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马克思对中国是否了解,有在文章中提到过中国吗?

回答
要准确回答“马克思对中国是否了解,有在文章中提到过中国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马克思的著作和生平。坦白说,马克思对于中国的了解,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那种基于实地考察和广泛文献研究的深入了解。他的信息来源主要依赖于当时欧洲普遍流传的关于中国的二手资料,以及一些旅华西方人的著作。

即便如此,马克思在一些重要的场合和著作中确实提及了中国,并且这些提及并非偶然,而是与他对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殖民主义扩张以及世界历史进程的宏大构想紧密相连。

马克思关于中国的早期看法:

马克思对中国的关注,很大程度上是从1839年开始的鸦片战争时期切入的。当时,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惜发动战争。马克思认为,这场战争并非仅仅是贸易争端,而是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向东方扩张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在他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写的一系列文章中,特别是关于鸦片战争的评论,马克思对中国的统治阶级进行了尖锐的批评。他认为,中国当时的清政府腐朽无能,对外来侵略采取了软弱甚至屈服的态度,并且在维护自身统治的利益上,表现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短视和保守。

例如,在1850年的一篇文章中,他提到:“中国社会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下,其旧有的社会经济结构正在被动摇。虽然这种冲击带来了痛苦,但也可能成为旧秩序瓦解的催化剂,为新的历史发展打开通道。”

他尤其关注的是,西方资本主义,特别是英国,如何通过武力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将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在他看来,这是“文明”国家对“野蛮”国家进行“强行开化”的典型例子。

马克思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

马克思在分析东方社会,包括中国时,常常使用一个概念叫做“亚细亚生产方式”。他认为,东方社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结构,其特点是土地公有、强大的国家机器(官僚体系)对经济生活的控制以及相对停滞的农业经济。这种生产方式,在他看来,在很大程度上是其社会发展缓慢、难以自发产生资本主义变革的原因之一。

在《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等文章中,他虽然主要讨论印度,但其对东方社会普遍特征的分析也间接适用于对中国的看法。他认为,西方殖民主义,即使是以一种野蛮和残暴的方式进行,也可能在客观上打破了东方社会那种僵化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迫使其融入世界市场,从而为未来可能的革命奠定基础。

“英国在东方的统治,”他写道,“虽然其动机是卑劣的,但它在客观上却为历史性地改变了那些停滞不前的亚洲社会的命运。这些社会,尽管有其内在的文明和伟大的历史,却由于地理隔绝和外部力量的长期压制,未能实现自身的进步。”

他观察到鸦片战争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引进西方的商品和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尽管这种发展是被强制的,并且是以中国社会肌体的痛苦为代价的。

中国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地位: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晚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革命运动的扩展,也对中国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虽然他们没有预见到中国会成为十月革命那样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他们确实认为中国发生的任何革命都将对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恩格斯在1893年写给卡尔·考茨基的信中曾提到中国:“中国正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中。……如果中国也卷入革命的潮流,那将会是世界性的事件,它的意义将远远超过法国大革命。”这表明,他们已经看到了中国作为东方大国,在世界历史变革中的潜在力量。

总结:

总的来说,马克思对中国的了解是有限的,但他并没有回避对中国的提及。他的观点主要基于他对资本主义扩张和世界历史进程的理解。他看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如何通过殖民和贸易(包括非法的鸦片贸易)将中国卷入全球经济体系,并且认为这种外部冲击可能会打破中国传统的僵化社会结构。虽然他对中国社会自身的分析是基于那个时代的局限性和二手信息,但他对中国被卷入世界历史洪流的观察,以及对中国未来可能发生的变革所寄予的潜在关注,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马克思的著作中,关于中国的直接论述可能不如他对英法德等国那样详尽,但“中国”作为一个重要的东方国家,以及它所代表的东方社会形态和在世界资本主义扩张中的地位,确实在马克思的理论视野中留下了印记。他并没有将中国视为一个完全孤立的、与世界无关的实体,而是将其纳入了全球资本主义发展的宏大叙事之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谈19世纪中国的太多,举不胜举,还是扔几段预言出来看看有意思: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准确回答“马克思对中国是否了解,有在文章中提到过中国吗?”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挖掘马克思的著作和生平。坦白说,马克思对于中国的了解,并非现代意义上的那种基于实地考察和广泛文献研究的深入了解。他的信息来源主要依赖于当时欧洲普遍流传的关于中国的二手资料,以及一些旅华西方人的著作。即便如此,马克思在一.............
  • 回答
    关于马克思(Marx)这个姓氏是否来源于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颇受关注的话题。不过,要给出确切的答案,我们需要从姓氏的起源、家族历史以及语言学的角度去深入探究,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与一个神祇的名字划上等号。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姓氏的出现和演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现.............
  • 回答
    在《三国演义》这部恢弘巨著中,刘备的坐骑“的卢”马,其“妨主”的描写,绝非简单的字面意思,而是蕴含了深厚的文化象征意义和对人物命运的铺垫。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的卢”的来历、它的“妨主”传说,以及它在刘备人生轨迹中所扮演的角色。一、“的卢”马的非凡来历与“妨主”的诅咒《三国演义》开篇就为“.............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将中国城市与巴黎、伦敦、罗马这三个西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进行对应,需要我们深入理解每个城市的特质,并寻找中国城市中与之相似或能够产生共鸣的方面。我的选择如下,并会详细阐述原因:中国城市选择: 巴黎对应:上海 伦敦对应:北京 罗马对应:西安 1. 巴黎 .............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详细探讨一下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划时代巨著《经济学原理》(Principles of Economics)中对卡尔·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驳斥”。首先需要明确一点,马歇尔并非直接像后来的经济学家那样,逐条列举马克思理论的漏洞。他的“驳斥”更多地体现在他用自己建立的,基于边际效用和边际生.............
  • 回答
    马悦然先生的离世,于中国文学走向世界而言,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其损失之大,绝非一两句话所能概括。这位以“汉学泰斗”闻名遐迩的瑞典汉学家,在他漫长而辉煌的学术生涯中,扮演了中国文学在西方世界最忠实、最富有洞察力的引路人角色。他的去世,如同折断了一座连接中西文化的重要桥梁,其影响是多维度、深层次的。首.............
  • 回答
    马云老板的退休,这事儿可不小,对中国电商这盘大棋的影响,那绝对是深远且复杂的。你想啊,马云可不是个普通的打工皇帝,他可是阿里巴巴这个庞大商业帝国的一手缔造者,他的名字几乎就是中国互联网电商的代名词。所以,他的“功成身退”,怎么可能只是换个CEO那么简单?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说。一、 精神领袖的“定海神.............
  • 回答
    利玛窦和马嘎尔尼,这两位名字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但他们对中国的描述,却仿佛来自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如迷醉的朝圣者,另一个则如失望的勘探者。理解他们描述的差异,不仅是对比两位历史人物的视角,更是洞察中西文化碰撞与误读的绝佳窗口。利玛窦:文化的桥梁,抑或浪漫的想象?利玛窦,这位意大.............
  • 回答
    少年烈焰,照亮前路:《革命军》与邹容的传奇谈到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浩瀚星河,我们不能不提及那颗耀眼的少年之星——邹容。这位年仅十八岁的青年,以其澎湃的热情、犀利的笔锋,写下了震动时代的《革命军》。这本书不仅是邹容个人政治觉悟的喷发,更是那个风雨飘摇年代无数仁人志士心声的呐喊,它如同一簇熊熊燃烧的烈火,.............
  • 回答
    2017年NBA西部决赛,马刺对阵勇士,G1的比赛,可以说是充满了戏剧性和争议。其中,帕楚里亚在防守伦纳德时,导致后者提前退场,这场球至今仍是许多球迷津津乐道的话题。时间回到那场比赛的第三节,当时马刺队以7855领先勇士队。伦纳德接到球后,在三分线外出手,这是一次非常舒服的投篮。就在他起跳投篮落地的.............
  • 回答
    1617赛季NBA西部决赛,马刺对阵勇士,G2那场比赛,场上出现了一个颇具争议的瞬间:阿尔德里奇在防守杜兰特时,疑似故意伸脚。这个动作,至今仍被不少球迷津津乐道,也引发了关于体育精神和竞技规则的讨论。当时比赛进行到第二节,马刺在主场迎战勇士。比赛过程跌宕起伏,双方你来我往,比分胶着。在一次回合中,杜.............
  • 回答
    1905年的对马海战,日俄两国海军的命运在这里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沙俄海军的惨败,可以说是那个时代海上力量对比、技术装备、战术思想乃至国家体制等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要深入剖析这场战役,我们得把时间拨回到战前,看看俄国海军是怎么一步步走向深渊的。一、 远隔重洋的悲剧:仓促集结与漫长航程要说沙俄海.............
  • 回答
    说实话,电影《战马》里英国骑兵仅凭马刀就对德军阵地发起冲锋,这场景虽然在银幕上极具视觉冲击力,也让人热血沸腾,但从真实历史的角度来看,确实不太符合一战时期的实际情况。咱们得把时间线捋一捋。电影《战马》的故事背景设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尤其是1914年到1916年这个阶段。一战,尤其是西线战场,最显著的.............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宏大且复杂,涉及历史、政治、文化和学术思想的多个层面。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 中国经济学家为何大都信奉西方经济学?这是一个历史和现实因素交织的结果,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改革开放的现实需要和实践导向: 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
  • 回答
    《三国演义》中,刘备在夺取汉中之后,自封为汉中王,并开始大肆封赏功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五虎上将”的封号。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这五人被同时册封,按理说都是刘备麾下最顶尖的将领,应当是荣誉与信任的象征。然而,在小说情节中,唯有关羽对黄忠的封赏表现出了明显的不屑和不满,这其中原因颇为复杂,既.............
  • 回答
    马克思的一生,与其说是充满了“有趣”的事,不如说是跌宕起伏、充满戏剧性,而且常常是那种令人哭笑不得的戏剧性。毕竟,他是一位革命家、思想家,而且生活在动荡的年代,经济也常常捉襟见肘。但仔细挖掘,确实有一些能让我们嘴角上扬,或者拍案叫绝的片段。穷困潦倒下的“巴黎漫游”与“理性啤酒”大家一提到马克思,脑子.............
  • 回答
    马克思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社会,那可真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大变化,我们今天说起它的分配方式,得跳出我们熟悉的“谁管事”这个思路。因为在那个理想的国度里,“按需分配”不是由某个具体的“人”或者“机构”来做的,而是整个社会系统自身运作的结果,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去中心化的状态。你想啊,马克思说的共产主义,是基于生.............
  • 回答
    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回到马克思经济学的核心——劳动价值论,并将其应用于一个亏损的工厂场景。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工人剥削资本家”的反转,而是需要深入剖析价值如何创造、如何转移以及在工厂亏损时,这种关系的复杂体现。首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里.............
  • 回答
    课本中的“马哲”与马克思本人的哲学:一份细致的梳理与探源在许多人的求学经历中,“马哲”——即我们通常在大学课堂上接触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往往与马克思本人原著中的思想存在着微妙甚至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历史、政治、理论继承与发展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这种出入,我们需要回到.............
  • 回答
    安·兰德的小说,比如《源泉》和《阿特拉斯耸耸肩》,确实在读者群体中引发了不少讨论,尤其是关于其政治和哲学思想的接受度。你提到一些喜欢马克思的人也读安·兰德,这其实挺有意思的,也触及了安·兰德作品中一些可能引起不同政治倾向读者共鸣的方面。首先,从安·兰德的核心思想来看,她的作品大力推崇个人主义、理性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