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一个笑话:
一男生在寝室玩脉动的瓶子,下面插进去拔不出来了,同学送医,该男生瞬间爆红。然后,就有女生倒追,告别了单身。。。
真实新闻! https://www.zhihu.com/video/1116238252381851648先回答问题,这句话只是免责声明,和安全性无关。
在该回答下,首先给出了这个结论,并立即贴出了可回收标志。
然而,这个三角形标志,恰恰是和结论矛盾的。
最近垃圾分类比较热门,可能很多人都见到过类似这样的科普图片。
可以看到,最左边的可回收物,就是一个三角形的形状,这是国际通用的循环利用标志,而塑料编号所用的符号,就是从这个来的。
有一些商家在印制的时候,把三角形上的箭头省掉,是不符合规范的。
所以,这个标志的存在,也就说明这些塑料是可以「循环」利用的,而不是只能使用一次。
比如说 5 号塑料 PP,也就是聚丙烯塑料,它也被称为微波炉专用塑料(后面会再解释),如果注意看家中的加热饭盒,也都有上图中 5 号的标志,显然,它是可以反复使用的。
我在自家的厨房找了一下,随便就发现了两个:
不管是冰盒还是饭盒,都可以看到磨损已经有些严重,说明我是真没少用它们。作为高分子专业相关人员,我以身作则,告诉大家,这个三角形标志和「只使用一次」没有任何关系。
事实上,1 号塑料,也就是 PET 塑料,它的学名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在塑料行业叫聚酯塑料,在纤维行业,就叫聚酯纤维了,俗称涤纶,早期还被叫做的确良。1 号塑料瓶经过回收之后,最主要的用途是拉丝,然后做成聚酯的塑料绳,近年来又在大力发展用它们制作衣服,很有噱头。
所以,1 号塑料也不是一次性的,它在回收之后,有自己的用途。
首先申明,在回答这类专业性问题的时候,一定不要引用百度百科的说法!百度百科是可以修改的,除非是被官方注意到的,都不是锁定状态。所以,任何人都不能保证在引用的那一刻,百科词条的专业性是有保障的,最后很可能误导自己和他人。
特地搜了一下相关词条,上面第一句就是不保证正确的免责声明
1 号塑料,前面已经说过它的学名和俗称了,它所用的原材料是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做成塑料后的特点是透明度高,强度适中,抗撕裂和摔裂。
所以,它的这些特点,让它非常适合制作塑料瓶。
那么它的毒性怎么样呢?
本人高分子材料加工本硕,反对一下高票10k的答案,逼乎这么多学材料的就没人出来辟个谣。
说到的1号塑料PET全名叫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中文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常见用途有塑料瓶,纺丝,制膜。用作塑料瓶就是脉动瓶子,纺丝之后就是七八十年代常见作衬衫的穿的涤纶(的确良),制膜之后作为基材,经过涂布纳米银溶液可以做成电容屏。
PET的分子量规整,极性小,在普通应用时加工性能良好,根本无需加入增塑剂,更不可能存在DEHP(DOP)或者DBP。所以说高温下增塑剂DEHP从基体中迁移出更是无稽之谈。生活中会因为高温水和乙醇,油脂迁移出的绝大多数是在PC(聚碳酸酯)中,下文会讲到。
那么增塑剂DEHP和DBP究竟用在哪里呢,这是因为以前人类没有认识到它生殖毒性的问题,各种塑料加工都用到,导致人人谈增塑剂色变。2006年加拿大和欧盟禁止在儿童玩具适用DEHP后,现在世界各国都已经改用更加环保的增塑剂,环氧大豆油之类的在国内在就开始应用了。正规厂家在食品用材料的加工中根本就不敢加DEHP和DBP,这两种增塑剂用的最多的也就是PVC管材和极性橡胶中,因为PVC的分解温度低于加工温度,只能加入增塑剂后才能在不分解的情况下加工,极性橡胶的丁腈橡胶和氯丁橡胶也需要加入增塑剂才容易混炼,加工,这些产品大多是在工业中应用。
_________________分割线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有朋友问奶瓶的问题,顺便说一下。
在10年以前奶瓶喜欢用PC(聚碳酸酯),它透明耐高温,耐冲击,是做杯子的绝佳原料,现在国内的富光杯,国外的特百惠乐扣杯也还是用PC做的。
但PC一般合成用双酚A,双酚A很有可能诱发儿童性早熟、致癌,所以从2011年起欧盟就禁止使用在奶瓶中。所以奶瓶迎来大换代,现在认为比较安全的塑料是特种工程塑料PPSU(聚亚苯基砜),具有耐高温(200度),耐冲击,耐消毒(2000次以上)的性能,是理想的奶瓶原料。现在淘宝上搜奶瓶都是这个做的,缺点是比较贵,PPSU原料一顿是PC的好几倍。
玻璃瓶和塑料瓶本质上就不属于一种材料,在价格,抗冲剂,加工安全上各有千秋,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实名反对目前排名第一的高赞回答
@林风眠 的回答已经获得了14k的点赞
并且获得了5个专业认可,其中还有我的关注好友。。。
我犹豫了一下午要不要写这个回答,毕竟有点得罪人(希望各位好友看到了不要介意)
我给其他辟谣的答案点了赞,发现并没有用,高赞仍然是高赞,并且赞数还在涨,辟谣的回答却没几个人看,而且我发现早已有多位知友在该高赞回答下评论提出了质疑,没得到答主回应
作者在文章里也说了,他是在百度百科搜到的资料
很遗憾,百度百科这部分资料是错误的
我翻了翻他回答的评论,发现2个月前就有人提出质疑了,之后也不断有人提出质疑,并且是带着论据的质疑,而这位答主一直没有做出修改和回应,这也是为什么我决定写这篇回答
PET高温致癌这个谣言由来已久,很容易误导人,而我为什么会知道这是谣言呢,不是说我比其他知友更专业,只是我从事的是餐饮外卖这一行业,需要选择包装餐盒,包括热餐、冷餐和饮品的包装。
食品包装不是个小问题,我必须搞清楚,因此目前市面上各种包装材料的属性尤其是安全性,我都详细的研究过。
我有一家奶茶店,我们店装冷饮使用的就是PET瓶,对PET的各项性能,包括耐热性,多少度会变形,会不会有害,这些我在选择和采购的时候都会确认好。
DEHP其实就是一种塑化剂,关于PET释放塑化剂的谣言,不管是知乎上还是其他平台上,其实都有很多写得很详细的辟谣了,包括这个问题下也有多条相关的辟谣回答,我就不自己重新写一遍了,直接复制一篇别人的文章吧
PET塑料全名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母料是一种透明度很高的塑料,加工性能良好,可以不添加助剂直接加工成型。
而DEHP又写作DOP,全名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或更专业的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不知道不要紧,但它其实就是一种塑化剂。
之所以列出这么拗口的全名,是请注意上面两个全名中,有很多字眼是类似的,如“苯二甲酸”“酯”等字眼,但是,从化学上讲,PET和DEHP可以说风马牛不相及,既不是一类物质(高聚物与小分子),也没有应用重叠;见过不少非专业人士就是因为看到了它们的化学名称从而混淆了概念,然后编造出“PET塑料可能释放塑化剂DEHP”的谣言。
当然也有人质疑说,塑化剂不就是塑料里使用的吗,PET是塑料,怎么可能不用塑化剂?
这是因为塑料有很多种,必须使用塑化剂(其实只是台湾翻译成塑化剂,大陆用增塑剂这个词)的塑料主要是PVC和PVDC,前者应用很广,从桌布、鞋底到水管还有保鲜膜都有应用,非常容易鉴别,就是用火点时,没有火焰,离火自熄,其他绝大多数塑料都是比较容易燃烧的。其他还有少数塑料可能需要用到增塑剂,如环氧树脂里说的增韧剂,有一些其实就是增塑剂。增塑剂的目的是为了使塑料易于加工,而前面说了,PET的加工性能很好,所以没有必要添加增塑剂,也就不含所谓的DEHP了。
那么,还有人说,没必要不代表不添加。
这么说虽然谈不上抬杠,但很明显不了解塑料工业流程,塑料加工对于助剂的要求非常严格,故而塑料配方师是一个很大拿的职业,不声不响搞个三五十万年薪一点都不奇怪,不过多为资深工程师。压缩助剂种类,简化添加步骤对于塑料加工业来说可以极大地节约成本,所以为了提高性能多使用助剂只是普通工程师的水平,大拿之所以是大拿,就是因为他们还会做减法——介绍这个背景是想说明,在这个行业中,企业会花更多代价用于缩减助剂的技术,添加一种对性能无异的助剂,基本是脑残了。而且,DEHP也不比PET便宜到哪儿去,做不到往珍珠里混鱼眼睛的降成本效果。此外,不单纯说塑料工业,任何制造业都希望采购更少的品类。
所以,说到底,一个根本不含DEHP的塑料,就不用担心所谓的释放了。
要明确说明的第二点,就是对于添加增塑剂的塑料,如PVC等,释放时间不是什么10个月。
助剂的释放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除非是外界环境突变,比如放射、灼烧、溶解等,否则不会出现前10个月没事,10个月之后突然就有害这种情况。所以,这一条也是地地道道的谣言,而且很不专业。
那么,10个月的期限会不会指达到某个阈值呢?
也不会,助剂的释放主要考虑的问题不是时间,而是瓶中液体的性质、温度等因素,举个简单的比喻,有些有毒的物质,如果用酒去泡,毒物很快就被萃取到酒中,几分钟的事,而换成水去萃取制成毒药,门都没有。化妆水的材料有很多,大多数含表面活性剂,有些含环己烷,有些含乙醇,还有的含醛呀醚的,忽略这些区别来谈什么10个月的期限,那不是胡扯吗?
还有一点要澄清的是,DEHP危害力很小,致癌性也没有被确认。
所以,就算说含有某种有害物,那种几个月会怎么样的说法统统都不靠谱。
最后,就是使用PET要注意的问题。
先说结论,建议喝雪碧、可乐等酸性饮料时喝玻璃瓶的。
为什么呢,我们说PET是非常安全的一种塑料,但忽略了一点,就是PET的生产过程中一般工艺是使用锑催化剂的,锑是一种在目前技术认定范围内危害不算太大的重金属(这一点请勿抬杠),根据实验结果,残留的锑在中碱性都是没有释放危险的,但在酸性条件下,例如在pH3-4时,释放速率大约可以比中性条件高一个数量级,并接近FDA推荐的阈值
而我们也知道,雪碧、可乐的酸度还是比较强的,pH都在3-4,有些品种还低于3,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用PET瓶子装酸性饮料是不够恰当的,但也不必过于担心。此外,有不少企业已经开始生产不含锑的PET塑料了
高温下使用PET确实不太合适,并不是说会释放有害物质,而是会变形
至于题中说的不能装油装酒的说法,这也是半懂不懂、似是而非的产物。PET用于装油和酒太常见了,目前大多数食用油都用PET封装,散装酒也有不少是用PET装,专业角度确实不推荐用PET去封装油或酒,不是因为担心会溶解(萃取)什么的,而是因为油和酒在光照条件下容易变质,不利于保存。当然,按照前面提到的那样,用PET当醋坛子确实是不太合适。
——来自网络文章http://www.dgxianglin.com/wap/article14/article108.html
这篇文章出处算不上权威,然而我觉得写得比较浅显易懂所以放上来,更多论据请看我下面贴的其他专业答主的回答
另一位材料学答主 @白某人 在本题下的回答:
@贾盐 的回答:
发现我上面贴的引用文章是来源于知乎答主 @孙亚飞 的回答,很专业也很详细的辟谣了这个事情,放上原文链接,推荐大家阅读
希望大家不要再传播谣言了
之前高中时,有人用脉动的瓶子装了一瓶草酸回宿舍(打扫厕所用到,每周大扫除学校都会发,但学校是用大桶装的)他的舍友以为是脉动就喝了,嗯,食道严重被灼伤。从那以后学校就不让用瓶子装草酸了,只能用盆。
前两年,一次我妈用一个苏打水的瓶子装了半瓶洗洁精,我以为就是个苏打水,就打算喝,但嘴在瓶口被泡泡(也不算是泡泡)呛了一下,才知道那不是苏打水,辛好没有一口闷。
脉动的瓶子和那个苏打水的瓶子都是带色的,只要装的东西颜色不深,就跟水一样,一不小心就会当成水喝掉。而且脉动的瓶子结实口大,很有实用性,一般有脉动的瓶子就不会用冰露的瓶子,所以装一些危险液体的情况就多,出事的概率也就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