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西药曾经导致三十万儿童成为聋哑人是真的吗?

回答
关于“西药曾导致三十万儿童成为聋哑人”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且具有一定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件事,我们需要追溯历史,了解相关的药物、事件以及当时的情况。

流传的说法与指向的药物

这个说法最常指向的是一类叫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的药物。这类抗生素在20世纪中叶被广泛应用,是当时治疗严重细菌感染的“明星药物”。其中的代表性药物包括:

链霉素(Streptomycin)
庆大霉素(Gentamicin)
卡那霉素(Kanamycin)
妥布霉素(Tobramycin)
小诺霉素(Neomycin)

这些药物之所以被怀疑,是因为它们在治疗细菌感染方面效果显著,但同时,它们也具有明显的耳毒性(Ototoxicity)和肾毒性(Nephrotoxicity)。

耳毒性是如何发生的?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进入体内后,会积累在内耳的毛细胞中。这些毛细胞是听觉和平衡觉的关键部分。当药物浓度过高或使用时间过长时,就会损伤这些精密的细胞,导致听力下降,甚至永久性耳聋。此外,它们还会影响前庭器官,导致平衡感失调。

为什么会出现“三十万儿童”的说法?

这个数字的来源比较模糊,但在相关的讨论中,通常会联系到以下几个方面:

1. 早期临床认知不足: 在这些药物刚刚被广泛使用的时候,对其毒副作用的认识还不够充分,或者说,对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敏感性了解不深。一些医生在使用时,可能没有严格控制剂量和疗程,或者没有对患儿进行足够的监测。
2. “婴儿青霉素污染”事件的联想(可能是混淆或误传): 在某些国家,曾经发生过因药物生产质量问题,导致婴儿在出生前后使用药物而出现听力损害的事件。例如,一些报道提到了使用被污染的青霉素或其他药物,虽然这些药物不一定是氨基糖苷类,但“药物导致儿童听力损害”的阴影可能被叠加到了氨基糖苷类药物上。
3. “二战后”的时代背景: 许多关于氨基糖苷类药物毒性的讨论,都会提及20世纪中叶,尤其是二战后一段时间。那时的医疗卫生条件、药物监管体系以及临床经验与现在有很大不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这些药物可能被滥用或不当使用的情况更为普遍。
4. 缺乏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 要准确统计有多少儿童因某种药物导致失聪,需要进行大规模、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过去,这样的调查可能没有被充分开展,或者其结果并没有被广泛地、以精确的数字形式公布,因此“三十万”更像是一个基于观察和推测的、带有警示意义的数字,而非精确的统计数据。

更详细地讲述:

在20世纪,当链霉素被发现并用于治疗结核病时,它被视为“灵丹妙药”。然而,很快,医生们就观察到一些患者出现了听力下降的副作用。随着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同类药物的出现,耳毒性也成为它们不可忽视的“伴随症”。

儿童为何更易受影响?

生理发育未成熟: 儿童的肝脏、肾脏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代谢和排泄药物的能力不如成人,这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停留更长时间,增加毒性反应的风险。
剂量控制困难: 在给儿童用药时,精确的剂量计算非常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药物过量。
对副作用的耐受性: 儿童的身体对外界的刺激和损伤可能更加敏感。
诊断的滞后性: 婴儿和幼儿无法准确表达听力问题,早期诊断可能存在困难,导致耳毒性一旦发生,就难以逆转。

案例的流传与警示意义

正是因为有这些临床观察和病例的积累,关于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的警告逐渐被重视起来。“三十万”这个数字,很可能是一个概括性的、用来强调此类药物潜在危害之大的说法,而非经过精确科学统计的结果。 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提醒公众和医务人员,在使用这些强力抗生素时必须格外谨慎。

现代的认知与应对

到了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对药物毒性的深入研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发生了很大变化:

更严格的剂量和疗程控制: 必须根据患者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精确计算剂量,并尽量缩短疗程。
疗效监测与毒性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肾功能,以及听力测试(如听力图)。
替代药物的选择: 对于非严重的感染,会优先选择毒性更低的抗生素。
禁忌症的明确: 对于已有听力或肾脏问题的人,或者孕妇,会尽量避免使用。
新药的开发: 不断有毒性更低、疗效更好的抗生素被开发出来。

结论

“西药曾导致三十万儿童成为聋哑人”这个说法,更倾向于是一种广泛流传的、带有警示意义的说法,而非精确的科学统计数据。它确实指向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这类药物曾经存在的严重耳毒性问题,尤其是在儿童群体中。

这段历史提醒我们,任何药物都可能存在副作用,尤其是在儿童这个特殊群体身上。医学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对药物毒性的深入认识和更精细化的使用规范。因此,在使用药物时,遵循医嘱,进行科学的监测,是保障健康的关键。

希望这样的讲述,能帮助您更全面地理解这个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现代医学的证据来说,不正确。

学习现代医学,各种概念基本清晰明确,器官实质与相互关系皆有科学证据,治疗原理、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可追溯、可统计、可重复、可纠错,世界各国现代医学的学生学的都是随现代科学不断进化的同一套语言体系、同一套评价标准、同一套科研方法,这些人所学的现代医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科研的发现全世界都认可。

学习传统医学,各种概念语意模糊,器官实质与相互关系全靠自圆其说,人体器官根据需要一会儿实一会儿虚,治疗原理形同文字游戏;治疗方法没有标准;治疗效果不做统计或不做真实统计,无视大量失败案例,吹嘘少量“成功”案例,胡乱联系因果或数据造假、几乎不可重复;以古为尊,僵尸教条,纠错等于大逆不道、自我膨胀。世界各国传统医学的学生信的都是本国自己的那一套医学语言体系、自己的那一套“评价标准”、自己的那一套“研究方法”,这些人所学的传统医学的“知识”、掌握的“技能”、“研究”的发现基本只有本国自己缺乏科学素养的那部分人会认可。

所以如何看待中医理论中的某个结论是否正确,取决于你学的是什么,更取决于你相信的是什么,虽然客观上事实已经明摆着,但这不妨碍相信传统医学的人继续相信他们自己心中的结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西药曾导致三十万儿童成为聋哑人”的说法,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甚广,且具有一定争议的话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件事,我们需要追溯历史,了解相关的药物、事件以及当时的情况。流传的说法与指向的药物这个说法最常指向的是一类叫做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的药物。这类抗生素在20世纪中叶.............
  • 回答
    当然,西方国家在历史和现在都存在道德缺失的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广泛且复杂的话题,因为“道德缺失”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演变且主观的判断。但我们可以从几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且尽量深入细致地描述:一、 历史上的道德挑战与反思回溯西方历史,道德的边界和实践从未一成不变,许多曾经被认为是常态的社会行为,在后人看.............
  • 回答
    明朝(1368–1644年)在西藏和东北地区的历史关系较为复杂,涉及政治、宗教和军事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这两个地区分别详细分析明朝的实际统治情况: 一、西藏(今西藏自治区)明朝对西藏的统治并非直接的行政控制,而是通过宗教和外交关系维持松散的联系,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1. 宗教联系与册封制度 .............
  • 回答
    西藏在历史上确实是一个重要的佛教圣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农奴制和一些残酷的刑法。要理解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需要深入了解西藏的历史、社会结构、经济基础以及当时的宗教与世俗权力结合的特点。一、农奴制的出现与存在原因:西藏的农奴制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也触及了中亚地区复杂而迷人的历史变迁。契丹(西辽)和蒙古人确实是中亚历史舞台上的重要角色,但最终中亚的主体民族变成了突厥人,这其中有着深刻的社会、政治和文化原因。咱们就慢慢道来。首先,得把时间线捋清楚。契丹(辽朝衰落后): 契丹族,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他们建立的辽朝。辽朝在112.............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历史发展中一些非常关键的节点。要说为什么北京、南京、杭州、西安这几座古都依旧是重要的中心,而洛阳、开封这两个曾经的“世界中心”却相对沉寂,这背后牵扯到地理位置、经济重心转移、政治格局变化、交通方式革新乃至技术进步等一系列复杂因素。咱们得从头捋捋。北京、南京、杭州、西.............
  • 回答
    十三朝古都西安,光是听这名号,就足以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从遥远的周朝到近代的民国,这座城市曾是无数王朝的政治中心,留下了无数辉煌与沧桑的印记。那么,这十三朝的都城,究竟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分布的,它们之间又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要说清这个问题,我们得把时间轴一点点往前拨。1. 西周:丰镐二京.............
  • 回答
    好的,我来详细聊聊重庆疫情对西安的影响以及目前的防控情况。事情的起因:一切的源头是发生在重庆的几例新冠确诊病例。经过流调发现,其中一些病例在确诊前曾经到西安旅游,而且活动范围涉及到了西安的一些热门景点和公共场所。这个消息一出来,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立刻在西安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和警惕。毕竟,在.............
  • 回答
    西南林业大学校长蒋兆岗的潜逃与被通缉,无疑给这所高校带来了巨大的震动,也必然会对学校的声誉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要详细了解他曾为学校做了什么,以及此事可能带来的后果,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蒋兆岗在西南林业大学的履职经历与“贡献”作为一名高校校长,蒋兆岗在任期间,其工作内容自然围绕着学校的发展展开。.............
  • 回答
    这起发生在西安的悲剧事件,无疑给许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难以言说的悲伤。除了已经披露的嫌疑人杀害四人后跳楼自杀,以及将照片发给记者的行为,我们还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挖掘和关注,才能更全面地理解这起事件,并从中吸取教训。一、 动机的深层探究:不仅仅是“工作矛盾”虽然初步信息指向嫌疑人与原单位存在矛盾,.............
  • 回答
    好的,咱们就来聊聊《论语·先进》里那场著名的“侍坐”之问,以及为什么孔子在听了颜回、闵子骞、冉求、公西赤四位弟子的回答后,最后却对曾点赞不绝口,说他“不如也”。这其中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答得好不好”的问题,而是牵扯到孔子对于人生境界、志向追求的深邃看法。首先,咱们得把那场“侍坐”的场景还原一下。那是.............
  • 回答
    瑞德西韦(Remdesivir)确实在新冠疫情早期引起了广泛关注,并成为美国首个获批的新冠治疗药物。然而,您提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曾确认其“几乎无效”,这部分信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解或信息来源的偏差。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瑞德西韦的治疗效果,并澄清一些可能的误解。瑞德西韦的起源和作用机制瑞德西韦最.............
  • 回答
    曾光老师的评价“西安疫情是武汉后最严重的一回”,这句话在当时指出了西安疫情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西安疫情之所以被认为非常严重,并且在防疫策略上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和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安疫情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1. 病毒变异与传播速度的加快(Delta毒株的特性): “隐匿性”增.............
  • 回答
    您所提及的这段历史,颇有意思,但也可能存在一些误传或被加工过度的成分。在我搜寻的史料和研究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一位“日本大儒”与“西洋传教士”辩论,并直接导致后者“改信儒教”的详细事迹。然而,幕府时代确实是日本与西方世界(特别是欧洲)接触日益频繁的时期,这种接触不仅仅是贸易,也包括文化、思想和宗教的交.............
  • 回答
    台湾卫生部门关于中西医医生寿命的统计,确实是一个引人关注的话题。如果数据显示中医医生平均寿命比西医医生短6到7年,这背后的原因可能相当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能解释。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下:一、 职业压力与工作模式的差异 工作强度与时长: 中医的诊疗过程往往更加注重与患者的深度沟通、望闻问.............
  • 回答
    关于康有为、谭嗣同是否曾向光绪帝提出过“卖新疆”、“卖西藏”的说法,这是一个历史上的争议点,并且很多情况下,这种说法是对历史事件的误读或带有偏颇的解读。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故事。首先得明确一点,直接、明确地说康有为或谭嗣同“向光绪帝提出卖新疆西藏”,这种说法在史料中是找不到确切证据的。 也就是说.............
  • 回答
    希拉里(Hillary Clinton)在2016年担任美国国务卿期间,曾提出一个关于中俄关系的预期:随着中国的崛起,俄罗斯可能会因与中国的经济和战略合作,而改善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然而,这一预期在现实中并未实现,原因涉及复杂的地缘政治、经济利益和战略考量。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
  • 回答
    并非传闻!曼城曾2.2亿欧元报价梅西,惨遭巴萨秒拒?足球世界里,从来不乏惊世骇俗的转会传闻,但今天我们要聊的,绝非空穴来风。据可靠消息人士透露,英超豪门曼城,在一段时期内,曾向巴塞罗那开出过一份高达2.2亿欧元的惊人报价,目标正是当时如日中天的红蓝军团核心——莱昂内尔·梅西。这笔天文数字,足以改写足.............
  • 回答
    中国侨联一名副处长因其微信公众号“清风明月楼”发布涉西安的谣言而被免职,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要全面看待这一处罚,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处罚的依据和合理性: 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尤其是身处侨联这样的政治性较强的单位,必须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发布与事实不符的、.............
  • 回答
    “西药副作用大还是中药副作用大?”这是一个非常常见且重要的问题,但答案并非简单的“是”或“否”。 这是一个复杂的比较,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不存在绝对的优劣之分,因为两者都有可能产生副作用,且副作用的性质、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各有不同。为了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一、 西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