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看病时不同中医给的结论不同,这是都有道理还是一方有道理?

回答
看中医时,碰上不同大夫给出不一样的诊断和调理方案,这确实是不少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也难免让人心里打鼓:到底是哪位大夫的说法更靠谱?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中医诊疗的几个核心特点,咱们一点点捋清楚。

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医看病,它不像西医那样,看到一个指标异常,就能直接指向一个具体的病名,比如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中医看病,更像是在“察言观色”,是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方法,去了解一个人身体的整体状态,然后根据这些信息,推断出“病机”——也就是身体内部发生了什么失衡。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论?

1. “证”的差异与理解:
中医的“证”: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证”不是一个孤立的病名,而是身体在特定时间、特定情况下,综合表现出来的病理状况。比如,同样是咳嗽,有的是因为风寒侵袭,有的是因为痰湿内盛,有的是因为阴虚火旺,这几个“证”就不同,治法也不同。
医生的经验和侧重点: 就算都是“风寒咳嗽”,有的医生可能更侧重于“寒”的因素,开出的方子就偏温散;有的医生可能更注重“表”的层面,认为外邪未解,会用一些辛散解表的药。这两种思路都有道理,只是侧重点和出发点略有不同。
对“证”的理解深度: 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可能一眼就能看出更深层次的“证”,比如“虚中带实”,或者“表里兼夹”。而年轻医生,可能还在学习辨别一些比较表浅的“证”。

2. “望闻问切”的细微差别:
信息收集的细致程度: “望”看气色、舌象;“闻”听声音、嗅气味;“问”询问症状、病史、生活习惯;“切”摸脉象。这四项信息,每一个细微的差别,都可能影响到诊断。
医生“听”到的和“看”到的: 比如,病人描述的“嗓子痒”,有的医生会深入问“是哪种痒?”,是刺痒还是灼痒?摸脉时,有的医生会细细品味脉象的“浮沉迟数”,有的可能就抓住一个大概的“滑”或“弦”。这些细节的差别,会累积起来,导致最终的判断有所不同。
舌象和脉象的解读: 舌苔的颜色、厚薄、形态,脉象的快慢、虚实、有力无力,这些都是很精微的。同一张舌头,同一条脉,不同医生因为经验、理论侧重,解读出来的“证”可能就不同。

3. 个人体质和病程阶段: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 中医强调的是“治未病”。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状况会变。即使是同一种病,在初期、中期、晚期,表现出来的“证”也会不同。
个人体质的复杂性: 有些人是“阴虚”体质,又“兼有痰湿”,在感冒的时候,可能时而表现出“风寒”的症状,时而又有点“痰湿”的迹象。医生如果抓住了主要的“证”,并据此开方,那是有道理的。如果没抓住,或者侧重点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也有差异。

4. 对“病”的理解不同:
中医的“病”: 中医的“病”更强调功能失调,而不是器质性病变。比如,胃疼,西医可能会找胃溃疡,中医可能看是“胃气不和”还是“肝胃不和”。
病与“证”的关系: 有时候,虽然病人表现出来的“症状”相似,但背后的“病机”是不同的。比如,头痛,有的是因为肝阳上亢,有的是因为肾虚,有的是因为血瘀。这几个“证”都可能导致头痛,但治疗方向完全不同。

那么,出现不同结论时,谁有道理?

通常情况下,可以说,一方都有道理,但侧重点和方案可能不同。

经验丰富、理论扎实的大夫: 他们的结论更有说服力。他们能抓住问题的核心,理解得更透彻。
不同医生侧重点不同: 有的医生擅长调理“气血”,有的擅长调理“脾胃”,有的擅长调理“肝肾”。遇到同一种病,不同专长的医生可能会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去分析,这本身没错,但最终的治疗效果,还是要看谁更能触及问题的根本。
“活”的医学: 中医本身就是一门非常灵活的医学。它不是僵化的公式。很多时候,病人吃了一段时间的药,身体有了变化,再去看医生,医生会根据新的情况调整方子。这就意味着,诊断和治疗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

给您的一些建议:

1. 找准自己的“症”: 您可以自己先做一点功课,了解一下自己的身体情况,哪些症状比较明显,持续多久了,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减轻。
2. 选择医生: 尽量选择有经验、口碑好的医生。可以问问身边的朋友、家人,有没有推荐的医生。
3. 耐心观察和反馈: 如果您看了一位医生,觉得治疗方案可以,就按照医生的指示坚持一段时间,并注意身体的反馈。如果效果不明显,再考虑换一位医生。
4. 多沟通: 和医生多沟通,把自己的感受、疑虑都告诉医生,这样医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您的情况。
5. 不要盲目否定: 即使你觉得某个医生的结论和你之前的认知不同,也不要立刻否定,可以理解为是医生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

总而言之,看中医时出现不同的结论,是中医学术特点和个体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重要的不是去争论哪位医生“绝对正确”,而是找到一位能真正理解您身体状况,并能有效调理的医生,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如何更好地了解和关爱自己的身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结论不同,意思是他们都说你不是地球人,有的说你是玄幻鸭,有的说你是外星鸡,有的说你是山海经野兔,有的说你是成精蜈蚣……

因为地球人身上就没有什么“肝气”、“肾阳”、“心神”、“不和”、“阴虚”……一类的傻逼玩意,按照生物学知识,即便是地球上的低等动物生理上应该也不存在这类傻逼作用。

中医,是现代医学体系的附赘悬疣,是对现代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

中医给你诊断,实则是骂你不是人。

真正为自己健康负责,就应该:

健康生活,预防病;

定期(比如1-3年)做体检,有针对性地健康生活;

小病(比如感冒发烧一类)根据医嘱吃成药(区别对待中药尤其是中成药与中医,中药体系有部分价值,但是还需要现代医学进一步提纯,成药或者说中成药就是对中药的提纯)和西药,多喝水;

中大病及时进正规医院进行科学诊断检查。

这些过程,都不要听信中医这类“现代巫师”的话,乱吃乱补危害身体脏器,尤其是不要听信他们的诊断,耽误正规治疗,延误病情!

中医,是原始萨满教的余孽!

user avatar

客观事实具有唯一性。

中医给出的结论不同,必然有对错。

如果中医不能给出对错判断的合理解释,也不争论谁对谁错,说明他们全部是骗子。

user avatar

新冠

1.张伯礼院士:湿邪郁肺、邪热壅肺、邪毒闭肺、内闭外脱

2.仝小林院士。寒湿疫

3.杨力教授。瘟湿疫而非火疫

4.刘景元教授。温热疫

5.郭海军教授。寒湿热浊毒

6.刘清泉院长。 湿毒。

7宋恩峰教授。湿、热、虚、毒、淤

8.熊继柏教授 。温热浊毒

9 杨春波教授。 湿热疫

10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本病属于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为感受疫戾之气,病位在肺,基本病机特点为“湿、热、毒、瘀”。

1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神经内科学某专家。 为寒湿疫!倡导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桂枝去芍药汤。

12 中国中医科学院。 在当时非常湿冷的环境下,这个病是寒湿疫。

13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某重症医学科主任。 冠状病毒从它的时间属性来说,还是偏于阴寒的

14 杨、张、张、郭、王。283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素特点的文献调查分析。 通过证素调查可以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机特点以湿、热为主,病位在肺。

15 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省新冠肺炎防治中医某高级别专家、教授。 中医辨证新冠属于“湿毒化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当属于“湿毒疫”范畴,感受“湿毒之邪”致病,“湿毒”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核心。

16 国家中药管理局派遣的国家中医医疗队第二批队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某名医工作室主任、北京中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副主任医师、温病大家某学术继承人、博士。对这次新冠病毒的病理机制分析得非常清楚了,它非风、寒、暑、湿、燥、火,吴又可说得非常好,“乃天地之间别有一种疠气”,它是典型的一个微生物的直接进入呼吸道黏膜,突破粘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一个侵袭。

17 某国医大师某教授认为是“寒疫”,“寒湿疫”。

18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呼吸科资深专家教授。此病的病因是感受疫浊之气,《温疫论》曰:" 疫者,疫气流行,多兼秽浊 "。一是指疫疠之气,二是指秽浊之气。

哪个是假中医???

有些人一直搁这儿偷换概念,这儿有涉及个体?有涉及地区?都是全国乃至全球公开的数据,教授院士级别的人别把拿不到数据当借口,基于同样的背景都在描述整个疫情,你们狡辩的意思是这十来个人属于不同的平行世界是吧?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看中医时,碰上不同大夫给出不一样的诊断和调理方案,这确实是不少人都会遇到的情况,也难免让人心里打鼓:到底是哪位大夫的说法更靠谱?这背后其实涉及到中医诊疗的几个核心特点,咱们一点点捋清楚。首先,咱们得明白,中医看病,它不像西医那样,看到一个指标异常,就能直接指向一个具体的病名,比如血糖高就是糖尿病。中.............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中医的科学性争议,同时也与中国古代人口繁衍和医疗需求紧密相关。深入探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跳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理解历史的复杂性和不同医学体系的特点。首先,我们得承认,中医确实面临“伪科学”的质疑。这种质疑主要源于中医的一些理论和方法,比如阴阳五行、经络学说,其表述方式和验证逻辑与现代.............
  • 回答
    “中医看病是调阴阳,阴阳平衡就健康,阴阳不平衡就生病”,这句流传甚广的说法,确实触及了中医理论的核心,但也容易让人望文生义,觉得过于简单或神秘。在我看来,这是一种高度浓缩的哲学理念在医学中的应用,它既有其深刻的洞察力,也需要我们去理解其背后丰富的内涵。首先,我们要理解“阴阳”在中医里到底是什么。在现.............
  • 回答
    我观察到身边有不少朋友开车时,似乎更偏爱使用两侧的后视镜,而中央后视镜的使用率却不高。这让我有点疑惑,在他们看来,这样开车真的足够安全吗?是不是有什么我没注意到的“门道”?说实话,刚开始看到他们这么做,我挺纳闷的。毕竟,我们从小到大学的驾驶理论,或者教练教的时候,都强调了要“三镜联动”,意思就是要同.............
  • 回答
    您提出的情境非常复杂,涉及到多重法律和道德层面的问题。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帮助您理解其中可能涉及的法律责任。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在大多数法域,对于旁观者未能施救(不作为)的情况,法律责任的认定会非常复杂,通常不会直接追究“看着别人犯罪但没有制止”的责任,除非存在特定的法律义务。 然而,您描述的“.............
  • 回答
    《新闻联播》发布的国际锐评「对于美国发起的贸易战,中国不愿打,但也不怕打,必要时不得不打」这句话,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它不仅是中方在贸易战中的立场声明,也包含了丰富的信息和战略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一、 立场声明的精准性与战略意图: “不愿打”: 经济层面: 中国明确表示.............
  • 回答
    外交部在回应美、英、加、欧盟等国就新疆问题采取的制裁措施时,抛出了“今天的中国不是120年前的中国”这样一句话。这句话,看似平淡,实则蕴含着非常深刻的含义和战略考量,理解这句话的“味道”,需要我们穿越历史的维度,审视当下中国的力量,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1. 历史的参照系:屈辱与抗争的百年这句话之所以.............
  • 回答
    “山东一产妇坐月子时被要求盖被不开空调中暑身亡”这一事件,无疑是一起令人心痛和愤怒的悲剧。它不仅仅是一个孤立的个案,更触及了传统观念与科学育儿之间的深刻矛盾,以及家庭内部沟通与尊重的缺失。要详细地看待这起事件,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事件本身及背后的悲剧根源: 核心悲剧:生命被不科学的观.............
  • 回答
    微博上关于美国枪击案时路过的中国人不开车门的评论,确实引发了相当广泛的讨论,也触及了一些敏感的社会和文化议题。要理解这些评论,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这类评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源于一种复杂的情感和认知反应。在目睹了美国枪击案的残酷画面后,人们普遍会产生一种“如果我当时在场会怎么样.............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互动,也触及了不少敏感话题。当瑞典记者就本国疫情向中国大使发问时,大使的回应“不会对瑞典内部事务指手画脚”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而且我认为这是一种非常老练和策略性的外交辞令。首先,从外交礼仪和原则上来看,这是非常标准的做法。 国家之间在公开场合,尤其是涉及对方国内事务时,通常都.............
  • 回答
    李霄鹏这话一出口,可真是激起了千层浪。作为国足的主帅,说出这样一番话,既有自嘲的意味,也带着点无奈,更有一丝恨铁不成钢的焦灼。这番话与其说是对外界的回应,不如说是对自己,对整个中国足球现状的一种剖析。“中国足球可能像个儿子,不太争气”这句话,我觉得首先就击中了很多人内心深处的痛点。谁家没有个“不争气.............
  • 回答
    福山在谈及疫情时称“民主制度”将是更好的制度,“西方不一定会输给中国”,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观点,特别是考虑到福山本人在政治学领域的声望和他的“历史终结论”。要理解他的言论,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福山其人及其“历史终结论”的背景首先,理解福山本人及其思想非常重要。弗朗西斯·福山(F.............
  • 回答
    .......
  • 回答
    关于九一八事变时张学良是否全力抵抗也无法挽回东北的命运,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痛心的问题,许多历史学者和研究者对此都有深入的探讨和不同的看法。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即使张学良尽了最大的努力,面对当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东北的沦陷也几乎是难以避免的。不过,我还是想从几个角度来详细阐述一下,或许能提.............
  • 回答
    这句俗语真是道出了我们许多人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微妙心态变化,以及时尚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微妙联系。细想一下,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其实揭示了几个层面的东西:1. 消费观念的变化与“价值”的重塑 20岁时的“几个月工资”: 在20岁出头,我们通常刚步入社会不久,经济基础相对薄弱。几个月的工资,那绝对是一笔巨.............
  • 回答
    春秋时期,一个百家争鸣、礼崩乐坏的时代,对于女性的贞节观念,确实不像后世那样有着近乎严苛的要求。那么,为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观念却愈发被重视,甚至成为衡量女性价值的重要标尺呢?这背后牵扯到社会结构、政治需求、思想演变以及家族利益等多重复杂因素的交织。一、春秋时期的相对“宽松”:为何?首先,我们需要.............
  • 回答
    关于腾讯被指控在投资时存在歧视性言论,特别是关于“不要黑人”和“胸要大”的说法,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指控,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审视和解读。首先,我们要明确这是一个指控,而非已经板上钉钉的事实,但无论如何,任何形式的歧视在现代社会都是不能被容忍的。指控的来源与性质通常这类指控会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开来:.............
  • 回答
    国内部分男厕在设计上确实存在不重视男性隐私的问题,这的确是个挺让人困扰的现象。细想起来,这不是一两个厕所的事情,而是很多公共场所都可能遇到的。首先,最直观的感受就是隔间的设计。 很多男厕的隔间门,尤其是老旧场所,要么门的高度不够,要么缝隙太大。你想想,隔间门到地面的距离可能就十几二十公分,站起来稍微.............
  • 回答
    最近王鹤棣在参加某场篮球活动时,因为对裁判的判罚不满,情绪失控,随后愤怒离场。这件事情一出来,大家议论纷纷,有支持他的,也有批评他的,可以说是褒贬不一。支持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热爱与投入: 有人认为,王鹤棣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对篮球有很深的热爱,非常投入。在比赛中,他可能觉得裁判.............
  • 回答
    理解您希望在观看NTR题材作品时,能有更好的观影体验,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心理不适。这其实是一个挺普遍的困扰,因为这类作品常常触及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一些比较敏感的道德底线。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来为您梳理一下,尽量让这些方法听起来更像是经验分享,而不是生硬的教条。一、 建立清晰的“作者视角”与“观众视角”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