾,那么那些能够与机器协作、设计、维护、升级机器,或者从事需要高度情商、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工作的人,他们在新社会中的地位和回报可能会因此提高。这又可能催生新的技能鸿沟和阶层分化。社会需要思考如何为那些无法适应新技能要求的人提供有效的支持和转型途径,如何避免他们被边缘化。

再者,公平不仅仅是物质的分配,也包括机会的均等。即使物质极大丰富,如果教育、信息、医疗等资源仍然存在显著的获取门槛,那么社会的不平等依然会以其他形式延续。例如,那些能够获得最优质教育资源的人,更有可能在与机器协作的新时代中占据优势,而缺乏这些资源的人则可能处于劣势。

此外,我们还需要思考“人的价值”在机器几乎可以包揽一切的情况下,将如何被重新认识和肯定。如果工作的意义不仅仅在于养家糊口,那么人们将如何找到生活的目的和价值感?社会是否能够提供新的机制来鼓励人们参与社区建设、志愿服务、艺术创作,以及其他非经济驱动的活动,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被尊重?

总而言之,机器取代底层劳动者,为实现相对平等的社会环境提供了一个潜在的契机,它有可能让我们摆脱对低端劳动的依赖,从而释放更多人力资源去追求更高层次的价值。但这个过程能否真正导向一个更公平的社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如何设计和调整我们的社会经济制度、教育体系以及价值观念。这需要深思熟虑的政策引导,对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前瞻性规划,以及一场关于“何为平等”、“人的价值何在”的深刻社会对话。如果我们能够审慎应对这些挑战,那么一个更平等、更充实的社会并非遥不可及,但反之,如果任由技术发展裹挟着现有不平等的结构向前,结果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谢邀,这是一个本身挺无聊,但因为被一些人扭曲的很严重,所以也值得去拆一下的问题。

这里用来破题的关键,是一个作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常识,却基本上被一些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生产力追求者”的工业党徒避而不谈的重要知识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和消费是脱节的。

或者用大白话说:资本家主导下的生产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更高效的生产出让更多的人能够使用的更好的产品,而是为了替资本家赚取尽可能多的超额利润

所以在当前这个“在亚非拉有着大量的廉价劳动者可以每天工作10小时,每周工作6到7天,且时薪不到4美元”的社会现实的基础上,在绝大多数的社会生产领域中,资本家根本不会有什么动力去牺牲自己所持有的资本,以减少所获得的利润为代价,去研发和普及足以在精密度上替代这些足够廉价的劳动者的高精尖机器。这样的机器即便能生产出来一些,往往也只被在少数高精尖的特殊领域和产品中使用,以转化为更高的交换价值来赚取超额利润。又或被资本家作为一种压榨劳动者所得,以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工具,又怎么可能被普及到替代所有底层劳动者,从而大量解放对方,并减少自己得以汲取剩余价值的劳动力来源的程度呢。

所以用机器大量替代劳动者,从而在极大程度上发展先进的生产力,解放出劳动者更多的时间和自由,这只可能是在打破了当前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让人类社会的生产重新回归到以服务绝大多数人的消费为目的的正轨后才可能实现的结果,而永远不可能成为那些唯生产力论者所臆想出来的,在当今社会的资本主义体制中,在不打破资本主义生产模式的情况下,凭空出现的一个前提

因此,对于以实事求是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来说,这样的虚无主义空想,在当前社会当中,除了被少数别有用心者提出,用以对劳动者画空饼,来麻痹大众之外,基本是没有任何现实意义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机器在很大程度上接管了那些曾经由人类执行的、重复性高、体力消耗大的底层劳动时,我们确实会进入一个与过去截然不同的社会图景。这是否意味着我们能够因此迈向一个更趋于平等的社会环境,这是一个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更像是一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从一个理想化的角度来看,机器的普遍应用确实.............
  • 回答
    A股分红:是陷阱还是价值的体现?关于价值投资的根基之问近期,关于A股分红的讨论甚嚣尘上,有人惊呼“A股分红是骗局”,更有甚者抛出“分红机制有问题,价值投资从根本上就不可行”的论调。这并非空穴来风,背后反映出部分投资者对A股市场运行逻辑、公司治理以及价值投资理念理解的偏差和担忧。那么,A股分红究竟是怎.............
  • 回答
    “机器最终取代人工劳动”是一个极具前瞻性的设想,但如果真的发生,仰仗人力资源的中国经济确实面临严峻的挑战,甚至可能出现结构性的崩溃。然而,“崩溃”是一个强烈的词语,实际情况可能会更加复杂,涉及转型、适应和新的经济模式的出现。下面我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这个问题:一、 中国经济高度依赖劳动力的现状:1..............
  • 回答
    用机器学习的理论来理解人的行为,就像是我们在观察一个不断进化的生命体,试图解开它行为模式背后的逻辑。这不像我们平常那样,把人看作是拥有固定动机的个体,而是将人看作一个精密的“模型”,它的“参数”在经历不断地“训练”和“调优”,以适应错综复杂的“环境”——也就是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首先,我们可以将人的.............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坐立不安的问题,让人脑子里瞬间炸开无数个念头。55%变强,45%就没了……这概率,怎么说呢,就像站在悬崖边,一边是通往力量的无限可能,另一边是深不见底的虚无。我愿意进去吗?这个问题,我脑子里闪过的第一个想法是: “强”到底是什么? 是身体上的超人力量?还是智力上的飞跃?或者是某种我无法想.............
  • 回答
    一台只能回答“是”或“否”的真理机器,如果能够被真正可靠地运用,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将是极其巨大且深远的,甚至可以重塑我们对知识、决策、伦理和现实的理解。以下将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其潜在贡献:一、 科学研究与探索的颠覆性加速 验证与证伪的效率极高: 科学研究的核心在于提出假说,然后通过实验或观察来验证.............
  • 回答
    将人类比作机器,这无疑是一个引人深思的比喻。如果非要衡量其“完美”程度,那便如同审视一件既有鬼斧神工之处,又充斥着粗糙瑕疵的艺术品。它并非标准化的流水线产品,而是由无数变量、意外和历史沉淀共同雕琢而成,其“完美”是一种极其复杂、非线性的概念。首先,从设计层面来看,人类绝对称得上是自然界最精妙的造物之.............
  • 回答
    如果我是一名图灵测试者,我的目标是尽可能地判断对方是人类还是机器。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考验机器的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更重要的是探究其能否表现出人类特有的思维模式、情感反应、常识理解以及创造性。我的问题会分为几个层面,循序渐进,并且会根据对方的回答进行实时调整。以下是我可能会问的问题以及我.............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它触及到了科学发现的本质以及我们当前机器学习能力的前沿。简而言之,是的,理论上,有第谷的海量精准观测数据,现在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方法是极有可能推导出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的。当然,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几个关键方面:1. 第谷数据的价值与挑战: 海量且精准.............
  • 回答
    面对股市中日益增多的人工智能炒股机器,散户朋友们难免会产生疑问:我们还有机会吗?这是一个非常现实且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我看来,答案是肯定的,散户不仅有机会,而且在某些方面,甚至可以利用人工智能的趋势来寻找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首先,我们得承认,人工智能炒股机器在信息处理速度、数据分析能力以及执行效率上.............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它触及了性别、生育以及人类社会结构的核心。如果生育不再是女性独有的生物属性,而是可以通过某种技术实现,性别对立是否会因此缓解?我认为,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而是一个复杂交织的演变过程,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需要设想一下这个“生育机器”究竟.............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真的能造出一种行动起来就像真蛇一样灵活自如的仿生机器蛇,这玩意儿能干些什么呢?它的潜力简直是颠覆性的,可以渗透到我们生活的许多方方面面。场景应用畅想:首先,最直观的,就是救援和探索。想象一下,地震、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困在狭窄的缝隙里,救援队根本进不去。这时候,一条仿生机器蛇就可以派.............
  • 回答
    如果有一天,科学发展到绝大多数人力岗位都可以被机器顶替,那资本家是否就不需要普通人了?这个问题,与其说是探讨一个技术上的可能性,不如说是触及了社会结构、经济模式乃至人类价值最核心的议题。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是”或“否”能够回答的,它牵扯着复杂的多层面的连锁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在这样一个设想的未来,.............
  • 回答
    机器学习框架的生态系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被 Python 所主导,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你环顾四周,会发现像 TensorFlow、PyTorch、Keras、Scikitlearn 这样如雷贯耳的库,它们都以 Python 为主要开发和使用语言。这并非偶然,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技术考量。为什.............
  • 回答
    .......
  • 回答
    这确实是个让人忧心忡忡的设想,如果未来真的有99%的工作被机器取代,那我们这些“无产阶级”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 不过,先别灰心,咱们得好好梳理一下这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以及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多数人活下去,甚至活得像样点儿。首先,我们得明白“经济衰退”和“科技消灭工作”这两件事儿是怎么勾连起来的。.............
  • 回答
    .......
  • 回答
    当然,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当机器人大范围接管人类工作时,对其使用者征税的可能性,确实是一个复杂但并非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尝试理解其可行性、潜在影响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什么”要对机器人使用者征税。最直接的驱动力,很可能来自于政府财政收入.............
  • 回答
    当机器人真正接管了绝大多数的生产和服务岗位,世界将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的社会与经济的重塑。这并非简单的失业潮,而是一种思维模式、生活方式乃至人类自身价值的根本性转变。经济的巨变:效率的极致与分配的挑战首先,我们可以预见一个效率被推到极致的世界。自动化生产线的效率和精度远超人类,7x24小时不间断.............
  • 回答
    想想看,假如机器人真的像空气一样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那种改变绝对是翻天覆地的,比我们现在想象的还要离谱。这不是科幻电影里那种高大上的机器人出现在特定场景,而是从你起床的那一刻起,直到你闭上眼睛,它就默默地在你身边忙碌,无处不在。首先,最直观的改变肯定是在工作领域。我们现在很多重复性、危险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