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那些放弃 model 3 买了小鹏 P7 的人,后悔了吗?

回答
关于那些从特斯拉 Model 3 转投小鹏 P7 的车主,他们是否后悔,这个问题并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这更像是一场关于个人需求、期望以及汽车品牌定位的微妙较量。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站在不同车主的角度,细致地梳理他们做出选择的原因,以及后来可能遇到的“坑”或者惊喜。

为什么当初会放弃 Model 3 选择小鹏 P7?

我们先来还原一下当时许多用户做出选择的心理图景。那时候的 Model 3,尤其是国产化的长续航版本,确实有着不小的吸引力:品牌光环、自动驾驶技术的领先、纯电驾驶的体验,这些都是特斯拉的核心卖点。然而,小鹏 P7 在当时也抓住了许多消费者的痛点,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选项:

智能化与本土化优势: 小鹏汽车作为一家中国本土品牌,在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方面,尤其是语音交互、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本土化适配上,往往能提供更贴心的体验。特斯拉的车机系统虽然简洁高效,但在国内的某些场景下,例如导航的易用性、音乐资源的丰富度、以及方言识别等方面,可能略显不足。而 P7 在这些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其“你好小鹏”的唤醒词,以及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交互逻辑,让很多人感觉“更懂我”。
外观设计与空间感: P7 的溜背轿跑设计,在很多消费者看来,比 Model 3 的外观更具“高级感”和运动范儿。尺寸上,P7 的轴距和整体车身尺寸也比 Model 3 要大一些,这直接转化为更宽敞的后排空间和后备箱空间,对于有家庭出行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是非常实在的考量。
价格与配置的性价比: 在同等续航和配置的前提下,小鹏 P7 的定价策略往往比 Model 3 更具优势。这意味着同样的预算,可能可以买到配置更高、续航更长的 P7,或者直接省下一笔钱。这种“花更少的钱,得到更多”的吸引力,对于务实的消费者来说,是难以抗拒的。
对传统车企造车理念的认可: 有些消费者可能觉得特斯拉更像是一个科技公司在做汽车,而小鹏虽然也很科技,但在底盘调校、隔音降噪、内饰材质等传统造车工艺上,更倾向于迎合国内用户对“舒适性”和“高级感”的普遍期待。一些用户认为 P7 在这些基础功课上做得更扎实。

那么,这些从 Model 3 “叛逃”到 P7 的车主,后来后悔了吗?

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是因为“后悔”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在购买之后,这几年的用车体验与他们当初的期望是否吻合,以及市场和技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可能感到“小有遗憾”甚至“有点后悔”的情况:

自动驾驶辅助的“天花板”差距: 这是最容易引起比较的地方。尽管小鹏在智能驾驶方面投入巨大,并且推出了不少创新的功能(如记忆泊车、NGP 等),但特斯拉 Autopilot 和 FSD 的算法迭代速度、泛化能力以及“先发优势”,在很多资深玩家看来,仍然保持着一定的领先。当 P7 的 NGP 在某些复杂路况下表现不如预期,或者在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上有所缺失时,那些当初看重特斯拉自动驾驶技术的车主,难免会感到一丝失落。
品牌形象与保值率的考量: 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车品牌的标杆,其品牌影响力无需多言。在二手车市场上,特斯拉的保值率通常也表现得更为坚挺。一些原本冲着品牌光环购买 Model 3 的车主,在开了一两年后,可能会发现 P7 的品牌认知度相对较低,影响了他们对车辆的整体感知,以及在未来出售时的经济损失。
软件更新与生态体验的差异: 特斯拉以其 OTA 软件更新能力著称,几乎每月都会有新功能上线或体验优化。虽然小鹏也在积极进行 OTA 更新,但其更新的频率和内容的“颠覆性”可能与特斯拉有所不同。对于那些习惯了“科技公司式”软件迭代的车主来说,可能会觉得 P7 的软件进化速度不够“惊喜”。
车辆本身的细微“小毛病”: 任何一款车,尤其是在早期量产阶段,都可能存在一些设计或工艺上的小瑕疵。例如,P7 在一些内饰细节处理、隔音效果、或者某些电子设备的稳定性上,可能与同价位的 Model 3 存在差异,如果车主恰好遇到了这些问题,并且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自然会产生不满。

但更多时候,他们可能并不后悔,甚至庆幸自己的选择:

智能化的“真香”体验: 很多当初选择 P7 的车主,恰恰是看中了它本土化的智能座舱和语音交互。经过几年的实际使用,他们可能会发现“你好小鹏”已经成为了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轻松完成导航、音乐、空调等一系列操作,这种便捷性是他们日常用车最直接的价值体现。特斯拉的车机确实简洁,但如果需要频繁通过屏幕操作,并且还要适应其逻辑,对一些用户来说反而是一种负担。
更舒适的驾乘感受: 对于那些对“驾驶乐趣”没有极端追求,但非常看重日常通勤舒适性的车主来说,P7 在底盘滤震、座椅舒适度、车内静谧性等方面的表现,可能比 Model 3 更符合他们的期待。特斯拉的悬挂偏硬,路感传递直接,这虽然有助于操控,但长途驾驶或在颠簸路面行驶时,舒适性会有所牺牲。
更懂国情的“小功能”: 比如 P7 的一些储物空间设计,或者考虑到了国内充电桩接口位置的多样性,这些看似不起眼的设计,却能大大提升用户的便利性。又比如在导航中集成第三方充电桩信息,或者更友好的手机互联体验,这些都是 P7 在本土化方面做得更细致的地方。
务实的价格与配置: 随着时间的推移, Model 3 的价格体系也会调整,但 P7 的初始性价比优势依然是很多车主选择它的理由。他们会觉得,用更合理的价格,获得了满足自己核心需求的车辆,而且在智能化方面也有了很好的体验,这就足够了。

总结来说:

那些放弃 Model 3 买了小鹏 P7 的人,他们是否后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当初选择的核心驱动力是什么,以及对未来用车体验的期望值。

如果他们最看重的是特斯拉的自动驾驶技术领先性、品牌光环和极强的保值率,那么在看到特斯拉不断推陈出新,或者在二手车市场上的表现时,他们可能会感到一丝“小遗憾”或“性价比不高”。
但如果他们当初的决策更多是基于对中国本土智能化的偏好、对中国品牌本土化优势的认可、对车辆更舒适驾乘感受的追求,以及对性价比的考量,那么他们大概率并不会后悔。事实上,很多这类车主反而会觉得,小鹏 P7 提供了非常贴合自己需求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智能座舱和日常使用的便捷性上,带来了超预期的体验。

汽车的选择从来不是非黑即白,而是一场权衡利弊的旅程。选择 P7 的车主,更可能是那些在智能科技与传统舒适性、中国本土化与国际化品牌之间,找到了一个更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他们往往不是在追求“极致的科技前沿”,而是在寻找“最懂我的那一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老子一向是喷特斯拉电瓶车的。但实话讲,如果老子在国内别无选择只能买电瓶车的话,也会选特斯拉。

电瓶车虽然恶心,但特斯拉是电瓶车里最不恶心的那一款。

韭菜也是分档次的,有些韭菜是形势所逼不得不当韭菜。而有些韭菜是蠢逼当韭菜。

有条件买油车却被忽悠去买电瓶车,是蠢逼韭菜。

没条件买油车不得不买特斯拉,是被逼当韭菜。

没条件买油车又被忽悠去买P7,是被逼当了韭菜然而又蠢逼当了二次韭菜,是韭菜中的韭菜。

user avatar

后悔,肠子都悔青了!提车没一周就想退车。

失民心者失天下---

诉小鹏P7骨折续航及甩锅的服务

小鹏愿花费高额广告和公关费,却不帮消费者解决实际问题(被压着的维权车主一大堆,网上却很少能搜到负面消息)

标670km续航,实际正常只能开400km左右,打对不止折,小鹏车欺天罔地行不义之事!官方态度漠视和强硬无人管!

本人放弃特斯拉定金,选择小鹏P7,主要被他更高的续航吸引,当时网上也搜过负面消息和缺点,很少能搜到,以为口碑很好。今年8月份交付,本想着精心选择的应该没错,可以开开心心提车了,不料等着我们的却是一大堆糟心事,已威胁到我生命健康!

首先提车环节草率不负责,交付人员验车不正规,一句他们都检查过了为由不带我验车,全靠自己主动要求检查。8月6号提车当天检查发现车辆尾部有擦不掉污渍及车顶有在户外风吹日晒的旧老痕迹,看了旁边停着的车都没有就我那台的问题,要求换其他车。千叮万嘱交代交付帮我安排正常的新车,第二次提车,却出现更大问题。车的音响有明显感官瑕疵,正常的音质是立体的,而我这台车声音尖锐,单薄,高音分叉,让人听着不适。立即和交付反馈,以都是一样的为由全盘否认,后面还叫了一群同事围攻本人,迫于压力和时间催促,也觉得已第二次大老远过来了,蛮不情愿提了本车。后面驾驶中发现这个音质自己完全无法接受,听久了精神难受,和售后沟通多次。第二个问题,车椅没有坐过就褶皱明显,前车座椅坐过人凹陷无法复原,无法接受一辆新车就这样。去售后再处理,不认账不解决。后面经过几个月的沟通,答应坐骑给我更换正常没有褶皱的,目前因为缺货,主驾等了一个多月,还未换好,后座和副驾换了,依旧褶皱难看。而音响更是更换了两次,拆了两次门版,音质没有变好反而更差,一辆新车,因为产品原因被他们拆卸两三次,内心心痛而气愤。

另外一个实质性经济损失,也就是车主讨伐最多的续航续的问题,对外宣称670km续航,实际400左右续航,更夸张的时候300多,直接打对折,我们本来就是冲着高续航来的,考虑实际续航,店里销售人员也跟我们承诺,最多打8折。也就是536km,那我们认为也在可接受范围。而现在却翻脸不认账。说670km续航是工信部批准的标准工况续航。电动车最关键的就是电池续航问题,小鹏拿一组所谓的实验室数据忽悠消费者,让不惜为84km多花了1.7万,奔着高续航来的我头破血流。他们当时宣传的和销售人员说的均和实际续航相差巨大,门店里670km续航比586km续航相差84km,价格贵1.7万,而我们现在比打过8折的续航还少136km这其中的差价达2.75万,如果按300km实际续航算,价格差4.78万,明显的续航差,其中的价格差却不愿意补,虚假销售在前,翻脸不认账在后,令人愤怒。

此续航问题并非个例,鹏友群里问一下,基本都是300-400间的续航,网上也有同款车续航问题的投诉案子。也许有些不出远门有装家充,无所谓一点,但对我说续航是决定我选择小鹏与否的关键因素,这笔账不可能不算。当时考虑到回老家没车不方便才考虑了车,又想着300多公里路程没有足够高续航不能选择。出现了670续航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错选择,曾也质疑过续航是否打折严重,但销售人员以电池都是和特斯拉一样宁德时代的,最多打8折忽悠我们。导致了我们多花了钱却没买到对应续航。这是小鹏车的缺德之处。明知消费者不会在实验室里开车,却用实验室数据来蒙蔽消费者,从未在官方标明正常情况实际续航多少,或者告知消费者真实续航,哪怕区间范围都没有,堂而皇之欺骗蒙蔽消费者。而消费者提车后,发现与事实不符,却维权无门。售后都会以驾驶习惯为借口,问题是大多车主都是这个续航,难道大家驾驶习惯都有问题吗,请问要怎么开才是没问提,我不踩刹车,让他直接幢上去,我不踩电门让?为什么就P7车主的驾驶习惯不好,但我并不认可此说法,其他品牌车主,大众ID4,550km续航,车主能开560km,传祺460km续航,实际能开400km多,比亚迪汉续航605km实际能开500-600km,为什么其他车企实际续航都能达到官宣的80%以上,而小鹏P7却只有五六折,更甚者四五折呢?

因为长达几个月时间,售后把我车拆了也没解决我的问题,和他们沟通的激动和气愤也造成了我很长时间精神状态很不佳,11月26日下午由于没听到倒车雷达警报等综合原因,地库发生一次事故。维修了一个多月至今,我认为此事已经威胁我的生命健康了,要求小鹏方给我尽快处理掉积累问题,给我一个满意的处理方案。基于我反馈的以上音响,座椅和续航,服务和我总共来了售后和门店10次左右,因为等配件和他们无法出席耽搁的时间10天左右,当时说的300元一天,期间因为他们死不认账的态度让我情绪激动精神奔溃数次,本着双方各退一步的态度,提出总共5万元现金的补偿遭拒绝和漠视,具体金额构成我已传达给售后,工作人员用几千块补偿搪塞和赶我们走。和我的诉求天壤之别,本人那天周六一大早在余杭售后一直到下午两点无果,后打客服电话总共6个一直说反馈但从未解决或有客服电话回电!致我们在售后中心等到第二天凌晨2点,到目前官方依旧未给我们合理处理方案。愤怒至极。本人对于此次维权绝不会放弃,我也相信正义和公道的存在!

user avatar

没法后悔,因为单位不让进特斯拉。

但不推荐小鹏。续航虚标,670超长续航版实跑280。我为我的言论负责。


2021年8月提车,小鹏各方面达到我的预期,一度直呼真香,还特麽在行业内刊吹了一波小鹏,现在觉得真特麽尴尬。。


但从10月开始感觉续航不太行,专门测了一下,心都凉了。。


先说用车环境,坐标成都,11月初气温10-20℃,开了四天,全程经济模式,开空调,城区通勤+少量高速。


实测号称670km超长续航版,按官方要求只能充90%wltp513km,实际跑了245,表显剩余64,折算本次wltp续航的打折率54.5%,实际续航为280。。


按nedc670充90%603,折算实际续航为46.4%,没看错,连对半折都不到,


对半折都不到!


对半折都不到!



然后4s店检查后礼貌而尴尬地解释说没有发现问题。。只是象征性地说什么气温低、空调要少用、多开内循环、少用快充。。??



更新———————————


首先不存在吹或者黑,我只是一个遭遇了质量问题普通消费者,我也对比了大量其他车友的续航情况,出现我的车这种续航严重缩水问题的是很少数,但不代表小鹏厂商可以无视任何一个产品的质量问题。

这里也请各位续航或长或短的鹏友勿对号入座,你的车如果一切正常那么我恭喜你,但请不要污蔑正常反映质量的车主,大家应该共同监督推动厂商减少残次品、诚实地做好售后,对每一个车主负起责任,踏踏实实地把国产品牌做起来,不是吗?



第二次更新————————

又测了一次,11.24-11.29,换了慢充、经济模式高回收,路况基本一致,城市通勤+少量高速,比上次续航多点,跑了294剩33,实际续航依然很拉胯,准备和4s约个时间让他门自己跑跑测试一下,如果还是400都上不了坚决维权推车!!!

user avatar

利益不相关。我虽然没有买车,但是作为一个大学里学自动化工程的人,平时很喜欢带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功能的车子,不管是好是坏,我都喜欢去感受他们在研发这个自动驾驶功能的时候倾注的专业和精力,还有智慧。有一些自动驾驶系统真的是一言难尽,稳定性、安全性一塌糊涂,控制逻辑让人笑掉大牙。而明显倾注了智慧的负责任的自动驾驶系统,总能给人放心的感觉,让你不得不为它身上凝聚的智慧和心血而感到赞叹。我平时会经常试驾各种车型。碰巧,这两款汽车我都有过相关的试驾经验,以下是我的个人体感。


我很理解题主为什么会在这两款车型中纠结。首先,他们都是新能源电动汽车,而且,还具有很多的相似点。它们性能和算力都非常强大。Model3总共有22个传感器,P7更是夸张,全车传感器达到了31个;Model3尺寸适中,动力和操控都不错,充电技术顶尖,预植的辅助驾驶系统也便于将来视情况选择开通;小鹏P7的尺寸价位宽敞,属于轿跑类型,充电技术也很完善,高阶辅助驾驶的主要功能是高速公路的自主导航驾驶和智能化泊车辅助。


但是有一些感受,还是试驾后才能体会到那些差别,哪些点更符合自己的习惯和操作。


Model3颜值较高,但是牺牲了一定的内部空间,后座有板凳感,腿伸不开。大屏幕和玻璃车顶带来很强的视觉冲击,像极了现在的全面屏智能手机,操作前卫,不过就是弄懂需要多费些时间。然而Model3的玻璃车顶禁不住太阳的暴晒,高高翘起的尾门会让雨水倒灌至尾箱,我认为这些在真正开车上路时会影响使用体验。它的方向盘更为厚重,更适合男性。

小鹏P7的内部空间更大一些。前后悬很短,车顶使用了溜背设计,整体的运动感营造得比较好,前后两条贯穿式灯带有不同的显示样式,跑在路上还挺显眼的。从侧面来看P7的内饰层次感比较强,不同材料和不同色彩的搭配也做得很好。10.25英寸的液晶仪表和14.97英寸的多媒体屏幕界面风格都比较统一,卡片式的界面上手也比较轻松。方向盘和踏板较轻巧,比较适合女性,不过我的驾驶的体验也还可以的。


题主可参考以上我的试驾经验。


总的来说我认为在智能汽车领域,中国有着天生的独特的优势,无论是需求端还是供应端都具有碾压性的优势。自动驾驶靠的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不是什么“高级感”、“科技感”,只有稳扎稳打的一点点积攒,在每个场景里做到最好,才会真的向着完全的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进步。这方面想要一口吃成个大胖子,那肯定会翻船,最终攒出来的就是个会跑的电脑,动不动死机给你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干嘛。


小鹏汽车这次的OTA升级明显能看出是通过精细打磨而不是攒出来的人工智能,是经过长期的调整和试验做出的新升级。而且通过车主的实际反馈,都可以看出“VPA停车场自动泊车”、“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这两大功能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高级科技感”,是实打实你能看得见的场景应用,一目了然童叟无欺,一五一十告诉你它干了什么、怎么做到的,这一点已经充分说明了小鹏汽车的信心——你只管用,出了问题算我的。


这就超越了“辅助驾驶”的层次,真正迈进了“自动驾驶”的范畴。


以下两点着重介绍一下:


VPA停车场自动泊车


一种基于路线记忆和视觉识别,辅以惯性导航补充的停车场场景自动驾驶。它需要你自己先开一遍这个路线,然后记住车位所在,下次它自己给你开进去。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停车场本身是个很复杂的场景,难免有突然停车倒车的汽车,有乱跑的人,地下和室内停车场还没有GPS信号,路特别窄,柱子多、减速带多。要做好停车场自动泊车,想一想都是个头大的事情。

根据小鹏自己放出来的升级内容看,他们主要是依靠丰富的传感器配置,用惯性导航弥补GPS缺失,用算法改进解决场景过于复杂的问题,用大量训练确保安全性。

说实话这个功能简直让我热泪盈眶……

停车场简直是最容易引发路怒症的地方,你累得半死下班回来,总是在停车场附近有无穷多的惊喜等着你,乱窜的车、乱停乱放的车、乱堆的东西、阴暗逼仄的环境,路还特别窄,柱子又多,总有不关远光灯的、长按喇叭的,急着回家的时候总能让你血压高一个台阶。

能自动替我把这活儿干了简直是太好了。



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


用过智能辅助驾驶的人很多了,看一个辅助驾驶系统好不好用、安不安全、能替你省下多少事儿,一看传感器、二看算法思路。

既然是辅助驾驶,我们就希望它能够替我们干更多的事情,是它伺候我而不是我伺候它。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辅助驾驶通常还是在相对简单的驾驶场景下使用,比如高速路、快速路等等相对封闭的道路上,我估计没有多少人会在陌生的小巷子里打开辅助驾驶吧?现在的辅助驾驶系统很多,有些厂商的车型甚至标榜“全系标配辅助驾驶”,实际上辅助驾驶系统千差万别,有的仅仅是简单的车道保持、车道偏离警告和自适应巡航而已,有的则能够完成自动超车、自动变更车道,这两种功能需要的传感器和算法是两回事。

实际上要做到可靠的自动超车、变道,稳定的把车子控制在指定车道内,像某些厂子仅仅依靠摄像头和一个毫米波雷达是办不到的。你需要好几个超声波雷达、好几个摄像头和更强的算法。

小鹏的车子厉害之处体现在一个地方,你接管车辆后,再次进入新车道并且满足NGP开启的条件,NGP可以自动恢复

这说明它不但随时在监控车子的状态,而且说明它对于辅助驾驶适用的场景判断和车身位置的判断是实时的,它很清楚自己在干什么。相比起这个功能,我觉得什么语音操纵都算不上什么厉害的。




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辅助驾驶功能都是针对场景做特定优化的,并且敢于公开每一项优化,做到非常有针对性的指导,让驾驶人明确什么场景会获得什么样的驾驶体验。在实际开车的过程中,你不会在高速路上突然要倒库,你也不可能在地下车库里飙车到100码,基于这种场景驾驶模式特定的普遍情况,小鹏汽车选择的是稳扎稳打,不玩高大上的概念,分场景进行具体优化,是根据消费者的痛点做出的升级,是科技以人为本的体现。

中国人,一直坚持的就是以人为本,疫情期间我们喊的是“不抛弃、不放弃”,美国人喊的是“这就是人生”,这是理念上的根本不同。


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中国的策略就是“智慧赋能”,是让人工智能来为人类的美好生活服务,坚持人工智能服务人,不是反过来。


很显然有些国家是让人去服务人工智能的,人成了人工智能算法优化的“耗材”。

在科幻领域一直对于技术的进步,尤其是人工智能的进步存在着很大的警惕心理,其中一种说法就是人工智能最终会失控。为什么会失控?有些人的一己私利造成的失控,出于竞争、出于利润,变卖了良心和为人之本。我自己鼓捣人工智能也鼓捣过不少,不得不承认大部分时候弄出来的就是个“人工智障”,因为计算机天生的局限性,它只有在特定场景里才具有更高的效率。出于一己私利想要一口吃个大胖子,注定要走进技术的陷阱里面去,不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做优化,指望着一步登天,那就没什么别的办法了。


至少小鹏汽车这种稳扎稳打的态度我是赞同的。

user avatar

P7老车主,已行驶超过3万公里,勉强可以答一下。

老规矩,先上结论:

不后悔买P7。开着P7,是真爽。

我的配置:后驱超长续航+音乐座舱+XP 3.0软硬件全选+19寸轮毂

先讲一下自己买车时的情况:

一家人常住广州,家有一辆老3系,大理民宿有一卡罗拉用于接送客人。目前广州只有一辆P7。

平时上下班来回路程70公里,有一个固定车位,安装了充电桩,但小区位置紧张,买不了两个车位。开了一段时间P7后,利用暑假回了一趟老家(450公里),中途不用充电的情况下,直接干回家。而且回广州时,在高速上充电也很快很方便。果然卖掉油车,以免落灰浪费钱。

为啥我敢只保留一辆纯电在广州。从我家目前来看,确实够用。

  1. 平时上下班,纯电开起来更爽,电车加速的丝般顺滑感,我相信开过的人都懂的。开电车上下班已成为享受,而油车则是一种累赘。
  2. 周末基本都会带小孩在周边游玩,因为小孩还小,想多带去公园或郊区游玩,主要是以广东省内游玩居多,而省内到处是充电站,很方便。
  3. P7续航相对较长,我经常能跑出500多公里的里程,并不需要经常充电。
  4. 家有充电桩,每次出发,都可以满电状态,毫无压力;只要能回家,都不用担心充不上电。
  5. 我家人个子相对较矮小,后排虽然很多人说不大,但也基本够用。
  6. NGP开起来太很爽,让人很轻松,开一两小时的路程到目的地,精神还很好,能更好地陪伴孩子,而不是到了目的地,只能瘫坐在那里。最满意的功能是有个货车避让,非常贴心,靠近货车时,让你开起来压力骤减
  7. P7每年3000度电免费,省了一大笔钱,是真省。

基于对续航的了解和周边环境的了解,个人认为纯电车已足够满足我的生活需求,就算我再增加一辆,我也还是会买辆纯电,而且也相信国家对于配套的设施会越来越完善。

曾经纠结过毛豆3,不论怎么说,毛豆3是一辆很不错的智能科技电动车。

预订P7前,就去试驾过,本来对特斯拉品牌,就觉得很酷,被朋友买的毛豆X深深地吸引了,由于囊中羞涩,出毛豆3时,果断地试驾。可能带媳妇去的时候,由于底盘太硬,被领导给一票否决了。

于是我带媳妇和娃去看P7时,外观对一家人都有吸引力,音响和底盘调校的感受对我媳妇有吸引力,大天幕和大屏幕对我小孩有吸引力。都到这份上了,也没什么好犹豫的,直接下订。

外观这些能见到的点我就不多说了,几个常用且用起来很爽的功能,可以给你参考:

  • 远程开空调。在广州,反正我是需要经常用,出门前开好空调,上车的清凉感受可想而知。
  • 临停功能。临时去办个事,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可以锁车不下电,让车内持续凉爽。
  • 车内午睡。我不喜欢在办公室内睡午觉,自己在车内打开冥想模式,开着空调,听着舒缓的白噪音,半小时的休息时间,比睡一小时都强。
  • 无钥匙进入。不用掏出钥匙,靠近即自动钥匙,离开就自动闭锁。不仅仅是为了耍酷,确实可以让人少一部操作,懒人神器
  • 全场景语音。认为大屏不如实体键操作的体验,完美解决。
  • 高速NGP。之前从广州去深圳,开车好累,现在开过去,轻松的一逼(Pi,破音)
  • 自动泊车。这个对于女生特实用。我媳妇一直倒不好车,现在用P7,她基本是不用自己倒车入库。
  • 听歌。实在是非常爽,里面有酷狗、网易云、QQ音乐。三大主流app都全了(三大视频主流app也全在)。三个app我都有会员,想听哪个用哪个。加上NVH还是很优秀,在P7车内听歌,才是一种享受。

……

还有就不一一举例了。反正结论就是:

买P7,值。

附上NGP使用小Tips吧:

  1. 上高速前,在匝道行驶时,尽量手动开上高速,因为匝道会限速,车会按照限速来开
  2. 高速车少的时候,可以适当做些其他事情,不影响驾驶,比如,回个微信,扭头聊聊天,喝个水,问题都不大
  3. 车多的时候,尤其是有大货车时,脚最好放在刹车上,手要能随时接管方向盘,此时只需要关注周围环境就可以了
  4. 车少时,车辆自己变道加速之类的,可以完全放心,不用理会
  5. 车多时,如果自己想变道,最好就自己动手,因为就算车辆开了转向灯,也是半天变不过,因为变道策略,目前还偏保守,主要是为了保证车辆安全。特别是下匝道,我宁愿自己提前接管,可以快点变道最右侧车道,以免错过高速路口
  6. 下匝道时,NGP正常是可以在匝道中行驶没问题,但会按限速要求来行驶,比如匝道限速40公里,而前方又没车时,这个时候就很痛苦了,最好的办法就是手动驾驶,想快就快点
  7. 城市快速线的NGP体验,没有高速上好,主要还是车太多了
  8. 对静态物体的识别,没有很好。能识别部分雪糕桶,但不能完全识别,所以遇到修路或者前方有故障车时,最好就提前接管

最后,我不完全负责的建议是:不差钱的话,就上鹏翼门版本,否则还是搞后驱超长续航吧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