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变成宗教国家?

回答
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形成像某些西方国家或中东国家那样以单一宗教为主导、宗教成为社会组织和政治合法性核心的模式。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原因,可以说是一个“多而不一”的宗教生态,以及一种强调世俗秩序的传统。

一、 历史渊源:多种思想体系的并存与互动

中国历史上,儒家、道家、佛教等多种思想流派长期并存,并且相互影响,共同塑造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儒家:秩序与伦理的基石
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宗教,更侧重于构建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秩序,强调人伦关系(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道德修养、国家治理和社会责任。儒家提倡的是“敬天事君”、“克己复礼”,但它的核心是关注现世的政治和社会结构,而非来世的救赎。虽然有祭祀祖先和天地等仪式,但这些更多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家族传承的手段,而非通往超验世界的路径。儒家对统治者而言是重要的治国理念,对普通百姓而言是为人处世的准则。这种强调世俗秩序和道德实践的特点,使得儒家在国家认同和权力合法性方面占据了核心地位,但它并未发展出“政教合一”的结构。

道家:自然与个体的精神追求
道家思想,以其对自然规律的尊崇、对个体精神自由的追求,以及炼丹、养生等实践,在中国历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道教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完整神学体系、组织结构和仪式仪轨的宗教,但它的发展路径和对社会的影响,与主流的政治体系保持着一种相对独立的距离。道教更多地关注个人的长生不老、逍遥自在,或者是在民间提供神灵信仰和祈福仪式,它很少直接参与到国家政治权力的构建和统治合法性的论证中。

佛教:传入、本土化与融合
佛教自东汉传入中国后,经历了漫长的本土化过程,并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它带来了关于轮回、因果、解脱的观念,为社会提供了精神慰藉和宗教信仰。然而,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中,也发生了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与儒家和道家思想的融合。为了适应中国社会,“佛即是道”、“佛即是儒”的说法出现,佛教也吸收了许多中国本土的神祇和民间信仰,使其更具中国特色。
即便如此,佛教也未曾成为中国政治的主导力量。虽然历史上出现过一些与佛教关系密切的朝代(如梁武帝),但佛教的传播更多是通过寺庙、僧侣群体以及民间信仰来完成。佛教的“出世”倾向,在某种程度上也使其难以与强调“入世”的儒家思想在国家政治层面直接竞争。

民间信仰:多元而分散
除了儒、释、道三大思想体系外,中国民间还存在着极其丰富和多元的民间信仰。这些信仰包含对各种神灵、祖先、自然物的崇拜,其形式非常灵活,往往与地方习俗、节日庆典相结合。民间信仰的特点是分散、世俗化,它提供了日常生活的精神寄托和祈福手段,但缺乏统一的教义、严密的组织和能够挑战国家权力的意识形态力量。

二、 政治传统:皇权至上与“政教分离”的变种

中国古代政治最核心的特征是“皇权至上”。皇帝被认为是“天子”,拥有“君权神授”的合法性,但这是一种将“天”作为道德和政治秩序的象征,而非将某个具体的神祇或宗教教义赋予统治者权力。

儒家作为官方意识形态
在许多朝代,尤其是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但这并非将儒家变成一种宗教,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指导政治实践、社会伦理和教育的学说。皇帝尊奉儒家,并非因为他是某个宗教的信徒,而是因为儒家思想提供了维护社会稳定、巩固统治的理论基础。统治者利用儒家来构建忠君思想、等级秩序,并将其作为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科举制度)。

对宗教的控制与利用
中国历代王朝对宗教的态度,总体上是“利用与控制”并存。
利用:统治者会将佛教、道教等宗教的神灵和仪式,融入到国家祭祀体系中,以增强皇权的象征性意义。例如,皇帝也可能参与一些宗教仪式,或资助寺庙道观,但这更多是为了巩固统治合法性,而非出于虔诚的个人信仰。
控制:一旦宗教组织发展壮大,对社会秩序可能产生潜在威胁时,统治者就会采取限制甚至压制措施。历史上著名的“灭佛”事件(如北魏太武帝、唐武宗等)就反映了当宗教力量过于强大,挑战世俗统治秩序时,统治者会果断出手。这种控制的逻辑是,宗教是臣服于皇权的,一旦超出界限,就会被视为威胁。

“政教分离”的中国式理解
与西方历史上教会与君主之间复杂的权力博弈不同,中国更早形成了一种“政教分离”的模式,尽管其性质与现代意义上的“政教分离”不同。在这种模式下,国家政治权力的核心始终掌握在世俗的君主和官僚体系手中,宗教团体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和发展,但必须服从于国家的管理和法律。宗教的教义和组织,不得干预国家政治,也不能挑战皇权的绝对权威。即使有高僧大德对政治有所评论,其影响力也多是道德层面的劝诫,而非政治上的直接对抗。

三、 社会结构与文化特质:人本主义与家族伦理

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和文化特质也深刻影响了宗教在中国的发展。

人本主义倾向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具有强烈的“人本主义”倾向。它更关注人的社会关系、伦理道德、现世生活和国家治理,而不是对神祇的绝对崇拜或对来世的强烈期盼。个人的价值实现,更多地体现在家庭责任、社会贡献和政治抱负上,而非通过宗教信仰获得救赎。

家族与宗法制度
中国社会以家族为基本单位,宗法制度根深蒂固。祭祀祖先是家庭和宗族的重要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也构建了家族内部的秩序和凝聚力。这种强大的家族认同和义务感,在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人们对超验宗教的绝对依附。

实用主义与世俗化思维
中国人在面对宗教时,常常表现出一种务实的态度。宗教往往被视为一种工具,用于祈福、消灾、求子、治病等世俗目的。人们信奉神灵,多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改善,而不是为了追求终极的宗教真理或救赎。这种实用主义的思维方式,使得宗教在中国更倾向于世俗化,而非纯粹的精神追求。

四、 现代中国的宗教政策

到了近现代,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奉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同时也强调“政教分离”和“宗教的独立自主”。

宗教的合法管理与监督
政府通过宗教事务部门对宗教团体进行登记、管理和引导,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对于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秩序或政治稳定的宗教活动,政府会进行干预。

反对宗教极端主义和渗透
中国政府高度警惕宗教极端主义的抬头和境外宗教势力的渗透,认为这会对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

中国化宗教
中国政府鼓励宗教团体实现“中国化”,即在教义、组织、管理上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接受国家的领导和管理,不接受境外势力的控制。这是一种将宗教纳入国家治理体系的体现,也是防止其成为独立政治力量的策略。

总结:

中国之所以没有变成一个宗教国家,是因为其悠久的文化传统中,儒家思想占据了主导地位,强调世俗的社会秩序、伦理道德和国家治理。道家和佛教等宗教虽然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深刻影响了社会,但它们在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并未能建立起能够挑战国家政治权威的强大意识形态和组织体系。历代统治者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将宗教控制在国家权力框架之内,利用宗教来巩固统治,同时防范其对政治秩序的潜在威胁。这种历史性的文化特质和政治实践,共同塑造了中国“多而不一”的宗教生态和以世俗秩序为核心的社会结构,使其未曾走向“宗教国家”的道路。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中国古神话体系是全世界最隔路的,根没有空隙给神钻。

首先作为宗教必须有个神,神是干什么的是个关键。以神是干啥的世界上大体分为五个神话体系。

第一亚伯拉罕一神论

这个神无所不能,主要精通创世和造人

好,中国干这两活的盘古和女娲都挂了没处拜去,最多只能拜个天地,下一位。

第二希腊众神各司其职

人类各行各业总喜欢有个信仰寄托,所以出现主管各个行业的神,

好,中国把这个叫祖师爷,生火,燧人氏。造屋,有巢氏,种地,神农氏。工匠拜鲁班,做豆腐拜刘安。他们有个共同特征——人类

既然是人类有什么不可超越的,看你是长辈敬你而已

第三自然众神类似德鲁伊教

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这些人类比之渺小的产物被顶礼膜拜。

可到了中国古代传说里,用后裔表达对太阳的崇拜,用精卫表示对海神的态度。用大禹表示对水神的正义,愚公和西门豹用行为表示了对山河众神的友好

第四图腾崇拜拜火教,萨满教

这个神最好办,做个神圣的物件,大家一起拜

严格说中国太古时期也信这个,然后有个叫伏羲的打一个部落就把对面部落的图腾和自己合并进化了,最后那个图腾叫龙还是什么的。

第五虚无神克鲁苏神话和印度梵天神话

这种神原本很小众,在虚无主义盛行后被挖出来,有种一切都是幻想虚无只是神的一个梦这种事比较文艺。

庄子:等我梦个蝶先

user avatar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中国就存在多种宗教,道教、佛教都曾经对中国文化、甚至历史进程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是,从古至今,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宗教国家,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宗教凌驾在国家之上。

究竟是中国的文化存在天然的避险性还是中国人没有信仰呢?

为什么中国没有如同西方某些国家一样变成宗教国家呢?

中国没有变成宗教国家是我们的幸运还是我们的悲哀呢?

正所谓“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 ,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寻找一些小故事,来初步了解下这个问题。

恐龙表示不服

甲 思想

秦汉之交,张良遇黄石公,得传太公兵法,助刘邦统一天下;史学界以前一直认为太公兵法一书为后世伪造,直到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太公》。

太公兵法中有一个故事,或许可以让我们管中窥豹,了解从古至今传承在中国人骨子里的寻道精神,道在神之上,我们可以探寻大道,但是绝不迷信鬼神。

这个故事,与姜太公有关:

“武王伐纣,师至汜水牛头山,风甚雷疾,鼓旗毁折,王之骖乘惶震而死。”

武王伐纣时,到牛头山遇狂风骤雨,旗鼓毁折,武王的骖乘惊吓而死,骖乘就是在战车旁保卫武王的人。

在骖乘看来,如此天象意味着上天不高兴,大凶之象,甚至因为这种现象被吓死了,尤其是对于古人来说,大自然的威力无法想象,武王伐纣或许意味着逆天之举。

当然, 骖乘都能惊吓而死,对于其他人来说,吉凶之象必然也有一定的影响,包括周公解梦的周公在内,甚至连武王都可能踌躇不前,惊疑不定。

这个时候,姜太公说:“打仗这个事情嘛, 顺天道未必吉,逆之未必凶,如失人事,就一定会输! 而且天道鬼神这些东西,看不到,也听不到,智将不管他们,愚将就信这个。 ”

“找到贤人来指挥战争,不看日子的吉凶也一定顺顺利利,不占卜也吉,不找人祈祷也有福。“

于是命令全军继续前进,此时周公提出了反对意见:“现在这个时候,正好冲犯太岁,我用龟甲和 卜筮占卜都是不吉之相,连天象都显示有灾,我们还是退回去吧。”

姜太公听到这个话就火冒三丈,说:“你丫的,都到这个节骨眼上了,还让我退,老少爷们,削了他!”

啊,不好意思,拿错台词了, 太公怒曰 :“ 今纣刳比干,囚箕子,以飞廉为政,伐之有何不可。枯草朽骨,安所知乎? ”

于是用火烧了占卜用的龟甲和蓍草,率先带军过河,武王听了姜太公的话,继续前进,于是灭纣成功,以后就是我们熟知的大周王朝了。

要是当时姜子牙听了周公的梦话,利用占卜之术,迷信上天,迷信神灵,我们的历史华丽丽的被改写,现在的我们与西方某些宗教没有区别,跟神的奴隶一样,感谢神赐予我们这一切,神永远是正确的,我们是神的羔羊,永远被神灵奴役,永远被宗教胁迫。

然而,我们终究做了自己命运的主人,在这里,我们要感谢姜太公,没有姜太公就没有我们璀璨的中华,虽然封神的时候他忘记给自己留位置了。

没有姜子牙,就没有大周朝!

史学界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期,活跃春秋末年的墨子记载,那时就有一群无神论者坚持鬼神不存在,并旦暮以为教诲乎天下,逼得墨子写下了明鬼篇来阐述有神论。

说他们是无神论,其实,他们探寻的是大道,敬仰的是圣贤,我们道教的神灵,绝大部分就是这样的圣贤,道家思想里,包容一切思想,大道之下,包容无神论和有神论的所有,这就是道的广博和大气

我们知道,魏晋南北朝战乱三百余年,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三百年内战,让无数汉胡英雄的血染红了土地,也让无数的人对今生绝望;佛教成为最大的受益者,让佛教从微末的教派,在百姓的苦难和绝望中成长起来。

当时的南朝齐佛教昌盛,无数人信佛,道家学者范缜和佛门信徒展开论战,后范缜认整理自己的观点成《神灭论》一文。

无神论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本来就有的思想,无论儒道都可以衍生出无神论思想,如道家有范缜,儒家有荀子。

这种思想,贯穿在我们民族的发展历程中,或许有些人不认同,包括贫道也是有神论者;但是正因为大道包容下的一切,包容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才造就了我们璀璨的华夏文明。

无神论不代表否定一切,华夏式无神论的背后,是对大道的追寻、对自然的探索、对世界的改造,道教崇敬的神灵,是追寻大道的人、是诠释美德的人、是改造世界的人、是有功于华夏、有功于万民的人,是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的尊重,而不是盲从,不是迷信,不是因为畏惧自然而丧失自我。

乙 历史

其实刚才说的故事是一种民族思想的传承,另外一种传承,就在史官。

中国的历史书,就是人类文明的奇迹,人类道德底线的坚守着,虽然史书上记录的绝对不可能的是真正的历史,但是,绝对是任何一个国家无可媲美的最接近历史真相的记录,这在于无数史官的该坚持。

在兴扬看来,中国的思想,本来就由史而出,无论诸子百家,皆重历史。

兴扬所在道教秉承的道家思想,在许多文人眼中出于史官,如老君爷是周王朝的图书馆馆长,他看的图书馆,有无数的史书。

我们的历史最为完备,因为我们相信,顺天未必昌,逆天未必亡,如失人事,必定灭亡,所以我们的历史有皇帝为人的一面。

司马光曾记下一个故事,宋太祖在用弹弓打麻雀,玩的正开心了,有几个臣子就去上奏,称有要事。

宋太祖急急忙忙的接见他们,发现都是平常事,就问为什么上奏,一臣子答,我觉得这个事情比打鸟重要。

宋太祖一起,就拿玉斧打他;臣子掉下两颗牙齿,然后他把牙齿捡起来收好,这时宋太祖骂他:“你把牙齿踹怀里,是想告我吗!”他说:“臣不能讼陛下,自有史官书之。”

文天祥《正气歌》最先列举两个人都是史官——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

齐庄公好色,贪属下崔杼之妻棠姜和其私通,后崔杼设计弑君,一时权倾朝野。太史记下了他弑杀君主,崔杼怒,杀太史。后太史弟弟再记之,崔杼怒,复杀之!后其弟再记之,再杀之!

太史的第三个弟弟又记下了这个事,崔杼放弃继续杀,这时南史氏听说太史都死了,于是带着竹简想过去记录这件事,听到已经记录了,于是走了。

敬天法祖,就是信仰历史,信仰事实。我们的神灵是我们的英雄,黄帝统一中国,建文明,为道教始祖;大禹治水,救万民于水火,于是为道教水官,关羽诠释忠义,为伏魔大帝。

敬天法祖让我们从历史中吸取知识,让我们实事求是,而历史告诉我们的是以人为本,才能得到好生活,而不是以神为本,互相残杀。

丙 总结

华夏民族骨子里,是对人的尊重,是对自然的敬畏,但是,绝对不是盲从,绝对不是迷信。

就算出现了一个人,自称是神灵的独子、自称是神灵唯一的代表、自称是最后的圣人,在我们眼里,只有陈胜这句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神灵、先知、圣人,宁有种乎?都是无性生殖或者单雌生殖吗?

圣人是圣人他妈生的, 妄称神的代言人,妄称神的使者, 在我们眼里, 你就算真的是神的独子,请问你的神为我们的文明作出了什么?既然你的神什么都没做,凭什么说一切都是你的神创造的,凭什么说一切都是你的神赐予我们的,凭什么让我们忏悔,凭什么让我们言听侍从?

凭什么听信所谓的唯一正确的神,凭什么做神的奴隶,凭什么做神的羔羊,凭什么按照你们的生活方式改变我们自己?

我们的历史、我们的辉光都是祖祖辈辈创造的,我们拥有的一切是祖祖辈辈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的,我们的过去是我们的祖辈创造的,我们的未来由我们来创造。

我们拥有的一切,不是造物主赐予的,我们感受生命的奇迹和伟大,不是生而有罪的,我们跪拜神灵,不是畏惧他们,而是敬仰他们。

道教敬仰的神灵,不是造物主,他们不是天生为神,他们生而为人,与我们一模一样的人,吃喝拉撒睡;在世顶天立地、器宇轩昂,是人间大丈夫、红尘奇女子,不是躲在山里修行的懦夫,也不是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

他们或许一生中不是永远光明磊落、至善至美,或许有缺点,但他们的光芒掩饰了他们一切的缺陷,或者诠释大道,或者为国尽忠,或者为民请命,或者行医济世,死后万人敬仰,灵魂不灭,成为神。

我们不需要感恩虚无缥缈的造物主,而应该感恩祖辈先贤,也就是道教供奉的那些神灵:炎黄、尧舜禹、老子、关羽、孙思邈、岳飞等等,是他们创造了历史,史官记录了历史,我们自信,我们坚定,我们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道谓之神,儒谓之圣,释谓之佛,一切如一。

邱祖有言:“天神有过则谪其位,地祗有过则降其职,神仙有过则坠其尘,鬼祟有过则灭其迹。”

我们敬仰神灵,但是我们绝对不畏惧神灵,我们跪拜神灵,但是我们可以直视神灵,甚至我们的视野、我们的足迹超越神灵。

神灵走过的路,我们会走,神灵没有走过的路,我们也会去走,这就是传承,这就是华夏文明的根基所在,也是中国没有变成宗教国家的主因。

认识自然、顺应自然、改造自然,尊重自然规律、探寻大道,就是我们民族精神的基础,包容而不偏激的看待世间的一切,免于迷信,免于愚昧就是华夏文明前行的保障。

祖辈创造历史,我们创造未来,道在神之上,真理在圣贤之上,国家认同在宗教认同之上,我们是宗教徒,但是我们首先是中国人,祖祖辈辈呵护这种公平公正,我们也必须坚定的呵护。

前行,在祖师爷的庇护下追寻真理,在圣贤的引领下探寻大道,敬仰圣贤而不迷信圣贤,将华夏文明的传承薪火相传。

中国没有变成宗教国家,是我们最大的幸运,是祖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我们不能做不肖子孙,不能让中国在我们眼皮子底下变成宗教国家,坚守真理,坚守文明底线!

华山派岳不群不服!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形成像某些西方国家或中东国家那样以单一宗教为主导、宗教成为社会组织和政治合法性核心的模式。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历史、文化、政治和社会原因,可以说是一个“多而不一”的宗教生态,以及一种强调世俗秩序的传统。一、 历史渊源:多种思想体系的并存与互动中国历史上,儒家、道家、佛教等多种思想.............
  • 回答
    在中国,圣诞节之所以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狂欢节”,而伊斯兰教的开斋节、古尔邦节等节日,尽管在穆斯林社群内部非常重要,却未能形成类似的社会性狂欢,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文化、经济和社会因素。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细致地剖析每个节日在中国语境下的“生长”土壤。圣诞节在中国的“变异”.............
  • 回答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骑兵在中国的军事史上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很多人可能觉得奇怪,为什么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似乎鲜少听到像阿拉伯马、纯血马那样名扬四海、血统优良的马种?这背后其实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可以概括。地理与气候:天然的限制与选择首先,我们得从中.............
  • 回答
    提起中国排球,人们脑海中往往会浮现出中国女排那鲜艳的五星红旗和她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拼搏夺冠的英姿。“中国女排精神”更是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然而,与女排的辉煌相比,中国男排的成绩似乎总是差那么一口气,难以跻身世界一流强队的行列。这其中究竟有何原因?这个问题,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一、历史传承与群.............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棒,它触及到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地理环境等多个层面。为什么中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却长期以来没有发展出与之相匹配的、像西方那样的大型、开放的港口城市,并且南方物资的运输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京杭大运河,这是一个复杂但值得深入探讨的现象。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中国并非完全没有港口城市.............
  • 回答
    中国古代之所以未能产生出真正意义上的民主、平等思想,原因错综复杂,是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这并非偶然,而是历史演进中多种力量共同塑造的必然。首先,我们得明白,“民主”与“平等”在古代的语境下与现代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现代意义上的民主,强调普遍的政治参与权、公民权利的平等、权力.............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一个根本性的区别。你说“照理说欧洲地形更有助于统一”,这其实是一个有趣的视角,但事实证明,地形并非决定性因素。秦朝能实现统一,这是一个复杂历史事件的必然结果,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这些原因与欧洲的情况截然不同。咱们来掰开了说:秦朝统一中国的关键因素:1.............
  • 回答
    确实,当我们谈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游戏时,大多数主流的作品往往聚焦于欧洲战场,例如诺曼底登陆、斯大林格勒战役、或是北非战线。亚洲战场,特别是中国战场,似乎总是一个被忽略的角落。这背后有几个比较关键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历史的叙事重心与大众认知。 尽管中国是二战的东方主战场,承担了日军.............
  • 回答
    这可真是个有趣的问题,我也不止一次地琢磨过。你说中国乐器没有西洋乐器“发展得好”,这话说得挺有意思的。不过,啥叫“发展得好”呢?是说市场占有率?是说技术革新?还是说在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影响力?如果单从“世界音乐舞台的影响力”和“科技化、标准化程度”来看,确实,西洋乐器似乎更占优势。你看看交响乐团里那些.............
  • 回答
    中国确实没有一家能够与索尼、佳能、尼康、富士等国际巨头匹敌的“本土品牌”数码相机公司,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一个长期以来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我们可以从技术积累、市场格局、品牌认知、生态系统、研发投入等多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技术积累的“鸿沟”: 起步晚,追赶难: 数码相机技术的核心在于图像传感.............
  • 回答
    川航“5·14”万米高空突发事件,可以说是中国民航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在这场危机中,机长刘传建的临危不乱、高超技艺和坚韧意志,成为无数人心中的英雄。大家最关心的一个问题便是:在那种极端缺氧的环境下,他为何能坚持下来,没有失去意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解读。1. 人体对缺氧的耐受程.............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许多领域都曾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为何在现代奢侈品领域,却不像LV(路易·威登)这样的品牌那样具有全球影响力?这背后涉及的是经济发展模式、文化传承与创新、品牌构建策略、市场定位以及历史机遇等多个层面的复杂因素。为了更详细地解答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很有深度。简单地说,纬度确实是影响一个地区气候和环境的重要因素,但它绝不是决定文明发展方向和模式的唯一因素。北美洲和中国虽然在某些纬度上有所重叠,但它们在地理、资源、地质、历史人类活动以及文化演变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共同作用,塑造了它们各自独一无二的文明轨迹。咱们就来.............
  • 回答
    关于东京奥运会上运动员的感染情况,有几点需要澄清。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在东京奥运会期间,确实有一些运动员和与奥运会相关的人员被检测出新冠病毒阳性。但要说“感染的都是外国运动员,中国一个都没有被感染”这种说法,可能存在一些误读或者信息上的偏差。实际上,根据当时公开的报道,奥运村内确实出现过运动员感染的.............
  • 回答
    你观察得非常仔细!在秦汉之后的历史中,确实存在许多以古代诸侯国名称命名的割据政权,比如后赵、南燕、北齐、西梁、后唐等等。但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为什么在这些割据政权中,我们很少见到直接以“韩”作为国号的呢?甚至一些以战国七雄为名号的政权,也往往会选择齐、魏、赵、燕、楚、秦,但很少直接冠以“韩”。这背.............
  • 回答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文明没有中断的国家”是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但它需要更细致的理解和辩证的看待。这个说法的主要依据是中国文化和政治连续性强,主体文明从未被外来文明彻底取代,并且其历史记录能够追溯到非常古老的时期。然而,其他文明古国也经历过辉煌的时期,并且它们的影响至今仍在,只是在某些方面可能经历了.............
  • 回答
    听到“中国没有操作系统”这个说法,其实是不太准确的。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中国在核心、底层、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领域,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还存在差距,并且一直在努力追赶。我们先来聊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以及背后的一些原因。什么是“操作系统”?在说中国有没有操作系统之前,得先明白它到底是什么。你可以把操.............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确实,论神话底蕴,咱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贝可比很多西方奇幻要扎实多了,什么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还有西游记、封神演义里的种种神仙妖魔,随便拎出来一个都能撑起一部大作。可奇怪的是,直到现在,我们好像还没见到一款真正意义上以“上古神话”为核心,并且口碑炸裂的独立游戏。这.............
  • 回答
    中国游戏产业的飞速发展,我们有目共睹。腾讯、网易等巨头不仅在中国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更是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强大的影响力。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那些以其独特创意、精良制作和敢于创新的精神而闻名于世的国际游戏公司时,比如育碧(Ubisoft)或CD Projekt Red(蠢驴),一个问题似乎开始浮现:为.............
  • 回答
    中国广袤的土地上,地域文化和经济发展差异显著,这使得形成“一城独大”的格局成为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这背后有着深厚的历史、地理、经济和政治原因,绝非一朝一夕可以解释。首先,我们得从历史的维度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明的国家,其政治中心和经济重心并非一成不变。从周朝的镐京,到秦汉的咸阳、长安,再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