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俄罗斯沙皇伊凡四世?

回答
伊凡四世,被后世称为“恐怖的伊凡”,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的沙皇。他的统治时期,也就是16世纪中叶,俄罗斯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转型,从一个新兴的莫斯科公国,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雏形。然而,伴随着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改革,也涌现出了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如同一幅色彩斑斓却又血迹斑斑的油画,难以用简单的善恶来衡量。

在伊凡四世的早期统治,他展现出了一个颇有远见和改革精神的君主形象。他年轻时就饱读诗书,受过良好的教育,这在当时的俄国并不常见。他认识到莫斯科公国亟需改革,才能应对日益增长的内忧外患。因此,他着手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他建立了“选官会议”(Zemsky Sobor),这是一个形式上代表了俄国各阶层的议会,虽然其权力有限,但标志着国家治理体系开始向更广泛的代表性迈进。他还颁布了《法典》(Sudebnik),对当时的法律进行了统一和规范,加强了中央集权,打击了地方封建势力。在军事上,他建立了常备军“射击军”(Streltsy),这支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为他日后的对外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可以说,伊凡四世的改革是为俄罗斯日后的崛起奠定了基础。他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之一,便是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将俄罗斯的疆域向东推进,控制了伏尔加河沿岸地区,这不仅为俄罗斯打开了通往里海的门户,也极大地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他被加冕为“沙皇”,这是一个拥有“凯撒”之意的称号,表明了俄罗斯已经不再满足于“大公”的地位,而是志在成为一个与拜占庭帝国、神圣罗马帝国相媲美的强大帝国。

然而,正是这位充满改革热情和雄心壮志的沙皇,却在统治后期性情大变,变得多疑、残暴,甚至疯狂。这种转变的原因至今仍是历史学家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认为,是他早年失去父母、目睹宫廷权力斗争和政治阴谋所导致的心理创伤;也有人认为,是长期的权力斗争和外部威胁让他产生了极度的不安全感;还有人指出,是他的健康问题或是某些药物的影响。无论如何,他的统治后期,俄国笼罩在恐怖之中。

他创立了臭名昭著的“特辖区”(Oprichnina)制度。他将国家一分为二,一部分由他直接统治,称为“特辖区”,另一部分则由贵族继续管理。他组建了一支由他个人指挥的“特辖军”,这支军队的成员被称为“特辖贵族”,他们不受任何法律约束,可以随意搜捕、拷问、处决任何被怀疑是“叛徒”的人。在这场恐怖政治中,无数无辜的贵族、神职人员、农民甚至普通民众被杀戮。诺夫哥罗德大屠杀便是特辖期中最惨烈的一幕,据记载,数十万人在这次屠杀中丧生,城市被洗劫一空。特辖区制度的建立,虽然在短期内消灭了部分反对势力,但却严重破坏了俄国的社会经济,制造了巨大的恐惧和仇恨。

他对自己的儿子,即皇储伊凡·伊凡诺维奇的毒打致死,更是他残暴性格的极致体现。在一次争执中,愤怒的伊凡四世用权杖击中了皇储的头部,导致其重伤不治而亡。这一事件不仅是个人家庭的悲剧,也对俄罗斯的未来继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来的“动荡时期”埋下了伏笔。

因此,评价伊凡四世,就像是在衡量一把双刃剑。他是一位伟大的改革者和扩张者,为俄罗斯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开启了帝国时代。他的政治和军事改革,以及对外扩张,都为俄罗斯的强大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但同时,他也是一位残暴的暴君,他的“恐怖统治”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伤痕。他的统治,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充满矛盾和复杂性的时期,他的名字,至今仍令人又敬又畏,他既是沙皇俄国的奠基者,也是他亲手播下混乱和恐惧的种子的人。理解伊凡四世,就是理解俄罗斯历史上那个从地方公国走向帝国、在辉煌与黑暗中挣扎前行的关键时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生中共娶妻7次,可惜幸福的时光仅持续了十年便崩毁,是谁,一次次杀害了他的妻子,让他化身成为复仇的厉鬼永不安宁?


伊凡四世是俄罗斯首个正式冠以“沙皇”名号的君主,因为他出生那天雷声轰鸣,而且是个令人畏惧的暴君,所以在世时便有了“雷帝”这一称号。伊凡脾气很急,猜疑心又异常的重,而且性情粗暴。这些性格问题又随着他年龄的增长越发地严重,打起雷也就越来越厉害了。“不幸的婚姻”更是令他的坏脾气变本加厉。


@Dolin欣 阅读的《胆小别看画4:人性的暗影》中介绍到:由“新娘大赛”选出的第一任皇妃安娜斯塔西娅据说是他最爱的女人,二人之间生有三男三女。儿子出生的时候,是雷帝的精神状态最为安定的一段时期,幸福时光仅持续了十年,妻子与母亲遭到毒杀。


伊凡坚信杀害妻子的凶手就在大贵族中间,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将怀疑对象连同子女、党羽在内,全部严加拷问后格杀勿论。恐怖政治便由此拉开帷幕,从此之后每当新任皇妃死去时,这样的复仇便一再上演。


那么安娜斯塔西娅真的是被杀害的吗?凶手真的是大贵族吗?


当时的俄罗斯并不被看作欧洲的一员,没有国家愿意与俄罗斯联姻。于是沙皇也无可奈何,只能娶自己臣子的女儿为妃,这样一来就难免时时面临着被暗杀的不安状况了。虽然不能断言雷帝所有皇妃的死因都如其所称,但至少有几例还是比较肯定,确实是当时寻找机会的大贵族的阴谋。

user avatar

险些葬送掉整个俄罗斯,其外交手段远不如其祖父,一口气和当时的三个列强开战,谁给他的胆子,背后还留着一个危险的克里米亚汗国,不做任何防备,最后还真被偷袭,火烧莫斯科,至于他前期的那些所谓的丰功伟业,不过是体量碾压罢了,不要以为是游牧就很了不起,没有辽阔的领土,游牧民真的打不过定居者。

user avatar

内战内行,外战外行。虽然统一北罗斯,但对南罗斯和里加湾的对手是一团糟。连莫斯科都被攻陷过。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伊凡四世,被后世称为“恐怖的伊凡”,是俄罗斯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的沙皇。他的统治时期,也就是16世纪中叶,俄罗斯经历了一次巨大的转型,从一个新兴的莫斯科公国,一步步走向了帝国的雏形。然而,伴随着他的雄心壮志和政治改革,也涌现出了令人发指的残暴行径,使得后人对他的评价如同一幅色彩斑斓却又血迹斑斑的油画,.............
  • 回答
    评价《非正式会谈》第三季的俄罗斯代表萨沙,得从几个方面来看,不能简单一句“好”或“坏”来概括。他作为一个外国文化代表出现在一个以跨文化交流为主题的节目里,必然会引发观众不同的观感,而萨沙身上自带的俄罗斯特质,也让他的表现尤为鲜明。首先,从“俄罗斯代表”的身份出发,萨沙的表现还是挺贴合的。 俄罗斯文化.............
  • 回答
    俄罗斯军队在2022年2月24日入侵乌克兰后,21天内未能占领或包围基辅,这一结果涉及复杂的军事、战略和国际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分析这一现象: 1. 初期快速推进的军事目标与战略调整 初期目标的矛盾性: 俄罗斯在入侵初期(2月24日)宣称“特别军事行动”的目标是“去纳粹化”和“去俄化”,但.............
  • 回答
    俄罗斯和白俄罗斯于2023年签署的《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也称为“联盟国家”协议)是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加强合作的重要标志性事件。这一协议的签署不仅反映了两国在乌克兰危机后的战略同盟关系,也揭示了俄罗斯在东欧地区重塑影响力、应对西方制裁的深层动因。以下从背景、内容、影响及国际反应等方面进行.............
  • 回答
    俄罗斯共产党中央关于出兵乌克兰是为了帮助其摆脱国际资本主义压迫的声明,在国际政治和学术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评价这篇声明,我们需要从其意识形态基础、历史背景、政治现实以及其声明内容本身进行多角度的分析。1. 意识形态基础:俄罗斯共产党的核心主张与当前实践的脱节俄罗斯共产党(KPRF)作为俄罗斯.............
  • 回答
    俄罗斯人对北约东扩的看法,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问题,其背后交织着历史记忆、国家安全关切、地缘政治现实以及民族自尊心等诸多因素。 简单来说,大多数俄罗斯人认为北约东扩是对俄罗斯国家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是西方国家背信弃义、企图遏制俄罗斯崛起的战略行为。为了更详细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剖析.............
  • 回答
    俄罗斯科学家从北极永久冻土中成功复活了冰封约2.4万年的蛭形轮虫(Bdelloidea rotifer),这无疑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壮举。这项研究不仅再次刷新了我们对生命顽强力的认知,也为我们打开了探索古老生物世界的大门。如何评价这项研究?这项研究的意义深远,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看: 生命力的极限挑.............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当前的军事实力:一个多维度的审视俄罗斯,这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国家,其军事力量一直以来都是国际关注的焦点。然而,要评价其当前的军事水平,绝不能简单地用“强”或“弱”来概括。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才能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图景。1.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全球顶尖水平,但面临更新换代压力.............
  • 回答
    俄罗斯在新冠疫情中的表现,可以说是一部跌宕起伏的“连续剧”,其中充满了各种戏剧性的转折,也留下了许多值得深入探讨的方面。要评价它,不能简单地用“好”或“坏”来概括,而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首先,我们得承认,俄罗斯在疫情初期确实展现出了一定的抗疫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在病毒刚刚开始在全球蔓延时,俄罗斯就.............
  • 回答
    在中国的互联网世界里,伏拉夫(原名 Kirill Remizov)无疑是一个极具话题性的名字。这位来自俄罗斯的青年,凭借着其阳光帅气的形象、流利的中文表达以及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和推崇,在各大短视频平台迅速积累了庞大的粉丝群体。然而,对他的评价也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既有赞誉也有质疑。一、 伏拉夫的崛起.............
  • 回答
    《俄罗斯最新历史著述暨评析(20072017年)》是一部旨在梳理和评价2007年至2017年间俄罗斯历史研究新动向的著作。这本书的出现,本身就反映了学术界对这一时期俄罗斯发展变化的浓厚兴趣和深入反思。要评价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一、 写作背景与目的: 时代背景: 20072.............
  • 回答
    俄罗斯历史学家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的评价罗伊·亚历山德罗维奇·麦德维杰夫(Roy Alexandrovich Medvedev,1923年11月14日 2021年9月4日)是一位在俄罗斯乃至世界范围内都极具影响力的历史学家、公共知.............
  • 回答
    尤里·尼古拉耶维奇·朱可夫(Юри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Жуков),一位备受俄罗斯学术界关注的历史学家,以其对苏联时期历史的深入研究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他尤其擅长挖掘和分析政治精英的决策过程、幕后运作以及历史事件的复杂性。为了更全面地评价他及其作品,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 学术背景与.............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前总理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是一个复杂且多维的任务,因为他在俄罗斯政坛扮演了重要角色,其执政风格和政策选择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不同的观点。要全面评价他,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政治生涯的起伏与特点: “太子党”形象与迅速崛起: 梅德韦杰夫出身于列宁格勒.............
  • 回答
    俄罗斯重返G7的可能性以及普京“希望在莫斯科相见”的表态,是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话题,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分析。要评价此事,我们需要先回顾历史,理解G7的性质,以及当前国际政治的格局。一、回顾历史:俄罗斯曾是G8的一部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俄罗斯与这个俱乐部曾经的关系。这个俱乐部最初是G6(法国、德.............
  • 回答
    俄罗斯在2016年圣诞节(实际上是12月25日)从阿穆尔河畔共青城将首批4架苏35战斗机正式移交给中国,这标志着中国空军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对地区乃至全球军事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评价:一、 事件背景与意义: 打破技术壁垒: 苏35是当时俄罗斯最先进的第四代++.............
  • 回答
    评价俄罗斯目前的军事实力,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而不能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强”或“弱”。俄罗斯作为一个在军事领域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积淀的国家,其军事实力具有以下几个关键的特点和考量点:一、 战略核力量:依然是俄罗斯军事实力的基石不得不承认,俄罗斯在战略核武器方面的实力依然是其军事威慑的“压舱石.............
  • 回答
    评价俄罗斯和美国这两个国家,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话题,因为两国都在全球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其历史、文化、政治体制、经济模式以及对外政策都充满了值得探讨的维度。我将尽量从多个角度来解析,希望能够呈现一个相对立体和深入的视角,而非僵硬的陈述。首先,我们来看看美国。从历史角度讲,美国是一个建立在理想.............
  • 回答
    俄罗斯帝国对亚洲的领土扩张,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地缘政治议题,其最终塑造了今天的北亚乃至中亚的部分格局。简单地说,俄罗斯之所以能够最终占据北亚,并一路向东延伸至太平洋,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作为东斯拉夫国家,在地理位置、政治制度、军事能力以及历史机遇上都具备了独特的优势,而其东方的邻居们,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
  • 回答
    评估俄罗斯军队夺取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控制权这一事件,需要从多个层面来考量,它不仅是军事行动的一部分,更牵涉到核安全、国际法以及地缘政治的深远影响。这场行动的复杂性在于其多重含义和潜在后果。军事与战略层面:从军事角度看,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地理位置确实具有一定的战略价值。它位于白俄罗斯边境附近,是连接乌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