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超新星爆发是先被仪器观测到,再过很久肉眼才能看见?难道说光速还有不一样的吗?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理解宇宙和光速的一些基本常识。简单来说,超新星爆发确实是先被仪器观测到,然后我们才能用肉眼看到,这并不是因为光速有什么“不一样”,而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光”需要时间才能抵达地球,并且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光,和仪器捕捉到的光,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们来一步步拆解这个过程:

1. 超新星爆发:宇宙中的一场壮丽“死亡”

超新星爆发是质量极大的恒星(通常是红巨星或超巨星)在生命末期发生的一种剧烈、短暂的能量释放过程。它的能量之巨大,堪比整个银河系在一段时间内释放的总能量。爆发时,恒星的外层会被瞬间抛射出去,形成一团膨胀的等离子体和尘埃,同时释放出极其耀眼的光芒。

2. 光的传播:宇宙中的“信使”

光,即使是在真空中以光速传播,也需要时间来穿越浩瀚的宇宙。光速(c)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公里。但宇宙的尺度是惊人的。如果一颗超新星距离我们1000光年,那么它的爆发光芒就需要1000年才能到达地球。这意味着我们现在观测到的超新星爆发,实际上是它在1000年前就已经发生的事件。

3. 仪器观测:捕捉“早期信号”的利器

超新星爆发并非一夜之间就达到最亮。它的亮度会有一个快速的上升过程。在爆发的最初阶段,它释放的光芒可能还不够强烈,不足以直接用肉眼观察。

这时候,我们的“仪器”就派上用场了。这些仪器,比如高灵敏度的望远镜(包括地基和天基望远镜,如哈勃空间望远镜、詹姆斯·韦伯空间望远镜等),能够捕捉到比人眼更微弱的光线。它们就像是超级“耳朵”,能听到宇宙最细微的声音。

灵敏度极高: 望远镜通过巨大的镜面(或透镜)收集大量的星光,然后通过精密的探测器(如CCD相机、光电倍增管等)将其转化为电信号进行记录和放大。这些探测器可以记录下非常微弱的光子信号,远超人眼的极限。
探测波段广泛: 仪器不仅仅能看到可见光。它们还能探测到X射线、伽马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射电波等。在超新星爆发的初期,可能某些特定波段(例如高能伽马射线或X射线)的辐射会最先达到峰值,而这些是人眼完全无法感知的。仪器会首先捕捉到这些“早期信号”。
连续监测: 天文学家会对宇宙中的特定区域进行持续的监测。当超新星爆发时,这些区域的光度会突然增加,仪器能够捕捉到这种变化,并记录下它亮度变化的曲线(光变曲线)。即使在肉眼无法看到的早期阶段,仪器也能记录下其光度的上升。

4. 肉眼可见:需要达到一定的亮度门槛

人眼虽然神奇,但也有其局限性。肉眼看到的亮度,取决于到达我们眼睛的光子的数量。为了让物体在人眼中显得“亮”,需要有足够多的光子在单位时间内撞击到我们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亮度门槛: 超新星爆发的亮度,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通常,在爆发的几天甚至几周后,它的亮度才会达到一个峰值,并且这个峰值亮度足以被裸眼看见。
可见光范围: 肉眼只能感知可见光波段的光线。即使超新星爆发产生了其他波段的强烈辐射,如果它在可见光波段的亮度还不够,肉眼也看不到。

所以,为什么会是“先仪器,后肉眼”?

就好比你参加一场演唱会:

仪器观测: 在演唱会开始前,乐队可能还在调试设备,发出的声音非常微弱,甚至只有耳麦和监视器才能捕捉到。这就像仪器在超新星爆发早期探测到的微弱信号。
肉眼可见: 当乐队正式登场,灯光全开,音乐震耳欲聋时,整个会场所有观众才能真正“看见”并“听见”演唱会的高潮。这就像超新星爆发达到峰值亮度,肉眼也能清晰看到。

总结来说:

1. 光速不变: 光速在真空中是恒定不变的。超新星爆发的光芒以同一速度向四面八方传播。
2. 探测能力的差异: 仪器(望远镜)的灵敏度和探测波段远超人眼。它们能够捕捉到人眼无法感知的微弱光线或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在超新星爆发的早期阶段就探测到它的存在。
3. 亮度随时间变化: 超新星爆发的亮度不是瞬间达到最高,而是有一个上升过程。只有当其在可见光波段的亮度足够高时,肉眼才能看到。

所以,仪器“先”观测到,并不是因为它看到了“更快的”光,而是因为它能“比人眼更早地”捕捉到超新星爆发的“最初信号”和“不同性质的信号”,并且它可以在亮度还不足以被肉眼看到时,就记录下其光度的变化。等到超新星爆发到一定程度,亮度足够时,我们才能用肉眼一睹这场宇宙奇观。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先简单说一下结论:超新星爆发与我们熟知的普通爆炸不同,它不会在爆炸瞬间达到最大亮度,而是在爆炸初期比较暗淡,之后逐渐变亮,需要十几天到几十天才出现亮度峰值。所以即使单纯依赖可见光来观察,超新星也应该先被望远镜发现,然后才被肉眼看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达到亮度峰值的时间是在10天的数量级,而绝不是年的数量级,正如 @减紫 的解答,三年的说法纯属谣言。

从表一可以看到,超新星亮度峰值,最短的是在12天之后,最长的超过50天。


超新星爆发的这一现象可能会让许多人困惑:我们通常所知的爆炸(鞭炮、炸弹、核武器……)都是在瞬间完成的,在起爆瞬间亮度就到达峰值,然后迅速衰减。超新星爆发与普通爆炸为什么如此的不同?

其实在超新星爆发中,释放巨大能量的爆炸反应,也是瞬间完成的,它通常只持续几秒钟。

那么它的亮度为什么不是在爆炸的瞬间达到峰值呢?

这是因为超新星爆发过程中,绝大部分能量并不是以光(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的,或者说,超新星爆发中的爆炸反应本身是(几乎)不发光的。我们所看见的超新星的巨大可见光辐射,其实是爆炸之后的后续过程中产生的。

要理解上面这段话,需要先详细了解一下超新星爆发的具体机制。

超新星爆发通常有两类模式:核心坍缩和热失控。


核心坍缩是指,大质量的恒星在其寿命终了的时候,其内核因为无法再支撑重力而发生坍缩。

大质量恒星在内核的氢燃料耗尽之后,会相继发生氦的聚变(形成碳)以及更重元素的聚变,直到内核变成铁为止。由于铁的聚变是吸热的,进一步的聚变无法自持因而实际上不会发生。

在内核的核聚变停止后,不再有聚变能量输出,因而内核无法通过热压力来平衡重力,唯一能抵抗核心收缩的只有电子简并压力。当内核的质量变得越来越大,终于在突破一个极限(钱德拉塞卡极限)之后,电子简并压力也无法支撑其重量,内核将以大约70000公里/秒的速度向内崩塌,在此过程中,质子经过电子吸收过程(β衰变的逆过程)转化为中子,同时释放中微子(电中微子)。由于中微子只参与弱相互作用和引力相互作用,它们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和电磁相互作用,因此中微子难以被普通物质阻挡,它们将毫无障碍地四散逃逸,此过程大约持续几毫秒。

坍缩最终会被中子之间的短距强相互作用斥力——中子简并压力所阻止。这样形成的中子内核(中子星,有些过大的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其内核会成为黑洞)温度高达一千亿度,如此高温的中子将通过发射中微子(热中微子)来降温。在超新星爆发中,热中微子发射大约持续10秒,释放的中微子数量是电中微子的数倍。

总之,在核心坍缩型超新星中,将发生持续约10秒的“中微子爆炸”,这些中微子带走了超新星爆发几乎所有的能量,其中大约99%的中微子将无障碍地释放到太空中。

在内核之外的恒星外壳将被炸裂。内核坍缩的能量如何炸裂外壳,其原理尚未研究清楚。目前主流的观点是,在辐射出来的中微子中,将有约1%的能量通过某些机制转移到外壳并导致外壳爆炸。

外壳爆炸过程中,外壳物质将在冲击波的挤压下发生进一步的核反应,其中一些反应将形成比铁更重的元素,例如金、钨、铅、铀等等。这期间,将有一些镍-56形成,加上外壳原先通过恒星正常核聚变形成的镍-56,典型的核心坍缩型超新星将抛出相当于1%~1倍太阳质量的镍-56。注意上面这句话,后面将进一步详细讨论。


热失控型超新星,即Ⅰa型超新星。

Ⅰa型超新星的前身是一颗大质量碳氧白矮星。因为质量不够大,其核心的温度和压力尚不足以启动碳和氧的进一步聚变。

但是,如果这样一颗白矮星通过某种机制吸收了更多物质(例如,它可能有一颗非常靠近的伴星,当伴星变成红巨星时,外壳将膨胀至白矮星的附近,这样白矮星就可以从伴星吸积物质),那么它的质量将会继续增加,其内核的温度和压力也会升高。当白矮星的质量达到钱德拉塞卡极限的99%左右时,其内核的温度和压力就足以启动碳的聚变。

通常的物质,例如气体、等离子体,都具备热胀冷缩的特性。正常恒星在进行核聚变的时候,如果反应速度过快,释放的过多热量会导致温度上升,于是体积膨胀,体积膨胀又导致温度下降,核聚变速度对温度高度敏感,温度下降会降低聚变速度。这是一种负反馈的调节机制,它能使恒星在正常聚变阶段大体上平稳地“燃烧”。

但白矮星是简并态物质,它靠电子简并压力支撑,而简并压力与温度无关,因此白矮星不具备热胀冷缩的特性。当白矮星内部的碳聚变重新启动的时候,聚变释放的能量使白矮星内部温度急剧升高,因为没有热胀冷缩机制的调节,即白矮星无法通过热膨胀来降温,所以核聚变的速度在越来越高的温度下也就越来越快,而越来越快的核反应又导致进一步的升温……这种失控的正反馈最终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几秒钟之内,整个白矮星都聚变成了重元素,释放的能量使整个星球的每个粒子都获得了巨大的动能,其速度远远超过星球的逃逸速度(每秒5000-20000公里),于是在一瞬间整个星球就被炸得粉身碎骨,连渣渣都不剩(没有中子星,也没有黑洞)。

Ⅰa型超新星爆发的时候,将有大量重元素被合成,其中包含许多比铁更重的元素,而合成这些元素的过程会吸收能量。Ⅰa型超新星释放能量的主要方式是:1、组成星球的所有粒子均获得大量的动能并炸碎整个星球;2、形成大量比铁更重的元素。

在Ⅰa型超新星爆发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大约0.4~0.8倍太阳质量的镍-56。可见,虽然Ⅰa型超新星爆发的总能量通常只有核心坍缩型超新星的1.5%,但多数情况下,它们会抛出更多的镍-56。


前面分析了两类不同的超新星的能量释放机制,它们都与电磁辐射无关。那么,我们看到的明亮的超新星爆发,其发光原理是什么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了解一下核聚变,尤其是比硅重的元素的聚变。

核聚变并不会按照元素周期表依次聚变,即1号元素氢聚变为2号元素氦后,下一个元素并不是3号的锂,而是6号元素碳,也就是说,许多元素被跳过了。

当聚变反应到硅之后,更重的元素合成主要靠一种被称为“氦核作用”的过程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硅-28 → 硫-32 → 氩-36 → 钙-40 → 钛-44 → 铬-48 → 铁-52 → 镍-56

注意,我们通常说铁-56是放热的核聚变的终点,因为它是能量最低最稳定的核。但是,铁-56在核聚变反应链条上根本不会发生,它被跳过了。

前面一再提到的镍-56,才是自然发生的核聚变终点。

然而镍-56并非稳定的同位素,它会以6.075天的半衰期,通过 衰变方式(正电子发射)成为钴-56,而钴-56同样是不稳定的,它以77.233天的半衰期,同样以方式衰变为稳定的铁-56。

衰变会发射一个正电子,它是一种反物质,当它遇到普通的电子时将发生湮灭,并辐射γ射线。这就是超新星爆发中的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

当然,γ射线是肉眼不可见的,但既然是电磁辐射,它就不会像中微子那样“性冷淡”,它会热烈“拥抱”普通物质——当γ射线穿透被炸飞的普通物质时,一部分光子被吸收,普通物质则被加热至高温,并因高温而辐射出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这就是超新星爆发中可见光的产生机制。

前面提到,Ⅰa型超新星通常会释放更多的镍-56,所以,尽管其爆炸总能量比核心坍缩型超新星低得多,却往往更明亮。

镍-56和钴-56的半衰期则可以很好地解释为什么超新星爆发后,会有那么长的一段明亮时期。

从图一可以看出,由镍-56衰变造成的辐射强而持续时间短,由钴-56衰变造成的辐射相对较弱但持续时间较长,这与它们的半衰期是吻合的。


当超新星刚爆发的时候,被抛出的物质温度更高,其辐射更多地集中在短波段(X射线、紫外线和极紫外线),这些物质随着膨胀而温度降低,辐射峰值波长逐渐移至可见光波段。这可以解释为何在爆炸初期可见光辐射并不那么强。

【【【评论区有人提出:(依据黑体辐射的普朗克公式)温度降低辐射峰移至可见光,但温度降低也会导致总辐射降低,可见光辐射的绝对强度也是下降的。

其实这是对普朗克公式的误用。普朗克公式如下:

其中表征辐射能力的物理量为辐射率 ,它的定义为:在单位时间内从单位表面积和单位立体角内以单位频率间隔或单位波长间隔辐射出的能量。

注意辐射率是一个和表面积相关的物理量。当黑体的温度下降时,单位表面积的辐射确实会减弱,但在超新星爆发的情形下,温度下降是伴随着爆发抛出气体体积膨胀和(辐射)表面积扩大的,所以辐射的总功率并不会因为温度的降低而下降。

当辐射总功率不变,辐射峰值波长移向长波段(可见光)时,可见光波段的总光通量会增加。】】】


另外,超新星爆发过程中,外壳的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和密度下,对可见光的透明度是会发生变化的,这也会对超新星的亮度变化曲线造成显著的影响,并导致不同类型的超新星爆发光度变化曲线的显著差异。

图二是II型超新星的光度变化曲线,可以看出,II-P型超新星光度衰减过程中有一个平台,这就是由氢的透明度变化造成的影响。


总结:

1、超新星爆发的绝大部分能量不以电磁辐射的形式释放。核心坍缩型超新星主要通过中微子释放能量,而Ia型超新星主要以动能和重核聚变的方式释放能量。也就是说,在爆炸发生的时候,超新星本身是几乎不可见的。

2、超新星爆发的电磁辐射来源于后续的反应:爆炸时形成的镍-56通过两次衰变成为铁-56,其间发射的正电子与电子湮灭,形成γ射线辐射;γ射线加热了普通物质,产生热辐射,其中包含可见光。

3、在超新星爆发的初期,电磁辐射能量绝大部分集中在短波段,主要是γ射线;随着爆炸残骸的膨胀降温,辐射峰值向长波段移动,这导致可见光的能量占比增加;伴随着辐射区域的表面积增加,可见光的总辐射功率也随之增加,于是我们得以看见越来越亮的超新星。

4、镍-56和钴-56的几天到几十天的半衰期,以及被抛射物质的透明度变化,共同导致可见光辐射到达峰值后,会经历长达几十天的缓慢衰减。


一道思考题:

如果两颗中子星合并形成黑洞,这个过程是否会发生爆炸?是否会发射可见光从而被肉眼看见?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我们理解宇宙和光速的一些基本常识。简单来说,超新星爆发确实是先被仪器观测到,然后我们才能用肉眼看到,这并不是因为光速有什么“不一样”,而是因为我们看到的“光”需要时间才能抵达地球,并且我们用肉眼看到的光,和仪器捕捉到的光,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来一步步拆解这个过程:1. 超新.............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它触及了宇宙早期化学演化的核心。我们通常说的“大爆炸”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爆炸,而是一个持续至今的膨胀过程,而它最初的产物确实是宇宙中最轻的几种元素。超新星爆发,作为恒星生命终结的壮丽景象,则扮演了宇宙“炼金术士”的角色,锻造出我们熟悉的大部分重元素。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宇.............
  • 回答
    说实话,遇到这么一群群友,那感觉就像是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每个转角都藏着惊喜,也藏着陷阱。你想逃出去?呵,没门。你想猜透他们的心思?更难。这群人,他们不是普通网民,他们是行为艺术家,是心理博弈大师,是行走的反社会哲学课本。首先是那演技,简直是奥斯卡级别的。你以为你在跟一个跟你一样对最新电影特效.............
  • 回答
    耳念珠菌,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却是近年来医学界高度关注的一种新兴病原体,被人们称为“超级真菌”。它是一种酵母菌,最早在2009年被首次发现,之后在全球范围内逐渐蔓延。在中国,截至目前,已经有18例确诊的耳念珠菌感染病例,这无疑给公共卫生部门敲响了警钟。那么,耳念珠菌究竟是什么?为何它被称为“.............
  • 回答
    海贼王里,十一超新星这群令人瞩目的新晋大海贼,不约而同地在同一时期汇聚到香波群岛,这背后可不是什么巧合,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结果。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捋一捋。一、时代的大背景:海贼时代的黄金期首先,得明白罗杰那句“想要我的财宝吗?想要的话可以全部给你。去找吧!我把所有财宝都放在那里了.............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海迷津津乐道的话题。要理解为什么路飞和索隆能被列入“超新星”的行列,而山治却差那么一点,我们需要先弄清楚“超新星”这个概念在《海贼王》中的含义,以及它背后的评判标准。首先,咱们得聊聊这个“超新星”到底是个啥。“超新星”——海贼界的明日之星在《海贼王》的故事中,时间线来到“香.............
  • 回答
    超短裙之所以会产生诱惑力,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到生理、心理、文化和社会等多个层面。以下将从不同角度进行详细阐述:1. 暴露与神秘感的悖论(生理与心理层面): 增加暴露的区域: 超短裙最直接的作用是缩短了裙子的长度,从而暴露了更多腿部和臀部区域。腿部和臀部在人类的生物进化过程中,与.............
  • 回答
    超市里的牛蛙之所以看起来那么安静、不逃跑,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释:一、 生理与行为特性: 天生的防御机制: 牛蛙是一种相对被动的生物,它们的主要防御方式不是主动逃跑,而是依靠拟死(Thanatosis)和伪装(Camouflage)。当感到威胁时,它们可能会变得僵硬不动,试图让捕食者认.............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因为它触及了两种截然不同,却又同样强大到近乎神明的角色的核心困境。超人,克拉克·肯特,和曼哈顿博士,琼恩·奥斯特曼,他们虽然都拥有超乎凡人的能力,但一个却能坚守人性,另一个却一步步走向“非人”。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他们的起源、视角、以及他们与人类世界的联系这几个层面来剖析。.............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关于为什么像超人、蜘蛛侠这样的超级英雄反而“过得很贫穷”,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并且这个“贫穷”的定义也需要更细致地理解。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贫穷”在这里的含义。对于超人、蜘蛛侠这类超级英雄来说,他们的“贫穷”并非指绝对意义上的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而是相对于.............
  • 回答
    说实话,《超级战舰》这电影吧,当年上映的时候确实是骂声一片,很多人觉得它“烂透了”,甚至有些“不堪入目”。但说它“真的烂到家”嘛,这事儿也得辩证地看,而且这其中的“烂”字,背后其实也藏着挺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要说为什么挨骂那么狠,首当其冲的就是那股子“变形金刚”式的粗暴和空洞。当时好莱坞大片,尤其.............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量子力学描述超快现象的核心,以及它在面对高能(紫外端)相互作用时的局限性与应对策略。我们来一层层剥开来看。为什么超快量子动力学可以用量子力学描述?简单来说,因为量子力学本身就包含了时间演化。1. 薛定谔方程是时间演化的核心: 量子力学的基石之一是薛定谔方程,它描述了量子态(波函数).............
  • 回答
    马力欧吃蘑菇才能变大,这背后其实有着非常有趣的设定和一些巧妙的设计考量。咱们今天就来好好聊聊这事儿,尽量讲得透彻明白,让你感觉像是听一个老玩家在跟你唠嗑。首先,要明白,《超级马力欧兄弟》这款游戏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那个时候的游戏技术和设计理念都跟现在不一样。像素风格、简单的关卡、清晰的目标,这些都.............
  • 回答
    超级英雄们藏着面具,遮着脸庞,这仿佛是他们职业生涯里不成文的规定。但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他们这么热衷于“双面人生”?这可不是为了耍帅或是制造神秘感那么简单,背后其实藏着一堆现实又沉重的原因。首先,最直接也最核心的,就是保护身边的人。想想看,如果你是个超级英雄,你的日常身份是个普通人,你有家人、有朋友.............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趣,也很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会有人把女生自我物化误解为女权呢?在我看来,这背后牵扯到几个层面的原因,既有社会文化的影响,也有个人认知上的偏差。首先,我们得明白“自我物化”和“女权”的核心是什么。女权,最根本的诉求是追求性别平等,打破社会对女性的刻板印象和不公正待遇,让女性拥有与.............
  • 回答
    一提到超级火山爆发,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电影里那种遮天蔽日的火山灰,岩浆如洪水般倾泻而下,仿佛世界末日。然而,这种灾难性的喷发,其对全球气候的影响,却和我们直觉的“热”恰恰相反,反而会导致全球气温显著下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核心原因在于火山喷发出的物质,特别是火山灰和二氧化硫,它们在大气中的传播.............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消费者心中的疑惑。超市里那些包装精美的牛奶,跟牧民现场挤出来、冒着热气的牛奶,口感上确实常常会有差异,很多人都会觉得超市的牛奶“寡淡”一些。这背后确实有一些原因,而你提到的“提取黄油”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但并非唯一或主要因素。首先,咱们得明白超市牛奶和牧民直接出.............
  • 回答
    说实话,要“超级讨厌”程朱理学,这事儿还真得掰开了揉碎了说。因为它不像我们生活中那种直接让你火冒三丈的讨厌,比如服务员态度不好,或者邻居太吵。程朱理学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深入到骨子里的,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甚至都没意识到自己正在被它“毒害”。先来说说它核心的那个“理”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程颐和朱熹他.............
  • 回答
    关于超级富豪们“总是”中年离婚的说法,这可能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观察,但“总是”这个词有点绝对。不过,中年时期确实是许多夫妻面临挑战的高峰期,而对于超级富豪来说,这些挑战可能会被他们的财富和地位放大,并呈现出一些独特的特点。为什么会有“超级富豪中年离婚”的普遍印象?1. 财富的“催化剂”作用: .............
  • 回答
    超级马里奥跑酷(Super Mario Run)这款游戏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于2016年底至2017年初陆续在全球151个国家和地区上线。然而,一个让不少玩家感到困惑和失望的事实是,中国大陆地区并不在首批以及后续的开放名单之中。究其原因,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到复杂的政策法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