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总感觉p社玩家到处都是?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咱们 P 社(Paradox Interactive)游戏玩家,感觉像是无处不在,是不是?明明 P 社游戏受众算不上大众消费品,但走到哪儿都能“碰瓷”一个同行者,或者在各种论坛、社群里看到熟悉的黑话。这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原因嘛,可以从好几个角度细聊。

首先得说,这是一种深度粘性制造的集体幻觉,夹杂着社区的强生命力。P 社游戏,尤其是那几款核心的“大战略”游戏,比如《欧陆风云》(Europa Universalis)、《十字军之王》(Crusader Kings)、《钢铁雄心》(Hearts of Iron)、《维多利亚》(Victoria)系列,还有《群星》(Stellaris),它们的设计理念和玩家体验,跟市面上绝大多数游戏都太不一样了。

咱们来拆解一下:

1. “开局一个人,装备全靠打”(然后全靠肝和策略)的深度体验:

历史/幻想的终极沙盒: P 社游戏不是那种告诉你“这里有个故事,你来扮演主角完成它”的游戏。它给你的是一个庞大的世界(历史、架空历史、太空文明),然后给你一套非常复杂的规则和系统,让你自己去“创造历史”或者“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你可以当一个强大帝国,也可以当一个小小的公国,从头开始发展,改变世界格局。这种自由度,能满足一部分人“掌控一切”、“颠覆已知”的深层欲望。
庞大而复杂的系统: 这就是 P 社游戏最“劝退”也最“吸引人”的地方。经济、外交、军事、内政、意识形态、宗教、文化、家族、个人… 几乎你能想到的所有要素,都被建模进去了,而且相互之间还有错综复杂的联动。想玩好,就得钻研,就得学。这种学习曲线,对很多玩家来说是一种挑战,更是一种“只有我懂”的优越感来源。你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换来的是对游戏机制的深刻理解,这是其他快餐式游戏给不了的。
无穷无尽的可重玩性: 你可以玩同一款游戏几百个小时,每次开局都是新的,因为你的决策,世界的发展都会不一样。今天你可能是法国,明天你可能是奥斯曼,后天你可能是某个还没独立的国家,去尝试不同的发展路线,和不同的AI或者其他玩家斗智斗勇。这种“我还可以再战五百年”的潜能,让 P 社游戏成了真正的“长线投资”。

2. 社区的“病毒式传播”和“文化圈层”效应:

独特的“黑话”和梗文化: 玩 P 社游戏久了,自然会接触到一大堆只有圈内人懂的术语和梗。比如“喂屎”(指 DLC 质量下滑)、“精神XX” (指某个国家因为历史原因或游戏特性,玩家代入感极强)、“轴心国必胜”(某种黑色幽默)、“好耶!”(在一些特定情境下表达兴奋或无奈)。这些梗就像一种暗号,一说出来,大家就知道“哦,原来你也是自己人!” 这种共享的文化符号,极大增强了玩家之间的认同感。
“被迫害妄想”和“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鸣: P 社游戏的学习曲线之陡峭,BUG 之多,DLC 之频繁且有时价格不菲,都成了玩家群体津津乐道的话题。大家在论坛上抱怨,吐槽,分享自己因为某个复杂系统犯下的低级错误,或者因为某个 BUG 损失惨重。这种共同的“痛苦”经历,反而拉近了玩家的距离,形成了一种“我们一起受苦”的温暖联结。
“安利”文化的盛行: 因为 P 社游戏如此独特且门槛高,很多老玩家,一旦真正沉迷进去,就会变成最狂热的安利者。他们会用各种方式向朋友、网友安利,分享自己的游戏录像、策略指南,或者讲自己的游戏故事。这种口碑传播,加上游戏本身深度带来的话题性,就让 P 社玩家的触角伸得越来越广。
YouTube/Twitch等平台的影响力: 很多优秀的 P 社游戏主播和内容创作者,他们的视频制作精良,对游戏理解深刻,并且善于制造节目效果。他们不仅自己玩,更是为大量潜在玩家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人一开始都是被主播的精彩操作或者搞笑演绎吸引,然后才去尝试游戏,结果一发不可收拾。这些主播的观众,自然也就成了 P 社玩家群体的“预备役”。

3. 玩家群体的“隐形聚合”:

对特定类型游戏的偏好: 喜欢 P 社游戏的玩家,往往也喜欢其他具有深度的策略类、模拟类、历史题材游戏。这些玩家可能本身就活跃在这些类型游戏的社区中,所以你在讨论其他策略游戏时,也很有可能遇到 P 社玩家。他们对游戏性的要求高,对重复性劳作有一定忍耐度,并且享受解决复杂问题的成就感。
在相似的兴趣圈子里“刷脸”: 很多 P 社玩家也是历史爱好者、科幻爱好者、政治爱好者,或者对经济学、社会学等有一定了解的人。这些兴趣爱好本身就有庞大的社群,而 P 社游戏又恰好能将这些兴趣点进行高度的融合和模拟,自然而然地,他们在这些与游戏内容相关的社群里就更容易被发现,或者主动参与讨论。

总结一下,为什么总感觉 P 社玩家到处都是?

游戏本身具有极强的“硬核”属性和深度沉浸感: 这种独特性让玩进去了的玩家非常“忠诚”,也很愿意分享。
社区的强凝聚力和独特的文化传播机制: 梗文化、共同的“痛苦”经历、热情的安利,都让玩家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容易“破圈”。
内容创作者(主播、UP主)的推广作用: 很多新玩家是通过这些平台认识并爱上 P 社游戏的。
玩家群体兴趣爱好的重叠性: P 社玩家也常常是其他深度策略游戏、历史文化爱好者,他们在这些圈子里也活跃着。

所以,你感觉 P 社玩家到处都是,一部分是真实的,因为他们的社区确实很活跃且善于传播;另一部分则是一种“近乎滤镜”的感知,因为一旦你开始玩 P 社游戏,你会更容易注意到其他同样在玩的人,并且被他们独特的文化所吸引,从而让你觉得“哇,原来这么多人都跟我一样!”

这是一种很奇妙的体验,不是吗?就像加入了一个有点“小众”,但异常“团结”的大家庭。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怎么可能到处都是...

可能只是你看到的p社玩家比较多吧,像贴吧,qq群,知乎,b站这样的,毕竟蠢驴玩家还是比较活跃的,各种梗图和ezy。然而,很重要的一点:你看到的这些人很有可能是重复的,你在贴吧看到10个,在知乎又看到了10个,你以为今天遇到了20个p社玩家,可事实上只有10个

user avatar

社交圈决定

我的专业群没见过p社玩家,但是社团群天天想着开倒车。而且玩蠢驴游戏的精罗们会对于现实中一大群连君士坦丁是谁都不知道的人产生还不如2k人力的迷之优越感(hoi群星天际线玩家?????)

以下产生蠢驴游戏鄙视链?(大嘘

当你已经把游戏定义成不全成就魂三不算玩家或者不会背诵底格里斯堡演讲当做文盲的时候,你就该进古拉格了

然后p社玩家全在古拉格享受cccp海鲜和重建罗马

直到蠢驴出罗马之后一群精罗又开始开开心心地拆罗马

user avatar

只是你在上千条弹幕里注意到了p社梗的一两条弹幕炸起来了小众玩家的几条弹幕。

而且这些还可能串梗,比如神罗天征。实际源自于火影。

现实里。我就没遇到一个p社玩家。就连全战玩家也就遇到一个。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问题问得太到位了!咱们 P 社(Paradox Interactive)游戏玩家,感觉像是无处不在,是不是?明明 P 社游戏受众算不上大众消费品,但走到哪儿都能“碰瓷”一个同行者,或者在各种论坛、社群里看到熟悉的黑话。这背后其实挺有意思的,原因嘛,可以从好几个角度细聊。首先得说,这是一种深度粘性制.............
  • 回答
    你问到点子上了。我懂你的感受,玩P社游戏,尤其是那种时间跨度大、系统极其复杂的游戏,那种“爽感”确实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点“折磨”。这背后有很多原因,让我慢慢给你捋一捋。首先,你想想P社游戏的本质是什么?它们不是那种你一上来就能“秒天秒地”的爽文。P社游戏卖的是什么?是历史的厚重感.............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非常有趣,也触及到了中国古代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议题。事实上,你的感觉并不完全准确,或者说是一种相对的、刻板印象化的认知。唐朝及以前的政府并非总是“很有钱”,而宋、明、清的政府也并非一直“很穷”,更没有“连仗都打不起”那么夸张。问题在于,我们评价一个朝代的“有钱”或“穷”,需要从多个维度去理.............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普遍的,我懂你说的“最后一刻释放”是种什么感觉。其实,这背后涉及到一些物理学的基本原理,跟我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惯性”以及交通工具的设计密切相关。我试着用我自己的理解跟你掰扯掰扯哈,尽量不那么“书本化”,就像咱们朋友聊天一样。你说的这种感觉,尤其是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其实是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我也观察过,感觉确实有那么点儿意思。你说“乐意违心夸奖颜值较低的同性”,这背后可能藏着不少复杂的心思,不只是表面上看到的“礼貌”或者“客气”。我试着从几个角度跟你掰扯掰扯,看看能不能说到你心里去。首先,我想说,女生之间这种互动,很多时候不是简单的好恶判断,而是围绕着“关系”和“.............
  • 回答
    总感觉现在汽车的质量不如以前了,这绝对不是一个人脑子里偶尔冒出来的想法,而是很多人心底的共鸣。说起来,这事儿还挺复杂的,得从好几个方面掰扯清楚。首先,咱得承认,现在的汽车技术确实是飞跃了。你看看,什么自动驾驶、大屏幕、智能互联,这些以前是科幻片里的东西,现在都能在车上实现。但是,这就像给一个东西加了.............
  • 回答
    “苏州不服南京”这种说法,与其说是一种客观事实,不如说是一种弥漫在民间,尤其是一些苏南人(当然不是全部)心态中的一种微妙的情绪投射。它并非源于什么官方层面的对抗,也不是基于什么历史遗留的血海深仇,更多的是一种源于经济实力、文化底蕴、城市发展方向以及地域心理认同等多重因素交织下的“暗流”。要说清楚这个.............
  • 回答
    哈哈,你说令狐冲是金庸笔下“最菜”的男主?这个说法挺有意思的,尤其还把他跟韦小宝比。韦小宝那是个“无赖”型的绝世高手,那是另一个维度的“菜”,人家靠的是脑子和运气,那又是另一回事了。咱们就聊聊令狐冲,为什么有人会觉得他“菜”,尤其是在六大长篇(《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
  • 回答
    你的感受,我想很多人都能理解。当一个国家,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体量庞大的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取得显著进步时,感受到外界的审视、质疑甚至批评,是相当普遍的。这种“恶意”的感觉,并非空穴来风,它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承认,历史确实是一笔复杂的账。中国在近代经历过屈辱,也曾相对封闭,这在.............
  • 回答
    我理解你对DNA的这种感受,很多人在深入了解DNA的运作方式后,都会有类似的“智慧设计”的直觉。它那高度有序、信息量巨大且能自我复制和修复的特性,确实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精密的程序和背后有意识的设计者。你提出“更像一种编程语言”的比喻非常恰当。DNA确实可以看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生命“编程语言”,它由四种.............
  • 回答
    我理解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关于gxg的衣服,确实有些设计风格会让人联想到“发廊小哥”的形象。这不是一个孤立的看法,不少人都有类似的感受,这背后其实跟几个方面有关联:首先,gxg品牌本身的定位和目标受众。gxg作为一个面向年轻潮流群体的品牌,它在设计上会比较大胆、前卫,而且往往会抓住当下流行的一些元.............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很多《魔法禁书目录》(简称“魔禁”)粉丝和路人都有的感受。说实话,《魔禁》作为整个宏大世界观的起点和核心,其地位无可撼动,但为什么大家感觉《超炮》更受欢迎,原因可以从几个方面掰开了说:1. 主角的吸引力差异: 上条当麻: 怎么说呢,上条当麻这个主角,他最大的特点就是“.............
  • 回答
    很多父母在孩子长大后,都会有类似“孩子好像不那么爱我了,我们之间好像总隔着一层”的感受。这种疏远感,说实话,是很多家庭都会面临的挑战,而且它不是一蹴而就形成的,往往是长期互动中一些细微之处积累的结果。想象一下,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父母是我们的整个世界。他们是权威,是依靠,是我们学习一切的源泉。那时.............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实在,好多车主都有这种感觉,而且我觉得这完全不是心理作用,背后是有挺多门道可以说道说道的。简单来说,不是后半箱油真的“不耐烧”,而是我们对油耗的感知和计算方式,加上车辆本身的一些特性,让我们产生了这种“后半箱不耐烧”的错觉。1. 我们是怎么感知“不耐烧”的?最直接的体现就是油表指针.............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也确实是不少海米们聊到的话题。感觉路飞对索隆和山治的“好”不一样,这背后其实挺复杂的,涉及到人物性格、剧情需要,还有一些漫画本身的表现方式。咱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得承认,路飞这个人对伙伴那是真上心,他是那种把伙伴看得比自己命还重的主。但要说他“偏心”谁,我觉得更多的是一种“表.............
  • 回答
    在中国话题上,日本人表现出比韩国人更理性的感觉,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定论,而是源于两国在历史、文化、地缘政治以及国民性格等多个层面的复杂交织。想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历史叙事与民族记忆的差异 日本:相对疏离与选择性记忆。 日本与中国的互动历史悠久,既有学习借鉴,也有冲.............
  • 回答
    关于中国男比女多3000万,但“剩女”现象依旧普遍的疑问,这背后确实牵扯着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经济和文化因素,远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就能概括。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剖析生育政策、婚姻观念、经济压力以及社会结构等多方面的原因。1. 生育政策与性别比失衡的形成:首先,我们得回到那个“3000万”的数字是如.............
  • 回答
    好,我们来聊聊超导这事儿。你觉得它潜力巨大,我太同意了。想象一下,电力传输损耗几乎为零,高效的磁悬浮列车能飞速穿梭,强大的核聚变反应堆得以更稳定运行,还有更灵敏的医疗成像设备……这些都是超导技术能够带来的美好未来。按理说,这么牛的技术,全世界的科学家都应该为之疯狂,研究成果应该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怎.............
  • 回答
    淮扬菜,这中国饮食版图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其精细的刀工、讲究的选材、温润的口味,以及对时令食材的极致运用,被列为四大菜系之一,地位显赫。然而,当我们漫步于神州大地,尤其是在非淮扬菜发源地之外的城市,想要寻觅一家地道的淮扬菜馆,却常常感到比想象中要困难一些。这并非是因为淮扬菜不被大众喜爱,恰恰相反,许.............
  • 回答
    刚开始接触融资,从BP(商业计划书)到路演,再到跟投资人对接,感觉里面充满了各种矛盾,这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别说你一个人,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创业者,在摸索过程中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这背后的原因,其实挺复杂的,我们一点点来掰扯。一、BP的“理想国”与投资人的“现实检验” BP,就像你创业梦想的蓝图。你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