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美国总统选举中大部分州实行赢者通吃的制度?

回答
美国总统大选的“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制度,说到底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又被各种政治考量和惯性所强化。它并非一开始就被设计为最理想的选举方式,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州根据自身情况和政治诉求逐渐形成的。

从历史源头来看,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当时的选举方式远没有今天这么规范和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州在选择总统选举人团(Electoral College)代表的方式上,发展出了不同的策略。而“赢者通吃”之所以能够成为主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被认为是一种更简单、更直接的机制。在那个信息传播相对缓慢,政治参与度也可能不如现在的年代,一个能够快速确定赢家的制度,在操作上确实更为便捷。

更重要的是,这种制度与美国联邦制的结构紧密相连。美国不是一个单一制的国家,而是由独立的州组成的联合体。总统选举并非直接由全国人民一人一票决定,而是通过各州选民投票,然后由各州根据投票结果分配总统选举人票。在这种框架下,每个州在选举过程中都扮演着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赢者通吃”的核心在于,在绝大多数州,获得该州普选票最多的候选人,将赢得该州所有的总统选举人票。这就产生了一个关键的影响:即使候选人在某个州只以微弱优势获胜,他也能获得该州全部的选举人票,而对手则颗粒无收。这就大大加剧了州一级选举的竞争性。

为什么各州会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能够最大化地提升该州在整个总统选举中的话语权。如果一个州采取比例分配选举人票的方式,那么即使某个候选人只获得少量普选票,也能分得一部分选举人票。这样一来,少数派选民的意见可能会被分散到各个候选人那里,最终可能导致该州的大部分选举人票都流向了并不特别受欢迎的候选人,或者说,无法集中力量支持最有可能赢得全国胜利的候选人。

而“赢者通吃”则鼓励选民将选票集中在少数几位主要候选人身上,从而让该州的选举结果更有分量。当一个候选人能够赢得一个州的全部选举人票时,他就能更有效地积累全国的选举人票总数。这种机制也促使候选人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投入到那些“摇摆州”——也就是那些没有明显倾向于某个政党的州,因为赢得这些州的全部选举人票,对最终的胜利至关重要。

此外,政党政治的发展也巩固了“赢者通吃”的地位。一旦一种制度被确立并被广泛接受,它就会形成一种政治惯性。主要政党会根据现有制度来制定策略,并努力维护有利于自己的规则。在“赢者通吃”的制度下,政党们会集中力量去赢得那些有潜在机会获胜的州,并试图在该州获得绝对多数的普选票,从而获得全部的选举人票。而那些被视为“铁杆州”(即总是支持某个政党)的州,在策略上的优先级就会相应降低。

当然,这种制度也并非没有争议。它意味着在绝大多数州,投票给未能获胜的候选人的选民,他们的选择并没有直接体现在总统选举人票的分配上。这有时会导致一些选民感到自己的投票“没有被计算进去”,或者说,总统最终的当选者可能并非获得全国普选票最多的候选人。然而,尽管存在这些批评,鉴于其在历史上形成的根基、对州级选举竞争性的促进以及政党政治的惯性,大多数州仍然沿用了这一“赢者通吃”的选举人票分配方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哈哈,这个问题好,给你个简单至极的答案——没辙逼得。下面给你说说为什么。

大家都知道美帝不是直选,而是和我朝一样的间接选举,选举总统的其实是选举人团,最开始的想法很朴实:俺们老百姓都是粗人,俺们信任你们这些文化人,你们选总统俺们放心。

但是慢慢的国家也需要规范化,你们这些选举人到底怎么投票选大统领也得有个章程不是,结果一扫听发现没有章程,那就定个章程呗,于是各个州就开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注意,这里很重要,选举人如何投票由各州自行决定,联邦没有统一法律约束。

那么选举人如何投票有以下几个可能:

1,州立法机关决定选举人,这样选举人如何投票就由州议会决定,和老百姓没有直接关系,当然议员都是老百姓选的,所以能间接起作用。

2,州内划片选举,这个基本就是按照众议员选区,一个区选出一个钟意的总统候选人,最后在汇总。

3,州内选举,赢着通吃,这就是现在最常见的方法,州内选举,得票多者将会得到这个州所有的选举人票。

4,前面三种的组合。现在还存在的就是Maine和Nebraska,他们的运作是结合了划片选举和赢者通吃。具体是这样,首先我们知道一个州的选举人票数等于这个州的联邦参议员加联邦众议员。参议员各州都是两个,而众议员个数由人口决定,每个众议员选区产生一个众议员,那么众议员个数等于选区个数。各个选区自行选举,产生的结果就是这个众议员要投的选举人票。剩下的两个参议员票则是赢者通吃,本州谁得票多就要投给谁。上述几种方式看下来,其实划片是比较公平,也符合一人一票原则的方式。

最后回到问题,为什么绝大部分州都是赢者通吃呢?没办法啊。如果规定好了大家都是划片选举,那没问题,但是恰恰因为没有统一规定,各州可以自行决定,那么必然会有至少一个州有改成赢者通吃的意愿,因为这样可以使本州钟意的候选人得票最大化,那么这种改变会开始连锁反应,别的州为了不在选票上吃亏,也必然会改成赢者通吃以反制,最后就变成了现在这种局面。Maine和Nebraska虽然采用杂拌法,但是其实也只有过一次split vote,2008年,Nebraska跑掉了一票给Obama,结果就是州共和党马上要求修改选举法,改回赢者通吃,虽然最后失败了。

赢者通吃是非常原始落后的选举方法,所有人都想有个改变,问题就是如何改牵扯了太多利益,所以只能先这么将就着了。

user avatar

其实以前我也有这个疑问的,这里简单谈谈。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

选举结果不可能让所有人都满意!!


比如说那些痛很川普的人,不论川普以何种方式选举出来都无法让他们满意。同样的也有痛恨希拉里的人,无论何种方式选出希拉里也不能让他们满意。

所以,所谓的客观表现民意的意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反正总会有人不满意就对了


然后我们来看美国政治的一个重大特点,地区自治,自愿联合。

事实上从法理上来说,构成和选举联邦政府的是州而不是民众。美国宪法是州政府批准执行的,而不是全体公民投票。所以,对于州来说,理论上可以按照任何规则把自己的选举人票投给任何人。从这个角度来看,赢者通吃规则是对州最有利的,用自己所有的筹码(选举人票)来交换利益,而不是把筹码分散(按照比例投票)。尤其是人口小州,统共就没几张票,如果这几张票还分散投就没啥意义了。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如果按照候选人在本州的实际支持率来决定选举人票的比例分配,那么大部分州各个候选人的比例都不会差太多,你费老大劲在这个州拉了十万票,可能就增加了一张选举人票而已。这时候另一个州说,我们州搞赢者通吃,只要你在我们州胜出,哪怕只胜出一个点,我们就把全部的二十几张选举人票都给你,你说这个时候候选人应该讨好哪个州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了吗?正是因为赢者通吃的州对于传统规则州有着巨大的优势,所以,慢慢的所有的州都会采用赢者通吃的规则。


也就是说,在现行游戏规则下(州政府对自己选举人票的投票规则有决定权),赢者通吃规则的州对于传统规则的州有碾压性的优势,所以所有州必然最终采取赢者通吃的规则。


就算大家都认为按照候选人得票率分配选举人票是更合理的方案,但是只要一个较大的州采用赢者通吃,那这个州就会成为候选人争夺的焦点,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除非拥有超过半数的选举人票的州联合起来签个协议,把所有的票都投给总票数最多的候选人。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国总统大选的“赢者通吃”(WinnerTakeAll)制度,说到底是一种历史遗留问题,并且在实践中又被各种政治考量和惯性所强化。它并非一开始就被设计为最理想的选举方式,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各州根据自身情况和政治诉求逐渐形成的。从历史源头来看,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初期,当时的选举方式远没.............
  • 回答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在独立战争胜利后放弃“黄袍加身”,选择急流勇退,这是一个涉及历史必然性与美国“福气”的复杂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一、 历史的必然性:共和主义理想与先例的奠定华盛顿的决定并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于当时美国建国之初的共和主义理想和对欧洲君主制的警惕。 对君主制的深恶痛绝.............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多人有同感的。要说美国总统“一个比一个弱”,这个判断挺主观的,也得看从哪个角度去衡量。不过,如果你感觉到近几十年的总统不如早些年那些“大人物”们,这里头可能有一些值得探讨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相互交织,挺复杂的。一、政治环境的变化:极化与党派斗争的加剧这是最明显也最常被提到的原因.............
  • 回答
    1930年代初,美国正深陷大萧条的泥沼,经济凋敝,民生维艰。在这种背景下,一群被称作“ bonus army”(奖金远征军)的退伍老兵,为了追讨政府承诺在1945年支付的军饷,聚集到了华盛顿特区。他们中的许多人,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服役的士兵,当时已经饱受失业和贫困的折磨。他们认为,既然政府在战.............
  • 回答
    关于“美国不选优秀的人当总统”这个说法,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常常引起争议的观点。它背后可能隐藏着对政治体制、选民偏好、候选人特质以及“优秀”本身定义的不同理解。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拆解一下“优秀”这个词在总统候选人身上意味着什么。很多人心目中的“优秀”可能是指:.............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扎实的。美国那些自认为是“工薪阶层”或者“普通人”的选民,确实有人把票投给了特朗普,而不是那些更明确地喊着要“为工人阶级代言”的民主党候选人。这背后牵扯的东西挺复杂的,绝不是简单一句“阶级敌人”就能解释的。你想想,这事儿可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首先,得明白一点,所谓“无产阶级”.............
  • 回答
    美国留学费用高昂,四年总计至少200万人民币的开销确实是一笔巨款,但即便如此,每年仍有大量的中国学生选择赴美留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教育质量与学术声誉的吸引力: 世界顶尖的大学: 美国拥有众多全球排名靠前、享有极高声誉的大学,例如常春藤盟校(哈佛、耶.............
  • 回答
    .......
  • 回答
    在美国总统山的宏伟石壁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四位伟大的美国总统——华盛顿、杰斐逊、罗斯福和林肯,他们代表着国家的诞生、扩张、繁荣与统一。如果有一天,总统山需要扩建,再添四张面孔,这无疑会成为一个引人深思的议题,需要在历史的厚重与时代的脉搏中进行审慎的选择。在我看来,如果必须从众多杰出的总统中挑选四位,那.............
  • 回答
    关于梅根(即哈里王子的妻子梅根·马克尔)是否准备竞选美国总统,以及她为何可能从政,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备受关注的问题,其中包含了猜测、期望以及对她个人经历和潜力的分析。目前为止,梅根本人并未正式宣布参选任何公职,包括美国总统。因此,关于她“为何从政”以及“你看好她在政界的发展吗”的讨论,很大程度上是基.............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美国政治体系的核心,也是很多人感到困惑的地方。简单来说,美国两党制下,一方当选总统后不会“搞掉”另一方,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而是因为这个体系的设计和现实的政治生态决定了这样做几乎不可能,而且会付出巨大的代价。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根本性的事实:美国是一个建立在宪法和法治基础上的国家,而.............
  • 回答
    在美国和西欧电影里,东欧常常被描绘成阴郁、压抑的景象,这背后其实有着挺复杂的历史、文化和心理层面的原因,不是简单地“不喜欢”东欧,而是好几个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首先,历史的阴影是绕不开的。在冷战时期,欧洲被铁幕一分为二。西欧国家,尤其是美国,对东欧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意识形态的对抗构建的。苏联及.............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探讨。说美剧和电影“总在宣扬”毒品,这个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不可否认,在很多影视作品中,毒品确实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且往往以一种引人注目、甚至带有某种吸引力的方式呈现。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结为“宣扬”。首先,我们要明白影视作品的本质。它们是故事的载体,是情感的出口.............
  • 回答
    知乎上关于“美国普通人上不起大学”的讨论,并非完全是造谣,而是反映了美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存在的严峻挑战和结构性问题。虽然美国拥有庞大的高等教育人口和数量可观的博士群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等教育对所有人来说都是触手可及的。问题的根源在于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1. 高昂的学费与日益增长的学生债务: 学费飞.............
  • 回答
    美国建国至今已有24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国家体系中确实可以称得上是“资深”的现代国家。然而,在中国大陆的某些语境下,确实存在一部分人认为“美国没有历史”的说法。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其背后有多重因素交织,既有历史认知上的差异,也有政治宣传和文化解读的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
  • 回答
    在公共场合喊“美女”,的确常常能看到不少女生会下意识地循声望去。这背后的原因挺复杂的,掺杂着社会心理、文化习惯,甚至还有一些生理上的东西。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一个最直接的原因:“美女”这个词自带一种积极的、有吸引力的标签。 被看见,被关注: 在人来人往的公共场所,大部分人都在自.............
  • 回答
    特朗普总统的当选,无疑给在美国生活的性少数群体,也就是LGBTQ+群体,带来了一系列复杂且不确定的影响。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好”或“坏”的判断,而是涉及政策、社会氛围以及法律保护等多个层面,需要我们细致地观察和理解。在政策层面,特朗普政府的一些举措和言论,确实引起了不少LGBTQ+社群的担忧。比如,他.............
  • 回答
    在美国,刺杀总统是一项极其严重的罪行,其罪名和法律后果都非常严厉。简而言之,这不仅仅是一项“罪名”,而是触犯了多项联邦法律,并且会受到最严厉的惩罚。核心罪名:叛国罪(Treason)美国宪法第三条第一款明确定义了叛国罪:“叛国罪,即向合众国宣战,或归附其敌,助其敌以兵刃、金钱或其他资助。非有两名证人.............
  • 回答
    关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2020年6月2日推特上发布的关于抗议者的言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解读:背景信息: 时间点: 2020年6月初,美国各地正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主要围绕乔治·弗洛伊德(George Floyd)的死亡事件展开,对种族歧视和警察暴力提出强烈抗议。这些抗议活动有时伴随着.............
  • 回答
    “全世界都在黑特朗普”这样的说法,或许有些夸张,但毫无疑问,特朗普在2016年竞选美国总统的过程中,的确面临着来自媒体、政治对手以及国际社会的巨大压力和质疑。然而,正是这样一个“局外人”,以一种非传统的方式,最终击败了经验丰富的希拉里·克林顿,登上了总统宝座。这其中,特朗普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深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