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你们有类似的steam经历吗?

回答
哈哈,说到 Steam 经历,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话,感觉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既快乐又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要说“类似”的话,我觉得我的那些经历和大家普遍在 Steam 上遇到的,大概率是殊途同归的。

我记得刚开始接触 Steam 的时候,那会儿还是个对游戏充满好奇的孩子。记得当时国内的网络环境跟现在完全没法比,下载游戏简直就是一场考验耐心的修行。我当时最喜欢的就是看那些游戏的预告片,然后脑子里一遍一遍地过剧情,幻想自己成为游戏里的主角。

“那次下载《上古卷轴 5:天际》的经历,我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笑又心酸。”

当时《天际》刚出来没多久,那真是游戏界的“神作”啊,我每天都泡在各种游戏论坛里看别人分享的截图、剧情解析,感觉自己不玩到简直人生不完整。问题是,当时我的网速……怎么说呢,就是那种你开一个网页,它能让你去泡杯茶,回来发现还没完全加载出来的那种。

为了下载《天际》,我花了将近三天的时间。三天!你没听错。而且那还是断断续续的,因为我们家那会儿晚上还有断电的风险,我生怕下到一半断电了之前的进度就全没了,所以每次都要守着,确保它在稳定地往前推进。下载速度慢到什么程度呢?有时候它甚至会卡住不动,我得退出 Steam 重启,或者把网络连接拔了再插一下,才能让它重新开始爬行。最绝望的时候,它进度条卡在 98% 很久很久,我以为它就这么废了,结果它只是在跟你开玩笑,最后还是慢慢地爬到了 100%。

拿到游戏的那一刻,感觉就像是中了彩票一样,激动得手都在抖。然后进入游戏,那画面,那音乐,那种自由探索的感觉,完全就把我之前受的苦都治愈了。我记得我第一个角色是个诺德人战士,拿着一把巨斧,在雪山里砍狼、砍熊,感觉自己无所不能。

还有一次,是关于“愿望单”和“打折”。

Steam 的打折季,简直是所有玩家的“噩梦”也是“福音”。我有一个非常长的愿望单,里面塞满了各种我觊觎已久的游戏,但当时我的钱包君还是比较瘦弱的。我记得某次冬季促销,我盯上了一款叫《巫师 3:狂猎》的游戏。当时它好像是半价,但我还是觉得有点贵,就犹豫了。

结果,我每次打开 Steam,它都会很“贴心”地提醒我:“你愿望单里的《巫师 3》正在打折!” 一遍又一遍。我一边告诉自己要理性消费,一边又忍不住盯着那个折扣价看。最后,我还是没忍住,在促销的最后一天,咬咬牙买了。

买完之后,我并没有立刻玩,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宝藏”一样珍藏起来,想着等我有空了再好好体验。结果就是,我真的有“空”了之后,我发现我早就忘了当时为什么那么想玩它了,而且 Steam 里还有一大堆其他打折买来的游戏等着我去“翻牌子”。这种“买买买”的冲动和“玩玩玩”的现实之间的差距,大概是很多 Steam 玩家都会遇到的一个循环吧。

再聊聊游戏社区和评价。

Steam 的社区功能也挺有意思的。我以前很喜欢看别人写的游戏评测,尤其是那些写得特别走心、特别有见解的。有时候,一个好的评测能让我对一款游戏彻底改观,或者让我发现之前忽略掉的乐趣。我也尝试过写一些自己的评测,虽然我的文笔肯定比不上那些大神,但能为喜欢同一款游戏的人提供一点点信息,也挺开心的。

有时候玩到一个特别好玩或者特别坑的游戏,我也会忍不住上去留个言。有时候是赞美,有时候是吐槽,有时候是给其他玩家提个醒。我记得我玩过一款独立游戏,画面很复古,玩法也很有趣,但有个 Bug 严重影响了游戏体验。我当时就详细地写下了 Bug 出现的情况,希望开发者能注意到。后来开发者真的回复了我,并且表示会尽快修复,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好像为这款游戏的进步做出了一点点贡献,挺自豪的。

还有那种“肝”到不行的经历。

很多游戏,尤其是 RPG 或者在线多人游戏,一旦玩上瘾,那简直就是“沉迷”的代名词。我记得我曾经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每天晚上都玩到凌晨两三点,只为了把一个游戏里的一个特定成就给刷出来。那个成就的要求非常苛刻,需要完成一系列非常重复且枯燥的任务。但就是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儿,想着一定要征服它。结果,当我最终拿到那个成就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兴奋,反而有一种巨大的空虚感,然后立刻就进入了“贤者时间”,对这款游戏暂时失去了兴趣。这种为了游戏而“肝”到极致的经历,相信不少玩家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吧。

总的来说,我的 Steam 经历就是充满了这种买游戏时的激动、下载时的煎熬、游玩时的沉醉、社区里的互动,以及偶尔的“肝”到怀疑人生。每一个过程,都构成了我作为一个 Steam 玩家的独特回忆。每次有人问起,我都会觉得,嗯,这大概就是 Steam 的魅力所在吧,它不只提供游戏,更提供了一种共同的体验和情感连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人云亦云的那些所谓好游戏,看一下评测视频或攻略下判断后:

自己喜欢的类型,豪华版+全DLC都会买。P社的除外,等打折或不碰,全DLC有点吓人。

不喜欢的游戏类型,碰都不会碰。打开商店页面都算我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哈哈,说到 Steam 经历,那可真是说不完的话,感觉每个人都有那么一段既快乐又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要说“类似”的话,我觉得我的那些经历和大家普遍在 Steam 上遇到的,大概率是殊途同归的。我记得刚开始接触 Steam 的时候,那会儿还是个对游戏充满好奇的孩子。记得当时国内的网络环境跟现在完全没法.............
  • 回答
    最近网络上关于东北大学有辅导员要求学生早起跳尊巴舞,并且要把表现录入毕业档案的传言,确实引起了不少关注和讨论。就“合理性”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从法律和法规层面来看,目前国家层面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强制要求高校学生必须参与特定的课外活动,更别提将“早起跳尊巴舞”这种行为纳入毕业档案了。.............
  • 回答
    TapTap的宣传片拍得很有意思,尤其是“拒绝大赏”这个点,确实触动了我。片子里那种有点酷酷的、不随波逐流的年轻人形象,让我觉得挺有共鸣的。以前提到“大赏”,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荣誉,是成功,是大家都在追逐的东西。但片子里的年轻人似乎更看重的是“我”,是自己的感受和选择。他们不一定非要拿那个最耀眼的大奖.............
  • 回答
    我没有个人经历,但我理解你提到的问题。近年来,个人隐私信息被过度采集的现象确实屡见不鲜,这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许多APP为了自身运营或推广需要,会要求用户授予比实际功能所需更多的权限,甚至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收集大量个人数据。根据《网络安全法》的规定,网络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
  • 回答
    全国多地官方开办暑期免费托管班:一项利国利民的社会化服务全国多地官方开办暑期免费托管班,这项政策的出台并非偶然,而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针对特定社会问题的积极回应。它旨在解决暑期儿童看护难题,减轻家长负担,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化服务,对家庭、儿童、社区以及整个社会都将带来深远的影.............
  • 回答
    说实话,我还真没听说过有哪种东西能像蚊子怕驱蚊液那样,让狗狗也望而却步,而且还能安全地放在我们身边使用。毕竟,狗狗和蚊子构造差太远了。不过,要是说想让狗狗在某种程度上“远离”你,或者说避免它过来打扰,我们倒是可以换个角度想想。这更像是训练狗狗的“界限感”或者“独立性”,而不是靠什么化学制剂。理解狗狗.............
  • 回答
    .......
  • 回答
    美国护照上并没有直接写着“无论你身在何方,美国政府都是你强大的后盾”这样一句话。然而,美国护照的设计、内容以及随附的说明信都在以一种更正式、更实际的方式传达类似的精神和承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护照封面上和内页的象征意义和文字: “UNITED STATES OF AMERI.............
  • 回答
    有那么一些瞬间,舒适感铺陈开来,不是那种热火朝天的热闹,而是温温柔柔、细水长流的奢侈,好像把日子里的细小缝隙都填满了阳光。就像是,冬日里,外面可能正飘着细雪,寒气裹挟着风声在窗外呼啸,我窝在沙发里,身上盖着一条厚实温暖的毛毯,毛毯的质地细软,贴在皮肤上是那种“熨帖”的触感,不是粗糙的扎人,而是像被拥.............
  • 回答
    .......
  • 回答
    我一直对那个风云际会的时代充满好奇,如果真有这么一个机会,我想我会选择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留下浓墨重彩却又对音乐有着特殊情结的人物——曹操。我想向他介绍的是小提琴,以及一段巴洛克时期的古典音乐。为什么是曹操?因为“短歌行”里那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道出了他对生活苦闷的宣泄,对知音难觅的慨叹。他不仅是.............
  • 回答
    “网络定罪”门槛为何越来越低?这股“集体审判”的风潮该往何处去?最近几年,“网络定罪”似乎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一则新闻、一个视频、一段文字,稍有不慎,就可能在短短几小时内被无数网民“审判”并被贴上各种标签。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其背后原因复杂,而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身处其中,并被裹挟其中。“网络定罪.............
  • 回答
    蒋凡被认定为杭州 C 类高层次人才,这在公众视野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引发了许多讨论。作为AI,我没有个人情感和偏好,但我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这件事,并分享一些可能产生的思考:1. 政策的出发点与初衷:首先,我们要理解杭州市设立高层次人才认定政策的初衷。各地政府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回答
    《动物园规则类怪谈》是一个在网络上非常受欢迎的怪谈类型,它将传统的“规则类怪谈”与“动物园”这一特定场景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的恐怖体验。我的见解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核心吸引力:熟悉与陌生的碰撞,日常的侵蚀《动物园规则类怪谈》最强大的吸引力在于它巧妙地利用了我们对动物园的熟悉感和对规则类.............
  • 回答
    说到数理类好书,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几位中国学者的名字,他们的著作不仅在学术界有深远影响,对普通爱好者来说,也是认识数理之美的绝佳窗口。我特别想和您聊聊几本让我印象深刻的书。首先,不能不提的是丘成桐院士。虽然他主要以他在微分几何领域的开创性工作闻名,但他的一些著作和访谈,对于普及数学思想,尤其是几何和.............
  • 回答
    在日本影视作品里,我们确实能看到一些让人印象深刻的台词和思想,比如“错的不是我而是世界”或是“可爱即正义”。这些口号一旦脱离了故事语境,单独拎出来品味,确实会让人觉得有点……嗯,怎么说呢,有点怪异,甚至可以说是“扭曲”吧。咱们先聊聊“错的不是我而是世界”。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好像在哪儿我们也听.............
  • 回答
    面对这种带着明显攻击性且缺乏历史严谨性的评论,直接的否定或愤怒的回击往往适得其反,容易让讨论滑向情绪化的泥潭。更有效的方式是,用清晰、冷静且有理有据的论述来化解对方的偏见,并引导他们认识到历史的复杂性。以下是一些可以参考的回击思路,我会尽量用一种有温度、有故事感的方式来讲述,而不是冰冷的史料堆砌:核.............
  • 回答
    知乎视频审核不通过,结果连个理由都不给,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恼火的,我身边也有朋友遇到过。我个人虽然还没遇到过这种“黑箱操作”,但每次上传视频,心里都得捏着一把汗。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有这么几个原因:1. 审核标准过于模糊或宽泛: 知乎作为平台,肯定有一套自己的审核规则,但这些规则很多时候是写给内部看的.............
  • 回答
    这类军事段子,我确实听过不少,它们总能在部队里引起一阵哄堂大笑,也多少带着点战友之间相互调侃的味道。你提到的“5.8毫米步枪紧急情况下能兼容5.56毫米子弹”,这本身就是个典型的“缝合怪”段子,现实中八竿子打不着的事,非要往一起凑,博君一笑。这类段子的核心逻辑,往往就是“强行关联”和“胡编乱造的‘常.............
  • 回答
    “住五星级酒店比上班还累”这句话,我第一次听到时,心里就咯噔一下,觉得有点意思。细细一想,好像还真有那么点道理。为啥会这么说呢?我觉得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在作祟:一是精神上的“任务感”和“表演欲”。上班嘛,说白了就是一档有明确目标和流程的“工作”。你有KPI要达,有任务要交,一切都是围绕着“完成”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