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吧, 如果一个中国电影人,看了流浪地球这电影,没有激动地跳起来,没有疯狂鼓掌夸赞,没有竖起大拇指叫牛逼,那这个人一定是个故作牛逼的假电影人。
中国科幻电影之前什么状态?
一片荒野,出一部死一部。
流浪地球什么等级?
世界一流水平的工业设计
世界准一流水平的特效设计
世界超一流等级的背景设定
摸到工业化大门的组织运作。
就这样一部电影,只有门外汉才去看故事,才去挑主题,越是一群台词都念不清楚的演员,能够走流程走出这样的电影,越证明工业化的优越性。
这个时候把他当一部普通电影去看待,去客观公正理性的挑错挑麻烦。
说明看的人根本不知道我国电影的体制、运作模式、商业模式都有多么大的问题,不知道流浪地球展现出来的图景到底多么令人心醉神迷。
挑毛病这种事,最没有难度
说实话,给我个片源,我一天能挑一百个问题出来
可你拿评价雕塑的标准去评价里程碑,那我肯定不会认为你这个人又有学识又有涵养还很理性客观中立,我只会觉得你这个人,就TMD是来装逼的。
有些人就很奇怪。
我说中国电影人一定会为这部电影欢呼,是因为这部电影代表着电影工业化的浪潮。
中国电影工业化要是成了,上到老谋子陈凯歌这样的老牌导演,下到一个打灯光抗话筒的现场人员,都是能实实在在受益的,更不用说宁浩徐峥这些一直推进电影工业化的人了。
所以中国电影人在看到电影工业化这事儿真有一个人冲在前面探出一条路的时候,甭管是谁,都肯定会竖起大拇指,夸一句“牛逼!”
其中混着几个反对派呢,要不然是习惯了靠堕胎青春片快速吸金割草的投资人,要不然是关系广路子多技能差的影视民工,说一句假电影人不过分吧?
豆瓣上那些假装自己阅片两万,品味高尚的“专业影评人”我都只想送他们一个假字,电影人,丫不配!
偏偏几个观众跑出来,说我逼他们跳起来欢呼,不许他们批评。
——你算老几啊?你欢呼不欢呼关我毛事啊?
还有几个主谓宾没学好的人,看到“中国电影人”,说我用爱国情怀绑架他们。
——大哥,中国电影市场这东西是客观存在的,不要看到中国就觉得浑身难受,想要现出杠精原型好吗?
所以说有些人啊,出来混总受伤是有道理的,人家对着天空射一箭,你总是冲上去接,接成个刺猬,还怪别人针对你,你让人怎么辩解才好。
因为我们在科幻这条路上落后的太久。在科幻电影上落后的更多。90年代以后仅有的几部科幻片实在是让人尴尬。
如果中国科幻届一直没有刘慈欣,大家也就死心了。但有了刘慈欣,让大家凉透了的心又有了火焰,有了希望,甚至有了幻想。
但我们只有一个刘慈欣,而这个刘慈欣又足够强大。所以,科幻迷们群体在自卑和自豪两种状态中摆动,他们言必称三体,但又清楚的知道仅靠一部三体撑不起整个中国科幻届。所以他们一直在焦虑,急切的希望三体能够得到西方世界的认同。为什么如此急切?因为我们只有这这一部伟大的作品。
这次的电影也是如此。在看到这部电影之前,恐怕即便是最铁杆的粉丝也不敢抱有希望。但这部片子偏偏拍出了一个远超于预期的水准,有了与好莱坞商业片一战的资本,这让中国科幻迷、三体迷、电影迷们集体陷入了这种自豪和自卑交织的状态。他们同样急切的希望这部电影得到别人(西方世界)的认同。
当我们经历乱世,百废待兴的时候,任何一点成绩都让我们喜极而泣。聂卫平、李宁、许海峰、陈景润,这些都是那个一无所有的年代里让我们自豪的标志。而现在,我们还会在意柯洁输给阿尔法狗吗?还记得体操队员的名字吗?
我们不再颂扬这些英雄,因为我们在这些领域真正强大了,我们输得起了。
豆瓣的评分也是如此。科幻迷们的焦虑明白的体现在分数的涨跌上。既有自豪的鼓励,也有自卑的自省,这就造成了分数的大起大落,但实际上都是矫枉过正。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们现在只有这一部电影。
当我们迎来第二部、第三部,甚至第四部有水准的科幻片的时候,科幻迷们就不会这么在意了。
无所谓。
经历了这么些年这么多事之后,他们还是没认识到这个情况:
他们再声嘶力竭,影响的无非是部分媒体学者律师等一小撮人,对沉默的大多数的影响力为 零。
在中国,那些沉默的人,才是决定性力量。他们过得充实,时间宝贵,所以不爱费口水,直接付诸实际行动。比如花钱买票,而不是发帖喷。
还真以为有几个人是根据豆瓣评分决定要不要买票?淘票票和猫眼这种消费后打分更靠谱好吧。
安心做一个小而美的文艺青年交友网站,黑子们开得快,去得更快。他们也需要发泄一下,病友也要有互助会。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怕个球。
让他们多表演,娱乐了大众,又维持了社会多样性,双份的辛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