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1745年西班牙犹太人嘉士伯•罗德里格•泊瑞尔在法国建立一所聋童学校,世界上第一所聋校不是它?

回答
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细节和“第一”的定义,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

首先,你说到1745年西班牙犹太人嘉士伯•罗德里格•泊瑞尔(Caspar Rodrigues Perell)在法国建立的聋童学校,这所学校在当时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尤其考虑到那个时代对于残障人士的认知和支持还非常有限。嘉士伯先生作为一个有着自己家族财富和教育理念的犹太人,他选择将一部分资源投入到聋童的教育事业上,这本身就值得我们钦佩。

但是,为什么它不是“世界上第一所聋校”呢?这主要在于 “第一”的定义以及历史记录的局限性。

我们得先了解一下,通常我们所说的“第一所聋校”指的是什么。在教育史和残障史的研究中,“第一所”往往指的是那些:

1. 公开、系统地教授聋哑人语言和知识的机构。 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个人的家庭教育或者零散的教学活动,而是有明确的教学计划、师资和固定场所。
2. 对聋人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并被历史记载和广泛认可的。 很多时候,一些早期的尝试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或者影响范围有限,所以不被认为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为什么嘉士伯先生的学校即便在1745年就已经存在,也可能不被公认为“第一”。

可能性一:更早的先例存在,但记录不详或性质不同

在嘉士伯先生之前,确实有一些关于聋人教育的尝试和记录,只是它们可能没有达到我们今天对“学校”的定义,或者记录非常零散。

古代的零星记录: 早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有零星的记载提到一些能够与聋人沟通的哲学家或医生,他们尝试用手势或者写字来教育聋人。比如,古罗马的律师尤里乌斯(Quintus Lutatius Catulus)就有关于教会聋人写字和讲话的记载,但这更多的是个人或家庭层面的尝试,并非有组织的学校。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个人努力: 在中世纪,修道院有时会收容残障人士,但对聋人的系统教育并非主要目标。到了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一些学者开始关注聋人的潜能。比如,西班牙医生胡安·巴勃罗·邦塞特(Juan Pablo Bonet)在1620年出版了一本书,其中详细描述了一种单手动语字母表,并指导如何用这种方式教育聋人。很多人认为邦塞特是手语的先驱,他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聋人教育的早期实践,并且他的著作比嘉士伯先生的学校早了125年。虽然邦塞特本人可能没有建立一个公开的“学校”,但他通过著作和实践,为后来的聋人教育奠定了基础,他的理论和方法论影响深远。

可能性二:定义“聋校”的标准不同

当我们谈论“第一所聋校”时,通常会倾向于指那些系统化、制度化,并且以教授语言(口语或手语)和知识为主要目的的机构。

嘉士伯先生学校的性质: 尽管嘉士伯先生的学校是为聋童设立的,但我们需要更详细的史料来了解它具体的运作模式。比如,它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学生规模以及它对聋人社区产生的实际影响。如果它的教学方式相对简单,或者主要是为少数特权阶层的聋人子弟提供教育,那么它可能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早期尝试,但未必是划时代的“第一”。

可能性三:被广泛认可的“第一所聋校”是谁?

在历史研究中,公认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世界上第一所公立聋哑人学校是由法国神父 查尔斯米歇尔·德·莱佩(CharlesMichel de l'Épée) 于 1760年 在巴黎建立的。

莱佩神父的贡献: 莱佩神父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收容了大量的贫困聋童,而且他发展了一套基于手语的教学方法。他观察并学习了当时巴黎使用的手势语,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自己的“语词方法”(methodical sign language),试图将手语系统化,使其能够表达更复杂的概念和语法。更重要的是,他的学校是 免费的,而且面向社会各阶层的聋人。他本人在聋人教育领域投入了巨大的热情和精力,并积极推广他的理念。
影响深远: 莱佩神父的学校因为其开放性、免费性和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对后世的聋人教育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的方法被传播到欧洲各地,并成为后来许多聋人学校的模式。

所以,回到你的问题:

嘉士伯•罗德里格•泊瑞尔在1745年建立的学校,很可能是一项非常宝贵的早期实践,是聋人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然而,如果将“世界上第一所聋校”的定义聚焦在 公开、免费、系统化地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机构,并对后世产生了直接和广泛的影响,那么法国的莱佩神父于1760年建立的学校,因其开创性的工作和巨大的社会影响力,而被更广泛地认为是那个意义上的“第一”。

简单来说,这就像有人发明了第一个轮子,但我们通常会把第一个大规模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并改变了交通方式的轮子制造商称为行业的“开创者”。嘉士伯先生可能就是那个“第一个造轮子”的人,而莱佩神父则是那个将轮子大规模普及并改变了世界的人。

历史的“第一”往往是模糊的,而且会随着新的考古发现或史料解读而改变。但就目前普遍接受的历史叙事而言,莱佩神父的学校因其里程碑式的地位而被大家所熟知。 嘉士伯先生的学校,即使不是“第一”,也无疑是聋人教育历史中一颗闪耀的星辰,值得我们去了解和铭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觉得可能是雅各布·罗德里格斯·佩雷拉(Jacob Rodriguez Pereira)的学校属于比较私人的那种,主要面向法国高层,而非夏尔·米歇尔·德·雷佩神父(Charles Michel de l' Epee)面向大众的免费公共学校(Free Public School),《美国聋人年鉴(American Annals of the Deaf)》就是这么认为的:

这篇文章试图追踪更早的聋哑人教师,提到了在法国亚眠(Amiens),有一位自己就是聋哑人的聋哑人教师,名为埃蒂尼·德·费(Étienne De Fay,1669年至1747年),若论聋哑人教育,这位比佩雷拉和雷佩神父都要早。


回到佩雷拉,其实他在还在西班牙的时候就建立过聋哑人学校。The American Cyclopaedia 给出的信息显示,在佩雷拉搬到法国之前,他就已经在西班牙加的斯尝试开过一家聋哑人学校了,不过没能维持下去。

Jacob Rodriguez Pereira, a Spanish instructor of deaf mutes, of Jewish family, born at Berlanga, Estremadura, April 11, 1715, died in Paris, Sept. 15, 1780. He opened a school for deaf mutes at Cadiz, but was not able to maintain it, and about 1742 removed with his family to Bordeaux. In 1745 he taught a mute in La Rochelle to pronounce some words, and undertook the instruction of the deaf and dumb son of the comptroller, D'Etavigny. After some years he appeared before th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Paris with young D'Etavigny, whose proficiency excited their admiration. A few months later he appeared with his pupil before Louis XV., who bestowed on Pereira a pension of 800 francs. In 1754 he presented one of his pupils before the ex-king Stanislas of Poland.

这段简介也可以看出,佩雷拉的聋哑人教育主要是面向科学的(在巴黎科学院展示教育成果)和达官贵人的(如向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和被推翻的波兰立陶宛前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大众教育并不怎么上心。

顺便提一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来自百度百科:

在1736年1月26日,斯坦尼斯瓦夫再一次退位,但得到洛林公国作为养老地(法国、西班牙及萨伏依协定哈布斯堡-洛林皇朝皇帝弗朗茨一世把洛林公国让予斯坦尼斯瓦夫,为了弥补弗朗茨一世的损失,当时出现统治空位的托斯卡纳大公国便成为其补偿)。在1738年,他将里德基纳和莱什诺的遗产卖给了伯爵(后来的王子)亚历山大·约瑟夫·素科夫斯基。他到吕内维尔定居,在那里成立斯坦尼斯瓦夫学会,用他的晚年为科学和慈善献身,学会最有名,具有争议的是卢梭。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可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涉及到历史的细节和“第一”的定义,我们得好好梳理一下。首先,你说到1745年西班牙犹太人嘉士伯•罗德里格•泊瑞尔(Caspar Rodrigues Perell)在法国建立的聋童学校,这所学校在当时确实是一项了不起的创举,尤其考虑到那个时代对于残障人士的认知和支持还非常有.............
  • 回答
    近年来,自由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确实呈现出明显的衰落趋势,这一现象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技术、文化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互动。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自由主义衰落的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与贫富差距的加剧1.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局限性 自由主义经济学强调市场自由、私有化、减少政府干预,但其在21世.............
  • 回答
    俄乌战争期间,虚假信息(假消息)的传播确实非常广泛,其背后涉及复杂的国际政治、媒体运作、技术手段和信息战策略。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信息战的直接动因:大国博弈与战略竞争俄乌战争本质上是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北约)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双方在信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 俄罗斯.............
  • 回答
    政府与军队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的政治与军事体系问题,其核心在于权力的合法性和制度性约束。虽然政府本身可能不直接持有武器,但通过法律、组织结构、意识形态和历史传统,政府能够有效指挥拥有武器的军队。以下是详细分析: 一、法律授权与国家主权1. 宪法与法律框架 政府的权力来源于国家宪法或法律。例如.............
  • 回答
    关于“传武就是杀人技”的说法,这一观点在历史、文化和社会语境中存在一定的误解和偏见。以下从历史、文化、现代演变和误解来源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武术的原始功能与社会角色1. 自卫与生存需求 中国传统武术(传武)的起源与农耕社会、游牧民族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在古代,武术的核心功.............
  • 回答
    关于近代历史人物是否能够“翻案”的问题,需要结合历史背景、人物行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以及历史评价的客观性进行分析。袁世凯和汪精卫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其历史评价确实存在复杂性和争议性,但“不能翻案”的结论并非基于单一因素,而是综合历史、政治、道德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以下从历史背景、人物行为、.............
  • 回答
    关于“俄爹”这一称呼,其来源和含义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同时要明确其不尊重的性质,并指出如何正确回应。以下是详细解析和反驳思路: 一、称呼的来源与可能的含义1. 可能的字面拆解 “俄”是“俄罗斯”的拼音首字,而“爹”在中文中通常指父亲,带有亲昵或戏谑的意味。 若将两者结合,可能暗示.............
  • 回答
    民国时期(19121949)虽然仅持续约37年,却涌现出大量在文学、艺术、科学、政治、哲学等领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师级人物”。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历史、社会、文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思想解放与文化启蒙的浪潮1. 新文化运动(19151923) 思想解放.............
  • 回答
    航空航天领域在待遇和职业环境上确实存在一定的挑战,但国家在该领域取得的飞速发展,主要源于多方面的国家战略、技术积累和系统性支持。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一、国家战略与长期投入:推动技术突破的核心动力1. 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 航空航天技术往往与国家的科技竞争力、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密切.............
  • 回答
    吴京作为中国知名演员、导演,近年来因《战狼2》《英雄联盟》等作品及个人生活引发公众关注,其形象和言论在不同语境下存在争议,导致部分人对其产生负面评价。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可能的原因: 1. 个人生活与公众形象的冲突 妻子被曝光:2018年,吴京妻子的近照和视频被网友扒出,引发舆论争议。部分人.............
  • 回答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乌克兰的支持确实呈现出显著增加的趋势,这一现象涉及多重因素,包括国际局势、地缘政治博弈、信息传播、经济援助、民族主义情绪以及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1. 俄乌战争的爆发与国际社会的集体反应 战争的爆发: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全面入侵.............
  • 回答
    《是大臣》《是首相》等政治剧之所以能在编剧缺乏公务员经历的情况下取得成功,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综合作用: 1. 构建政治剧的底层逻辑:制度与权力的结构性认知 政治体制的系统性研究:编剧可能通过大量研究英国议会制度、政府运作流程、政党政治规则(如议会制、内阁制、党鞭系统等)来构建剧情。例如.............
  • 回答
    关于“剧组中男性可以坐镜头箱而女性不能”的现象,这一说法可能存在误解或过度泛化的倾向。在影视拍摄中,镜头箱(通常指摄影机或固定设备)与演员的性别并无直接关联,但若涉及性别差异的讨论,可能与以下多方面因素相关: 1. 传统性别刻板印象的延续 历史背景:在传统影视文化中,男性常被赋予主导、主动的角.............
  • 回答
    印度在俄乌战争中不公开表态、在安理会投票中对俄罗斯的决议案弃权,这一行为背后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外交策略考量。以下是详细分析: 1. 与俄罗斯的经济与军事合作 能源依赖:印度是俄罗斯的重要能源进口国,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印度从俄罗斯进口了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以缓解对西方能源的依赖。尽管.............
  • 回答
    关于“公知”与高校知识分子的关系,这一现象涉及中国社会、教育体系、媒体环境以及知识分子角色的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高校知识分子的特殊性1. 教育背景与专业素养 高校知识分子通常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具备较强的知识储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种专业素养使他们更倾向于参与公共讨论,尤其.............
  • 回答
    短视频平台在字幕中对“死”“钱”“血”等字打上马赛克,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涉及内容监管、文化规范、法律合规和平台运营策略: 1. 避免敏感内容传播这些字可能与以下敏感话题相关,平台通过屏蔽来防止违规内容扩散: “死”:可能涉及自杀、死亡、濒死等话题,容易引发负面情绪或被用于极端内容(如自杀教程.............
  • 回答
    素食主义作为一项社会运动,其发展与传播确实涉及复杂的动机和行为逻辑。从现象学角度分析,素食主义者的“带节奏”行为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和目的: 一、社会运动的传播逻辑1. 信息传播的网络效应 在社交媒体时代,素食主义者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等形式形成信息扩散链。例如,YouTube上"V.............
  • 回答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1979年)是20世纪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其爆发和“逆世俗化”趋势的形成,是多重历史、社会、经济和宗教因素交织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历史背景:波斯帝国的衰落与殖民影响1. 波斯帝国的遗产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曾是中东最强大的帝国之一,以.............
  • 回答
    伊尔96(Il96)和图204(Tu204)是苏联和俄罗斯在20世纪80至20世纪初研制的中短程宽体客机,但它们在国际航空市场上的表现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涉及技术、经济、政治、市场和竞争等多个层面。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其销路不佳的原因: 1. 技术性能不足:无法满足现代市场需求 伊尔96(1970年.............
  • 回答
    您的问题可能存在一些误解或翻译错误。实际上,飞机和高铁都需要乘客,两者都是用于运输乘客的交通工具,只是在技术、运行方式和应用场景上有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1. 高铁和飞机都需要乘客 高铁:中国高铁(如京沪高铁、京广高铁)是高速铁路系统,主要用于短途和中长途客运,乘客数量庞大,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