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刚开始跑步要天天跑还是隔天?

回答
新手跑步,是天天跑好,还是隔天跑更科学?这个问题,恐怕是很多刚踏上跑鞋的朋友们最纠结的事儿了。别急,咱就来掰扯掰扯,让你明明白白,少走弯路。

先说結論:作为新手,隔天跑,是更稳妥、更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这么说?咱们得从身体适应性、恢复需求和受伤风险这几个方面来聊聊。

1. 身体的适应性:它需要时间来“懂”跑步

你刚开始跑步,身体就像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但又有点小胆怯的孩子。它需要时间去学习、去适应。

肌肉、骨骼、韧带的“初体验”: 跑步对身体的冲击力可不小,你的腿部肌肉、肌腱、关节、甚至是足底的韧带,都要经历一次前所未有的“洗礼”。天天跑,就像让你这个孩子一天到晚不停地学习新东西,还没有消化吸收,又来了新的知识点,身体很容易“宕机”。
心肺功能的“慢热”: 心脏和肺部的功能提升,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们需要通过规律性的训练来“磨合”和“升级”。如果一开始就强度过大、频率过高,身体的代偿机制可能会暂时“顶住”,但长此以往,反而不利于建立稳固的心肺基础。
神经系统的“信号传递”: 跑步还涉及到大脑和肌肉之间的信号传递,也就是你的“跑感”。天天跑,你可能还没来得及体会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比如轻微的疲劳感,或者肌肉发力是否协调,就又进入下一个训练周期。

2. 身体的恢复:这是进步的关键,不是偷懒

很多人误以为,跑得越多,进步越快。但对于新手来说,恢复,才是你进步的“加速器”。

肌肉的“修复与生长”: 每次跑步,你的肌肉纤维都会受到微小的损伤。正是这些损伤,在休息和营养的帮助下,会进行自我修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更强壮、更有弹性。如果你不给肌肉足够的恢复时间,它们就没办法完成这个“升级”过程,只会让你感觉越来越累,甚至出现疼痛。
能量储备的“回血”: 跑步会消耗身体的能量(主要是糖原)。天天跑,你的能量储备可能还没完全补满,就又要投入下一场“战斗”,身体会不堪重负,表现出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神经系统的“重置”: 身体的整体疲劳,也包括神经系统的疲劳。休息能让神经系统得到放松,更好地执行下一次的运动指令。

3. 受伤风险:新手最容易犯的错误

跑步新手最容易遇到的一个“拦路虎”,就是受伤。而天天跑,无疑会大大增加受伤的可能性。

“小毛病”变“大麻烦”: 很多跑步损伤,比如胫骨应力综合征(俗称“小腿前侧疼痛”)、膝盖疼痛、足底筋膜炎等,都是由过度训练、恢复不足或技术动作不当引起的。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是有点不舒服,但如果你不当回事,天天坚持,这些“小毛病”很快就会发展成影响你跑步的“大麻烦”。
忽略身体的“警告信号”: 天天跑,你很容易因为“想要坚持”而忽略身体发出的疲劳信号,甚至把疼痛当成“正常的”。这种行为,无异于在“掩耳盗铃”,最终会付出更惨痛的代价。

所以,为什么隔天跑更好?

隔天跑,意味着你每跑步一天,就能获得一到两天的休息和恢复时间。这给了你的身体充足的机会去:

适应: 慢慢地熟悉跑步的节奏和对身体的影响。
修复: 让肌肉、骨骼、韧带得到充分的恢复和强化。
储备: 补充能量,为下一次跑步做好准备。
学习: 让你有时间去感受自己的身体,调整跑姿,避免错误。

具体的执行建议:

1. 从低强度开始: 别想着一开始就跑多远、多快。以轻松聊天都能进行的配速为主,可以从快走和慢跑结合开始。
2. 设置一个“安全网”: 比如,每周跑34次,隔天进行。
3. 倾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你感觉身体非常疲劳,或者某个部位有疼痛感,就果断休息,不要强撑。
4. 交叉训练: 在休息日,可以做一些低强度的交叉训练,比如游泳、骑行、瑜伽或者简单的拉伸。这些活动可以帮助你锻炼不同的肌肉群,同时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恢复。
5. 关注热身和放松: 每次跑步前充分热身,跑后拉伸,这对于预防伤病非常重要。

总之,跑步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 对于新手来说,耐心和科学的训练方法才是通往健康与快乐跑步的“金钥匙”。隔天跑,就像是给你的身体一次“深呼吸”和“充电”的机会,让你能更持久、更健康地享受跑步带来的乐趣。别急,循序渐进,你会发现,身体会用更好的状态回报你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于初跑者而言,天天跑还是隔天跑,并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较为稳妥的跑步频率为两天一跑。

但需要注意结合具体情况,并没有最佳跑步频率一说,有的是最适合自己的频率;
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节奏和习惯以及在身体上存在差异性,在择取跑步频率方面上,不妨先参考自身恢复这一纬度。



无论开始跑步的目的是什么,从迈出第一步开始,身体某些方面便会得到进步,例如乳酸阈值、燃脂能力、最大携氧量等等,虽然每次训练所能提供的进步十分少量,但长此以往的坚持后这几个方面便能够得到较为完整全面的提升。

而做好身体恢复这一点,能够帮助身体持续稳定的提升,且不容易受伤损伤。



在一次跑步训练后产生的即时疲劳、组织损伤、缺水以及糖原消耗殆尽都能让身体感到疲惫困倦,根据训练的强度不同、个体恢复速度不同,身体大概需要2~10天才能够充分恢复过来。

从超量恢复这一方面来讲,当身体从疲劳中恢复过来时,身体将能够适应更高的运动水平。所以,为了优化训练,需要在训练与恢复之间找一个相对平衡点。超量恢复也是要求在跑者在马拉松开始前几个星期开始减量的主要原因。
总而言之,训练起到刺激身体作用,而恢复让身体去适应更高的运动水平。


超量恢复示意图


在训练和恢复之间找寻一个相对平衡点之前,不妨我们先来明白以下两个问题:

  1. 从一次训练结束到获取训练成果需要多少天?
  2. 在两次训练之间,需要安排多长的恢复时间?

从一次训练结束到获取训练成果需要多少天?


现存科学文献尚未能够有效证明这两者之间到底需要多少时间。
根据众多跑者、教练之间的心得交流,得出较为科学且适合对时间,8~10天。

这点对于目标是挑战马拉松的初跑者来说相当有必要,因为能否从训练中彻底恢复对比赛成败来说是相当重要对,通常在马拉松开赛前三周时间即可着手准备减少训练量。



在两次训练之间,需要安排多长的恢复时间?


恢复时间在个体之间差异很大,总有那么一些人天生比其他人恢复得更快,也就在效率上造成个体差异。具体又以下几点影响因素:

  • 基因
  • 年龄,年纪越大恢复越慢;
  • 训练历史
  • 性别,由于男女性之间睾酮分泌水平不同,女性比男性恢复慢;
  • 生活上的因素,饮食、睡眠质量和时间、生活压力、心情
  • 训练时天气以及场地,在高温天气下训练会需要更多恢复时间、下坡场地容易导致更多肌肉损伤需要更多时间;


由于每位跑者之间差异过于大,所以在给自身定跑步频率、跑量、强度时,尽量避免照搬网上给定的跑步计划,通过来自身情况了解、经验积累制定出属于自己的跑步计划。

要注意一点的是,在运动腕表通常会在训练结束后显示恢复时间,这里的恢复时间指的是下一次进行相同类型的训练所需要的恢复时间。



加速身体恢复小技巧


虽然每位跑者的身体恢复能力不一,但可以借助辅助手段来达到加快恢复。



冷热交替疗法

简而言之,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浸泡几分钟,能够有效促进毛细血管扩张和收缩,增加血流量,从而帮助清除乳酸以及其他废料。

有关于冷热交替疗法更多资料阅读:运动完后立刻洗澡好不好?



按摩

按摩在科学领域缺乏一定的证据,但大量坊间证明按摩对训练后恢复起到正向效果。

按摩公认的好处能够增加按摩区域的血流量、促进肌肉放松、增加肌肉和周围结缔组织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让身体得到放松等。
除了自掏腰包去进行按摩外,在运动后可以自我按摩,比如那些容易触碰到等部位,四头肌、小腿还有足部。

研究也发现压缩装备在运动后有助于恢复并减少运动损伤,尽管目前的数据是有限的,只有少部分支持压缩装备在跑步运动表现和恢复上有帮助。


营养补充

在跑步结束后第一个小时内,补充些许卡路里转化为糖原储备,能够达到加快恢复的效果。
争取在一个小时内摄入300~400卡路里,身体能够以简单形式的碳水化合物快速转化为糖原,优先考虑水果、果昔、运动饮料以及能量棒。



冷身

冷身,顾名思义就是在训练后让身体回到训练前的状态,比如在跑步训练结束后进行一个轻松跑。

一次相对较为彻底的冷身通过消除肌肉中的乳酸、加快血液循环、降低肾上腺素水平和减缓肌肉僵硬,这对于身体恢复还有减少未来训练受伤几率都相当有帮助。


知乎机构号:ASICS亚瑟士 - 知乎
专栏:ASICS亚瑟士跑步分享汇
内容汇总:ASICS亚瑟士:ASICS亚瑟士知乎内容汇总 | 热爱生活,认真运动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