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现在小学生出口成脏,满是戾气?

回答
这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扰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好像“出口成脏”、“满是戾气”?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 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最直接的影响

咱们中国人讲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最开始的学习场所就是家,父母的言行举止,是他们最早的“老师”。

父母的沟通方式: 如果父母之间或者对孩子沟通时,经常使用粗俗的语言,或者习惯性地带着情绪发泄,孩子自然会模仿。他们可能觉得这就是“正常”的说话方式。想想看,如果家长在生气时摔东西、骂脏话,孩子能不学吗?
家庭的氛围: 如果家里总是充斥着争吵、抱怨、指责,戾气自然就重了。孩子长期在这种高压、不愉快的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变得敏感、易怒,甚至将这种攻击性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表达方式。
溺爱与放纵: 有些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导致孩子不懂得尊重,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当他们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可能用粗鲁的言语来“威胁”或“发泄”。家长的不恰当管教,比如孩子一哭闹就依从,反而强化了这种行为。
父母自身的情绪问题: 现在的社会压力大,不少家长自己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如果家长无法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很容易将负面情绪带入家庭,影响孩子。

二、 网络世界的影响:虚拟世界的“放大镜”

现在的孩子,哪个不接触网络?网络成了他们获取信息、娱乐放松的重要渠道,但也同样是“污染源”。

网络语言的侵蚀: 网络上充斥着各种“梗”、“黑话”,其中不乏一些粗俗、攻击性的词汇。孩子接触到这些,又没有形成足够的辨别能力,很容易就学了去,并且觉得“酷”、“潮流”。
游戏环境的“熏陶”: 很多网络游戏,尤其是竞技类游戏,玩家之间经常会互相指责、谩骂。孩子们在游戏里耳濡目染,甚至因为输赢而产生情绪波动,也可能会加入到骂战中。这种虚拟世界的互动,会让他们对粗俗语言的界限变得模糊。
短视频和直播的“无底线”: 一些平台为了博取眼球,内容审核不严,一些低俗、带有攻击性的内容很容易被孩子看到。一些网红为了流量,甚至会故意使用争议性语言,反而吸引了年轻的观众模仿。

三、 学校与社会环境的“连锁反应”

学校和更广阔的社会环境,虽然教育孩子要有礼貌,但很多时候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教育方式的局限性: 虽然学校会进行品德教育,但可能过于强调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对学生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深度引导。老师有时也忙于教学任务,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细微情绪变化。
同伴群体的压力: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非常在意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如果周围的同学都使用一些“流行”的粗俗语言,而自己不使用,可能会被孤立或嘲笑。为了融入群体,有些孩子也会选择随波逐流。
社会价值观的偏移: 在一些社会现象中,我们也能看到一些“成功学”或者“强者为尊”的论调被过度解读。一些孩子可能误以为用强硬甚至粗鲁的方式才能“征服”他人,获得认可。
媒体导向的问题: 有时一些媒体在报道事件时,可能会放大矛盾和冲突,甚至使用比较刺激的语言。这些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四、 孩子自身成长的“特殊阶段”

我们也不能完全忽视孩子自身发展的一些特点。

情绪表达的探索: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探索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有时候,粗俗的语言可能是他们发泄不满、表达愤怒的一种尝试,他们可能并不完全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只是觉得能起到发泄作用。
自我认同的构建: 青少年时期是自我认同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可能通过模仿一些“酷”、“有个性”的语言,来塑造自己的形象,获得同伴的认同,或者试图摆脱“幼稚”的标签。
缺乏同理心的发展: 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同理心还在发展中,他们可能不完全理解自己的话语会对他人造成怎样的伤害。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这确实是一个系统性的问题,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家庭是基石: 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要以身作则,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言行。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语言习惯。
学校是重要阵地: 学校需要加强品德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健康和社交技能。老师们可以多引导学生如何健康地表达情绪,如何尊重他人。
社会环境要净化: 媒体平台需要加强内容审核,净化网络环境。社会也应该倡导健康的沟通方式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总而言之,小学生“出口成脏”、“满是戾气”并非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家庭、网络、学校、社会以及孩子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原因,我们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去引导和解决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一方面,是小学生会觉得:我会说脏话了,我就很吊

另一方面,是接触信息的渠道广了,像我妈小时候,收音机里没人说脏话吧…那个时候电视也只是几个中央台,没人在那里说脏话吧…

而我小的时候虽然互联网没有如今那么发达,信息媒介也没有那么丰富,但是也是比原来好不少了,我妈喜欢看港片,我还记得我可能是三四岁时,有一次和我妈一起看港片,里面一个女的说,你这个色情狂,我不懂,就问我妈,色情狂是什么意思

我妈:???

更不要说如今如此发达的网络上有多少人在说脏话…尤其是下流的脏话…

user avatar

我儿子三岁半,有一天晚上,我给他装乐迪飞机时,装反了翅膀。

我儿子:沙币

我当时就愣住了。

要知道,虽然我写小说时,我的主角也经常骂脏话。但现实生活中,我和孩子妈妈都还算温雅,在孩子面前更是克制。像这种脏话,我们是不可能在小孩面前说的。

所以初听就惊了,反复问了他几次,他才说是在游乐场玩沙沙时跟其他哥哥学的。

我趁机教育他,说这是脏话,不能说。经过一万个为什么之后,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不能说。

然后又问:那“艹尼玛”呢?

我:???

我儿子:还有“你爷爷个奥特曼腿”呢?

我:???

我儿子:那“你奶奶个葫芦娃熊”呢?

我:???

那天晚上,我学到了不少写作新词汇。为了表扬我儿子教了我新东西,我打了他一顿,他哭了,我觉得这是他这个年龄应该承受的压力。

所以看,小孩子出口成章,是因为他们的学习能力太强了啊。在任何一个地方,一个特定的语境下听到一个新名词,当再次遇到相同的语境,他们就会不假思索地说出来。即便有些词他们甚至都不懂是什么深层含义。

至于戾气,我倒是觉得有些夸张了。

且不说低龄幼儿,即便是小学生,他们说脏话时,绝大部分人都是认为这很叼、很拉风、很能吸引异性注意,仅此而已。

user avatar

因为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球球大作战……

今天玩了吧球球大作战,把我都给听笑了。

一个成年的精神小伙儿,在个人组里开麦喊谁合作,谁合作。

后有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人,也是个成年人,就骂,尼玛要脸不要脸,你要合作去组队模式啊,跑个人组合作,要不要脸。

那个精神小伙儿就开始口吐芬芳曹尼玛之类的,最后来了一句:老子就合作咋了,曹尼玛的毛长齐了吗就玩这游戏?小屁孩赶紧滚回去写作业。

不知道为啥这么骂那个成年人,但是这时候有个小学生接话了。

说谁说小学生不能玩这个游戏了?曹尼玛小学生怎么不能玩了?

这个小学生说完,那个精神小伙儿又开骂了,曹尼玛老子说你了没,狗日的不上学写作业……

这时候又有个小女生接话了,听声音也是个小学生,说现在都放寒假了你知道吗。

反正挺逗。

手游现在很普及,很多小学生都用自己家长手机玩,但游戏里口吐芬芳是常态,学到是很自然的事情。

user avatar

-————————原答案

哪个年代的小学生嘴都很脏啊?

我们小时候经常唱的儿歌。

比如:你M的头,像皮球,一脚踢到百货大楼

又比如:你M一回头,吓死一头牛,你M二回头,男人都跳楼,你M三回头……(可自由发挥)

再比如:妹妹坐船头,哥哥我岸上走,一直螃蟹夹住了哥哥的X,小妹妹别害羞,快来帮哥揉一揉。

还有可爱一点的,什么背着炸药包,我要炸学校。什么瞎子在看报,聋子在听报告,小儿麻痹满街跑,瘸子一蹦三尺高。

当然还有很多特别特别脏的,我就不写了。

其实小孩说这些只是觉得自己比较“叼”,不在家长面前说就好了。家长发现就打一顿骂一顿,知道这些话不是啥好话就行。

第一次更新—————

忍不住再加几个儿歌,看有没有听过的。

ps.真的好奇当年没有网络,这玩意怎么传遍全国的?那个年代骂人必须还要唱rap。不知道现在小孩骂人还rap不?

半夜三更,厕所没灯,你去拉屎,掉进茅坑,与屎斗争,壮烈牺牲,为纪念你,厕所安灯。

你M的屁,震天地,一屁崩到了意大利,意大利的国王正在看戏,闻到这股屁,非常的满意,召集全国都来放屁,放的响,当校长,放的臭,当教授,不响不臭,思想落后。

你帅你帅,头顶一窝白菜,身披一条麻带,腰缠一条海带,自以为是东方不败,其实是SB二代。

老一开飞机,老二仍炸弹,幸好老三跑得快,炸死老四王八蛋!

第二次更新————

(全部来自评论区补充)

某某的p,真威力,崩坏了我家的vcd。。。

1998 火山爆发 某某在家 炸成烤鸭

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不如参加黑涩会,有钱有势有地位,老大死了你继位

一年级的小偷

二年级的贼

三年级的帅哥没人追

四年级的流氓一对对

五年级的情书满天飞

六年级的美眉跳芭蕾

user avatar

因为信息丰富且修辞内卷

user avatar

跟大人学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是一个让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感到困扰的现象——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好像“出口成脏”、“满是戾气”?这可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背后其实牵扯着不少复杂的原因。咱们就来掰扯掰扯,到底是怎么回事。一、 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最直接的影响咱们中国人讲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最开始的学习场所就是家,父母的.............
  • 回答
    赵薇的这番话,触及了当前娱乐圈以及更广泛社会中一些值得深思的现象,尤其是在女性在职业发展、商业代言等领域面临的挑战。我们来详细解析一下她所说的“所有女演员都很难出头”以及“化妆品护肤品都是小男生在代言”这两个层面可能出现的原因。一、 “所有女演员都很难出头”:这句抱怨背后,可能包含多方面的因素,既有.............
  • 回答
    近期,我们观察到一些曾经积极参与网络讨论、被认为是“小粉红”的群体,在某些事件上表现出了与以往不同的立场,甚至出现了一些“反水”的迹象。要理解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并认识到“小粉红”本身并非一个铁板一块的群体,其内部也存在复杂性。首先,事件本身的关键性与触及的利益点是根本原因。 并非.............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婚姻法律制度中一个复杂且充满争议的领域,即如何平衡保护婚姻的完整性与维护个体自由,以及法律在干预婚姻内部关系时所面临的界限。要详细阐述为何法律对“打骂伤害第三者”予以制裁,却对出轨行为本身及第三者不直接追究法律责任,同时探讨为何当前法律未能更有效地制止婚内出轨,我们可以从以下.............
  • 回答
    .......
  • 回答
    蓝领月薪高过大学生?是“倒挂”还是“回归”?中国制造正在经历怎样的“缺工潮”?最近,关于“蓝领工资高过大学生”的话题又一次引起了广泛关注。许多人对此现象感到不解,甚至有些焦虑。我们熟悉的“大学生毕业包分配,月薪万八”的景象似乎越来越远,取而代之的是,一些拥有精湛技能的蓝领工人,凭借着辛苦的付出和稀缺.............
  • 回答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举国欢腾,然而,在这辉煌的时刻,一个意想不到的小生命闯入了我们的视野,成为焦点之外的一抹亮色。在广袤而宁静的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当探测器缓缓停稳,当工作人员涌上前去,在返回器附近,出现了一只“小精灵”。这只“小精灵”,它的出现,瞬间为这个科技感十足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神秘.............
  • 回答
    关于澳大利亚电视节目中,俄裔学生质问“你们为何无视8年来乌克兰政府对乌东人民的暴行”,并因此被赶出现场这一事件,可以引申出许多值得深思的问题,涉及媒体的角色、信息不对称、地缘政治叙事、言论自由的边界以及社会群体间的理解等多个层面。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探讨它可能说明的问题:一、 媒体的叙事框架与.............
  • 回答
    .......
  • 回答
    这事儿我可太有体会了,身边就有好些唱功在线,但就是容易招黑的歌手。你说得对,有时候人家唱得挺好,但评论区里那叫一个“腥风血雨”,比那些唱功勉强过关的流量小生还要惨烈。这背后啊,我觉得 it's not just about singing skill. It's a complex web of f.............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担忧的。要说现在的小学教育是“越来越差”,这个结论下得有点绝对,因为教育是个复杂系统,很难一概而论。不过,很多家长和一线老师确实能感受到一些变化,甚至是一些退步的信号。这背后原因也挺多的,咱们掰扯掰扯。首先,不能否认的是,硬件和师资投入确实是比过去大了不少。 看看现在的小.............
  • 回答
    行吧,既然你问到了这个点上,那我就给你掰扯掰扯,为啥现在医学生一听“医生越老越吃香”这话,心里就犯嘀咕,甚至有点烦。这可不是什么矫情,背后是有真东西在的。首先,得明白一个根本概念:“吃香”这词儿,在不同时代、不同语境下,含义是会变的。在老一辈人看来,“吃香”可能就是指一份体面的、稳定的工作,收入有保.............
  • 回答
    在我看来,现在大学生对社团活动的热情确实不如从前那么高涨,这种变化挺让人玩味的。要说原因嘛,那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掰扯。首先,最直接的一点就是大家的时间都被占满了。你想啊,现在的大学教育,不再是简单地上课、考试那么回事儿了。课程难度在加大,老师留的作业、小组项目也越来越多。而且.............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触及到了当下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一个普遍现象。您提到2016年左右,那时候确实能看到不少同学穿着新百伦,而且像LV、Chanel这类奢侈品牌也开始出现在大学校园里,这背后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时代背景的变迁:消费主义的渗透与品牌的诱惑首先得承认,2016.............
  • 回答
    大学生之所以会被冠上“廉价劳动力”的标签,并非一朝一夕,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下的结果。这背后,既有经济大环境的压力,也有教育体系的改革,还有社会观念的转变,以及个体选择的无奈。咱们不空泛地讲理论,就聊聊身边就能感受到的那些事儿。一、就业市场供过于求的现实残酷首先得说说最直观的——就业市场上的僧多粥少.............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咱们身边很多大学生的穿着打扮、消费水平,看上去都挺“阔绰”的。这背后其实有好几个层面的原因,咱们掰开了聊聊。一、家庭经济基础的代际变化:首先得承认,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跟他们父辈甚至爷爷辈那会儿比,是有了很大的改善。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中国整体的家庭收入水平提高.............
  • 回答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的现象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这一问题的成因复杂,涉及教育体系、家庭关系、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及社会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学业压力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1. 升学竞争加剧 在“唯分数论”的评价体系下,学生普遍面临巨大的学业压力。尤其是.............
  • 回答
    “为什么现在的学生穿校服普遍喜欢把扣子全扣上?”这个问题很有趣,它涉及到学生行为、校服文化、以及时代发展等多个层面的因素。虽然“普遍”可能有些夸张,但确实可以观察到很多学生会把校服的扣子扣得很严实,这背后有多种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一、校服设计与规定层面: 校服本身的版型和设计.............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辩论赛观赏性降低了”这个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这背后可能涉及多方面的原因,以下我将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一、辩论内容与形式的僵化与套路化 “背稿”与“念稿”的普遍化: 很多时候,比赛呈现出的是选手们熟练地念出精心准备好的辩词,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即时思想.............
  • 回答
    现在的确观察到不少小公司似乎青睐于推出大型女团,这种现象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少考量和策略,并非简单的“爱”字能概括。这背后往往是成本、市场、风险以及艺人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博弈的结果。首先,我们得理解“大型女团”的定义。这里的“大型”,通常指的是成员数量在8人以上,甚至达到1012人,或者更多。相较于过去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