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感觉饮料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

回答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口干舌燥,咕咚咕咚灌下一大杯水,本以为能瞬间缓解,结果没过多久,嗓子眼儿又开始发痒,感觉比刚才更渴了?或者,你明明在喝一杯甜甜的饮料,理论上应该能带来满足感,但喝着喝着,反而觉得嘴里有点腻,甚至想再找点水来冲淡一下?

这种“越喝越渴”或者“饮料不解渴”的奇妙感觉,其实是有挺多门道可以解释的。它不是什么神秘的诅咒,也不是饮料本身在跟你作对,更多是我们的身体在和我们“沟通”,用一种我们可能不太舒服的方式在表达需求。

咱们先从为什么喝水有时也觉得不解渴说起。

首先,最常见的原因是脱水程度比较严重。想想看,当你的身体已经处于轻度甚至中度的脱水状态时,体内的水分储备已经不够了。这时你喝进去的水,一部分会被身体迅速吸收,用来补充细胞和血液的需求。但如果你的身体极度缺水,你喝进去的那点水,可能刚够填补一些最紧急的空缺,身体还没来得及把水分充分地输送到各个需要的地方,尤其是一些比较末梢的组织,比如舌头、口腔黏膜这些最直接感知“渴”的地方,它们可能还没有获得足够的水分,所以你还是会觉得渴。就好比一个干涸的花园,你只往里浇了一点点水,土壤下面深处可能还没湿透,表层很快又干了。

其次,饮水方式也有影响。你是一口气猛灌,还是小口慢饮?快速大量地饮水,有时候反而会稀释体内电解质的比例,这种情况下,身体为了维持正常的渗透压平衡,可能会把一些水分重新排出,或者没有办法有效地将水分留在体内。小口慢饮,让水分有更充足的时间被吸收,并且与身体内部的电解质更好地结合,这样反而更能有效地补充水分。

再来,生活习惯也可能在背后“捣鬼”。比如,如果你刚运动完,身体大量流汗,丢失了很多水分和盐分。这时候如果只喝白开水,而不及时补充一些电解质,身体会觉得这种水“太淡了”,不够“给力”,无法有效止渴,甚至为了维持电解质平衡,身体可能会更快地通过尿液排出多余的水分。还有,如果你吃了很多高盐的食物,身体需要更多的水分来稀释血液中的钠离子,这时候喝水就变成了身体在努力“解毒”的过程,如果没有喝足够的水,那种渴感自然挥之不去。

然后是饮料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的情况。这里面就更有意思了,因为很多饮料不像纯净水那样“简单纯粹”。

我们先说说那些含糖饮料。可乐、果汁、奶茶,这些饮料里通常含有大量的糖分。当你摄入糖分时,身体会经历一个复杂的反应。首先,糖分本身会增加口腔的渗透压,当你口腔里的水分被糖分“吸引”出去时,你反而会觉得嘴巴更干了。其次,身体为了处理这些糖分,需要胰岛素的分泌来帮助它们进入细胞,这个过程会消耗身体的一部分水分。更关键的是,很多高糖饮料会刺激身体释放更多的水分,尤其是当你喝完之后,身体为了将过多的糖分排出体外,会增加肾脏的工作量,导致排尿增多,从而带走更多的水分,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更渴。这种感觉,就像是身体在试图用更多的水来“稀释”和“冲走”那些闯入的糖分。

然后是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浓茶、能量饮料,它们里面都有咖啡因。咖啡因是一种利尿剂,这意味着它会加速肾脏的工作,让你产生更多的尿意,从而排出更多的水分。虽然研究表明,适量的咖啡因对大多数人来说利尿作用有限,不会导致明显的脱水,但如果你本身就缺水,或者对咖啡因比较敏感,那么喝完之后那种加剧的口渴感就非常真实了。咖啡因还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让你感觉更清醒,但这种刺激有时候也会被大脑误解为需要水分的信号。

还有一些饮料,比如含酒精的饮料。酒精也是一种很强的利尿剂,它会抑制抗利尿激素(ADH)的分泌,这种激素的作用是帮助身体保留水分。ADH被抑制,肾脏就会把更多的水分排出体外,所以喝酒之后,你自然会觉得口干舌燥,需要大量饮水来补充。

另外,我们也不能忽略饮料的温度和口感。有时候,冰镇的饮料虽然喝起来爽快,但过低的温度可能会暂时麻痹口腔的味蕾和感受器,让你无法准确地感知到身体是否真的得到了充分的水分补充。而一些本身口感比较粘稠、或者有特殊添加剂的饮料,也可能在口腔里留下一种“滑腻”或“异样”的感觉,这种不习惯的感觉也会让我们觉得“不够解渴”。

最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身体对“渴”的感知本身就比较复杂。渴不仅仅是口腔缺水那么简单,它更多的是身体整体水分平衡失调发出的信号。这个信号由大脑中的一个区域——下丘脑来调控。当身体水分减少,血液的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就会发出指令,让我们产生口渴的感觉。但这个过程并不是瞬间的,你喝进去的水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被身体吸收,并改变血液的渗透压,这个滞后性也可能让你在喝完后短时间内仍然感觉口渴。

所以,下次当你感觉饮料不解渴,甚至越喝越渴的时候,不妨先想想自己是多久没好好喝水了?最近吃了什么特别咸的或者甜的东西?是不是喝了咖啡或者酒?有时候,一杯温温的白开水,慢悠悠地喝下去,反而才是身体真正需要的慰藉。身体的“渴”,有时候真的不是那么容易被“糊弄”过去的。它更像是一个老朋友,在跟你说,喂,我需要的是真正的“滋养”,而不是那些会让你更加不安分的“刺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每次一喝饮料,父母就会在旁边叨叨:这个不解渴,越喝越渴,还是凉白开最好…………

虽然会把这句话当成耳旁风,并将手中的肥宅水一饮而尽,但仔细一想,父母说的也有道理。

渴的时候来一口冰镇的肥宅水,感觉特别解渴。但只过了一会儿就觉得还是渴,甚至比之前更渴了。这究竟是怎样一个过程?到底是喝进去的水多还是喝进去的糖(盐)多?大脑是怎么判断我们还渴不渴的?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发现,当我们血液中的水合作用(可简单理解成血液中的含水量)下降时,下丘脑会给身体发出口渴的指令,让我们喝水。但是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学家Zachary Knight却认为,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清凉的饮料一入口就能瞬间解渴,毕竟改变血液中的水合作用还要再等上十几分钟。

2016年, Knight实验室的研究生Christopher Zimmerman发现,当小鼠喝水时,位于口腔和喉咙的感受器在接受到饮水信号后会立即关闭位于下丘脑的的“口渴神经元”。这些感受器似乎可以根据小鼠吞咽液体的体积来预测饮料的补水程度,并且对冰凉的液体格外敏感。这就解释了为何一旦饮水,口渴的感觉便即刻消失,并且大家普遍觉得冰镇饮料更加解渴。

但这仍然不能解释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判断饮料是否解渴的。比如,海水肯定不能解渴,但是吞咽海水时,口腔和喉咙中的感受器也会被激活,进行相同的活动。

于是,在最新的研究实验中,Zimmerman和同事在小鼠的下丘脑附近植入了光纤以便监测“口渴神经元”的活动。当口渴的小鼠饮用盐水时,口渴神经元仍然如此前的研究结果一样,在盐水入口的瞬间停止了活动,但随即又被再次激活。就好像还有其他的感受器检测了小鼠刚喝下的水后对大脑发出警告:“这水太咸了,还是口渴!”

是谁?在哪里?检测了喝进去的水呢?研究人员决定绕过口腔和喉咙,将盐水直接注入小鼠的胃里。结果发现,向胃中注入淡水时,和正常饮用淡水的结果一样,口渴神经元的活动被抑制住了。但注入盐水后,口渴神经元始终保持活跃。如果给小鼠直接注入盐,再让它们饮用纯净水,口渴神经元会在最初饮水时停止活动,但很快被再次激活,好像在暗示需要喝更多的水来冲淡胃里的盐分。

看来,这个神秘的感受器应该是在肠道里了。也就是说,Zimmerman在2016年发现的位于口腔和喉咙中的初级感受器只能让大脑暂时解渴,以奖励动物的饮水行为。但是,口渴神经元还会根据肠道中的第二级感受器来评估摄入液体是否真能补水(精确测量水和盐的含量),再决定要不要需要继续喝水。

研究人员发现,肠道的水合信号会通过迷走神经激活口渴神经元。而位于下丘脑穹窿下器(SFO)中的口渴神经元在被激活后,会向附近的视前正中核(MnPO)发送信号,驱动动物的饮水行为并告诉肾脏保存血液中的水分。

如此看来,口渴的时候喝饮料的确只能让我们一时爽,肠道中的感受器和你的父母神同步,正在向大脑不停地叨叨:这玩意儿不解渴。

……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完全可以先喝半瓶肥宅水爽一下,再喝凉白开解渴呀。

编译/lulu

参考文章:sciencedaily.com/releas

论文链接:nature.com/articles/s41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口干舌燥,咕咚咕咚灌下一大杯水,本以为能瞬间缓解,结果没过多久,嗓子眼儿又开始发痒,感觉比刚才更渴了?或者,你明明在喝一杯甜甜的饮料,理论上应该能带来满足感,但喝着喝着,反而觉得嘴里有点腻,甚至想再找点水来冲淡一下?这种“越喝越渴”或者“饮料不解渴”的奇妙感觉,其实是有挺多.............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好像红牛、乐虎、东鹏特饮这些功能饮料,“一口下去,怎么好像就是那个味儿?” 这个问题其实一点也不奇怪,背后有好几个原因在支撑,而且都挺有意思的。咱们就这么聊聊,把这些品牌都摆在桌面上,看看它们是怎么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首先,核心成分决定了基础味道.............
  • 回答
    .......
  • 回答
    重水(D₂O)和超重水(T₂O)在科学研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它们是否适合直接饮用,以及饮用后的感受,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关于“直接饮用”,我们得明白,我们日常接触到的水(H₂O)是最普遍的氢和氧组成的化合物。重水则是以氘(D)代替了氢(H),而超重水则是以氚(T)代替了氢(H)。重水(D₂.............
  • 回答
    听到这个消息确实会让人担心,尤其是在我们已经习惯了对新冠病毒保持警惕的情况下。巴黎非饮用自来水中检测到新冠病毒,咱们得好好捋一捋,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以及对我们日常生活有什么实际影响。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巴黎检测到的新冠病毒是在“非饮用”的自来水中发现的。 这两个字很重要。“非饮用”的水通常是指.............
  • 回答
    关于现实中“反美”现象较少,但网络上却出现大量反美言论的现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现实中的反美:隐晦性与政治现实1. 政治与经济的“沉默”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其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渗透到全球,许多国家在国际事务中不得不与美国合作,因此公开反对可能被视为.............
  • 回答
    “感觉国外的教材比国内的厚得多”是一个非常普遍且直观的感受,背后涉及了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内容深度和广度、以及出版习惯等多个层面的差异。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1. 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理解”与“记忆”的侧重点: 国外教材(尤其在 STEM 领域.............
  • 回答
    关于美国和中国火箭发射成功率的看法,以及可能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需要澄清一个重要的事实:基于公开数据,美国航天机构(如NASA)和商业航天公司(如SpaceX、ULA)的总发射成功率是相当高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CASC)及其下属公司发射的任务也同样非常成功。 .............
  • 回答
    你提到的“车臣进乌克兰,就没看到什么后续”的感受,实际上涵盖了几个层面,也反映了大家对这场冲突信息获取和理解上的复杂性。为了详细解释,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 “车臣进乌克兰”的初期认知与实际情况的差异 初期媒体宣传的“震撼弹”效应: 在俄罗斯全面入侵乌克兰的初期,车臣武装力量(通常被.............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很多老玩家心中的一种情怀和对游戏设计变迁的感受。从客观上来说,PS5 在图形技术、性能、游戏内容丰富度(尤其是在第三方大作方面)以及在线功能上,都远超 PS2。但是,你之所以会产生“PS5 不如 PS2 好玩”的感觉,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
  • 回答
    “团建过后,好多人离职”,这个现象确实是很多职场人士都有的感受,而且往往背后藏着一些值得深思的原因。这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下面我将从不同维度进行详细阐述: 一、 团建活动暴露了隐藏的现实问题团建活动通常是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提升士气,但有时它反而像一面放大镜,将团队和公司内部的潜在问题.............
  • 回答
    《三国演义》和《冰与火之歌》都是史诗级的作品,各自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全球的读者。你之所以会产生“《三国演义》谋略更厉害,但《冰与火之歌》更残酷”的感受,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历史和叙事手法上的原因。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 《三国演义》谋略的精妙与艺术化《三国演义》之所以让你感觉谋略更厉害,主要体.............
  • 回答
    关于“欧美人对物质追求比亚洲人低”的看法,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感知,但需要更细致地探讨和理解。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多种文化、社会、经济以及历史因素的交织,而不是一个简单的非黑即白的问题。理解“物质追求”的维度: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物质追求”的含义。它可以被理解为: 对拥有更多、更昂贵、更先进的物质商品.............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其实背后反映的是中国饮食文化和消费习惯的变迁,以及时代发展带来的影响。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一、 经济发展与消费升级: 小时候(可能指80年代、90年代): 改革开放初期,人们的经济水平普遍不高,即使是“大餐”,也意味着比平时吃得好一些。炒菜作为一种相对灵活、易于操作、成.............
  • 回答
    iPhone 12 系列的发布确实在苹果的iPhone产品线上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讨论。然而,正如你所说,很多用户,尤其是“果粉”,似乎对一些被认为是“不如人意”的地方表现出“视而不见”的态度。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方面的原因:1. “果粉”群体的心理认同与品牌忠诚度: 苹果的品牌光环.............
  • 回答
    楚汉战争之所以给人感觉破坏力超过了春秋战国,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分析,这其中涉及战争的规模、持续时间、性质以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虽然春秋战国时期长达几百年,战争频仍,但楚汉战争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更集中的、更具毁灭性的破坏力。1. 战争的规模和集中性: 楚汉战争: 虽然时间相对较短(公元前2.............
  • 回答
    “感觉相亲市场上,优质女比优质男多”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社会观察和讨论话题,它涉及到男女择偶观、社会发展变化、女性意识觉醒以及信息不对称等多方面因素。要详细解释这个感觉是如何产生的,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来剖析:一、 对“优质”的定义和标准变化: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优质”在相亲市场上的定义是.............
  • 回答
    “感觉部分大学生不怎么爱国了”是一个复杂且敏感的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并且要避免以偏概全的论断。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爱国”的定义,以及“不爱国”的具体表现可能是什么。一、 对“爱国”的理解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爱国,往往与以下概念紧密相连: 对国家的忠诚与服从: 强调对国家制度、政府和领.............
  • 回答
    很多人对儒家存在偏见,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个人认知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原因:一、历史的“恩怨情仇”:儒家与权力场的纠缠 “官方哲学”的双刃剑: 儒家思想之所以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历代统治者采纳并推行,成为维护.............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也触及到了语言使用和社会文化习惯的微妙之处。你观察到的现象在很多方言地区是存在的,原因也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下面我将尝试详细地分析一下:一、 感谢表达的“间接性”和“习惯性”: 隐含的感谢: 在许多方言语境中,特别是在熟人、亲戚、邻里之间,感谢的表达往往是间接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