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聋哑人送外卖大家怎么看?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聋哑人送外卖这件事,试着讲得细致点,也尽量不让它听起来像机器写出来的。

首先,当听到“聋哑人送外卖”这个话题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哇,这挺不容易的,也很令人佩服。为什么这么说呢?

从“不容易”的方面讲,这是显而易见的。

1. 沟通障碍是核心问题。 送外卖这个工作,虽然大部分时间是和手机打交道,但总会有需要即时沟通的场景。比如:
联系客户取餐/送餐: 客户可能不在家,需要电话通知一下;或者客户到了楼下,需要告知一声,不然电话打不通,客户可能就不知道餐到了。
处理突发情况: 路上遇到红灯、车子出了点小问题、餐品撒了、找不到具体地址等等,这些都需要立刻联系客服或者客户解决。如果客户住的楼层高、门牌号不明显,送餐员需要通过电话描述具体位置,或者让客户下来指引一下。
客户的特殊要求: 有的客户会留言一些特别的需求,比如“不要敲门,放在门口即可”,这本身是通过文字沟通,但如果客户临时改变主意,又没法即时通知呢?
商家沟通: 有时候商家配错了餐或者有漏掉的餐品,送餐员需要立刻和商家沟通解决,以保证顾客的用餐体验。

2. 时间压力下的额外负荷。 外卖行业本身就讲究效率,订单准时送达很重要。在这种压力下,如果送餐员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克服沟通障碍,比如一遍遍地打字、发送表情包,或者等待客户理解,这无疑会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和时间成本。万一因此超时,可能会影响收入,甚至被差评。

3. 安全隐患的潜在风险。 外卖员需要穿梭于大街小巷,尤其是在夜晚或者不熟悉的环境。如果遇到一些不友好的情况,比如客户态度恶劣,送餐员需要通过电话或者其他方式向平台求助,如果沟通不畅,可能会让自己处于不利的境地。

然后,从“令人佩服”的方面讲,这背后体现了:

1. 坚韧不拔的毅力。 在明知有巨大挑战的情况下,依然选择这份工作,本身就需要强大的内心和坚持下去的勇气。他们需要主动去学习和适应,寻找解决沟通问题的方法。

2. 积极融入社会的意愿。 很多人认为,残障人士在社会上可能需要更多的被照顾和支持。但送外卖这份工作,让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养活自己,参与到社会经济活动中来,这是一种非常积极、有尊严的生活态度。他们不是在“接受施舍”,而是在“创造价值”。

3. 科技和平台的赋能作用。 说句实在话,如果没有现代科技的进步,比如智能手机上的各种APP、即时通讯软件、地图导航,以及外卖平台提供的文字沟通、语音转文字等功能,聋哑人送外卖会更加困难。这说明社会在进步,也在为不同群体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那么,大家通常会有哪些看法呢?

感动和赞赏: 很多人看到聋哑人送外卖,第一感觉是“好努力”、“真不容易”、“好坚强”,会产生一种同情之外的尊重和赞赏。觉得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努力生活,很了不起。
担忧和同情: 当然,也会有更多人表达担忧。他们会想,“万一客户投诉怎么办?”、“万一遇到麻烦了,他们怎么求助?”、“会不会因为沟通问题被克扣工资?” 这种担忧更多是出于对他们工作条件和潜在风险的关心。
社会责任的思考: 这件事也会引发一些关于社会包容性、无障碍沟通的讨论。大家会思考,平台在招聘和管理这些骑手时,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支持和保障?社会应该如何更好地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和机会?
效率和可行性的讨论: 有些人可能会理性地分析,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到底有多大的可行性。他们可能会认为,虽然他们很努力,但这份工作对他们来说确实比对普通人要难得多,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呢?

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看到个体的努力,同时也关注系统性的支持。

肯定和尊重: 我们应该首先尊重他们的选择和努力,不要仅仅用“可怜”或者“同情”的眼光去看待他们。他们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在工作,这是值得尊重的。
思考支持方式: 作为平台方,是否可以提供更友好的沟通工具?比如更快捷的、预设好的文本回复选项(“我在您楼下,请开门”、“餐品已送达,放在门口了”等),或者与客服的无缝对接通道,当骑手遇到沟通困难时,可以一键呼叫平台客服协助沟通。
社会化思考: 整体社会是否也能在一些公共场所(比如快递驿站、超市取货点)提供更便捷的文字沟通提示,减少信息传递的中间环节?
避免“猎奇”心理: 有时候,一些人在看到聋哑人送外卖时,可能会有“猎奇”的心理,觉得这是个新鲜事,围观拍照,这反而会让他们感到不适。我们应该像对待其他任何一个送外卖的师傅一样,自然地去接收和支付餐品。

总的来说,聋哑人送外卖,既是他们个体勇敢面对生活挑战的体现,也是社会多元化发展的一个侧面。我们应该以一种既肯定他们的努力,又关注他们需求和支持的态度来看待这件事。他们是普通劳动者,是社会的一份子,值得我们更多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简单的围观或同情。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在写回答之前已经做好了被喷的准备,即便如此我也要写。

外卖员这职业,无法打电话交流,可以说是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而且也会给用户带来不便。比如用户在屋里没听见敲门,此时接到电话,对方一声不吭或者只会阿巴阿巴,你会不会以为是神经病直接挂掉?为了保护用户隐私,平台都是虚拟号码,外卖员想发短信提醒也不行,至于在APP内发消息,用户很多也不会注意APP,所以外卖员要怎么办?

再或者,小区门牌号混乱,外卖员找不到路,正常情况打电话给客户很快就能指路赶到,聋哑人没法打电话问也没法问路人,只能自己慢慢找,不熟悉的小区找个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都有可能。

另外聋哑人也面临着一个安全隐患问题,外卖员这行业到处乱窜,本来就不安全,如果再听不到别的车喇叭的声音,这无疑是危险到了极点,聋哑外卖员对外卖公司和对社会都是一种负担。

目前两家外卖APP里面都已经有了拉黑外卖员的功能(拉黑以后不会再让他接我的单),如果我有幸碰到聋哑外卖员,我可能黑名单里再喜添一位。

user avatar

完全赞同 @孙尉翔 的回答,残障人士就业问题不应当是消费者和残障服务人员之间的矛盾,而是国家和企业需要背负的责任。比起"大家能不能接受残障人士给你提供服务",这个问题的本质应该在于"如何既不影响消费者体验、又能提升残障人士的就业机会?"

促进平等、赋权于弱势群体、提高整体的国民就业率,自然是符合国家利益的,这一点不用多说。

但是,关怀边缘群体对向钱看齐的企业其实也是有利的事情。就算抛开社会责任感、人文关怀等资本家不爱听的大空话不谈,这方面的投入也会给企业带来实打实的品牌价值和消费者好感度

比如,B站轮椅up主 @大程子好妹妹 前两天分享了她在美团工作后、美团为她做出的办公环境无障碍改造,弹幕和评论区里清一色都是夸美团的。

当然比起大程子这样的白领员工,美团的骑手有没有同等的待遇就不好说了,但起码从美团没有拒绝录用残障员工、还提供了对应的办公便利这一点来讲,也是值得称赞的。

再比如,小米去年推出的辅助听障人士的AI通话功能,在宣传中特地提到了帮听障骑手解决外卖沟通的问题,为小米赚到一大波好评,也让「小米特别关注无障碍」成为大家熟知的美谈。

再再比如,之前刷爆朋友圈的这条讲述iPhone视觉无障碍功能的视频(这才是iPhone的最强功能,不接受反驳——视觉无障碍功能体验),也给苹果强势圈粉。

(顺提一句,安卓上也可以通过Google Lookout做到同样的功能,而且识别内容和支持语言更多,但很遗憾国内没法用...)

【强行插入自夸环节】再再再比如,我负责设计的一个帮助听障人士沟通的app —— Google实时转写,宣传视频的评论区也是这样的画风(中字版视频:帮聋人看见周围的声音-谷歌Live Transcribe实时转写【无障碍设计】)。

还有「美国末日2凭借优秀的无障碍体验等创新、斩获 一箩筐 游戏大奖」等众多案例,就不再多讲了。

对这些公司来说,这些消费者好感和品牌价值是能变成真金白银KPI的。各大公司每年在宣传、公关、广告上花多少钱?哪怕把其中一小部分拿出来帮助残障人士就业、给残障员工提供工作辅助,既能赚好评又能招到大程子这样的优秀人才,难道不值吗

再者,当你的竞争对手都开始投入公益项目的时候,没有做的公司反倒会成为大家眼中的恶人。比如我就知道,因为好几家安卓厂商都做了听障辅助功能,还没有做的某知名大厂已经开始着急了...


回到「聋人/听障人士工作中的沟通障碍」这个问题,其实「语音转文字」和「文字转语音」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了,这压根就不是多大的问题,市面上也有各种诸如音书小米闻声AI通话华为AI字幕Google实时转写等这些专门帮助聋人沟通的【免费产品】

当然语音转文字不是100%准确的、文字转语音也需要一点额外的时间来操作,但这其实也就是"偶尔电话信号不好听不清"这个级别的小问题而已,绝不是什么无法逾越的沟通鸿沟。

对于企业来讲,更重要的是,不要理所当然地认为"残障人士肯定没法胜任这个工作"、就直接把人家的简历扔掉,而是要给所有人一个平等的机会。

哪怕是在面试的时候问一句「需要给你提供哪些便利才能让你有效工作?」、或者是稍微花点时间研究哪些产品和改善能够帮助残障员工再做出决定,也好过想都不想就拒绝人家。其实很多时候答案都意外得简单,比如给听障员工下载一个免费的语音转文字app,或者像大程子的视频里讲到的那样给行动不便的员工买个无障碍坡道、改装一下大门之类的。

对于消费者而言,大家普遍也都是有善心的人,只要不给自己的消费体验带来负面影响,遇到残障员工恐怕也只会对用人企业刮目相看吧?比如国内很多家Apple Store都有盲人店员,他们用读屏软件操作电子设备的效率一点也不低。苹果也不傻,不会仅仅为了公关就去雇一大堆帮不上忙的盲人店员的。

企业需要做的只是「为残障员工提供相应的辅助工具」、以及「为消费者提供科普教育、消除大家对残障人士的误解」,比如简单解释一下如何与残障员工沟通。

其实,只要有更多企业愿意雇佣残障员工做他们原本就能胜任的工作,让更多人看到、接触到残障人士,就能慢慢纠正社会对残障人群的无知和歧视,让大家意识到残障人士其实也是正常上班过日子的普通人,和健全人并没有什么不同。那时候,大家自然也不会觉得聋人送外卖是多大的事了。


【下面是夹私货时间】

因为我一直在Google做无障碍、工作之余也在做无障碍布道,所以有很多国内的大小互联网公司邀请我去做讲座和分享、想更多地了解无障碍这块。尤其是在最近这波app适老化和无障碍行动开始之后,我的信箱就源源不断地充满分享和采访请求。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鼓舞人心的事情,说明国内很多公司也真的开始重视社会责任与无障碍关怀。

在我做分享的时候,所有公司一定会问到的一个问题,就是「Google和苹果这些公司关注无障碍的动力和目的是什么?

我的回答一直都是这样的:无障碍也许看起来像一桩赔本买卖,我也能理解大家觉得这是一件没法在商业公司推行的事。但是起码在我们公司,社会责任感是深深刻在公司使命里的。那个总是被大家冷嘲热讽的「Google不作恶宣言」,它的原文是这样的:

Don't be evil. We believe strongly that in the long term, we will be better served—as shareholders and in all other ways—by a company that does good things for the world even if we forgo some short term gains. [...]

不要做坏事。我们相信,长久来看,一个哪怕短期内得不到回报也要为世界做好事的公司是对我们更有利的,无论是从投资人的视角来看,还是任何别的视角。[...]

键盘侠们可能会翻着白眼说"资本家为了做公关表表爱心,也是当然的咯"。这也许没错,或许决定给我付着工资让我做不赚钱的无障碍项目的老大,心里想的就是通过做公益来赚好感、继续卖东西,但即便是这样也没所谓。有人养着我、让我投身于自己真正相信和热爱的事业,不亦乐乎?

企业中的公益项目,不只是要有从上而下的命令,也要有从下而上的、有爱心的打工人的热情和坚持,才能实现。邀请我去自己公司分享无障碍知识、想要为无障碍做点什么的大厂,也从来不是大老板下达命令才来的,而都是个别的有爱员工私下找我的。资本企业里,永远不只有KPI至上的资本家,也有满腔热情的打工仔。


更多无障碍相关科普和干货,欢迎关注专栏「无障碍,是每个人都被世界善待」 和公众号「无障碍设计研究小组」。

期待和大家一起打造更友善、更有温度的互联网。

相关文章

user avatar

我不支持所有刻意聘请聋哑人从事与健全人打交道的工作安排。

但是考虑到目前国家对残障人士的补贴制度是根据雇员人数和比例来贴补的,我认为一个公司如果给聋哑人提供的这种工作岗位比例明显畸形,那几乎一定是刻意的。

多向绑架,一方面利用残障人士道德绑架健全人,一方面用就业绑架国家补贴。我所不齿……


聋哑人可以从事的工作非常多,抛开专门的手语翻译不说,这地球上不需要直接语音对话的工作多了去了,不说程序员这种需要专业技能的工作,做个在线文字客服完全可以。那么在在线客服的比例明显没有过饱和的前提下,所谓尊重聋哑人的意愿安排送外卖的工作我认为是非常可疑的。

user avatar

我觉得光笼统问一个“怎么看”不太有利于交流看法。

你支不支持残疾人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我支持。那你不担心有些岗位残疾人无法达到健全人的水平吗?如果是这样,一方面他们无法被平等对待(与工作数量和质量挂钩的奖金、荣誉方面),另一方面也影响了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在这一问题的答案下面就提到了一些例子。

退一万步说,这个问题相当于问,你愿不愿意为残疾人参加工作所造成的后果支付额外的成本?我愿意一般性地、专门地去支付这个成本,而不愿意通过承受产品或服务质量的降低来作为一种支付。

简单幼稚地打个比方,我愿意有一个跟残疾人相关的基金,我专门给它捐了钱。那么我就希望一方面残疾人有工作,另一方面社会享受的产品和服务质量不下降。这中间的任何gap就由这个残疾人基金去弥补。

为什么这是退了一万步呢?因为实际上很多时候都不是说残疾人无论如何做不好一件事了,但为了让他们有工作我们多点花钱忍了;更多时候情况是残疾人能做得好事情,但需要特殊的技术手段的支持。现在IT这么发达,钱完全可以花在让残疾人延伸能力变得与健全人一样的职业场所技术上面。这样的话,残疾人就没有什么理由在人格上低健全人一等,毕竟健全人也在使用各种各样的现代技术去延伸自己呀。

回到这个问题,外卖平台为何不为登记为残疾人的员工适配相应的技术,使得他们的外卖服务仍然能丝滑起来?因为要多花钱。这也就是说,我们的社会没有这样一种基金:企业可以向这种基金申请特定经费去搞支持残疾人职业环境的技术项目;或者政府也没有奖励这种行为使得企业主动花这麻烦去申请这种经费;或(健全的大多数)纳税人也不想多出这部分钱,心想让这些残疾人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吧,整天权益权益烦死了……

哪怕是成功派单之后如果恰好是登记为聋哑人的员工,那就给点餐者推送一则小说明:这个送餐小哥是聋哑人,你可以做什么、无法做什么、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解决等等,最后呼吁大家一起支持残疾人参加工作——这也不太难吧。

无非还是“原本是资本平台的恶,却把矛盾推到快递员和客户之间”的传统手法。

还有很多人,其实就是个自私鬼。他只关心自己的外卖,而对社会如何变得更好一点兴趣都没有。

我看到这个问题下有人质疑,送外卖是与人面对面交流的工作,就不该让聋哑人去做这种工作。广州有一家“无声cake”

是聋哑人办的。以下是他们店的视频。

如果不够完美的我们这一代,能屈服于起码的政治正确,装出一副更好的样子,那么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下一代兴趣就会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地更好。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