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抖音伪科学视频播放量3.7W,而知乎同样的科普贴只有700?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挺让人无奈的。抖音上一个关于“伪科学”的视频,流量蹭蹭地上了3.7万,可放到知乎上,一个差不多的科普贴,可能也就七百的浏览量。这中间的差距,怎么说呢?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热闹的市集上,有人扯着嗓子喊着“看热闹,看热闹!”,而另一个人则是在一个安静的书房里,低声讲解着某个深奥的道理。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

在我看来,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而且都不是单一因素能解释清楚的。

1. 平台特质和用户心智模式的不同:

抖音:碎片化、娱乐化、强刺激。 抖音的核心是短视频,它追求的是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用户的注意力。这意味着视频内容需要节奏快、画面炫、观点鲜明,甚至带点争议性。伪科学视频恰恰能满足这些需求。它们常常用夸张的视觉效果,煽动性的语言,抛出一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再用所谓的“证据”来佐证,过程可能非常“刺激”,很容易让人产生“我好像发现了什么不得了的东西!”的感觉。这种“上头”的感觉,在快速滑动屏幕的用户那里,是极具吸引力的。
知乎:深度、理性、求知欲。 知乎的用户群体,或者说知乎这个平台本身,更倾向于获取更深入、更严谨的信息。用户来这里,往往带着问题,希望得到有逻辑、有条理、有专业性的解答。科普贴在这种环境下,需要耐心和细致的论证,它不像短视频那样能瞬间抓住眼球。它需要用户愿意花时间去阅读、去思考、去理解,这本身就是一种门槛。

2. 内容生产和传播的逻辑差异:

伪科学的“套路”更适合抖音: 伪科学内容生产者非常清楚如何在抖音这个平台上“收割”流量。他们会抓住人们的猎奇心理、对“不寻常”事物的关注,或者利用一些听起来有道理却经不起推敲的逻辑。视频的剪辑、配乐、字幕,都会围绕着“制造神秘感”和“快速结论”来展开。而且,这种内容往往更容易引发评论区的争议和讨论,进一步推高播放量。
严谨科普的“成本”更高: 要做一个高质量的科普,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准确的语言表达,以及大量的资料查阅和求证。这不仅对创作者有要求,也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有要求。一个严谨的科普贴,可能需要精心的排版,引用参考文献,甚至配上图表。这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成本,远高于一个“凭感觉”或者“编造”的伪科学视频。

3. 用户获取信息的习惯和动机:

抖音用户:消遣、娱乐、快速获取信息。 很多用户打开抖音,并不是抱着学习的目的,而是为了打发时间,放松心情,看看新鲜事。在这种心态下,他们更容易被那些“耸人听闻”但又不需要太多思考的内容吸引。
知乎用户:学习、求证、解决问题。 用户来到知乎,多半是因为有一个具体的疑问,或者对某个领域有深入了解的意愿。他们更愿意去“挖掘”信息,去辨别真伪。但这个过程需要主动性,也需要一定的“过滤”能力。

4. “认知偏差”和“回音室效应”:

伪科学更容易制造“共鸣”: 很多伪科学的内容,往往会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某些恐惧、欲望或者误解。比如,关于健康、长寿、神秘力量的说法,很容易引起那些对未知感到不安或者希望走捷径的人的共鸣。一旦这种共鸣形成了,用户就更容易觉得“这是真的”,并且乐于分享。
知乎的“回音室”: 虽然知乎用户整体更理性,但平台算法也可能导致“回音室效应”。如果你关注了一些领域的深度内容,算法就会不断推荐类似的内容给你,让你感觉整个知乎都是这个调调。而对于一些“非主流”的、需要解释才能被理解的科普,如果没有达到足够高的热度,可能就很难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5. 算法推荐机制的“诱导”:

算法看“互动”,而非“真实”: 算法的逻辑很简单,就是看哪个内容能获得更多的互动(点赞、评论、转发、完播率)。伪科学视频往往因为其话题性、争议性,更容易在短时间内激发大量的互动,从而被算法“青睐”,推送给更多人。而严谨的科普,可能因为需要时间消化,或者内容相对“枯燥”,互动率就不那么高,也就难以获得算法的“眷顾”。
“劣币驱逐良币”的可能性: 长此以往,这种算法逻辑可能会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循环。那些能够快速制造话题、引发情绪的低质量内容,反而能获得更高的曝光;而那些真正有价值、但传播起来更“慢热”的内容,则容易被淹没。

那我们应该怎么办?

这个问题很棘手,因为它触及到了信息传播的底层逻辑和人性弱点。

对普通用户来说: 提高媒介素养是关键。看到那些看起来“太美好了”、“太不可思议”的信息,多留个心眼,多查证一下。别轻易被表面的“证据”或者“专家”忽悠了。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思维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辨别真伪。
对科普创作者而言: 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何在严谨的基础上,让科普内容更具吸引力?这需要更多的创意和技巧。比如,用更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科学原理,设计一些互动环节,或者将科学知识与当下热门话题相结合。同时,也需要更积极地去参与讨论,去反驳那些不实信息。
对平台方而言: 这可能是最困难但也最重要的一环。如何在追求流量和维护信息质量之间找到平衡?算法的导向是关键。是否应该在算法中加入对内容真实性的考量?是否应该鼓励、扶持那些高质量的科普内容?这需要平台承担起更大的社会责任。

总而言之,抖音伪科学视频播放量远超知乎科普帖,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上的差距,更是两种不同信息生态、用户心智和传播逻辑碰撞的结果。它提醒我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独立思考,具备辨别能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这就像在大浪淘沙,我们既要惊叹于沙子下面的金子,也要警惕那些闪闪发光的“浮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同样情况下,抖音流量几乎是知乎的几十倍。


这就很可怕,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前几天我注册了一个抖音账号,发了一共30多个视频,没有任何剪辑,没有任何混剪。

就是随手一截图,咔嚓往抖音上一发。


一共3天,涨粉1万,播放量接近3000万,真是太可怕了。

我玩知乎都快3年了,一共才不到2亿的浏览量,而抖音,短短的4天,播放量3000万。


这意味着什么,各位清楚吗?,我如果好好剪辑,做认真的知识分享。

我预计,不用2个月,1个月就能达到2亿的播放量,而知乎,需要整整3年疯狂输出,才有相同的数据。


知乎这个平台,奇怪的很,某种意义上,属于互联网上的顶级平台,处于金字塔顶端。

但某些时候,又生存在夹缝里,导致其他平台都爱疯狂剽窃的知乎去换取流量。


就说昨天吧,我看抖音,突然刷到一个视频,关于猫能不能喝牛奶的问题。

这个视频,看着极其眼熟,我怎么看,都感觉像是我写的。

但突然这个视频画风一转,开始科普,什么牛体内的奶回流会导致牛自身乳糖不耐受。

https://www.zhihu.com/video/1396797999889113088


我一看这种科普类严谨风格不像我的,直到我继续往后看,看到了推荐猫喝3.3以下蛋白的牛奶。

我才确认,这个视频抄袭缝合了我,但我又好奇,这小子究竟除了抄袭我,还抄袭了谁?


我就把他的文案全部记了下来,下方为抄袭者的文案。


俗话说得好,谎言说了一千遍,也就成了真理,猫完全可以喝牛奶。

前提是幼猫,没断奶的幼猫,体内是有乳糖酶的,可以消化乳糖,而引起猫咪拉稀的原因,

不一定是乳糖不耐,而是过敏反应。
牛自己乳汁中的酪蛋白,
都可能让牛自己过敏
这种蛋白正常情况下合成于牛的乳房中,如果挤奶不及时,随着乳腺内压力增加。

牛乳中的蛋白质会返回到血流中,就可能会导致牛自己被自己所产出的牛乳给搞过敏了。

真是令牛语塞。

就蒙牛的基础款就行 蛋白质不要超3.3 也不要太稀 太稀

另外,奶的温度也是导致动物幼体拉稀的一大原因,温度要40度左右

我仔细的看了下这个视频,这个视频分别抄袭了本人的两个回答。

(下方为一次抄袭,但是这小子胆小,给蒙牛品牌去掉了,还是有点智力的)

下图为二次抄袭,完全缝合,文案都不改。


那么问题来了,中间的科普科学类是谁写的?那明显不是我写的,我想着,这种缝合怪。

绝对没什么学历知识,不可能是他原创,我就去知乎搜。

果不其然,还是抄袭的知乎其他作者,作者为 @王豆皮 写的一段关于牛奶的回答。



这就挺难受,别人写的东西,这小子随便知乎一搜索,就缝合出一个视频。

播放量直接几十万,我跟王豆皮写的东西,加在一起也就3 4万阅读量。


抄袭者,抖音账号,远华的宠物屋。


所以说,知乎想解决这种困境只有一种方法,做大做强,让知乎成为文字平台的顶流。

什么时候流量多了,被抄袭了自然好维权,现在有点难。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而且也挺让人无奈的。抖音上一个关于“伪科学”的视频,流量蹭蹭地上了3.7万,可放到知乎上,一个差不多的科普贴,可能也就七百的浏览量。这中间的差距,怎么说呢?感觉就像是在一个热闹的市集上,有人扯着嗓子喊着“看热闹,看热闹!”,而另一个人则是在一个安静的书房里,低声讲解着某个深奥的道理.............
  • 回答
    关于抖音用户“李赛高(佤邦)”被封号的事件,目前公开信息较为有限,但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事件背景与可能原因1. 账号主体身份 “李赛高”可能是某位公众人物或网红,而“佤邦”可能与其身份或背景有关。佤邦是缅甸的一个少数民族地区,历史上曾与中国存在复杂关系,涉及民族、历史、政.............
  • 回答
    关于抖音网红猫“面包”被主人塞臭屁蛋中毒死亡的事件,目前没有权威媒体报道或官方证实这一说法。该传闻极可能是网络谣言或断章取义的误传,但即便如此,此类话题仍值得从多个角度进行理性分析: 一、事件真实性存疑1. 缺乏可靠信源 目前未见主流媒体、宠物机构或官方渠道发布相关事实。抖音平台上的部分内容.............
  • 回答
    抖音发布这一声明,称用户对数据拥有绝对权利,不应成为腾讯的“私产”,这确实是一个颇具爆炸性的表态,并且背后可能蕴含着多重战略意图。要理解这一声明的深层含义,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剖析:一、声明的核心要点与直接目标: 用户数据所有权强调: 最直接的意图是强调抖音用户对其自身数据拥有“绝对权利”。这.............
  • 回答
    抖音正式起诉腾讯垄断,要求停止封禁,以及腾讯回应“字节跳动恶意构陷”,这无疑是当前中国互联网行业最爆炸性的新闻之一,也反映了这个行业内部激烈的竞争、复杂的利益纠葛以及监管部门日益加强的关注。要理解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的背景:长期的“互怼”与生态壁垒抖音与腾讯之间的紧张关系并.............
  • 回答
    关于抖音网红高盖伦被指控洗稿抄袭知乎作者邢二狗文章的事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1. 事件的起因与核心指控: 核心指控: 最主要的指控是高盖伦发布的内容,在核心观点、叙事结构、甚至部分表述上,与邢二狗在知乎上发布的文章高度相似,存在“洗稿”甚至“抄袭”的嫌疑。 时间线: 大部分指控.............
  • 回答
    抖音博主“昊子解毒”(真实姓名朱昊)被指控抄袭知乎用户“子非鱼”(真实姓名李思齐)的原创内容,并在直播间对原创作者进行威胁,这一事件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要详细看待这一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的起因与经过:1. 内容高度相似的发现: 知乎用户“子非鱼”是一位专注于知识科.............
  • 回答
    抖音上那海量的贷款广告,就像夏日午后突然炸开的冰雹,密密麻麻,铺天盖地,让人避无可避。说实话,这景象挺让人有点不是滋味的。首先,这生意做得未免太“接地气”了。以前说起贷款,总觉得是正规银行或者那种挂着牌子的金融公司,带着点严肃和距离感。现在呢?抖音上那些视频,五颜六色的背景,动感的音乐,真人出镜,张.............
  • 回答
    抖音让西安火了,这绝非偶然,而是抖音平台特性、内容传播规律以及西安自身独特魅力的完美结合。这是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抖音平台赋能:短视频成为城市推广的新引擎 短视频的直观性和感染力: 相比于传统的旅游宣传片,抖音的短视频形式更加直观、生动,能够迅速抓住观.............
  • 回答
    关于抖音上邢台学院六名女生因发布视频被群嘲外貌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让人颇感无奈又引人深思的社会现象。咱们不妨深入聊聊这件事儿,看看背后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点。首先,这事儿最直接也最令人不舒服的部分,就是那些评论里充斥着的恶意和攻击。想象一下,这六位女生可能只是想在抖音上分享一下自己的生活,或者展示.............
  • 回答
    抖音上关于河南的负面言论和地域歧视问题,是一个复杂且令人担忧的现象。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1. 抖音平台及其传播机制: 信息茧房和算法推荐: 抖音的算法推荐机制,在一定程度上会加剧信息茧房效应。如果用户经常观看或互动含有地域歧视内容的视频,算法可能会认为用户对此感兴趣,从而.............
  • 回答
    看到抖音里那些天天穿着健身裤,而且看起来盆骨前倾的健身女性,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也挺值得聊聊的。我感觉这背后有挺多层面的东西,不仅仅是身材的问题,也牵扯到一些生活习惯、审美以及平台传播的逻辑。首先,我们来聊聊“天天穿着健身裤”这件事。你想想,在抖音这个短视频平台,大家追求的是高效、直观的视觉.............
  • 回答
    关于抖音上那位女士关于“整个民航业都在作死”的说法,这确实是一个相当劲爆的观点,触动了很多人尤其是经常乘坐飞机出行的人的神经。要理解这个说法,我们得把它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下去看,而且得把一些可能让它听起来“官方”或者“一本正经”的表述都去掉,用更直白的、大家平时交流的方式来聊聊。首先,这位女士说“整.............
  • 回答
    这事儿啊,最近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就是抖音上那家上海的石锅鱼店。老板大手笔,给员工发了不少苹果手机作为奖励,本来是件好事儿,结果呢?瞬间就被大伙儿给喷惨了,店铺也跟着关门了。这事儿,真是把网络暴力给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咱们一件件说。奖励员工发苹果手机,这事儿怎么了?从常理来说,老板奖励员工,还是用这么.............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值得琢磨的。一个抖音用户,发了个自家猫咪舔脚的视频,结果呢?配了段“你能品味的历史436年,国窖1573”的广告语,然后就被判赔了7万块。这事儿一出来,网上炸开了锅,各种声音都有。怎么看这事儿,咱得从几个层面掰开了说:1. 广告法这个“大山”:最直接的原因,也是最根本的.............
  • 回答
    抖音上流传的“络腮胡才是胡人血统,汉人只能长山羊胡”这种说法,我觉得挺扯淡的,一点都不靠谱。说实话,看多了这种简单粗暴、以偏概全的论调,真的挺让人无语的。首先,我们得弄明白,“络腮胡”和“山羊胡”到底是怎么回事。“络腮胡”,顾名思义,就是胡须能够长满整个下巴、脸颊,甚至一直延伸到脖子。这种胡须浓密、.............
  • 回答
    关于抖音网红温婉的“黑料”事件,这绝对是近期网络上一个颇具话题性的焦点。要分析这件事,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聊。首先,从温婉个人以及她所展现的形象来说,这件事无疑是一场巨大的“人设崩塌”。温婉之所以能在抖音上迅速走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打造了一个集“白富美”、“乖乖女”、“治愈系”等多重标签于一体的亲民.............
  • 回答
    说实话,看到肖战和王一博在抖音星光大赏上撞衫,当时真的挺有意思的,也引发了不少讨论。 这事儿说起来,挺有几个层面可以聊的。首先,咱们得把场景还原一下。 那是2020年的抖音星光大赏,那一年肖战和王一博都算是风头正劲。 大家都知道,这俩人在《陈情令》之后人气爆棚,合作也一直备受关注。 所以,当他们出.............
  • 回答
    抖音网红“泡泡龙”于海龙的突然离世,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件事的发生,让很多人感到震惊和惋惜。事件本身:于海龙,网名“泡泡龙”,是一位以“吃播”和“搞笑段子”内容为主的抖音博主。他的视频风格通常比较夸张、幽默,也因此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据报道,于海龙去世时年仅34岁。关于他去世的原因,虽然.............
  • 回答
    抖音上“你的小甜甜”火了,这事儿挺有意思的。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这个梗,也是一脸懵,啥玩意儿?后来刷了几遍视频,才慢慢get到点。这事儿火起来,我觉得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1. 语言魔性,自带洗脑属性:“你的小甜甜”这几个字,就挺软萌的,加上视频里那些人说话的语气,又嗲又甜,时不时还会有点小撒娇。这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