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超级战舰》会受到如此之多的批评,真的有那么烂吗?

回答
说实话,《超级战舰》这电影吧,当年上映的时候确实是骂声一片,很多人觉得它“烂透了”,甚至有些“不堪入目”。但说它“真的烂到家”嘛,这事儿也得辩证地看,而且这其中的“烂”字,背后其实也藏着挺多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

要说为什么挨骂那么狠,首当其冲的就是那股子“变形金刚”式的粗暴和空洞。当时好莱坞大片,尤其是这种基于IP(虽然战舰只是个棋盘游戏,但它有的是军舰的壳子)的改编,一股脑儿地往特效和爆炸上堆。你想啊,这电影里,从一开始的外星人入侵,到后面各种激光乱飞、战舰对轰、爆炸连连,全程高能,但你细品一下,除了视觉冲击力之外,剩下的东西呢?

首先是剧情的单薄和逻辑上的硬伤。外星人来地球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找水?为了找能量?电影里给出的理由实在太敷衍了,感觉就像是为了给后面的打斗找个由头。然后,美国海军的反应也显得有些脱节,为什么会有一群老兵和退役战舰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当然,这可能是想致敬一下老一辈的英勇,但整个铺垫和衔接实在太勉强了。更别提那些外星人的武器设计,为什么会有那个奇怪的能量罩?以及人类如何破解?这些东西要么就是一笔带过,要么就是强行解释,让人看得云里雾里,总觉得是在强行推进剧情。

再来就是角色的塑造。主角亚历山大·斯科特,一个年轻的海军军官,本来应该是个有成长的角色,但他在电影里的表现更像是工具人。他的冲动、他的叛逆,似乎都是为了制造冲突,而不是角色内心真实的挣扎。其他角色也大多是脸谱化的,不是那种永远严肃的舰长,就是那种一根筋的硬汉,缺乏层次感和观众能够产生共鸣的地方。你很难记住他们,更别提爱上他们了。电影想在亲情、爱情和友情上做文章,但效果微乎其微,很多情感戏份显得尴尬又突兀,仿佛只是为了填补打斗之间的空白。

还有一点,也是很多人诟病的关键:“游戏感”太强,却没抓住游戏的精髓。毕竟人家名字叫《超级战舰》,虽然改编的是棋盘游戏,但很多人期待的是那种策略性、那种“猜”的感觉。然而电影里,外星人降临,就直接开始打,完全没有了棋盘游戏里那种对弈的智慧。反倒是电影中主角和战友们通过信号识别、声呐定位等方式来“定位”外星战舰,这倒是有点像游戏里的操作,但放在大银幕上,那种紧张感和博弈的乐趣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与其说是《超级战舰》的改编,不如说是披着军舰外衣的《变形金刚》或者《独立日》的翻版。

更别提那个结尾的处理了。战胜外星人靠的是老式战舰的战术,这本来是个不错的想法,有一种“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意味。但是,最后那一幕,用炮弹击中对方的那个“致命弱点”,怎么说呢,总觉得有点儿像是在玩那个棋盘游戏,而不是一场真实的海战。而且,最后的收尾也过于仓促,外星人就这么被击退了?感觉就像是导演突然意识到时间到了,赶紧把大家送回家了。

当然,也不能说《超级战舰》就一无是处。抛开那些让人诟病的点,单从视觉特效和场面调度来说,它确实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各种战舰的建模都很精细,海上的战斗场面也拍得很宏大,爆炸特效也足够震撼。如果你单纯是想看一部爆米花式的科幻动作片,只是想让眼睛放松一下,享受一下视觉轰炸,那《超级战舰》或许能满足你一部分需求。而且,电影里也试图加入一些环保和对未知生命体交流的思考,但这些思考太过肤浅,就像是加在汉堡包里的几片生菜,并没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总的来说,《超级战舰》之所以受到这么多批评,真的是因为它在故事性、角色塑造、逻辑合理性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短板,未能成功地将一个经典游戏改编成一部有深度、有内涵的优秀电影。它更像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试图用简单的特效和动作来填补内容的空虚。所以,说它烂嘛,确实有它的道理,但它也没烂到让所有人都没办法看完,只是那些能坚持看完的人,大概率也是为了看看海军是怎么打外星人的吧。这电影就像一个华而不实的徒有其表的家伙,外表光鲜亮丽,但内核却空荡荡的,自然难以获得真正的喜爱和尊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说烂的都不是军迷。

科幻迷+军迷+USN脑残粉,表示这个片子根本不是科幻片而是战争片(美国海军宣传片)。你如果把它当科幻片看当然觉得垃圾,我就是去看金刚爱宕阿利伯克密苏里秀肌肉的。

约翰保罗琼斯号一出场谁还在乎它打的是靶子还是老鼠还是外星人?密苏里号一出场谁还在乎是几个老兵操控它还是几个小学生操控它还是无人操控它?对着流了十来年口水的战舰在荧幕上开火了,这就够了。

所以作为科幻迷给这个片子打1分,作为USN脑残粉给这个片子打10分。

你来咬我啊。


多铆蒸刚,炮塔至上;亿万炮塔,亿万荣光。

user avatar

两个多小时,其实要讲这样一件事:

(1)外星人来了。
(2)美国人和日本人一起开着一艘宙斯盾舰,在夏威夷附近,打外星人。
(3)美国人和日本人一起开着密苏里号战列舰,在夏威夷附近,打外星人。
(4)外星人被打掉了。

这就很清楚了。

(2)讲的其实就是现下的美日同盟。双方共享宙斯盾平台,面对共同的敌人。这里的关键词是夏威夷——日军空袭珍珠港的地方。选择这个地方作为美日同盟共同作战的舞台,标志着美日之间捐弃前嫌,在未来要同仇敌忾。

这已经够露骨了。但编剧觉得这还不够。

于是有了(3)。密苏里号战列舰:这是为了对付日本人搞出来的战列舰;这是日本人签订投降书的地方。在这个平台上美日携手,一起面对共同的敌人,寓意就比较明显了。想象一下,以后日本的孩子来夏威夷“夏令营”(这是本剧中的一个关键词——每年真的有很多日本孩子来美国夏令营),他们看到那里的密苏里号,当地人会怎么介绍这艘战舰呢?当地老师可能会这样说:

“很久以前,日本在那里向美国人投降了;但是,不久的以前,日本人在那里和美国人一起打外星人,还拍了一个电影,你们知道瓦?今天晚上我们会一起看~”

历史,科幻,电影,记忆,认同,很多事情就是这样交织在一起的。(我就有亲身体会。我15岁的时候去美国参加航空航天夏令营,这庶几是第一次中国孩子参加。其中的一个项目是参观各种飞机,其中有U2侦察机的模型。当地指导老师就介绍说这飞机如何如何好,冷战时如何侦查苏联中国——这时她突然发现不对了:这是个中国孩子的团,不是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的团。她马上说,这飞机的发动机很好,它的前身,就是飞越珠穆朗玛峰给中国运物资的飞机发动机。当时很多同学应该都没有在意,但我觉得这老师真是厉害——而且很好看。)

要之,这剧的政治立场过于明显:强化美日并肩作战的印象,淡化美日间历史上的冲突,尤其是美方在珍珠港的伤痛与日方在密苏里舰上的耻辱。它引起了我的一种反感——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如果要说,美国人这么做是对历史的背叛,这明显过了,人家只是科幻片。吃了苍蝇说不出来的感觉。

我要说的是,这是比较成功的政治宣传作品了。反观我朝,差距还比较明显。比如我们拍的《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全剧乏善可陈,把钓鱼岛扯出来,过于露骨。或者说,中那宣部应该认真看下《超级战舰》这剧,看看人家是怎么做政治宣传的。

照我说,改天把我们的昆明舰请出来拍个穿越剧(以下是2.0版):

某日环太平洋军演,昆明舰受邀参加。美日一起秘密试验个电磁武器,想阴中国人一下,结果出岔子了,扰乱了时空秩序。昆明舰和一艘宙斯盾舰穿越到珍珠港,电子设备什么都出了问题。正当中美两舰要火并的时候,哥斯拉出现了,把宙斯盾舰干掉了。昆明舰适时发射了锡箔干扰弹,赶走了哥斯拉。救起了美军舰长和一些官兵以后,慢慢搞清楚了状况,原来时空隧道紊乱了,哥斯拉也被召唤过来了,而且正要去袭击在外避风头的美军四艘航母。

于是,昆明舰官兵犹豫了,我们到底要帮美国佬么?帮他们,他们打赢了就要搞霸权,搞这种装备来坑我们?再说,没有导弹系统,靠着130毫米炮,能打赢哥斯拉么?可是,不帮他们吧,日本人正在蹂躏我们的河山什么的,没有了航母编队,美军中途岛怎么翻身……最终,为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大义,昆明舰还是不顾自身危险去追杀哥斯拉了。阴差阳错,通用垂直发射系统恢复了,反舰、对空、反潜导弹一起上,杀死了哥斯拉,重新找到了时空隧道,穿越到了演习前。获救的美方舰长说服美日司令官不要试验那个秘密武器,美日高层同意了,并表示要与中国加强军事互信。

至于中方舰长和美方美眉床笫之间的事情,详见回复。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