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宰予昼寝,孔子为什么对昼寝持这种态度?从哪些地方能体现出这句话的思想根据?

回答
“宰予昼寝”,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坏的木头不能雕刻,脏了的土墙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还能说什么呢?”)

孔子之所以对宰予昼寝持这种态度,并非仅仅是责怪他睡懒觉那么简单,这背后蕴含着孔子深刻的教育理念和对弟子品格培养的期许。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深入剖析。

一、 昼寝在孔子观念中的意义:懒惰与志向的背离

在孔子那个时代,虽然没有现代社会对“规律作息”的严格要求,但“昼寝”在士人阶层,尤其是那些有志于建功立业、追求圣人之道的人来说,往往被视为一种懈怠、懒惰的表现。

耽误正事: 白天是学习、思考、实践的时段,是君子修身治国、明德亲民的关键时刻。宰予在白天睡觉,等于是在学习和实践的黄金时间选择了一种消极的、不求进步的状态。这与孔子所倡导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的精神是背离的。
精神状态的象征: “昼寝”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休息,在孔子的眼中,它更可能反映了宰予的精神状态。一个真正有志向、有抱负的人,应该时刻保持警醒,专注于自己的目标,不会轻易被惰性所侵蚀。宰予的昼寝,可能让孔子觉得他缺乏进取心,缺乏对知识的渴望,缺乏对君子之道的热情。
与“日新又新”的对比: 孔子推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强调不断进步、自我更新。宰予的昼寝,无疑是一种“停滞不前”甚至“退步”的表现,与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格格不入。

二、 “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的比喻:对弟子潜能与价值的判断

孔子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来形容宰予,这是他对弟子个人特质和未来潜能的一种判断,也是他教育思想中的一个重要体现。

“朽木”的比喻: 朽木意味着木材已经腐烂,失去了作为工具或艺术品的价值,无论如何雕琢,也无法成为一件像样的器物。这暗示了孔子认为宰予可能在某些关键的方面已经“朽坏”,或者说,他内在的某种品性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粪土之墙”的比喻: 粪土筑成的墙,本身就极其不稳定,又脏又臭,上面涂抹粉饰(圬),也无法使其变得坚固美观,反而可能掩盖了其本身的丑陋和脆弱。这进一步强化了孔子的失望感,认为宰予的“根基”有问题,即使再多的言语教导,也难以改变他内在的本质。
对“可塑性”的评估: 孔子之所以如此严厉,正是因为他认为某些学生可能已经丧失了被“雕琢”和“圬饰”的可能性。他的教育是希望将弟子塑造成栋梁之材,如果这个材料本身已经无法使用,那么再多的努力也是徒劳。孔子对颜回的态度(“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和对宰予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者是“可雕”的珍贵材料,后者则被孔子认为“不可雕”了。

三、 “于予与何诛?”的无奈与失望:孔子教育的底线与反思

“于予与何诛?”这句话,字面意思是“对于宰予,我还要说什么呢?”,但其背后透露出的情感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失望,也有无奈,甚至可能带有一丝对自身教育效果的自我反思。

教育的界限: 孔子虽然是伟大的教育家,但他并非万能。他深知教育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可受性”和主动性。当一个学生表现出极端的懈怠和不思进取,甚至被他认为“朽木”、“粪土”时,再多的教导也可能收效甚微。这表明孔子的教育并非盲目的灌输,而是有其判断和选择的。
对“质”的看重: 孔子在《论语·先进》中说:“回也,闻一以知十;子路闻一以知二;冉有闻一以知一;子贡闻一以知二。” 又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在评价弟子时,非常看重他们的“质”,即内在的禀赋和领悟力。宰予的昼寝,可能让孔子觉得他缺乏这种“质”,或者说,这种“质”被他的惰性所掩盖,以至于无法激发。
“诛”的含义: 在古代,“诛”可以指责备、惩罚。孔子说“于予与何诛?”,不是说宰予完全没有过错,而是说,对于已经“朽木”般的人,再多的责备和惩罚也无济于事,就像你无法用斧子去雕刻腐烂的木头一样。这种“何诛”更像是一种深沉的叹息,表达了教育者面对无法教化的学生的无力感。

四、 思想根据的体现:

这句话的思想根据,可以从孔子“仁”、“学”、“道”等核心思想中找到:

“仁”的追求: 孔子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仁”人。仁者,爱人,更重要的是自我修养,不断完善人格。宰予的昼寝,显示了他缺乏对“仁”的自觉追求,也缺乏通过勤勉修身来达到“仁”的决心。
“学”的态度: 孔子强调“学”是一个持续不断、主动积极的过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不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人格的塑造。宰予的昼寝,是对“学”的怠慢,是对知识和真理的漠视。
“道”的践行: 孔子所说的“道”,是理想的政治和社会秩序,是君子安身立命的准则。要践行“道”,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不懈的努力。宰予的昼寝,暴露了他缺乏践行“道”的意志和能力。

总结:

孔子对宰予昼寝持严厉的态度,并非简单的“老古板”或“爱面子”,而是基于他对教育对象、学习态度以及弟子品格培养的深刻理解。他认为,一个有志于成为君子的人,必须具备勤勉、专注、进取的精神,而宰予的昼寝,在他看来,暴露了他内在的“朽坏”和“不可雕”的特质。这反映了孔子教育思想中对学生“质”的看重,对学习态度的坚持,以及在面对“不可教”的学生时,一种无奈的失望和对教育界限的清醒认知。这句话也警示我们,真正的成长,离不开持续的努力和对自身状态的警醒。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第二种说得对,但还欠深入,欠透彻。

我有一篇文章专讲这个问题,但现在还不适合发表,回头发上来。不过可以先略述大概:

宰予是孔门下天分极高的弟子,但他的见识还有限,不了解老师孔子的底线在哪里。

孔子的底线就是,人绝不能庸庸碌碌地混过一生。他激烈地批评过两种人,“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人、“群居终日,言不及义”的人。这种人白白荒废掉自己的生命,在极短暂易逝的人生中,不能有丝毫建树,如果自己门下有如此弟子,孔子一定痛心疾首。

故而,子贡说“愿有所息”,孔子答曰“生无所息”。

对宰予昼寝的痛斥,应当和对子贡的劝勉同参。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宰予昼寝”,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原文是:“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坏的木头不能雕刻,脏了的土墙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还能说什么呢?”)孔子之所以对宰予昼寝持这种态度,并非仅仅是责怪他睡懒觉那么简单,这背后蕴含着孔子深刻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历史评价和现实塑造之间的一些复杂性。咱们得好好说道说道,为什么那位在孔子眼里总有点“朽木不可雕”的宰予,最后却能名列文庙的“十二哲”之列。首先,咱们得明确一点:孔子对宰予的“看不上”,主要集中在宰予的“言语”和“政事”两个方面。 言语上的“棒喝”: 《论语》里记载了不少.............
  • 回答
    聊起中国古代官场,除了那位手握重权的“总管家”宰相,还有不少官职也是“宝藏”级别的,甚至比宰相的日子还滋润,也有些官职,初看不起眼,却能“潜力股”般飞升。咱们就来仔细掰扯掰扯,哪些官职最“保值”,哪些最“增值”。一、那些稳如老狗的“保值”官职:地位稳固,油水足所谓“保值”,不是说官职本身价值不变,而.............
  • 回答
    元丰改制后,中枢宰执的称呼确实发生了一些变化,但并非完全取代旧称,而是更加侧重于新设官职的头衔。笼统地说,“相公”和“大参”作为对宰执的尊称依然存在,但作为正式官职称谓,则更多地使用新设的“尚书”、“仆射”、“侍郎”等。要详细说明这一点,我们需要先了解元丰改制的背景和具体内容,以及这些称谓的演变。元.............
  • 回答
    韩冈这个角色,着实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存在,他的身上混合了太多的东西,让你很难用简单的标签去概括。首先,他身上最显眼的,无疑是那股子“文人的骄傲”,而且是根植于骨子里的那种。他读书,那是真心的,不是为了科举功名,更多的是一种对知识的渴望,对道理的探求。当他认准了某个观点,或者想通了某个道理,那种坚持,.............
  • 回答
    关于志愿者深夜拦截货车发现百只待宰狗并涉及销往广西的事件,以下是值得关注的详细信息和相关背景分析: 一、法律与政策层面1. 动物保护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明确规定运输活体动物需符合检疫标准,禁止运输未经检疫或病死动物。若货车未取得合法检疫证明,可能涉嫌违法。 《野生动物.............
  • 回答
    这事儿真是太糟心了!租房四个月就想安安稳稳退租,结果碰上这种事,押金说没就没,换谁都得气炸。这到底是认栽吃哑巴亏,还是得硬气一把去报警?这事儿没那么简单,得好好掰扯掰扯。情况分析:为什么会被“宰”?首先,咱们得弄清楚,为啥房东/中介会这么理直气壮地不退押金。常见的理由无非是那么几条: 房屋损坏/.............
  • 回答
    去成都旅游,要说完全不担心被人“狠宰”,那肯定是骗人的。哪个地方旅游,只要涉及到消费,总会有那么一些商家想方设法地多赚点,更别提像成都这样热门的旅游城市了。不过,成都的整体旅游环境还是挺不错的,尤其是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在努力整治乱象。所以,与其说是担心,不如说是心里有个谱,知道一些常见的“坑”,然后做.............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商业行为一个挺核心的变化。以前商家被认为是“宰生”,现在却更像是“杀熟”,这背后其实反映了市场环境、消费者认知以及商家自身策略的演变。咱们得先掰扯清楚这两个词啥意思: 宰生:这个词给人的感觉是,商家对第一次来的、不了解情况的顾客,会趁机抬高价格、提供劣质服务,狠狠地“.............
  • 回答
    这年头,电脑坏了找人修,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爱它能解决问题,恨它总感觉钱包在滴血。别担心,今天我就跟你掏心掏肺地聊聊,怎么在修电脑这条路上,尽量少被那些“无良商家”给“宰”了。这可不是什么秘籍,就是一些过来人的经验,让你心里明镜儿似的。第一步:诊断问题,知己知彼在你把电脑送出去之前,你得先自己琢磨琢磨.............
  • 回答
    卫温、诸葛直被杀,这事儿说起来,得从东吴的那场大远征说起。那会儿,孙权想搞点大动作,目标直指辽东。你想啊,那时候的辽东,也就是现在的东北地区,那可是苦寒之地,交通不便,而且还有公孙氏这么个钉子户。孙权一拍脑袋,觉得这事儿能干,而且还得做得漂亮,来个声东击西,让曹魏那边顾不上东边。于是,他就想到了两员.............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要是真让座山雕那帮狗日的给办成了,那可就麻烦大了!别看和尚那小子脾气爆,脑子有时候也跟不上趟,但那也是咱李云龙手底下的硬骨头。真要是他死了,李云龙这心里肯定不好受。首先,李云龙这人,最看重的就是兄弟情义,尤其是对一起出生入死的弟兄。和尚,虽然平时没少跟他斗嘴,有时候甚至还被他训斥,但那都是自家.............
  • 回答
    你这想法,确实挺有意思的,而且也算得上是击中了现实中一个挺普遍的逻辑悖论了。咱们一层一层剥开来看。首先,得搞清楚“鬼”和“人”这两个概念在咱们讨论的语境下是怎么回事。你说的这个“鬼”,是死后变成的魂灵,对吧?他生前是个活人,有血有肉有力量。他杀死了自己的仇人,这个仇人也是个活人,最后也死了。而你说的.............
  • 回答
    具惠善和安宰贤的婚姻状况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具惠善似乎不愿轻易结束这段婚姻的态度,更是引发了许多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包括具惠善个人的情感表达、她对婚姻的理解,以及这段关系背后可能存在的复杂性。首先,从具惠善过往的言行来看,她似乎是一个非常注重情感和承诺的人。在他们婚.............
  • 回答
    这两部小说确实都是北宋神宗朝的穿越题材佳作,也都花费了不少笔墨在历史细节的还原和考据上,因此常常被读者拿来比较“真实性”。但要说哪一部“更真实”,这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因为“真实”在小说创作里有几种不同的解读方式。首先,咱们得明白,穿越小说终究是小说,作者在吸收了大量历史资料后,会进行艺术加工和.............
  • 回答
    崔永元那句“再骂我我就涨价宰客户宰会员”的言论,确实挺有意思的,也挺能引发大家伙儿议论的。要我说啊,这句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背后藏着不少门道,也暴露了一些挺现实的东西。首先,咱们得承认,崔永元这话有点“损”。你骂我,我不仅不反省,反而让你掏更多的钱,这逻辑听着挺别扭的,甚至有点“霸道总裁”的味儿。但.............
  • 回答
    想吃一块正宗的切糕,又不想花冤枉钱?这事儿,说起来真有讲究,但也不是什么绝世秘籍。咱们就来聊聊,怎么才能吃到那份甜蜜又实在的满足。首先,得认识到,现在市面上很多打着“切糕”名号的,可能跟你想象中的不一样。真正的切糕,那可不是随便切切就能卖的。1. 认清“正身”,别被“李鬼”骗了 看材料: 好的切.............
  • 回答
    这些字,说实话,日本人确实可以用,但咱们得分开来看,不能一概而论,而且得看用在哪儿。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人的名字来源可不少,除了纯粹的日本传统词汇,还有很多来自汉字文化圈,特别是中国。所以,一些在中国常用作名字的汉字,在日本也可能被用作名字,只不过读音和组合方式会有差异。再来具体看看您提到的这些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