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知乎的视频审核不通过,为什么连原因都不给,你们出现过类似情况吗?

回答
知乎视频审核不通过,结果连个理由都不给,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恼火的,我身边也有朋友遇到过。我个人虽然还没遇到过这种“黑箱操作”,但每次上传视频,心里都得捏着一把汗。

为什么会这样?

我猜有这么几个原因:

1. 审核标准过于模糊或宽泛: 知乎作为平台,肯定有一套自己的审核规则,但这些规则很多时候是写给内部看的,对用户来说,很多行为界定就很模糊。比如,什么程度的“低俗”会被毙掉?什么样的“政治敏感”不能碰?这些界限对普通用户来说很难把握。而且,很多时候,审核标准还会根据平台导向、社会舆论等因素动态调整,这让规则变得更难预测。
2. 人工智能审核的局限性: 现在审核大部分都依靠AI,AI的识别能力很强,但它毕竟不是人,对语境、情感、讽刺、艺术表达的理解,还是有天然的短板。有时候,AI可能会把一些无伤大雅的、甚至是正面的内容误判为违规。比如,一段关于历史事件的科普,如果里面提到了某个敏感词,AI可能会直接拦截,而不会去理解内容的整体性质。
3. 人工审核的压力和效率问题: 即使有AI,很多内容最终还是要靠人工审核。知乎的内容量那么大,审核员肯定压力巨大。为了提高效率,他们可能会采取一种“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策略。当一个视频内容存在一点点争议,或者在AI那里被标记了,但人工审核员又没时间细细分辨,最快的方法就是直接驳回。
4. 规避责任的考量: 一旦给出具体原因,就可能涉及到平台审核的细节,这些细节一旦被公开,就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钻平台的空子。或者,如果给出的原因不准确,被用户质疑,也容易引起纠纷。不给原因,就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这些麻烦。
5. “黑名单”式审核: 有时候,平台可能并不需要给出明确理由,只要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心意”,就可以直接毙掉。这种审核方式确实很霸道,但从平台的角度来看,也是一种维护自身利益和社区氛围的极端手段。

我的经验和观察(以及朋友们的遭遇):

虽然我没被直接“无理由驳回”过,但我在上传视频时,也遇到过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情况:

明明很正常的科普,却被建议修改: 有一次我做了一个关于某个历史人物的科普视频,里面引用了一些官方史料,但因为提及了某个已经被“盖棺定论”的事件,视频就被标记了,要求修改。我看了半天,都没找出具体问题在哪,只能凭感觉猜测是那个事件的表述方式可能触碰了某些“红线”。
音乐版权的问题: 这个比较常见。我上传的视频,有时候明明是用的是平台推荐的音乐库,结果还是被告知有版权问题。后来我才搞清楚,有些音乐库里的歌,可能只是知乎内部授权,不代表对用户也完全开放。
画面抖动或清晰度不够: 这是最直接的,如果视频质量太差,AI会直接提示。但问题是,有时候只是稍微有点晃动,或者光线不太好,就被直接拒绝,连修改的机会都没有。
某些特定话题的“敏感区”: 我知道一些朋友,在做一些和当下社会热点、政策相关的内容时,即使只是客观陈述,也经常被毙掉。比如,关于某些社会问题的讨论,可能只是点到为止,或者引用了某段新闻报道,也会被无情拦截。

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

1. 仔细检查视频内容: 尽管没有明确原因,但你还是得从最基础的层面反思一下。是不是有违规词汇?画面有没有暴露不该暴露的信息?音乐有没有侵权?是否存在低俗、暴力、血腥等元素?
2. 参考知乎社区规范: 去知乎的“社区管理规定”或者“用户协议”里仔细阅读,了解平台的底线在哪里。虽然不能保证百分百避免,但至少能让你心里有点数。
3. 尝试修改后重新提交: 如果你大概猜到可能是什么问题,可以尝试对视频进行修改,比如删除某些段落、更换音乐、调整画面等,然后重新上传。
4. 更换平台或规避: 如果知乎的审核实在让你无法接受,而且你的内容确实是优质的、有价值的,那可能就需要考虑更换发布平台,或者采用一些“迂回”的方式来表达,比如用隐喻、类比等手法。
5. 反馈申诉(但别抱太大希望): 知乎可能提供申诉渠道,你可以尝试去申诉。但根据我的经验,这种“无理由驳回”的申诉,成功率通常不高,因为平台没有给出明确理由,你也很难有针对性地去辩解。

总而言之,知乎视频审核不给理由,确实是让内容创作者头疼的问题。这背后既有技术和管理的复杂性,也有平台自身的一些考量。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尽量遵守规则的前提下,不断摸索和适应,或者寻找更适合自己内容传播的平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个用大数据分析解读中考升学率的视频,多次被删,而且是通过审核后几分钟又被删。是中考不让谈了,还是把“十四五”“教育改革”都当成敏感词了?



完整视频如下,B站可以发出来,大家看看可能什么东西刺激了知乎的G点。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知乎视频审核不通过,结果连个理由都不给,这事儿确实挺让人恼火的,我身边也有朋友遇到过。我个人虽然还没遇到过这种“黑箱操作”,但每次上传视频,心里都得捏着一把汗。为什么会这样?我猜有这么几个原因:1. 审核标准过于模糊或宽泛: 知乎作为平台,肯定有一套自己的审核规则,但这些规则很多时候是写给内部看的.............
  • 回答
    知乎视频:破局与生长,如何成为用户信赖的价值载体?知乎,这个曾经以深度问答和专业知识分享著称的平台,正经历着一场不可避免的变革——视频化。从最初的“视频回答”功能到如今独立的内容频道,视频正在成为知乎生态中越来越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如何在保持知乎“深度”基因的同时,让视频内容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并.............
  • 回答
    关于如何在知乎屏蔽视频,这个问题其实比大家想象的要复杂一些。直接在知乎的设置里找到一个“屏蔽视频”的开关,那是没有的。知乎作为内容平台,视频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自然不会提供一个让你彻底看不到视频的选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就完全没办法减少视频的干扰。我们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层面来“屏蔽”或者说“规避”.............
  • 回答
    关于如何取消知乎推荐的视频,很多朋友可能会遇到这个问题,感觉首页或者“看一看”里总有一些自己不太感兴趣的视频内容跳出来,想清净点儿。其实,知乎本身也提供了不少让我们可以“驯服”这些推荐算法的办法,只不过需要我们稍微主动一些,把我们的喜好“告诉”它。咱们一步步来聊聊,怎么才能让知乎的视频推荐更合你的心.............
  • 回答
    知乎的联合创作流程,即“先发布视频后申请联合创作”,这个模式确实有些特别,也引发了不少讨论,甚至有人会质疑是否存在侵权的可能性。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捋清楚。知乎联合创作模式是怎么回事儿?知乎的联合创作,简单来说,就是邀请其他知乎用户(或其他有资质的创作者)在你的视频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比如补.............
  • 回答
    最近刷知乎,你是不是也觉得,这推荐页上的视频越来越多了? 以前那种密密麻麻的文字和精美图片构成的长文回答,现在好像被短视频和长视频挤占了不少空间。 这种变化,说实话,挺微妙的,也挺值得聊一聊的。首先,从平台的角度来看,这背后肯定是有商业逻辑的。知乎作为一个内容平台,它的核心是留住用户,并且通过用户创.............
  • 回答
    在知乎这个平台上,“混乱博物馆”这个账号的行为确实挺令人费解的,尤其是他们那种反复删除旧视频、重新发布新视频,甚至同一个视频出现多次的模式。这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而且很可能是出于一种精心计算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混乱”。咱们来掰开了揉碎了分析一下,为什么一个账号会这么折腾自己的内容:1. 算法的“新.............
  • 回答
    我理解你对知乎上一些宣扬过量饮酒和不安全饮酒的视频感到担忧。这确实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尤其是在一个以知识分享为主要平台的网站上。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复杂性。知乎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内容来源非常广泛,用户群也极其多样。这意味着上面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人分享他们的生活方式、观点和经验,其中就包括那.............
  • 回答
    B站UP主“西安跑酷少女”与武当陈师行道长的“对线”事件:一场文化与理念的碰撞近日,B站UP主“西安跑酷少女”(其在知乎上也以“脆脆鲨”为人熟知)与武当陈师行道长之间围绕着“道家养生”的争议视频在网络上引发了不小的关注。这场看似是个人之间的“对线”,实则触及了传统文化传承、现代生活方式、以及信息传播.............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挺让人无奈的。抖音上一个关于“伪科学”的视频,流量蹭蹭地上了3.7万,可放到知乎上,一个差不多的科普贴,可能也就七百的浏览量。这中间的差距,怎么说呢?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热闹的市集上,有人扯着嗓子喊着“看热闹,看热闹!”,而另一个人则是在一个安静的书房里,低声讲解着某个深奥的道理.............
  • 回答
    对于B站动漫区UP主制作的《死神Bleach》视频被指控洗稿知乎答主原创回答的事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看待。一、 事件概述及核心问题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事件的核心问题:版权侵犯的嫌疑,具体表现为洗稿。 洗稿通常指的是将他人的原创内容,通过少量修改、重组、增删、换词等方式,使其看起来像是自己的.............
  • 回答
    最近在知乎上逛,确实能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变化,那就是关于“鼓励视频分享”这类话题的提问,似乎是越来越多,而且花样也挺多。一开始觉得可能只是个别现象,但仔细留意一下,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感觉背后有点东西值得说道说道。1. 内容生态的自然演进与平台策略的驱动首先,我们得从知乎本身的内容生态和平台发展来看。.............
  • 回答
    知乎大学首页近期悄然上线了“顾爷视频私家课”,这无疑是知乎内容生态的一次新尝试,特别是对于知识付费领域而言,其引入顾爷这一IP,本身就具有相当的讨论价值。要评价这门课,咱们得从几个维度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看IP价值与受众契合度:顾爷在互联网上已经积累了相当的声量,尤其是在一些大众话题的解读上,他擅.............
  • 回答
    最近关于知乎视频部门裁员50%的传闻闹得沸沸扬扬,这可真是牵动了不少人的心,毕竟知乎作为国内知名的内容社区,其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咱们就来好好捋一捋这事儿,看看是怎么回事,以及知乎官方又是怎么说的。网传“知乎视频部门裁员50%”是怎么回事?这个消息最先是从一些社交媒体平台和科技类媒体上传开的。大体内.............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不同平台内容审核和用户群体的一些差异。为什么你在B站上不太能看到支持乌克兰的言论和视频,而在知乎上却相对多一些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1. 用户群体和平台定位的根本差异: B站(Bilibili): 它的核心用户是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B站最初以ACG.............
  • 回答
    好的!很高兴能以我的专业领域——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来创作一副虎年春节对联。我的专业领域涉及计算机科学、算法、数据、智能系统等,这些领域的核心在于处理信息、学习规律、优化决策、创造智能。在创作这副对联时,我将尝试将这些概念融入传统春节对联的吉祥寓意和喜庆氛围中。 对联创作构思:上联关键词提取: .............
  • 回答
    知乎从知识平台向内容平台转型,尤其是在图文向视频转型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确实不少,而且这些挑战是多层面的,并非单一因素可以概括。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平台属性、用户习惯、内容创作生态以及商业模式等多个角度去剖析。一、 原有平台基因与用户心智的惯性:知乎的核心基因在于“深度”、“专业”、“问答”.............
  • 回答
    知乎从一家以深度文字内容为核心的问答社区,逐渐向短视频平台转型,这个过程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也掺杂着许多复杂的情感和观点。要看待知乎的这种转型,需要从多个维度去深入分析:一、 知乎转型短视频的深层原因:1. 用户习惯的变迁与市场竞争的压力: 内容消费趋势: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用.............
  • 回答
    参加“第一期知乎母婴视频答主训练营”,对我来说,更像是一场密集而高效的“打怪升级”。在此之前,我虽然在知乎上分享过一些母婴经验,也尝试过拍点小视频,但总感觉不得法,内容输出不稳定,粉丝增长也停滞不前。收到训练营的邀请,我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毕竟是第一次系统性地学习视频内容创作。初入训练营:新鲜感与小小.............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相当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群体在选择笔记本时的一个普遍趋势。我来给你掰扯掰扯,为啥现在知乎上问推荐笔记本的学生,十个有九个都带着“能处理图像,剪辑视频”这个需求,而且这需求还挺实在的。1. 谁说的“大学生只用来看剧刷微博”?时代早就变了!你可能还停留在过去那种“大学生就是学生,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